第24章 諸朝反應三)

字數:6937   加入書籤

A+A-


    大宋
    趙匡胤坐在龍椅上,臉色鐵青,殿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下方,趙普、石守信、高懷德等幾位心腹大臣垂手而立,皆是神色凝重。
    “你們都說說吧。”趙匡胤的聲音低沉,卻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我大宋,為什麽會成了後世口中的‘大慫’?!”
    趙普硬著頭皮上前一步“官家,天幕所示,乃是未來之事,其中或許……或許有些誇大之處。”
    “誇大?”趙匡胤冷笑“澶淵之盟,靖康之恥,崖山之殤!哪一件不是我大宋的恥辱?哪一件不是讓後世子孫戳著脊梁骨罵的?”
    趙普額頭冒汗,不敢再言語。
    石守信壯著膽子開口“官家,臣以為,天幕既已示警,我等當引以為戒,勵精圖治,避免重蹈覆轍。”
    “如何避免?”趙匡胤反問,目光如刀,“我大宋立國之初,便定下重文輕武之策,以防武將擁兵自重。可結果呢?武將是老實了,可邊疆也守不住了!”
    “重文輕武啊,難道朕真的錯了嗎?”趙匡胤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當初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杯酒釋兵權,定下這“重文輕武”的國策,卻不曾想,竟會造成如此後果。
    高懷德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官家,臣以為,這‘重文輕武’,也不能一概而論。我朝文臣,亦有許多忠心為國之輩。隻是,這軍中之事,讓文臣去指揮武將確實...”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趙匡胤沉默不語,手指在龍椅扶手上敲擊著,發出“咚咚”的聲響,像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良久,趙匡胤突然開口,聲音裏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改!必須改!我大宋,不能再這麽窩囊下去了!”
    趙普等人皆是一驚,連忙問道“官家,您打算如何整改?”
    趙匡胤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朕要強軍!強邊軍!絕不能讓那些蠻夷,再踏入我大宋半步!”
    “官家聖明!”幾位大臣齊聲應道。
    趙匡胤站起身來,在殿內來回踱步,邊走邊說“朕思來想去,這‘重文輕武’之策,確實有些過了。文臣治國,武將守邊,本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今卻是文臣壓製武將,長此以往,軍中將士,豈能不心寒?”
    “官家所言極是。”趙普點頭,“隻是,這軍權之事,牽涉甚廣,還需從長計議。”
    “朕知道。”趙匡胤停下腳步,目光如炬,“朕不是要回到唐末藩鎮割據的老路上去,但也不能讓邊疆將士,束手束腳,無力禦敵。”
    他沉思片刻,繼續說道“朕打算,在邊疆常設‘邊軍’,由朝廷直接統轄,賦予部分自行決斷之權。”
    “部分之權?”石守信有些疑惑,“官家,這自行決斷之權,又該如何界定?”
    “糧餉調配,行軍決策,皆可由邊軍主將自行定奪。”趙匡胤說道,“但,朕要定期輪換邊軍主將,並設立監軍,以防其擁兵自重。”
    這番話,讓幾位大臣都陷入了沉思。
    趙普率先開口“官家此舉,既能保證邊軍戰力,又能防止其坐大,倒是個折中之法。隻是,這監軍人選,還需慎重。”
    “那是自然。”趙匡胤點頭,“朕會挑選忠心可靠之人,擔任監軍。而且,這監軍,隻負責監督軍紀,不得幹涉軍務。”
    “官家英明!”幾位大臣再次拜倒。
    “還有,”趙匡胤繼續說道,“朕要整頓軍紀,提高軍餉,讓將士們知道,朝廷不會虧待他們!”
    “官家仁慈!”幾位武將一聽頓覺感動不已。
    “好了,你們都下去吧。”趙匡胤揮了揮手,“將朕的旨意,傳達下去。朕要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宋!”
    “臣等遵旨!”
    幾位大臣退下後,趙匡胤獨自一人坐在龍椅上,望著窗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大慫?朕偏不信這個邪!”他緊握雙拳,聲音低沉而有力“朕要讓後世看看,我大宋的好兒郎,也是鐵骨錚錚,保家衛國!”
    大明
    朱元璋端坐龍椅,麵沉似水,殿內氣氛凝重,壓得人喘不過氣。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皆是低頭垂目,不敢直視龍顏。
    “都給咱說說,這大明,咋就亡了呢?”朱元璋的聲音低沉,卻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咋就讓那些不肖子孫給敗光了?!啊!”
    群臣噤若寒蟬,無人敢應。
    朱元璋的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了朱棣身上。他越看越氣,越想越惱,忍不住又罵道“還有你!老四!你個混賬東西!你看看你的那些個好後代!一個比一個混賬!竟然擋不住那些蠻夷,又讓異族入主中原!”
    說著,朱元璋又想起了先前天幕上朱祁鎮葬送大明五十萬精銳的那一幕,頓時火冒三丈,起身就要去揍朱棣。
    “咱今天非得好好教訓教訓你個混賬東西!”
    少年朱棣見狀,嚇得“嗷”一嗓子,連忙躲到朱標身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哥!救命啊!爹又要打我!”
    朱標趕忙攔住朱元璋,勸道“爹,您先消消氣,這事兒個這事兒跟老四沒關係啊!”
    “咋沒關係?!”朱元璋氣得直跺腳,“要不是他,能有那些不孝子孫?!”
    “爹,您想想,天幕上都說了,那是多少年後的事了,那時候老四早就不在了,他就是想管也管不著啊!”朱標耐心勸解,“您現在打他,也改變不了什麽啊!”
    朱元璋被朱標這話一噎,也反應過來,是啊,那都是多少年後的事了,老四就算再能活,也活不了那麽久啊!
    可他心裏這口氣,就是咽不下去!
    “標兒,你別攔著咱!咱今天非得好好教訓教訓他!讓他長長記性!”朱元璋說著,又要去抓朱棣。
    朱棣緊緊拽著朱標的衣角,死活不撒手。
    “大哥!救命啊!”
    “爹,您先別激動!”朱標一邊護著朱棣,一邊繼續勸道,“當務之急,不是追究誰的責任,而是要想想,如何避免未來重蹈覆轍,再次讓異族入主中原啊!”
    朱元璋被朱標這話點醒,這才勉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又瞪了一眼朱棣,隨後煩躁的揮了揮手。
    “老四,給咱滾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少年朱棣縮了縮脖子,又看了一眼自己大哥,見自家大哥點了點頭,這才小心翼翼的溜了。
    朱元璋見少年朱棣這個樣子又忍不住哼了一聲,待重新坐回龍椅,又看向朱標“標兒,對於未來之事有什麽想法?”
    朱標當即上前從袖中掏出一張紙,遞給朱元璋“爹,您請看,這是後世子孫的火器的圖樣。”
    朱元璋接過圖紙,仔細端詳起來。嘴裏還忍不住的嘖嘖道“這後世子孫造的東西是真不錯,連一把火器都造的如此漂亮,美觀,好!”
    朱標見父親如此說道,也忍不住附和道“是啊,爹,您看這火器相比於如今的火器,簡潔,輕便,漂亮,而且更短方便行軍,不懼雨水。”
    說完又指著圖紙上的一個位置,說道“而且,爹,您看這裏,這個東西,可能就是後世之人裝載彈藥的位置,而且兒曾注意到,這後世的火器可以做到連續發射,無須打一發裝載一次火藥。”
    朱元璋看著那彈匣,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立刻想到了這後世火器的價值,若是有了這樣的火器,裝備給大明軍隊,那些蠻夷的騎兵,又有何懼,緊接著朱元璋又聽到朱標說。
    “隻可惜,咱們不清楚這後世火器的構造,亦是不知道這其中精細。”朱標有些誇張的歎了口氣。
    朱元璋聽完,立馬明白了朱標的意思,還故作沉吟,捋著胡須,目光在朱標和群臣之間來回掃視。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標兒你說的對啊,難道我大明朕的要與這火器失之交臂了嗎?若我大明有如此神器,我華夏大地,何懼那些蠻夷啊。”
    朱標聞言,立刻化身戲精,語氣中帶著幾分焦急“父皇,兒臣亦知此事不易,但時不我待啊!如今,我們已然知曉後世火器的模樣,或許,我們無需完全照搬後世火器,隻需在我大明現有火器基礎上,朝著後世火器的方向加以改進,亦能有所突破!”
    朱元璋立刻接戲故作沉吟“標兒所言不無道理。”他頓了頓,話鋒一轉“隻是,研究和改造這火器,恐怕不易,這銀子……”
    朱元璋故意拉長了聲音,目光在下方的大臣們身上掃過,最後落在了戶部尚書的身上。
    那眼神,仿佛在說你懂的。
    戶部尚書被看得心裏發毛,暗自叫苦這皇上,又想從他這裏摳銀子了!
    可他能怎麽辦?隻能硬著頭皮裝傻。
    朱標見狀心裏那個氣啊!心想,好,好,好竟然你們這些大臣不仁,也別怪孤這個太子不義了,於是朱標一咬牙一跺腳,拚了!反正這錢也是為了大明江山,為了不讓異族再次入主中原,值了!
    “父皇,兒臣願捐三十萬貫寶鈔,用於火器研究!”朱標的聲音洪亮,在大殿內回蕩。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都驚呆了。三十萬貫寶鈔啊!那可不是個小數目,太子殿下這是下了血本了!
    朱元璋也愣住了,他沒想到朱標會這麽狠,一下子就捐出這麽多錢。他心裏既感動又欣慰,自己的兒子,果然有擔當!
    望著朱標那通紅的眼眶,朱元璋深知自己的好大兒下了多大的血本,要知道自己這個兒子雖然貴為太子,但深受自己皇後的影響平時也是非常節儉,就連衣服也很少舍得多做幾套,如今一口氣拿出三十萬貫寶鈔出來,那估計是標兒的全部身家了。
    朱元璋心裏五味雜陳,既感動,又心疼,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標兒,你……”朱元璋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朱標抬起頭,目光堅定“父皇,兒臣知道這三十萬貫寶鈔不算什麽,但這是兒臣的一點心意。為了大明,為了華夏,兒臣在所不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話說的,擲地有聲,大義凜然。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緩緩說道“好!好!好!標兒有心了!朕心甚慰!”
    聞言大臣們也坐不住了。
    太子都這麽拚了,他們再裝聾作啞,也太不像話了。
    更何況,天幕預警,異族入侵,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真要讓那些蠻夷打進來,他們這些當官的,還能有好日子過?
    “陛下,臣也願捐五千貫寶鈔!”
    “臣願捐三千貫寶鈔!”
    “臣……臣捐一千貫寶鈔!”
    一時間,大殿內熱鬧非凡,大臣們爭先恐後地報出自己願意捐獻的銀兩數目,生怕落了後。
    雖然數額有多有少,但好歹也算是表了態。
    朱元璋看著這群“慷慨解囊”的大臣們,心裏總算是舒坦了些,隨即又看向了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見狀,知道這次是躲不過去了,他硬著頭皮上前“陛下,臣……臣願捐八千貫寶鈔!另外,關於火器的研究不如先從國庫撥一部分款項,等火器研究有所進展,再分批撥款,您看如何?”
    他算是看明白了,今天這錢,不出是不行了。
    與其被皇上逼著出,不如主動點,還能落個好名聲。
    朱元璋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這還差不多。”
    戶部尚書鬆了口氣,總算把這事兒給應付過去了。
    這時,又有大臣提議“陛下,臣以為,不如在民間也招募能人異士,參與火器研究。畢竟,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嘛!”
    朱元璋一聽,也覺得有道理“嗯,這個主意不錯。就這麽辦吧!你們下去商量個章程,盡快報上來!”
    “臣等遵旨!”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