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二鳳與承乾
字數:4990 加入書籤
林錦遙那番慷慨激昂、幾乎要岔氣的“報菜名”表演,總算是告一段落。她叉著腰喘了口氣,一屁股坐回沙發上,隨手又撈起一個抱枕摟在懷裏。
“不過嘛……”她話鋒一轉,臉上那股得意洋洋的勁兒稍稍收斂“說實話,‘二鳳’陛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神仙。至少,在養孩子這方麵,我覺得他犯的錯也不少。”
“確實。”李今越接過話頭,“太宗和李承乾之間的問題,真是讓人挺唏噓的。感覺父子倆,各有各的問題,最後弄到那一步,實在是一言難盡。”
林幼微補充道:“太宗對李承乾從小就寄予厚望,安排了當時最頂級的老師團隊,壓力本來就大,而且還要求嚴格教育,難免會批評多,鼓勵少。”
“後來李承乾又有了腿疾,行動不便,這對一個原本寄托了無數期望的太子來說,心理上的落差和打擊肯定非常大。再加上,後來長孫皇後去世了,缺少了自己的母後在中間的調和與引導,承乾不僅失去了母親的關愛,更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安慰他,開導他的人。”
林錦遙歎了口氣:“可不是嘛,母後不在了,父皇那麽忙,還對他期望那麽高,父子之間又缺少溝通和理解,壓力那麽大,心裏憋著事,是個人都要憋出病來,能不往叛逆的方向走嗎?”
“而太宗,他應對叛逆的方式,也比較直接。就是嚴厲的批評,所以基本上約等於反效果,隻會讓本就處在壓力和自卑中的李承乾更加叛逆。”
“再加上後來,二鳳又表現出對李泰的偏愛,結果自然是……父子隔閡越來越深,幾乎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李承乾呢……”林幼微輕輕歎了口氣,語氣複雜,“唉,怎麽說呢,在長孫皇後去世後,缺少了正確引導的他,前後的反差簡直就像變了個人。”
“性格變得傲慢專橫,輕信小人,還沉迷突厥文化,在東宮裏穿著突厥服飾,這些都還算是相對小一點的問題了。後來還試圖派人刺殺自己的老師,張玄素,於誌寧,雖然沒成功吧。再後來甚至還寵愛過男伶,這一樁樁,一件件,放在古代那個環境下,確實是……嗯……相當炸裂,說是大逆不道也不為過吧。"
天幕之下,原本還沉浸於貞觀帝後美好愛情故事裏的溫馨氛圍,被這突如其來的驚雷炸得粉碎。
大唐
方才還洋溢著溫情與笑意的殿堂,此刻死寂一片。
李世民隻覺得腦子“嗡”的一聲,仿佛被什麽東西狠狠撞擊了一下,眼前甚至有些發黑。他不知道是該先震驚於後世所言“觀音婢”會離世的消息,還是該驚駭於他寄予厚望的嫡長子高明,未來會變成那副悖逆不堪的模樣。
刺殺老師?沉迷男色?這……這說的真的是他的高明嗎?!
巨大的震驚與某種難以言喻的恐慌攫住了他,讓他握著長孫皇後的手,不受控製地劇烈顫抖起來。
長孫皇後同樣臉色慘白,血色盡失。她能感受到丈夫手掌傳來的力道和無法抑製的顫抖,她自己的心,又何嚐不是如墜冰窟?
未來的她會死?然後,她的高明,會因為失去了她,因為與父親的隔閡,變成後世口中那個樣子?不!不會的!她的高明,那麽聰慧,那麽孝順……怎麽會……
而太子李承乾,這個方才還滿眼崇拜地看著父皇母後的小小少年,此刻像是被一道無形的閃電劈中,整個人都僵在了那裏。
母後……未來會死?
父皇……以後會不喜歡他?會偏愛青雀?
而且他以後好像還會變得……很壞?
不!他不要母後死!
他不要父皇不喜歡他!
他不要變成那個壞人!
巨大的恐懼和委屈瞬間淹沒了他,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不受控製地滾落下來,但他卻死死咬著嘴唇,因為身為太子的驕傲,讓他強忍著,沒有哭出聲來,隻是那瘦弱的肩膀,卻在抑製不住地微微顫抖著。
而殿下的朝臣們,更是如同被集體施了定身術,一個個呆若木雞。
張玄素和於誌寧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濃濃的驚駭與不解。太子會刺殺他們?那個平日裏雖然偶有頑皮,但卻聰慧懂禮的太子殿下,怎麽會做出如此悖逆之事?張玄素雖然此刻尚未正式成為太子的老師,但也絕難相信這番言語。
長孫無忌臉上的笑容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震驚和濃濃的憂慮,他望向自己的外甥,又望向禦座上臉色煞白的妹妹和妹夫,心亂如麻。
魏征也眉頭緊鎖,眼神銳利地盯著光幕,捋著胡須的手指微微用力。他關心的不僅僅是太子的未來,更是這背後所揭示的、可能動搖國本的巨大隱患。
就在這時天幕上又響起了林錦遙推薦自己收藏夾的聲音:“對了!我記得有部電視劇有演過這段故事,咱們一起看一看吧。”
隨即光幕再次流轉。
而光幕也將唐太宗與李承乾之間發生的事情當做前情提要給放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長子,曾極受李世民之喜愛,但後來因為,失母之痛,足疾之憂,加之青春期心理壓力的李承乾開始表現出叛逆傾向,沉迷聲色,行為放縱,這些舉動讓唐太宗深感失望,屢加訓斥,父子隔閡日深。】
【後來李世民對李泰的偏愛,無疑是在李承乾本就不安和敏感的心靈上又加上了一把火,因為李世民的偏愛李泰每月獲得的“料物”超過太子標準,而在生病時更是得到更多賞賜。後李世民又允許李泰自建文學館,招攬學士,此舉被認為是暗示其可能繼承皇位。此外,因身體其肥胖行動不便,李泰還獲準乘小轎上朝,而李承乾患有足疾卻未享此待遇,在後來李泰參與編撰《括地誌》後,受到唐太宗的高度評價和豐厚賞賜,這些待遇遠遠超過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更是曾有意讓李泰居住在武德殿,這一舉動引發了關於儲君之位的猜測,麵對父親對弟弟的明顯偏愛,李承乾內心充滿猜忌和不安。】
看到光幕中的未來,無論是李世民還是長孫皇後,心頭都如同被重錘猛擊,就連殿內的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臉上也寫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他們看著光幕上那一條條關於太子承乾與越王殿下李泰李泰現在還沒被封魏王)的未來記述,心中不由的翻江倒海。陛下……未來竟然會如此偏愛越王?甚至到了動搖儲君根基的地步?這……這實在是有悖禮法!
魏征那張素來嚴肅的臉上更是布滿了驚愕與不讚同。他看到光幕上描述未來陛下對魏王李泰的種種“逾製”賞賜與偏愛,甚至有意讓其住進武德殿暗示儲位動搖,一股剛直之氣直衝腦門。這簡直是……是動搖國本之舉!他下意識地就想踏前一步,想向李世民直言進諫!
“魏公!”旁邊,長孫無忌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低聲勸道:“魏公稍安勿躁!此乃未來之事,陛下此刻心中定然也是五味雜陳,我等……”
魏征被拉住,腳步一頓,看著禦座上臉色煞白的皇帝,又看了看同樣如此的皇後,以及在那強忍著哭聲的小太子,終究是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是啊,現在說這些,除了給陛下和皇後娘娘添堵,又能如何?可他心中的憂慮與憤懣,卻如同燒開的水,咕嘟咕嘟地翻騰不休。
【因李泰日漸受寵,且自身處境艱難,太子李承乾心中焦慮與不安愈發滋長,行為愈發放肆。為尋求慰藉或發泄不滿,他甚至寵幸名為“稱心”的男伶,此舉震驚朝野,更令唐太宗勃然大怒。父子關係因此急劇惡化。】
【“稱心”事發後被唐太宗下令處死,這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父子間的矛盾徹底激化,信任蕩然無存。】
李世民僵坐在禦座上,不敢置信地看著光幕,未來的他……怎麽會做出那等糊塗之事?偏愛青雀,甚至到了逾越規製,動搖儲君的地步?又為何會對寄予厚望的高明,施以那般的嚴苛與逼迫,將父子之情推向萬丈深淵?他看著高明那張強裝鎮定,卻掩不住委屈與恐懼的小臉,心頭湧起一股從未有過的恐慌和……愧疚。
長孫皇後亦是心如刀絞,後世所言,天幕所示,讓她幾乎無法呼吸。刺殺老師?寵幸男伶?沉迷突厥習俗?這真的是她的高明,那個自幼聰慧、知書達理、對她和陛下都孝順有加的孩子嗎?更無法想象,如今對高明寄予厚望、悉心教導的陛下,未來竟會與兒子隔閡至此。高明是太子,身負大唐江山社稷之重,承受壓力、接受嚴苛教導,本是分內之事,她雖心疼,卻也明白這是儲君必須經曆的磨礪。
可當她看到天幕中,陛下對青雀百般縱容,賞賜逾製,甚至允許其乘轎上朝,而身有足疾的高明卻無此待遇,甚至動了讓青雀居於武德殿的心思……
長孫皇後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她當然也疼愛青雀,那是她的兒子,是她懷胎十月誕下的骨肉。可她更是大唐的皇後,是太子高明的母親!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儲君與親王之間,那道界限必須清晰分明,不可逾越!陛下的偏愛,無異於將高明架在烈火上炙烤,這不是在逼著高明走向歧途嗎?
長孫皇後甚至不敢去想,那個聰慧懂事、仁孝純良的高明,在經曆了失母之痛、足疾之苦、父愛偏移之後,內心會積攢多少的失望與絕望,最終才會走向那所謂的“叛逆”之路?此刻的長孫皇後心中說不怪李世民是假的,可她又想到了太子李承乾做的那些事情想讓人不失望都難,但李世民對青雀的偏愛又無疑是對李承乾的苛待又無疑是逼著李承乾走向叛逆的導火索,想來想去長孫皇後甚至都不知道應該要怪誰,最後竟然怪起了自己,若非自己未來早逝,這父子二人的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
就在兩人心緒翻騰之際,光幕之中,一個身影正逆著光,一瘸一拐地走進來。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