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二鳳與長孫皇後2)
字數:5252 加入書籤
歌聲悠揚,餘音嫋嫋,似還縈繞在太極宮的梁柱之間,久久未曾散去。
大唐,太極宮內。
長孫皇後靠著李世民的肩膀,臉上那抹溫婉的笑容,如同春水初融,帶著一絲追憶,一絲暖意。她微微側首,目光落在身旁男人的臉上,那裏同樣漾著笑意,不是帝王的威嚴,而是丈夫看著心愛妻子的那種、發自肺腑的滿足與溫柔。
“真好啊……”李世民低聲感慨,握著皇後的手不自覺地緊了緊,仿佛要將這份跨越時空的慰藉牢牢抓住。光幕上那些後人描摹的畫麵,一幕幕,一聲聲,仿佛將他拉回了青澀的少年時光,與身旁之人初識、相知、相守的點滴,清晰得恍若昨日。
兩人相視而笑,溫馨的氣氛在彼此間流淌。
而此刻的太子李承乾,仰著小臉看著光幕,又看看依偎在一起的父皇母後,隻覺得他們真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人。
他湊到自家母後耳邊,用稚嫩的聲音悄悄說道:“母後,您真厲害!兒臣以後,也要尋一位像母後這般、這般好的太子妃!”
童言稚語,卻帶著最純粹的敬佩與向往,惹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相視一笑,殿內原本有些感懷的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
李世民伸手揉了揉兒子的頭,笑道:“好小子,有誌氣!隻是如你母後這般的女子,世間少有,高明可要努力呀。”
長孫皇後則是忍俊不禁,輕輕點了點兒子的額頭,眼中卻滿是慈愛:“你呀,小小年紀,懂得什麽。”
殿下侍立的朝臣們,看著自家帝後如此恩愛和睦的模樣,臉上也都掛滿了欣慰的笑容。長孫無忌站在前列,更是笑的見牙不見眼。就連素來嚴肅的魏征,此刻也捋著胡須,緊繃的嘴角似乎也柔和了些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同。
帝後和睦,乃社稷之基石。光幕所展,不僅是帝王夫妻的過往,更是對這份“情誼深厚”的印證。從青梅竹馬到相濡以沫,後世的傳頌,無疑讓他們對這位以賢德著稱的皇後、對這對相互扶持的帝侶,更多了幾分敬佩與信心。
有此賢後輔佐,有此伉儷情深,大唐何愁不安,何愁不興?他們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現代
歌聲的餘韻仿佛還在空氣中回蕩,光幕上的畫麵最終定格,隻留下那相依的身影和悠長的旋律。
堂屋內,一時有些安靜。
林錦遙抱著一個軟墊,靠在沙發上,輕輕舒了口氣,眼底還帶著感慨與滿足。她側過頭,看向身旁的兩位姐姐,語氣裏帶著幾分小小的興奮:“果然,cp還是蓋過章的好磕啊!”
“二鳳和長孫皇後……他們真的是,太好了!從青梅竹馬,到玄武門之變,長孫皇後都一直堅定地支持著李世民。而且李世民也很珍惜長孫皇後,登基後第十三天,就立刻立了她為皇後,他們的感情真的很好啊。”
李今越聞言,也點了點頭道:“是啊,玄武門之變,雖然在我們後人看來,似乎李世民贏得很輕鬆,結局是注定的。那時候,李世民手裏能動用的秦王府兵,加上支援的騎兵一共才800人,而直接參與行動的核心成員隻有9人,而那時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中的部隊,單單東宮衛隊就有足足2000多人,加上幽州精騎還有300人,兵力差距不可謂不懸殊”
林幼微補充道:“是啊,這種情況下,任何一點差錯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長孫皇後的作用,確實不可忽視。長孫皇後鼓勵李世民,‘退無可退,戰則有勝’。雖然她沒有直接參與軍事部署,但她親自去勉勵將士、分發盔甲,鼓舞士氣。”
“更是負責幕後資源協調、安撫人心,確保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林錦遙十分讚同地點頭:“是啊!就當時那種緊張的局麵,誰能百分百保證最後的結果呢?據說,當時長孫皇後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手裏拿著短劍守在自己和李世民的孩子的門前。”
“若是……若是二鳳失敗了,她會先親手結束孩子們的性命,然後自刎,下去陪二鳳。”
而此刻的天幕之下,聽完了這段關於玄武門之變背後細節的講述,尤其是長孫皇後那近乎悲壯的決心,無數百姓早已議論紛紛,驚歎不已。
[我的天爺!原來玄武門這麽凶險!]
[是啊,八百對兩千多!這兵力差這麽多,居然贏了!]
[長孫皇後真是了不起!不僅賢惠,還這麽有膽識!]
[更難得的是那份決心啊……若事敗,先殺子,後自刎……這得是多大的勇氣啊!]
[怪不得後世稱頌他們是帝後情深。]
大唐
那些曾親曆過玄武門之變的秦王府舊部,此刻皆是神色複雜,感慨萬千。
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一日的凶險。光幕中後世之人輕描淡寫的幾句“兵力懸殊”、“九死一生”,在他們聽來,卻是字字驚心,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血色清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個決策都關乎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累及滿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確實是一場豪賭,賭上了所有人的性命與前程。
他們看向禦座上的帝後,目光中充滿了敬畏與慶幸。慶幸最終是他們贏了,慶幸大唐迎來了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慶幸有這樣一位賢德的皇後,在最關鍵的時刻,穩住了後方,凝聚了人心。
而禦座之上,李世民緊緊握著長孫皇後的手,掌心甚至微微有些汗濕。他側頭看著身旁的妻子,光幕上的畫麵和後世的議論,將那段塵封的記憶再次掀開。
他記得妻子為他整理衣甲時的沉靜,記得她將盔甲分發給將士們時的從容,記得她站在他身邊,目光堅定地望著城外的眼神……他也記得事後他才隱約得知的、他的觀音婢那時做的最壞的打算……每每想起,李世民心中都湧起一陣後怕與難以言喻的感動。
“觀音婢……”李世民喉頭微哽,千言萬語最終隻化作一聲包含萬千情緒的輕喚。
長孫皇後感受著丈夫手上傳來的力道,以及他目光中那複雜而深沉的情感,她微微側首,迎上他的視線,露出一抹淺淡的笑容,輕輕回握了一下他的手。
無需多言,一個眼神,一次回握,便已勝過萬語千言。
林幼微補充說道:“是啊,畢竟那時候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很難不讓人做好最壞的打算。”說著她又笑了笑,帶著幾分慶幸:“不過還好李世民成功了,不然咱們華夏曆史上,又怎麽會有如此讓人向往的盛唐呢?”
林錦遙聽罷,興奮的連連點頭,小臉上滿是讚同,說道:“那確實!畢竟,當時李建成麵對的可是……”
林錦遙當即戲精附體,站起身,雙手叉腰,清了清嗓子,用一種誇張的語氣說道:“此刻,你將要麵對的是!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亞洲州長!東半球話事人!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大唐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領右翊衛大將軍!左右武候大將軍!領十二衛大將軍!上柱國!秦王!天策上將!天可汗!大唐真龍天子!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李二鳳是也!”
林錦遙那一長串氣勢磅礴的“報菜名”式頭銜念完,還叉著腰,得意洋洋地揚著小下巴,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威震四海的天可汗一般。
天幕之下,百姓們雖然對這些頭銜和官職的具體含義並不清楚,但從林錦遙那誇張的語氣和長長的頭銜中,也能感受到唐太宗的厲害,紛紛在彈幕中讚歎不已。
[我的乖乖!這……這得是多少官啊?俺聽都沒聽過!]
[天策上將!天可汗!聽著就威風!]
[那可不!天策上將!天可汗!這都是實打實的功績啊!我們大唐太宗陛下的威名,後世都記得清清楚楚!]
[聽聽!東半球話事人!這氣魄!這才是真龍天子!我大唐威武!就是這東半球是什麽地界啊?有人知道嘛?]
[與有榮焉!與有榮焉啊!生為唐人,何其幸哉!]
[太宗皇帝威武!]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那個後世小丫頭叉著腰,搖頭晃腦地念著自己那一長串名號,先是龍心大悅,嘴角高高揚起。
雖然有些詞聽不太懂,但“最強”、“話事人”這些字眼,聽著就讓人舒坦。
然而,隨著林錦遙那如同爆豆子般,一刻不停歇地念出“大唐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李世民臉上的笑容逐漸僵住,最後竟是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此前領過的官職,連他自己都得愣神回憶一下,這小丫頭竟然記得如此清楚,還念得這般順溜?他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這……這還真是難為她了。
“噗嗤……”
旁邊傳來一聲輕笑。李世民轉頭看去,隻見長孫皇後正掩嘴輕笑。
“二郎魅力不減,竟讓千年之後的小姑娘,將你的名號記得這般清楚,倒背如流呢。”長孫皇後柔聲說道,語氣裏的笑意更濃了,“隻是,妾身也沒想到,二郎當年的官職竟有這許多,聽著都替那小姑娘覺得拗口呢。”
李世民聞言,更是有些哭笑不得的道:“觀音婢就莫要取笑朕了,朕自己聽著都覺得頭暈,倒是難為這孩子了。”
話雖如此,但他心裏也在嘀咕,自己以前的官職……是不是確實多了點?怪不得當初大哥和四弟看自己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
站在一旁的太子李承乾,此刻則是完全變成了星星眼,滿臉都是對父親的崇拜。那麽長!那麽威風!父皇果然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人!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