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雲景鍾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看完一段小插曲,三人又繼續往原路返回,一邊消食一邊前往文昌門的方向走去。嬴政揣著那一袋子沉甸甸的烤串,隻覺得手裏像是捧了個燙手山芋,偏偏李今越和林幼微還時不時投來“餓了就吃點”的關切目光,讓他哭笑不得。
路上,李今越的興致依舊高昂,對兩人說道:“咱們接下來要去的,是西安碑林博物館。”
此言一出,不僅是嬴政,連同天幕下各個朝代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皆精神一振。碑者,國之重器,文之載體也。其上所刻,或為經傳,或為功德,或為法度,對於傳承文化與追尋曆史,其意義自是非同凡響。“博物館”三字雖新奇,然“碑林”二字,足以令他們想見其規模。
“博者,多也;物者,事物也。”一位漢朝大儒捋著胡須,緩緩道,“這‘博物館’,莫非是匯聚眾多事物之地?而冠以‘碑林’二字,可見此處碑石之林立,數量之繁多!”
[碑林!聽著便覺雅致!不知匯集了多少名家大作!]
[後世竟有專門收藏碑文之所,當真是對文化的重視啊!]
因為行程都是李今越定的,林幼微也笑著說道:“那就請李導遊為我們介紹一下博物館吧。”
李今越挑了挑眉,清了清嗓子:“那是自然,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咱們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元佑二年,那時候還不叫博物館,就叫‘碑林’。最初修建的目的,是為了保藏唐代的《開成石經》、《石台孝經》,以及顏真卿、柳公權這些大書法家的傳世名碑而修建的,算下來,到現在已經有九百三十多年的曆史了。”
天幕之下,北宋年間的臣民聞言,胸膛不自覺地挺直了幾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顏真卿和柳公權,在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後世所提及,而自己的碑刻作品被如此珍藏,臉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來,自己也在這青史中留下了一筆啊。
“而咱們如今的碑林呢,規模可不小,主要分了四個大的組成部分: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還有一個北區場館。單說碑林這部分,就細分了七個主要的陳列室,還有一條墓誌回廊。單是碑石收藏就有整整4000多方,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嘶——四千多方!”
天幕下的文人們聽到這個數字,無不倒吸一口涼氣,眼中充滿了向往與陶醉。如此海量的碑石,匯聚了多少書法精粹與曆史印記,若是能親眼一見,逐一品鑒,那簡直是他們畢生的追求!怕是窮盡一生也欣賞不完啊!
[四千餘方!乖乖,這得是多少墨寶啊!]
[老夫若是能置身其中,此生無憾矣!]
然而,激動過後,一些心思活絡的人也品出了一絲異樣。
[等等,方才那今越姑娘是不是還說了什麽?墓誌回廊?]
[墓誌……那不是刻在墓中,記述逝者生平之物嗎?]
[收集旁人的墓誌碑作甚?這……這後世子孫,就不怕不吉利?]
[還有,人家的墓誌碑,怎會落到他們手上?莫不是……把人家的墳給……給刨了?!]
一時間,天幕上下議論紛紛,表情都有些古怪起來。
嬴政此刻也反應了過來,嘴角不易察覺地抽動了一下。收集別人的墓誌銘,還專門建個回廊展覽,這後世子孫的興趣愛好,當真是......別具一格,不過,拋開這點小小的怪異,他對那所謂的“碑林博物館”還是抱有濃厚興趣的。
說話間,三人已經來到了碑林博物館的大門前。
隻見博物館的大門設計得古樸典雅,朱紅色的門扇厚重沉穩,青色的石材基座更添幾分莊重。屋頂是典型的飛簷四翹結構,處處彰顯著中國古典建築的獨特韻味與濃厚的曆史文化氣息,而大門之上還書寫著西安碑林博物館幾個大字,光是這一手好字,便讓天幕下的文人們不由的對這博物館心馳神往。
進入大門後,李今越對著林幼微說道:“幼微,你和小政先在這邊等一下,我先去檢票,順便給小政補張票。”
林幼微點了點頭,牽著嬴政在一旁稍作等待。
不多時,李今越便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位身著統一製服的年輕女子。那女子約莫二十出頭,身姿挺拔,麵帶微笑,顯得十分幹練,她主動向林幼微和嬴政打了招呼:“兩位好,我是這裏的講解員,接下來由我為大家導覽。”
嬴政打量著這位講解員,心中不禁有些訝異。這後世的職業劃分當真是細致入微,連遊覽古跡都有專門的講解之人。想來,能在此地擔任講解,這位姑娘的學識定然不淺。
講解員簡單介紹了幾句後,便微笑著伸出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領著三人邁步走進碑林博物館。
三人邁入碑林,講解員在前引路,步伐輕快。
“三位是來西安旅遊的嗎?”她側過身,麵帶職業的微笑。
林幼微牽著嬴政,應道:“是啊,趁著假期,來看看咱們華夏的名勝古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講解員輕輕頷首。“那不知道三位去過鍾樓了嗎?那裏也是咱們西安的打卡聖地之一了。”
“去過了,確實氣勢恢宏,很是壯麗。”
講解員的笑容更深了幾分:“那接下來咱們要看的這件文物啊,也是與鍾樓有些關係的文物,同時呢,它也是咱們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
嬴政腦中迅速閃過李今越先前的介紹,脫口而出:“景雲鍾?”
講解員麵上掠過一抹訝異,隨即讚許地看了他一眼。“小朋友真厲害,不錯,就是咱們的景雲鍾。”
說著,三人便來到了一處古色古香的涼亭前。亭子中央,一口巨大的青銅古鍾靜靜懸掛,古樸而莊嚴。鍾身泛著青黑色的光澤,雖曆經千年風霜,卻依舊散發著一種沉穩厚重的氣勢。當看到這景雲鍾的真品之時,無論是林幼微、李今越,還是暗暗打量的嬴政,都不由得感歎,不愧是國寶之一。這景雲鍾的正麵清晰可見鐫刻的文字,而鍾的上方則雕刻著諸多栩栩如生的瑞獸,紋飾繁複精美,令人目不暇接。
講解員的聲音帶著一絲自豪:“這便是咱們今天要看的第一件文物,景雲鍾。景雲鍾有多種身份,第一個咱們剛剛已經說過了,它便是之前鍾樓之上的真鍾。隻是呢,咱們為了保護文物,將鍾樓上麵的換成了複製品,而真鍾呢,此刻就在咱們的麵前了。”
“而第二個呢,”她略作停頓,“據說啊,咱們中央電視台曾經的倒數計時的鍾聲,用的也是它的聲音。景雲鍾,重達六噸,唐朝文物,青銅材質。然而它最厲害的則是它身上的銘文,”講解員的語氣帶著幾分鄭重,“它是咱們國內目前唯一一件,由皇帝監工,撰寫文書,同時也是皇帝親自書寫書丹的青銅大鍾。而它銘文的書寫者呢,就是咱們大唐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
三人皆默默點頭。
講解員繼續微笑著介紹道:“咱們景雲鍾啊,鑄造於景雲二年。傳說,景雲二年,唐睿宗李旦做了一個夢,夢中霞光滿天,紫氣東來。咱們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認為這是吉兆。於是,唐睿宗便下令,鑄造了這口景雲鍾,以應天意,祈求國泰民安。而景雲鍾整體,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三位請看。”
她伸手指引,三人隨著她的目光細細打量。
“其一,便是這鍾身。”講解員介紹道,“鍾高二百四十七厘米,口徑一百六十五厘米,鍾口呈六角弧形,整體造型莊重大方,線條流暢優美。”
三人皆點頭認同,景雲鍾的輪廓線條流暢而古樸,確有一股威嚴大氣。
“其二,便是這鍾身上的紋飾。”
三人順著講解員的指引看去,隻見鍾身之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祥瑞圖案。有矯健騰飛的遊龍,有展翅欲翔的彩鳳,有姿態優雅的仙鶴,還有衣袂飄飄、淩空飛舞的飛天仙女,更有作為力量與威嚴象征的夔牛。這些紋飾雕刻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從鍾身上躍然而出。
天幕下的古人們,尤其是那些能工巧匠和宮廷畫師,看到如此精美的紋飾,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讚歎。
[這雕工,當真是鬼斧神工!]
[龍鳳呈祥,仙鶴延年,飛天起舞,夔牛鎮邪,皆是吉兆啊!]
[如此繁複的紋飾,卻又井然有序,足見其匠心獨運!]
“而第三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部分,便是這鍾身中部,由唐睿宗親自書寫的銘文了。”
她引導著三人看向鍾身銘文的部分:“銘文共二百九十二字,分為三十二行,內容主要記述的是道教的玄妙哲理,以及此鍾聲音的悠揚洪亮,而這銘文的書法,是為楷書,但細看之下,卻又摻雜了一些篆書和隸書的筆意,顯得古樸厚重,別具一格。”
而此刻的天幕之下,曆代的書法大家們,如歐陽詢、虞世南等人,此刻皆屏息凝神,細細端詳著光幕上那方銘文。那唐睿宗的字乍看之下似乎溫潤平和,然而細品之下,他們卻能察覺到其間蘊藏的隱忍與克製,筆鋒流轉間,又透出一絲謹慎。正所謂字如其人,這些浸淫書法一生的大家們,幾乎在同一時刻,對這位帝王的模樣與性格有了個大致的輪廓——想來,這唐睿宗,應當是一位性情看似柔順,實則內心隱忍,行事謹慎之人。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