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唐與教育

字數:4509   加入書籤

A+A-


    大唐
    朝陽透過格窗,映照著殿內飛揚的塵埃,也映照著一群憋紅了臉,唾沫橫飛的大唐武將。
    “陛下!末將李靖請戰!願為先鋒,踏破倭奴巢穴,揚我大唐天威!”軍神李靖率先出列,聲如洪鍾。
    “藥師兄此言差矣!這等揚名立萬,為後世子孫報仇雪恨的好事,豈能讓你一人獨占?俺老程也要去!陛下,末將程知節,請為先鋒!”混世魔王程咬金揮舞著拳頭,嗓門更大。唾沫星子幾乎噴到對麵尉遲敬德的臉上。
    “還有末將!”
    “陛下,算我秦瓊一個!”
    屈突通、段誌玄、侯君集……一個個功勳卓著的將領紛紛出列,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跨海殺過去,為天幕上那慘死的三十萬冤魂,為那浴血奮戰的三千五百萬軍民,討還血債。
    龍椅上的李世民看著麾下這群嗷嗷叫的虎狼之將,心中既是欣慰,又是好笑。
    他當然不反對他們這份拳拳報國之心,隻是……
    他抬手虛按,殿內逐漸安靜下來,隻剩下粗重的喘息聲。
    “諸卿忠勇,朕心甚慰。”李世民目光掃過一張張激動的臉龐,緩緩開口,“為後世複仇,揚我大唐國威,此乃應有之義。隻是……”
    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跨海征伐,非同草原馳騁。舟楫往來,風濤險惡,諸卿……可有精熟水戰者?”
    一句話,如同一盆冷水,瞬間澆熄了殿內沸騰的氣氛。
    李靖眉頭微蹙,陷入思索。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麵麵相覷,方才的豪情壯誌頓時卡在了喉嚨裏。他們都是陸地上的猛虎,可到了茫茫大海上,還真有些抓瞎。
    大殿內一時有些尷尬的寂靜。
    程知節撓了撓頭,甕聲甕氣地嘟囔了一句:“呃……這個……現在是不太會,但咱老程可以學啊!陛下,這不還有準備時間嘛,學他娘的!”
    “噗……”旁邊有幾個年輕些的文官忍不住笑出聲,又趕緊憋住。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皆是無奈搖頭。這混世魔王,什麽時候都改不了這脾性。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無語。
    就在這時,又有兩位將領排眾而出,正是劉仁軌與孫仁師。
    兩人神色肅然,躬身行禮:“陛下!臣劉仁軌孫仁師),願領兵東征!”
    兩人神色沉穩,目光堅定,與其他將領的激動外露不同,他們身上透著一種對水戰的自信。“臣等雖不敢言百戰百勝,然於舟楫操縱、水師戰法,略有心得。願為陛下分憂,為大唐揚帆!”
    劉仁軌聲音鏗鏘有力,“臣等願立軍令狀!若不能踏破倭國,為後世三千五百萬軍民雪恨,臣等願提頭來見!”
    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等重臣交換了一個眼神。
    他們對劉仁軌和孫仁師的才能是了解的,這兩人確實在水師方麵有所涉獵,且為人沉穩,堪當大任。
    “好!”李世民眼中閃過讚賞之色,“有此決心,何愁大事不成!朕便以卿二人為帥,劉仁軌為主將,孫仁師為副將,即刻著手組建、操練水師,統籌東征倭國一應事宜!”
    二人當即領旨謝恩,而其他武將雖有不甘,卻也別無他法。
    安排完此事李世民揉了揉額角,將東征倭國之事暫且放下,轉而提起了另一件他同樣掛心的事情。
    “東征之事,暫且議定。朕還有一事,天幕所示,後世之強盛,根基在於萬民。其選官用人之法,亦有可取之處。朕以為,欲使我大唐長治久安,國力蒸蒸日上,便要廣開言路,開啟民智,讓天下百姓知禮儀,明事理,有才者皆有報國之門。”
    他加重了語氣:“朕,欲在大唐,推行‘開啟民智’之策!”
    李世民此話一出,殿內氣氛驟然一變。幾位出身高門,那些以維護家族利益為己任的大臣,臉色微變,喉頭滾動,顯然是有話要說。開啟民智?那豈不是要動搖他們世家的根基。
    他們頓時臉色微變,眼中閃過一絲警惕與不滿,當即便有人按捺不住,想要出列反對。
    然而,李世民似乎早有預料,根本不給他們發難的機會。他目光銳利地掃過那幾人,聲音低沉道:“怎麽?諸位有異議?”
    不等他們回答,李世民便繼續說道,語氣沉痛,直指人心:“天幕之上,那晚清之殤,諸卿都已親見!民智不開,國力衰頹,朝廷昏聵,百姓愚昧!當外敵叩關,我華夏將士,隻能手持大刀長矛,以血肉之軀,去抵擋那堅船利炮!那屍山血海,那數倍於敵的傷亡,難道諸卿都忘了嗎?!”
    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震得眾人心頭一跳。
    “你們是想讓我大唐,重蹈那般覆轍?!想讓我華夏的子孫後代,再經曆那樣的屈辱與絕望?!”
    一連串的質問,讓那些蠢蠢欲動的世家大臣,頓時語塞,呐呐不敢言。他們或許可以為了家族利益而爭辯,但他們不敢公然說,願意看到華夏重蹈清末覆轍,願意看到子孫後代再次經曆那樣的屈辱與苦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倒是如房玄齡、杜如晦這般,雖也出身世家,卻是一路追隨李世民打天下,深知創業維艱,更見識了天幕所示未來之慘烈的元從重臣,此刻眼中卻閃爍著認同的光芒。
    長孫無忌雖然也不是非常認同開啟民智,但此時身為大舅哥的他又怎麽能不支持自家陛下呢?:“陛下聖明!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開啟民智,乃強國之基,固本之策。我大唐欲開萬世太平,欲成華夏崛起之偉業,正當此時!”
    杜如晦亦緊隨其後:“陛下,百姓明理,則國運昌隆。臣附議!”
    就連素來穩重的軍神李靖,也上前一步,沉聲道:“陛下,臣雖為武將,亦知教化之重。民智開,則兵源足,士氣高!臣,支持陛下!”
    “臣等附議!”
    一眾開國元勳,紛紛表態。
    看著這些與自己一同浴血奮戰,開創基業的老夥計們,李世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關鍵時刻,還是自己這些天策府的老夥計靠得住,能跟自己站在一起。
    他的目光再次轉向那幾個依舊麵色猶豫,顯然心有不甘的世家大臣,眼神漸漸冷了下來。
    果然,沉默片刻後,一位大臣硬著頭皮,找了個看似穩妥的借口:“陛下,開啟民智,興建書院,自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隻是……如今北邊突厥未平,又要籌備東征倭國,耗費巨大。若再大興土木,廣設學堂,這……這國庫恐怕無以為繼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幾人附和:“是啊陛下,國庫空虛,恐難支撐……”
    “嗬嗬……”李世民聞言,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輕笑。他看著那幾位“為國分憂”的大臣,笑容裏卻不見半分暖意:“國庫無以為繼?此事,就不勞諸位愛卿費心了。”
    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平淡,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朕自有辦法。今日與諸位提及此事,不過是通知一聲。”
    “此事,勢在必行!”李世民一字一頓,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無論誰來勸,朕意已決,定要將此事,踐行到底!”
    此話一出,再無轉圜餘地。
    那幾位世家大臣臉色徹底沉了下去,卻也隻能喏喏應是,不敢再多言。他們知道,這位皇帝一旦下定決心,便無人能夠動搖。
    李世民看著他們那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心中冷笑。沒錢?怎麽會沒錢?
    你們這些盤踞朝堂,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哪一家不是富可敵國?平日裏侵占田畝,偷逃賦稅,官商勾結,做的那些肮髒勾當,真以為朕不知道嗎?
    隻要朕想查,總能挖出你們的齷齪事來!到時候,這興建書院,開啟民智的錢,不就有了嗎?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厲色。也是時候讓這些隻顧自家利益,阻礙大唐前進的頑固世家,付出代價了。自己不動手,他們真當自己還是那個需要仰仗他們支持的秦王嗎?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