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厭狗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朝代

字數:5023   加入書籤

A+A-


    清朝,康熙年間。
    禦書房內,康熙疲憊的靠在椅背上。幾位心腹重臣,戰戰兢兢地跪在冰冷的金磚地上,連大氣都不敢喘。
    光幕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尤其是最後那句“退位”,如同重錘般反複敲打在康熙的心頭。他那個“好大孫”乾隆捅出的簍子,讓大清入主中原的正統性,被打擊的蕩然無存。
    康熙心中清楚得很,天幕之下,億萬雙眼睛都看到了這一切。他不信那些占了絕大多數的漢人,會對此無動於衷。之前光幕上,大清的百姓始終一片死寂,這沉默,不是順從,而是暴風雨前的死寂,是暗流湧動,是隨時準備給大清致命一擊。或許,他們此刻已在磨刀霍霍。
    他抬起沉重的眼皮,掃過底下跪著的幾個心腹,聲音沙啞而疲憊:“……都說說吧,眼下這局麵,大清……該如何自處?”
    幾個大臣相互交換著眼神,臉上寫滿了惶恐與茫然。該如何自處?他們又能如何?一個被曆朝曆代皇朝都指著鼻子唾罵“竊國蠻夷”、“喪權辱國”,又被後世子孫無比嫌棄的朝廷,正統性早已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還能怎麽辦?
    證明正統?怎麽證明?他們不是漢人,沒法從根子上攀附前朝。再說,光幕上那幾位華夏的帝王已經把話說絕了,徹底堵死了這條路。繼承大明?更是無稽之談!大明是亡於李自成之手,他們大清不過是趁亂入關,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這“得國不正”的帽子,算是被天幕徹底焊死在了腦門上。
    康熙看著他們這副噤若寒蟬、束手無策的模樣,心中最後一絲指望也熄滅了。他煩躁地擺了擺手,語氣更添了幾分倦意:“罷了……那正統性的事,暫且不提也罷。”他深吸一口氣,強打起精神,“說說眼下,如何安撫民心,讓他們……認同我大清,至少,別跟著天幕上那些反賊一起鬧事!”
    這下,大臣們仿佛找到了方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皇上聖明!安撫民心,當務之急乃是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索額圖搶先說道。
    “臣附議!還需廣開糧倉,賑濟災民,以示皇恩浩蕩……”魏東亭緊隨其後。
    ………
    康熙聽著這些老生常談,眉頭皺得更緊。這些不過是曆朝曆代修補統治的常用手段,治標不治本。他打斷道:“說些實在的!眼下不同以往,天幕所言,字字誅心!光靠這些,壓不住那些蠢蠢欲動的心思!”
    殿內再次陷入沉默。過了片刻,還是姚啟聖先開了口,聲音低沉:“皇上,臣以為,非常之時,需行非常之策。其一,必須嚴查吏治,懲處貪腐,讓百姓看到朝廷革新之決心,稍緩民怨。”
    施琅也沉聲道:“其二,加強京畿與各地衛戍,尤其江南、湖廣等漢人聚居之地,需增派得力兵將,嚴密布防,彈壓地方。”
    索額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其三,對邊疆各部,蒙古、西藏等地,恩威並施,穩住他們,不可讓他們生亂,與關內漢人遙相呼應。”
    最後,還是康熙自己拍板,聲音冷硬如鐵:“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對那些潛在的反賊勢力,對那些膽敢私下傳播天幕妖言、蠱惑人心之徒,一經發現,絕不姑息!”他眼中寒光一閃,“查實一個,殺一個!查實一窩,端一窩!朕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脖子硬,還是朕的刀快!”
    這番話帶著濃烈的殺氣,讓幾個大臣心頭都是一凜。他們明白,皇上這是真的動了殺心,要用鐵血來鞏固這風雨飄搖的統治了。
    “奴才臣)遵旨!”幾人連忙叩首領命。
    康熙疲憊地揮了揮手:“都下去吧,按議定的章程,速速去辦,不得有誤。”
    “喳!”
    大臣們如蒙大赦,躬身退出了南書房。
    空曠的大殿內,隻剩下康熙一人。他緩緩閉上眼睛,靠在冰冷的椅背上,正統性沒了,民心散了,往後,大清的路,怕是隻能靠刀槍和鮮血來鋪就了。隻是,這樣的江山,又能維持多久呢?他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而此刻,康熙朝
    漁村深處,一間破舊的祠堂內
    祠堂正中,一張破敗的供桌上,堆放著一小堆散碎的銀兩和成串的銅錢,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微弱的光澤。這便是“華夏複興會”草創之初的全部家當——六百七十三兩白銀,外加數不清的銅板,是這些人從牙縫裏省出來、甚至變賣家產湊出來的血汗錢。
    “諸位鄉親,兄弟們!”一名書生打扮的男子站在供桌前,目光掃過一張張堅毅的臉龐,聲音低沉卻有力,“這六百多兩銀子,是咱們反抗滿清暴政的第一筆血本!它不多,但它承載著咱們所有人的決心!”
    仔細一看,這名男子正是此前女兒生病了的那名落魄書生。
    他頓了頓,看著那堆銀錢,眼神複雜:“滿清視我等為魚肉,肆意宰割。天幕昭示的未來,更是讓人不寒而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連京師之地都成了洋人的跑馬場,我華夏子民竟不得入內!此等奇恥大辱,豈能再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能忍了!”人群中有人低吼,攥緊了拳頭。
    “對!跟他們拚了!”
    陳錦江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光有決心還不夠,咱們需要刀,需要槍!後世那位先生說得對,槍杆子裏出政權!咱們不能赤手空拳去跟清妖的鐵騎硬碰硬。”
    一個身材粗壯,皮膚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討生活的漢子站了出來,說道:“陳先生,買家夥的事,交給俺老張!俺認識幾個南洋來的船老大,路子野得很,隻要有銀子,莫說鳥銃,就是紅毛鬼的炮,他們也敢倒騰!就是價錢……嘿嘿,黑了點!”
    這時,一位須發微白,看起來頗有閱曆的老者上前一步,撫著胡須沉吟道:“這火銃是利器,但也招眼。咱們人手不多,得先找個穩妥的落腳地。依老朽看,南邊括蒼山脈深處,地勢險要,官府鞭長莫及,倒是可以作為咱們的根基之地。”
    陳錦江深以為然:“李伯所言極是。那就由張大哥負責聯絡購入軍火,此事需萬分隱秘,銀貨兩訖,不可留下半點痕跡。李伯,尋找據點之事,就拜托您老多費心,需尋一處易守難攻,且便於隱藏之地。”
    他又看向其他人:“其餘諸位兄弟,眼下最重要的,一是繼續暗中聯絡可靠之人,壯大我等隊伍。切記,不論漢滿蒙回藏,隻要是反對滿清壓迫,願為華夏複興出力的,皆可為我等同袍兄弟!二是要牢記,我等起事,乃是為了建立一個屬於我華夏兒女的華夏,而非光複前明!若遇天地會、白蓮教等反清組織,可嚐試接觸,探其虛實,但務必保持警惕,不可輕易暴露我等底細,更不能被他們裹挾。”
    “諸位,前路必定布滿荊棘,甚至十死無生。但想想天幕上秋瑾那樣的女中豪傑,想想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人,想想咱們子孫後代能堂堂正正活在這片土地上,不再受異族欺淩,我陳錦江,願以這腔熱血,鋪就華夏重光之路!”
    “我等願追隨陳先生,萬死不辭!”
    “覆滅滿清,複我華夏!”
    低沉而堅定的誓言在祠堂內回蕩。沒有慷慨激昂的口號,隻有壓抑著怒火的決心。眾人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同一片夜空下,其他時空節點的清朝,相似的場景正在不斷上演。
    而此刻,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就那麽直挺挺地躺在龍榻上,雙目無神地望著明黃色的帳頂,從昨天天幕上那些“大逆不道”的畫麵和聲音出現後,他就維持著這個姿勢,不吃不喝,不言不語,仿佛一尊失去了靈魂的蠟像。
    和珅跪在榻前不遠處,心急如焚,卻又不敢上前。此刻的他也是滿頭冷汗,嚐試著開口:“皇上……龍體要緊啊……您好歹用些參湯……”
    回應他的,隻有死一般的寂靜。
    乾隆的眼睛動也不動,仿佛沒聽見。曾經那雙顧盼自雄、睥睨天下的眸子,此刻隻剩下空洞和死灰。什麽“十全武功”,什麽“千古一帝”,什麽“康乾盛世”,在天幕那無情的揭露下,都成了笑話,成了後世子孫戳著脊梁骨唾罵的恥辱。
    國賊!鷹犬!禽獸不如!
    這些詞語如同魔咒,在他腦海裏反複回蕩。他引以為傲的一切,都被打碎了,踩在了泥裏。他甚至能想象到,天幕之下,那些百姓,此刻正用怎樣嘲諷和鄙夷的目光看待他,看待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清。
    正統性?沒了!
    功績?成了罪證!
    未來?一片黑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連祖宗的龍興之地都被人占了!
    他算什麽皇帝?他就是個敗家子!是個把祖宗基業揮霍一空,還要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罪人!
    他甚至不敢去想,自己的父皇、皇爺爺,如果在天幕那頭看到這一切,會是怎樣的雷霆之怒。
    完了……都完了……
    乾隆緩緩閉上了眼睛,兩行渾濁的淚水無聲地從眼角滑落,浸濕了鬢角。他就這樣躺著,像一條被抽掉了脊梁骨、扔在岸上等死的鹹魚,徹底失去了掙紮的力氣和希望。
    殿外的天空依舊湛藍,但養心殿內,卻隻剩下無邊無際的絕望和黑暗。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帝王,終於被現實徹底擊垮,沉淪在自我否定的深淵之中。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