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帝們與群聊

字數:5945   加入書籤

A+A-


    時光荏苒,不覺已是兩月之後。
    大漢,未央宮。
    劉徹百無聊賴地靠在禦座上,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扶手。這倆月,推廣仙種之事順風順水,朝中大臣們看著那長勢喜人的作物,一個個嘴巴都合不攏,連帶著看他的眼神都多了不少敬畏。唯獨那光幕商城,依舊空空如也,讓他頗感無趣。
    閑來無事,他點開了那個隻有寥寥數人的“千古一帝交流群”。
    【豬豬陛下劉徹】:全體成員,咳咳,諸位,都忙活得咋樣了?朕這邊,仙種已經遍布關中,長勢喜人呐!
    群裏安靜了片刻,很快有了回應。
    【二鳳陛下李世民】:進展順利。關中及河南道已大麵積鋪開,百姓踴躍,未遇阻礙。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尚可。神都左近及江南諸道已按部就班推廣,靜待秋收。
    【趙大黑胖子趙匡胤】:東京及京東、西路進展平穩,百姓視若神物,不敢怠慢。
    【朱八八朱元璋】:咱這邊也差不多,應天府周圍都種上了,長得不賴。
    就連一向寡言的秦始皇也冒了泡。
    【祖龍嬴政】:尚可。
    緊接著,這位始皇帝又發了一條,還特意艾特了朱元璋。
    【祖龍嬴政】:朱八八朱元璋 你那火藥方子,確有奇效。匠作營依方試製,威力遠勝往昔之硝石硫磺。
    這話一出,群裏頓時熱鬧了些。
    當初加上好友後,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光幕自帶的“積分”功能,以及那個目前還空空蕩蕩的“積分商城”。雖然商城無貨,但好友之間卻可以互相轉贈積分。這積分有什麽用,眾人尚不清楚,但都默契地認為這積分定有大用。
    於是乎,這“跨時空交易”便悄然開始了。
    秦始皇得知朱元璋的大明已在琢磨那類似後世的火器,便動了心思。他深知利器之重。而考慮到彼此間潛在的競爭關係,朱元璋並未直接給出火銃圖紙,隻賣了個改良的火藥配方。
    秦始皇倒也幹脆,他是始皇帝,富有四海,積分更是眾人中最高的一個,當即便拍板買下。有總比沒有強。
    當初在幾人發現積分的時候積分便互相對了一下積分,他們發現幾人中秦始皇和李世民的積分是最高的,而秦始皇的積分更是要比李世民還要更高一些,這讓其他三人頗為眼紅。
    朱元璋看到秦始皇的肯定,臉上露出了些許得意,手指在光幕上敲打著。
    【朱八八朱元璋】:那是自然!咱老朱做買賣,向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始皇帝覺得好用便成。
    得意了沒兩句,朱元璋話鋒一轉,開始倒起了苦水。
    【朱八八朱元璋】:唉,說起這個,咱這兒最近可是愁死了。咱那大明寶鈔,一個勁兒地往下掉價,攔都攔不住!咱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真是急死個人!
    這話倒是引起了其他幾位的興趣。貨幣問題,關乎國本,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二鳳陛下李世民】:哦?寶鈔貶值?明祖,你那寶鈔,是以何物為本?可有定額?
    【祖龍嬴政】:這紙幣?如何運作?
    朱元璋看著這些問題,有些撓頭。
    【朱八八朱元璋】:咱這寶鈔,就是桑皮紙印的。擔保嘛……咱就是皇帝,咱的信用還不夠擔保?至於定額……咱看國庫用度,需要就印唄。
    這話一出,群裏幾個皇帝都沉默了片刻。他們雖然不完全懂明朝的市場是什麽模樣,但基本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朕冒昧問一句,你那寶鈔,一寶鈔能換多少銀兩?
    朱元璋一愣,隨即理所當然地回複。
    【朱八八朱元璋】:換啥銀子?咱這規矩,是隻能用金銀換寶鈔,寶鈔可不興換回金銀!官府發出去的東西,哪有再收回來的道理?
    武則天看到這回複,不由得扶額,心下了然。其他幾位皇帝也是滿臉黑線,大概明白了症結所在。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你之前那天幕,怕是白看了不少。
    武則天頓了頓,組織了一下語言,盡量用朱元璋能聽懂的方式解釋。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您想想,之前天幕裏趙老大那遊戲裏怎麽說的?為何銅錢總比鐵錢值錢?因為銅是銅,鐵是鐵,價值擺在那兒。鐵錢?容易鑄,誰都能偷偷鑄,今天能買一個餅,明天可能就隻能買半個。您這寶鈔,雖是官府所印,但在百姓眼裏,若是不能隨時換回金銀,那跟那鐵錢有何區別?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況且百姓拿真金白銀換了您的寶鈔,心裏本就打鼓。若是再看到官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他們手裏的寶鈔豈不是越來越不值錢?更要命的是,這不值錢的紙,還換不回當初的金銀。如此一來,誰還信這寶鈔?誰還敢用寶鈔?它能值錢,那才真是怪事了!
    朱元璋被武則天這一番話點得茅塞頓開,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拍大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八八朱元璋】:哎呀!原來是這麽個理兒!咱光想著讓百姓用寶鈔,方便朝廷收稅調度,卻忘了這茬!那……那要是咱開放兌換,讓寶鈔能換回金銀,是不是就能好些?
    【二鳳陛下李世民】:應當能緩解一二。但貨幣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具體如何操作,兌換比例如何定,準備多少金銀儲備,還需你與麾下能臣仔細商議,我等畢竟不在大明,不清楚細況。
    【趙大黑胖子趙匡胤】:太宗說得是。此事急不得,需穩妥行事。
    朱元璋連連點頭,心裏敞亮了不少。
    【朱八八朱元璋】:知道了知道了!多謝各位指點,尤其是武妹子啊!你這腦子,有點東西!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客氣了。舉手之勞罷了。不過嘛……下次再問,可是要付積分的。
    【朱八八朱元璋】:哈哈哈!一定一定!下次少不了你的!
    解決了心頭一個大疙瘩,朱元璋心情舒暢不少。
    朱元璋得了指點,心頭一塊大石落下,連帶著語氣都輕快了不少。這時,李世民也說出了自己最近的煩惱。
    【二鳳陛下李世民】:唉……說起煩心事,朕這邊也有樁棘手的。
    他這話頭一起,立刻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二鳳陛下李世民】:推廣仙種、興辦書院,進展尚算順利。前些時日,朕尋著由頭,辦了兩個從中作梗的世家大族,抄沒的家財正好填補了書院的用度,也算敲山震虎。
    這話聽著輕描淡寫,但群裏哪個不是人精,都聽出了其中的雷霆手段。
    【二鳳陛下李世民】:此前聞始皇陛下派人遊說百越,頗見成效,朕也動了心思,便也遣了使臣往各處嚐試。有些部族還算識大體,略有所獲,可到了西邊那吐蕃……唉,陽奉陰違,死活不肯歸心,舍不得他們作威作福的權勢,真是棘手得很。
    【二鳳陛下李世民】:朕已明示,隻要他們歸附,放下舊權,可入朝為官,與大唐同治其地,共享太平。可那幫吐蕃貴人,嘴上應承得好聽,背地裏動作不斷,陽奉陰違,百般推脫!
    【二鳳陛下李世民】:若非北有突厥虎視眈眈,東有倭寇需加剿滅,朕實在不願再起刀兵,當真想親率朕的玄甲軍直搗突厥老巢,滅了這群吐蕃貴族。
    【祖龍嬴政】:二鳳陛下李世民,區區吐蕃,陽奉陰違,何須與他們多費唇舌?
    【祖龍嬴政】:道理講不通,那便用鐵蹄讓他們明白!何為天命?這華夏一統,便是天命!任何阻礙天命者,皆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祖龍嬴政】:世民既有此誌,又何必急於一時?不過是讓那群跳梁小醜多蹦躂幾日罷了。你大可先安心整頓內部,待滅了倭寇,平了突厥,再揮師西進,一舉誅滅!
    【祖龍嬴政】:到那時,又何需同阻礙華夏大業的敗類講什麽道理?
    秦始皇的話,字裏行間透著一股睥睨天下的冷酷與決絕,讓群裏其他幾位帝王都感受到了那份橫掃六合的氣魄。
    緊接著,漢武帝也冒了出來,顯然對秦始皇的觀點極為讚同。
    【豬豬陛下劉徹】:始皇帝說得痛快!二鳳陛下李世民,就是這個理!那些個吐蕃貴人,冥頑不靈,留著作甚?既然機會已經給過了,這群人聽不懂,直接碾過去便是!
    【豬豬陛下劉徹】:至於百姓?百姓看了天幕,自然知曉我華夏同根同源,皆是華夏子民。隻要你大唐朝廷能一視同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豈會跟著那些舊貴族鬧事?民心向背,看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看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劉徹的話更加直白,帶著一股子漢家天子的強橫。
    李世民看著屏幕上兩位前輩的發言,心中原本的些許鬱悶頓時煙消雲散。是啊,反正這些人如果不聽話,自己都是要剿滅這些人的,又何必鑽牛角尖急於這一時呢?大唐的未來,華夏的統一,豈能會因這些人的私心而停滯?
    【二鳳陛下李世民】:始皇陛下、武帝陛下所言極是,是朕太焦急了。
    【二鳳陛下李世民】:誠然,那些貴族的意見,確實無足輕重。華夏注定一統,民心所向才是根本。願意歸順,放下舊權,共享太平,大唐歡迎。若是不願……哼,那也由不得他們了!
    各自說出了解開了的煩心事,群裏的氣氛輕鬆了不少。幾位帝王又閑聊了幾句,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那令人期待的未來。
    【趙大黑胖子趙匡胤】:說起來,算算日子,再過月餘,那天幕直播,似乎又要開始了?也不知這次,會給我們看些什麽,那後世的生活當真是讓人羨慕的緊啊。
    【朱八八朱元璋】:是啊,還有那天幕之前提到的獎勵,嘿嘿,咱可是眼饞得很呐!
    【則天大聖女皇陛下武曌】:嗬嗬,大明陛下倒是直率。不過,那獎勵花落誰家,尚未可知。朕倒是覺得,我大周,亦有機會。
    【豬豬陛下劉徹】:哼!獎勵必定是我大漢的!
    【祖龍嬴政】:無需多言。最終的勝者,唯有大秦!
    【二鳳陛下李世民】:嗬嗬,諸位都莫要太自信。且看屆時,誰家王朝,更能贏得那天幕青睞吧!
    群裏又是一陣慣例的互相“放狠話”,充滿了帝王間的競爭意味,卻也透著一股惺惺相惜的奇特氛圍。感歎了一番後,眾人覺得正事要緊,發展各自的王朝才是當務之急。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