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開成石經
字數:6084 加入書籤
                    在欣賞完昭陵六駿後,講解員又領著三人在石刻藝術室內稍作停留,觀覽了數件同樣精美絕倫的石雕作品。天幕上下的古人們,皆是看得目不轉睛,讚歎連連,滿足了眾人的眼福,講解員這才微笑著將三人引向碑林的核心區域。
    講解員目光溫和地看向李今越和林幼微,輕聲問道:“不知三位對碑石、書法可有了解?”
    李今越尷尬地笑了笑,說實話,讓她看還可以,但說了解,那她可真是不敢當。
    倒是林幼微笑了笑說道:“小時候跟家裏老人學過一些毛筆字,但稱不上了解。”
    唯有嬴政,以及天幕下各朝各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聽聞“碑石”二字時,精神陡然一振。因為他們知道,這講解員提及此,定然是要進入這博物館的正題“碑林”了,倒不是說先前的昭陵六駿不夠精彩,不夠震撼,隻是相較於那些戰馬石刻,碑石與書法,於他們而言,無疑具有著更為致命的吸引力。
    [碑林!終於要看真正的碑林了嗎!]
    [期待已久!期待已久啊!]
    [不知這後世的碑林,究竟收藏了何等絕世墨寶!]
    講解員見狀,臉上的笑容愈發柔和:“沒關係的,我相信,今日的碑林之行,一定會讓三位對咱們的碑石和書法有一個更深的了解與感觸。”
    “大家都知道,咱們西安碑林,主體是由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其中,碑石的陳列主要分為了七座大型陳列室。而在咱們國家的很多博物館中,第一展廳往往陳列著最為核心、最具分量的文物。接下來,我們即將參觀的,便是咱們大唐時期最大,同時也是最具文化氣息的一組碑石——《開成石經》。”
    談話之間,一行人已經來到了第一展廳的入口。當三人隨著講解員的指引,剛剛邁入展廳的那一刹那,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隻見偌大的展廳之內,密密麻麻地矗立著一方方高大的石碑,每一塊石碑都被通透的玻璃精心保護著。用以保護這些曆經千年的文化瑰寶。從展廳入口向內望去,碑石林立,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那恢弘的氣勢,讓每一個踏入此地的人都心生敬畏。
    天幕之下,瞬間沸騰!
    [這……這便是碑林?!名副其實!名副其實啊!]
    [壯觀!太壯觀了!這簡直是吾等讀書人的聖地啊!]
    [若是能置身其中,日夜研讀,此生何憾!]
    無數儒生激動得捶胸頓足,恨不能身臨其境,親手撫摸那些曆經千年的石刻。
    “三位請看,”講解員的聲音帶著一絲自豪:“這就是咱們的鎮館之寶之一,開成石經。它共由一百一十四塊巨大的石碑組成,每一塊石碑的兩麵都鐫刻著文字,總計六十五萬零二百五十二字。其布局之嚴整,氣勢之恢宏,堪稱石刻之最。”
    六十五萬餘字!
    天幕下的文人們再次倒吸一口涼氣,眼中充滿了狂熱。這不僅僅是數字,這是無數先賢智慧的結晶,是整個儒家學說的匯總之所!
    [唐人竟有如此魄力,將如此浩瀚的經典盡數刻於石上!真乃千古壯舉!]
    [哎呀!這些後世小輩怎得不知走的再近些啊!也讓吾等瞧瞧仔細啊!]
    [是極!是極啊!怎得始皇也是如此啊!快在走近些啊!!!]
    一些心急的鴻儒已經開始催促起來,仿佛如此催促便能讓在場的幾人走的更近些,讓他們看得更清楚。
    講解員似乎是感受到了無形中的催促,引領著三人邊走邊解說道:“《開成石經》的刊刻,始於唐文宗太和七年,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時期,雖然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的雛形,但技術尚未普及,成本也高。士子們研習經書,主要還是依靠手抄。但在輾轉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筆誤、遺漏,一人抄錯,便可能以訛傳訛,久而久之,不同版本的經書之間差異越來越大,給學子們的學習和科舉考試帶來了諸多不便。”
    “於是,為了統一儒家經典的文本,避免傳抄過程中的訛誤,也為了給當時的科舉考試提供一個標準範本,唐文宗下達了刊刻石經的詔令。這便是《開成石經》的由來。”
    聽到此處,無論是唐朝以前還是之後的儒家學子,都不由得對唐文宗此舉深表讚同。
    [唐文宗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是極!有了這石經作為標準,天下學子便有了統一的範本,可免多少傳抄之誤!]
    [確是聖明之舉!規範文本,科舉取士方有準繩!]
    而此刻,身處天幕之下,剛剛經曆了“甘露之變”的切膚之痛,深知自己對朝局已無力回天,卻依舊在剩餘時光裏勤勉政事的唐文宗李昂,看著光幕上那些來自不同時代,卻都對他此舉讚不絕口的彈幕,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苦澀而欣慰的笑容。他一生被宦官掣肘,壯誌難酬,沒想到,自己無心插柳的一項文化工程,竟能在千百年後,依然被後人銘記和稱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此……便好……”他低聲呢喃,心中仿佛有一股暖流悄然湧過。看來,自己還是為這天下,為這後世,留下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開成石經所選的經典,包括了《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這十二部儒家經典,合稱‘十二經’。整個刊刻工程,曆時七年,於開成二年,才最終完成。它不僅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一部石刻經書,堪稱一座名副其實的‘石質圖書館’,而在書法藝術上,則統一采用了當時最為規範、流美的楷書,融合了歐陽詢、顏真卿等書法大家的筆意精髓,字跡工整嚴謹,充分展現了唐代楷書藝術的巔峰水平。”
    而天幕之下,唐代以前的文人墨客們,尤其是那些鑽研書法的大家,此刻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光幕上放大的碑文字跡。
    [這楷書,當真是……工整至極!筆畫清晰,結構勻稱,較之篆隸,確實更便於識讀與學習!]
    [此等巨量文字,竟能保持如此高度統一的書寫水準,唐代書學之盛,可見一斑!]
    [是極啊,這歐陽詢、顏真卿……這些後世書法大家,當真是名不虛傳!其字風骨,可見一斑!]
    身處天幕之下的歐陽詢和顏真卿,看著光幕上那些對他們書風的分析與讚揚,以及後人對自己作品的珍視與傳承,臉上皆露出了欣慰與自豪的神情。能以手中之筆,為華夏文脈傳承盡一份力,並被後世銘記,此生足矣。
    而此時的嬴政看著這一排排的儒家經典心中若有所思,他沒想到,後世的王朝竟然如此推崇儒學。雖然大秦以法治天下,但他對他對其他諸子百家並無過深成見,亦是認同儒家確有可取之處,否則他朝堂之上也不會養著一批習儒的博士。隻是,這儒家,說實話,其中一部分人實在有些過於迂腐,還整日到處宣揚要複古搞那分封製。包括自己那個不成器的長子,學了儒學之後也是如此,讓他頗為頭疼。他喵的,我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曆經多少艱辛才得以一統天下,你一開口就要把天下再分封出去,那自己辛辛苦苦統一為了什麽?統一著好玩嗎?當真是可笑至極!還逼得他不得不下令焚書,處置一批人殺雞儆猴。
    這時,講解員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她目光轉向三人問道:“說起來,不知道三位是否了解那個經常被討論的問題?”
    李今越和林幼微皆是一臉好奇地望向講解員,等待著她的下文。
    講解員莞爾一笑,問道:“這‘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究竟是‘斯人’,還是‘是人’呢?”
    這一問,倒是把李今越和林幼微給難住了。在她們的印象裏,依稀記得上學時課本上似乎是“是人也”,但後來日常使用中,好像一直用的是“斯人也”,就連打字輸入法聯想出來的,也多是“斯人也”。
    “自然是‘是人也’。”未等兩人細想,一旁的嬴政已經淡淡開口,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
    這一開口,不僅李今越和林幼微驚訝地看向他,連天幕之下,大秦之後的諸多儒生們也都是微微一怔。這秦始皇,不是素來厭惡儒家嗎?甚至還做出了焚書坑儒之事,他竟然對儒家經典中的字句如此清楚?
    講解員小姐姐眼中也閃過一絲訝異,隨即讚許地看向嬴政:“小朋友真棒!不錯,在咱們的《開成石經》上的記載,確實就是‘是人也’。”說著,講解員伸手指了指石碑上相應的文字位置,讓三人看得更清晰一些,繼續說道:“包括咱們存世的大部分古代典籍,記載的也都是‘是人也’。”
    李今越和林幼微聞言,不由得思考了起來,究竟是從什麽時候起,她們就默認成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呢?
    這時,講解員小姐姐又引導著三人緩緩向前挪動了幾步,繼續微笑著問道:“那三位再想一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大家覺得,它還有其他的版本嗎?”
    三人聞言,不由得都望向講解員。這句話,難道還有不同的說法不成?
    講解員臉上的笑容不減,又為她們指了指《開成石經》上的另一處:“是有的。比如,咱們《開成石經》上鐫刻的,便是‘三人行,必得我師焉’。”
    “嘩——”
    這一下,天幕下的儒生們徹底淩亂了。
    [什麽?‘必得我師’?老夫苦讀數十載,教的都是‘必有我師’啊!]
    [這……這一字之差,意思可就有些微妙的不同了!]
    [我的天!那我們平日裏引用的,究竟是不是原典啊?]
    [完了完了,老夫回去得趕緊把家裏的藏書都校對一遍!]
    此刻,天幕之上已經因為這一字之差吵翻了天。一部分儒生堅持自己所學版本才是聖人原意,另一部分則認為《開成石經》作為官方審定的版本,更具權威性,雙方引經據典,爭論不休,唾沫橫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講解員看著三人的表情,繼續說道:“但是今天給三位介紹這些細微的差異,並不是想判定哪個版本一定是對的,哪個版本一定是錯的。隻是想告訴三位,在我們《開成石經》上,是這樣記載的。畢竟,我們學習和傳承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理解學習其中的思想嘛。”
    聽到這番話,一部分儒生恍然大悟。是啊,後世之人所言極是,自己研習經典,不正是為了汲取聖賢的思想精華嗎?為這一字之差爭得麵紅耳赤,豈非舍本逐末?念及此,不少心性豁達的儒生便漸漸平息了爭論,退出了“戰場”。但同時,還是有不少固執的儒生,依舊將持不同意見者視為“異端”,繼續在天幕上唇槍舌戰,誓要扞衛自己心中的“正統”。
    倒是嬴政,此刻心中卻悄然升起了一絲異樣的念頭。既然這儒家的經典,在流傳的過程中,僅僅因為傳抄和刊刻的細微差異,就能造成如此顯著的“誤傳”,而且看剛才李今越和林幼微那驚訝的表情,顯然這些後世之人,也對這些差異感到意外。
    那麽……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巧妙地引導一些“誤傳”呢?
    至少,那些鼓吹分封、意圖分裂天下的思想,自己完全可以將其巧妙地修改一番,讓其“誤傳”成另外一種意思嘛!省得那些迂腐的儒生們,整天在大秦的疆土上喋喋不休,蠱惑人心,給大秦的穩固製造麻煩。
    一想到此,嬴政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反派笑容。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