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雁塔與陝西博

字數:5347   加入書籤

A+A-


    三人對著玄奘法師的雕像致意後,便繼續朝著大雁塔的方向走去。
    林幼微仰頭望著那座曆經滄桑的古塔,想起了之前的話題,便笑著問道:“今越,你之前不是說,大雁塔最初的樣子和現在不一樣嗎?那又是怎麽回事?”
    一旁的小嬴政聞言,也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李今越聞言,放慢腳步,緩緩說道:“咱們之前不是說,玄奘法師從天竺帶回了大量的經文嘛。但是呢,天竺的經文大多是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葉’上的,也就是貝葉經,這種材質極易受潮,也怕火,所以,為了保護經文,玄奘法師便上書唐高宗,希望能修建一座佛塔來存放經書。”
    “於是永徽三年,在唐高宗李治的資助下,玄奘法師親自督造,根據他在天竺留學時所見到的‘亙娑塔’的樣式,設計並建造了最初的大雁塔。而‘亙娑’在梵文裏,就是大雁的意思。”
    說著,李今越便熟練地掏出手機,在網上找片刻,然後將一張亙娑塔的圖片遞給了小嬴政看。
    小嬴政接過手機,隻見屏幕上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塔。塔基為方形,塔體成五層石砌結構,層級之間沒有飛簷翹角,反而在每層的塔身上都鑿有數個石室,似乎在供奉著什麽,整體造型顯得頗為……奇特。
    看得小嬴政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說實話,這般風格,他有些欣賞不來。
    與此同時,天幕之下,各個朝代的百姓們看著光幕上出現的亙娑塔,也是議論紛紛,臉上都帶著些許古怪的神情。
    [這塔……怎麽說呢,就是瞧著怪怪的。]
    [是啊,說它醜吧,倒也不至於,可要說好看,又實在誇不出口。要是真把這麽個塔立在長安城裏,當真是怎麽看怎麽別扭。]
    [感覺像是把外鄉的建築硬生生搬了過來,水土不服啊!]
    李今越和林幼微看著小嬴政那緊鎖的眉頭,便知道他心中所想,李今越笑著收回手機,解釋道:“其實玄奘法師會將大雁塔建造成這個樣子也不難理解。畢竟他在天竺求法十餘年,為大唐帶回了最正宗的佛法經卷,所以他或許也想為大唐帶來一座最正宗的佛塔吧。所以,最初建成的大雁塔,大概就是咱們剛剛看到的那個樣子,而且當時的大雁塔也隻有五層,並不是咱們現在看到的七層。”
    小嬴政抬眼望著不遠處那巍峨的七層古塔,順著她的話問道:“那後來為何又變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後來啊,估計是大家都欣賞不來這種天竺風格的建築吧。當然,大家欣賞不來都不要緊,最主要的是,當時出錢的唐高宗李治,他也欣賞不來!”
    話音剛落,天幕之下,李治臉上瞬間露出了“你很懂我”的表情,畢竟最早那個大雁塔當真是一言難盡,放在長安城裏實在是,過於突兀了。(說的非常委婉了屬於是。)
    “所以在大雁塔建成後沒多久,李治就覺得這塔的造型跟長安城整體的風格實在相去甚遠,於是便下令重修,改建成了傳統的樓閣式磚塔,層數也從五層增加到了九層。我之前念的那首《謁大慈恩寺》,就是唐高宗在登臨重修後的九層大雁塔時寫的。”
    聽到這裏,天幕下的李治更是挺直了腰板,臉上滿是自得之色。還是朕的審美更勝一籌!九層高塔,登高望遠,方能彰顯我大唐氣魄!
    然而,小嬴政抬眼看了看麵前的七層古塔,心中便已了然,這大雁塔的變故,恐怕還未結束。
    果然,李今越又輕歎一聲,繼續道:“不過,說實話,大雁塔的命運也是頗為多舛。到了武則天長安元年,也就是重修後僅僅過了四十多年,那座磚表土心的大雁塔就已經有些傾斜,搖搖欲墜了。於是,武則天便下令再次重修,將塔身進行了加固,至於層數,有說法是加高到了十層,也有說改建成了七層。”
    “反正到了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大雁塔又一次因為戰亂受損,人們在修複時,便將塔身降為了我們如今所見的七層。這還不算完,後來的幾百年間,大雁塔又多次遭受雷擊和戰火的摧殘。最嚴重的一次,就是我們之前在鍾樓時提過的那場明朝萬曆年間的大地震,那次地震直接導致塔身開裂。”
    聽到此處,眾人無不為大雁塔這坎坷的經曆而感到心驚。
    “再後來,人們為了修複和加固它,便在塔身的外層,又完整地砌上了一層厚達六十厘米的包磚。所以啊,咱們如今所看到的大雁塔,其實是曆經了數次重建和加固,層層包裹之後,才最終形成的模樣。”
    聽完這一番講述,無論是小嬴政,還是天幕下的無數百姓,心中都充滿了感慨。
    誰能想到,眼前這座靜默矗立的古塔,竟有過如此複雜坎坷的過往。
    三人在大雁塔下又徜徉片刻,終究沒有選擇登塔,隻是在塔下尋了幾個不錯的角度,拍了些照片留念。
    林幼微看了看手機上的時間,笑著提議:“時間不早了,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這次就不登塔了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今越也點點頭,畢竟今天的行程確實有些緊張,於是拿起了手機打算提前先打輛滴滴,等出了景區可以直接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好了,車已經叫好了,咱們走吧!”
    說罷,三人便轉身離開了大慈恩寺景區。
    剛一走出大門,一輛白色轎車便緩緩停在了她們麵前。司機師傅探出頭,熱情地招了招手:“尾號xxxx的乘客是吧?”
    “對,師傅!”
    三人上了車,司機師傅確認他們坐穩係好安全帶後,便輕打方向盤,將車子平穩地匯入了車流之中。
    車窗外的街景飛速後退,李今越側過頭,又開始為小嬴政介紹起下一個目的地。
    “小政,咱們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就是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它是咱們華夏的四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館內的藏品極其豐富,從史前一直到明清,無所不包,其中又以周、秦、漢、唐的文物為精華。待會兒咱們就能一飽眼福了。”
    聽到李今越這樣的介紹,小嬴政那雙沉靜的眼眸中也不由得浮現出幾分期待。
    能被後世譽為“四大博物館”與“華夏寶庫”,想必其規模與內涵,定然會比他之前去過的碑林博物院,要更加宏大。
    因為路程不遠,不過片刻功夫,車子便已停在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大門附近。
    三人下了車,抬眼望向那座被譽為“此生必逛”的博物館。還未踏入館內,光是其外觀,便讓見慣了大場麵的小嬴政,也不由得呼吸一滯。
    眼前的建築,當真是恢弘大氣。
    他自正門向遠處眺望,隻見那雄偉的殿堂屋頂上,鬥拱層層疊疊,優美的簷角高高翹起,其上覆蓋著青灰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沉穩的光澤,仿若一隻即將振翅高飛的巨鳥。主殿與四周的崇樓、闕樓遙相呼應,形成一種“眾星拱月”的磅礴氣勢。
    這般大氣磅礴的建築風格,與之前碑林那清幽雅致的院落截然不同,卻更合他的心意。
    然而,被這建築所震驚的,遠不止小嬴政一人。
    天幕之下,各個朝代的能工巧匠們,在見到這般景象時,早已激動得不能自已。
    [此等建築,當真是巧奪天工!]
    [看那鬥拱的結構,既有傳承,又有創新!還有那琉璃瓦,竟能燒製得如此均勻厚重,覆蓋如此之廣,實乃我等難以想象!]
    [這般‘眾星拱月’的布局,既顯主殿之尊,又見整體之勢,當真是大手筆!大手筆啊!]
    李今越見小嬴政那少有的驚訝神情,便又開始了自己的“導遊”工作:“小政,是不是覺得這建築特別好看?”
    三人一邊朝著博物館的正門走去,李今越一邊繼續說道:“咱們陝西曆史博物館,是由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建築大師——張錦秋女士設計的。”
    “她以盛唐時期的建築為靈感,提出‘新唐風’的設計理念。”
    “新唐風?”小嬴政輕聲重複了一遍,心中更是感慨,大唐,當真是對後世影響深遠,自他來到此世,不過短短兩日,便已不知多少次聽到這個名字了。
    “對,所謂‘新唐風’,講究的是‘神似而非形似’。”
    李今越指著那宏偉的建築群,繼續為他解釋道:“小政,你看,陝西博的整體布局,就是以中央這座主館為主軸,四角的崇樓為輔翼,形成了‘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對稱格局,莊重,又舒展。”
    隨即她又指了指主殿的方向。
    “而且這主館的內部設計,也借鑒了唐代宮殿‘前朝後寢’的理念。前麵是用來展示文物的展廳,相當於‘前朝’;而後麵,則是存放文物的庫房,也就是‘後寢’。”
    “整體風格雄渾、莊重,又不失典雅,是不是很好看?”
    小嬴政靜靜聽完,目光再次掃過那層疊的鬥拱與高翹的簷角,心中感慨:以盛唐為魂,卻又不為唐製所困,建造了獨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風格,確實十分好看,也很符合他的心意。
    於是他微微頷首,輕聲說道:“不錯。”
    聽到這簡短到不能再簡短的評價,李今越和林幼微相視一笑,早已習慣了他這般惜字如金的模樣。
    經過昨日的相處,她們也知道,能從這位“小朋友”口中得到一句“不錯”,那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
    說著話的功夫,三人也來到了博物館的檢票口。
    李今越熟練地打開手機,調出預約訂單的二維碼,又和林幼微一起出示了身份證。
    在工作人員核驗無誤後,三人順利地通過了閘機,正式踏入了這座承載著千年曆史的華夏寶庫。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