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昭陵六駿
字數:6207 加入書籤
參觀完了景雲鍾,講解員領著三人在碑林博物館內信步遊覽。一路行來,館內清幽雅致,古樹參天,碑石林立,充滿了濃厚的曆史與文化氣息。嬴政默默觀察著周遭的一切,心中對這後世的“博物館”又多了幾分認識。
“三位來到西安的行程緊嗎?”講解員小姐姐溫婉地笑著詢問,“我們碑林博物院文物眾多,若是時間緊張,我這邊可以加緊安排行程,優先帶三位參觀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林幼微牽著嬴政的小手,柔聲道:“行程不算特別緊張。既然是來參觀文物,我們自然也想多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想盡量將鎮館之寶都看一遍。”
講解員聽罷,臉上笑容更盛:“那三位今天可真是來巧了!請隨我來。”
說著,講解員引領著三人,穿過幾條回廊,朝著石刻藝術室的方向走去。沿途的景致,無論是造型古樸的石碑,還是路旁精心修剪的樹木,亦或是石刻藝術室門前那幾尊氣勢不凡的石雕,都讓天幕下的各朝百姓感受到了這座博物館內濃鬱的藝術氛圍,仿佛每一處都沉澱著曆史的厚重。
[這後世的博物館,當真是移步換景,處處皆是雅致啊。]
[不僅藏品豐富,連這庭院都修建得如此匠心獨運,可見其用心。]
[是啊,單是這庭院風光,便足以令人流連忘返了。]
[不知那石刻藝術室內,又將是何等景象?]
一踏入石刻藝術室,一股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而最先映入眼簾,也最為震撼人心的,便是那六幅駿馬石刻浮雕——昭陵六駿。
天幕之下,大唐皇宮內,原本正襟危坐的李世民,在看到這六匹駿馬的瞬間,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他緊緊盯著光幕,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有什麽無形的紐帶,將他與那石刻上的六匹駿馬緊緊聯係在了一起。
他冥冥之中感覺到,這懸掛於後世石刻藝術室牆壁之上的六匹神駿,或許與自己有著莫大的幹係。
“諸位請看,”講解員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與自豪,“這便是我們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昭陵六駿。”
三人凝神望去,那石刻上的駿馬或揚蹄奔馳,或佇立凝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那遒勁的線條,飽滿的肌肉,飛揚的鬃毛,無不展現出大唐盛世的雄渾氣魄與精湛的雕刻技藝。即便隻是石刻,那撲麵而來的沙場鐵血之氣,依舊讓人心神激蕩。就連嬴政也不由得被這精美的石刻所吸引,目光中露出了讚賞之色。
隻是,“昭陵”二字,卻讓嬴政心中微微一動。陵者,多指帝王之陵寢。這帝王陵墓中的東西,又為何會出現在此處?想起這個,嬴政眉頭微蹙,心中不禁泛起一絲隱憂:這……該不會是後世子孫從哪個皇帝的陵墓裏專門挖出來的吧?那自己的皇陵……會不會也……
講解員看了一眼李今越和林幼微的穿著打扮,笑著說道:“說起昭陵六駿,看二位的打扮,想必對咱們大唐文化也是十分熟悉了。二位可了解這昭陵六駿的來曆?”
李今越眼中閃著光彩,顯然對這段曆史頗為熟稔,她笑著接口道:“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為珍愛的六匹戰馬。分別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還有‘颯露紫’。這六匹駿馬,都曾跟隨唐太宗馳騁疆場,南征北戰、深受太宗的喜愛。”
講解員眼中掠過一抹驚訝,讚許地看著李今越:“這位小姐姐說得不錯,看來您對咱們太宗皇帝和這段曆史非常熟悉啊,竟然連六駿的名字都能一一記下,真是了不起。”
李今越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了兩聲。
林幼微則在一旁笑著調侃了一句:“不愧是個老天策哈。”
“那是。”李今越得意地揚了揚下巴。
講解員莞爾一笑,繼續介紹道:“正如剛剛這位小姐姐所說,這六匹戰馬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愛的六匹坐騎。而‘昭陵’,便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的合葬陵墓。這昭陵六駿石刻,原本是六塊巨大的浮雕,鑲嵌於昭陵北麵祭殿兩側的廡廊牆壁上,紀念這六匹陪伴太宗皇帝南征北戰的功勳戰馬。”
聽到此處,天幕下的李世民心裏猛地“咯噔”一下。自己陵寢祭殿前的石刻浮雕,為何會出現在這後世的博物館之中?而且,光幕中的石刻,似乎還有幾塊帶著明顯的碎裂和修補痕跡。他原本對這些後世子孫是頗有好感的,可若是他們真的將自己陵前的物品私自打碎,遷移至此……即便是再欣賞後輩,他心中也會感到極大的不悅,甚至會有些惱怒。
“說起昭陵,根據史料的一些記載,在其漫長的曆史中,可能確實遭遇過盜掘的厄運。比如在唐末五代十國那段混亂的時期,昭陵似乎曾有被盜掘的記載。”
這話一出,李世民的心不由得又是一沉,眉頭緊鎖。連帶著,就連一旁的嬴政,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心中對這位後世的皇帝生出幾分同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是,根據咱們現代考古學家的勘探和研究,昭陵整體山勢完整,並沒有發現大規模盜掘的明顯痕跡。史料記載,昭陵地宮深藏於山腹之中,距山頂足有七十五丈,且山體堅硬,多為石質。別說在古代,即便是以咱們現代的勘探技術,想要準確找到墓道的入口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當年的盜墓賊了。所以,根據我們目前的勘測結果,昭陵的墓室應該是保存完好的,並沒有被盜掘。”
聽到這裏,天幕下的李世民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了不少。沒被盜就好,沒被盜就好!可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勁:既然陵墓完好無損,那這六駿浮雕,又為何會出現在這博物館裏呢?
“所以啊,這昭陵地宮之中究竟有多少珍貴的文物,我們現在也還是一個未知數。甚至,學術界一直有人猜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會不會就陪葬在昭陵地宮之內?但我們華夏對於文物的發掘,一直秉持著極其審慎的態度,除非是進行搶救性的保護發掘,否則不會主動開啟。因此,關於昭陵地宮的秘密,恐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難以知曉了。”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在昭陵的地麵建築和已發現的文物中,最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國寶,無疑就是我們眼前的這‘昭陵六駿’了。”
聽著講解員小姐姐的講解,天幕上下無不點頭同意,這石雕的雕刻確實精妙絕倫,隻是,看著石雕上的裂紋,天幕上下也無不歎息,這裂紋確實刺眼。
嬴政的目光掃過那一道道或深或淺的裂痕,眉頭微蹙。如此藝術瑰寶,卻遭受這般損傷,著實可惜。
隨著李今越、林幼微和嬴政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緩緩移動,而嬴政很快便注意到,在這六幅駿馬石刻中,有兩匹馬的石雕,其完整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四幅。
“三位想必已經看出來了,這昭陵六駿之中,有兩匹與其他四匹相比,顯得‘完整’許多。”講解員說道。
李今越與林幼微皆頷首,嬴政亦是凝視著那兩匹與其他明顯不同的石馬。
講解員輕輕歎了口氣,聲音中充滿了惋惜,“這便是我們華夏昭陵六駿,最令人心痛的傷痕了。”
而天幕之下,原本因之前對昭陵未被大規模盜掘的論斷而略微放鬆的心的李世民,此刻的心又猛地提了起來。他緊盯著光幕中那兩匹與眾不同的“愛馬”,一種不祥的預感攫住了他。為何會是“傷痕”?他的“颯露紫”和“拳毛騧”,究竟遭遇了什麽?
“1913年,那時的華夏,正值動蕩歲月,軍閥混戰,國力衰微。在這樣的混亂時期,在這種時候,一些外國文物販子盯上了華夏陝西的唐代帝陵的國寶。他們多次組織盜掘,雖屢遭當地民眾的奮力抵抗,但悲劇還是發生了。”
“1913年5月的一天,這些盜賊將昭陵北司馬門祭壇東西兩側石刻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從石屏上砸下。在將這兩塊沉重的石雕運下山時,被聞訊趕來的當地村民們發現並奮力攔截。在混亂之中,二駿被推下山崖,摔成了數塊。後來,這些殘碎的石駿被當時的陝西政府沒收,然而,那時的陝西都督,因為受到袁世凱的排擠而離任,不久便病逝了。整個關中地區,連同這批國寶,都落入了新任陝西督軍,也就是袁大頭的親信陸建章之手。”
聞及此,天幕上下,一片嘩然與怒罵之聲。
[無恥之徒!趁火打劫!]
[可恨!可恨至極!竟敢盜我華夏國寶!]
[那些洋人販子,當真該千刀萬剮!]
李世民隻覺得胸中一股逆血翻湧,指節捏得發白。他的颯露紫,它背上還雕刻著丘行恭為它拔箭的場景,那是它忠勇的象征!拳毛騧,它身中九箭依舊屹立不倒!又是何等的壯烈!這些賊人,怎敢!怎敢如此!
“後來,袁世凱複辟稱帝,他的二兒子給陸建章遞話,讓他把二駿送到袁府。但是,根據一些記載和推測,二駿並未進入袁府,不久之後,它們便轉手到了當時國際上臭名昭著的文物販子盧芹齋手中。民間的推測認為送到北京的時候,袁大頭已經倒台,陸建章便將此國寶轉賣,賺了一筆錢。”
“最終,‘颯露紫’與‘拳毛騧’這兩件凝聚了盛唐氣韻的國寶,就此流失海外,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希望能追回這兩件國寶,但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拒不歸還。”講解員說到此處,已是語帶哽咽。
李世民隻覺得胸中一股鬱氣翻騰,幾乎要嘔出血來。他的颯露紫,拳毛騧,竟流落異國他鄉,有家不能回!這讓他如何能不痛心!
各朝各代的百姓們更是群情激憤
[強盜!土匪!無恥之尤!]
[我泱泱華夏的國寶,憑什麽被他們霸占!]
[這盧芹齋,販賣國寶!簡直是無恥敗類!]
而李今越和林幼微雖然之前就知道這件事,但無論聽過多少次依舊是十分氣憤。而嬴政更是麵色鐵青。國寶流失,這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華夏兒女都無法容忍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講解員平複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而另外四駿,也同樣經曆過磨難。在1918年,一個名叫畢士博的美國人,又打起了這剩下的四塊石刻的主意。為了方便運輸,他讓人將這四件的石馬都砸碎成了數塊。”
“砸碎?!”天幕下又是一片驚呼與怒罵。
[這些天殺的賊人!如此瑰寶,他們怎麽下得去手!]
[簡直是暴殄天物!禽獸不如!]
[我華夏的寶貝,豈容爾等如此糟蹋!]
李世民隻覺得心口一陣絞痛,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
“萬幸的是,”講解員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就在他們準備將這些碎裂的石刻運走的時候,被警覺的陝西當地民眾及時發現並成功攔截了下來。這四駿的殘塊,後來被運往當時的陝西省圖書館進行保管。直到1953年,我們西安碑林博物館成立的時候,接收了這四件曆經劫難的石刻。後來,經過文物修複專家們的努力,才將它們重新拚合修複,才有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模樣。”
大唐,李世民隻覺得一陣陣痛心!那些可是陪伴他浴血沙場的功臣啊!竟然被人當貨物一般,肆意砸碎!
但萬幸……萬幸那剩下的四駿還在華夏的土地上。
當知道後世不僅沒有隨意對他的陵墓動手,反而竭盡全力保護他陵寢中的遺物,甚至為此不惜與盜賊周旋,李世民那顆因憤怒與悲痛而揪緊的心,又湧上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
這些後輩,他們……他們沒有忘記大唐,他們還守護著自己陵寢。
一種深切的感動,悄無聲息地浸潤了他那顆帝王之心。縱然相隔千年,這份來自後世的敬意與守護,比任何祭祀都要來得真切。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