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李林甫的三項改革
字數:6291 加入書籤
聽到這個名字,李隆基的臉上瞬間血色盡失,悲憤與悔恨交織,他失控地用拳頭捶打著地麵,喉嚨裏發出困獸般的嗚咽,咬牙切齒的罵道“這個逆賊!逆賊!”
李世民看著李隆基這副模樣,心中已然明了。
這個安祿山,估計就是安史之亂的“安”了。
那場叛亂的元凶,至少也是元凶之一。
可聽今越所言,此刻的安祿山,不過是河北邊境一個打了敗仗的普通胡將。他未來,是如何擁有掀起如此大亂的能力的?
而李今越聽著李隆基的咒罵,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他再如何叛逆,不也是你一手寵出來的?”
此言一出,李隆基頓時無話可說,隨即立刻語無倫次地反駁“不!不是朕!這不是朕的錯!是李林甫!是楊國忠!是他們……是他們蒙蔽了朕!更是他安祿山!是他不忠!是他謀逆!這一切,跟朕沒關係!”
看著自己這個曾孫毫無擔當的樣子,李世民胸中的怒火再也壓製不住,他猛地衝上前,一腳將李隆基踹翻在地。
“看看你現在這個樣子!像什麽樣?!”
李世民指著地上的人,恨鐵不成鋼地罵道“今越罵你罵得不錯!敢做不敢當!你還算不算個男兒!”
李隆基被這一腳踹得倒在地上,不停地顫抖,可卻不敢還嘴,隻能喃喃道“太宗,太宗,我……我……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這不能怪我……不能……”
“夠了!你給朕閉嘴!”李世民如今卻絲毫不想聽他的辯解,隻是罵道“朕不想聽你那些沒用的狡辯!若是真的與你無關,你就告訴朕!今越所言之事,你哪件沒做過?”
李隆基聞言,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李世民看著他這副樣子,失望的閉上了眼睛,聲音裏滿是疲憊“你給朕跪好。從此刻起,朕,不想再聽到你的聲音。待今越講完,朕,再與你算賬。”
李隆基不敢違抗,隻能重新跪直,將頭深深埋下。
而此刻,李今越也搖了搖頭,懶得再看他,隻是冷冷說道“李隆基,無論你怎麽狡辯,都繞不開一件事。你是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無論是李林甫、楊國忠,還是安祿山,在局勢失控前,在你將所有事情丟給李林甫、自封雙耳之前,他們所有的行為,你基本都知情,甚至默許。”
“哪怕在安祿山反叛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你都有無數機會叫停,甚至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可你沒有。你依舊沉醉在虛假的盛世美夢之中,用著百姓們辛苦繳納的賦稅,享受著奢靡的生活。李隆基,誰都可以沒有責任,唯獨你不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這個道理你不懂嗎?何況,這一切,你本就要負最主要的責任。”
說完,李今越不再理會他,轉身走到了背對著這邊的李世民身旁。兩人幹脆都不再看李隆基,眼不見心不煩。
“二鳳陛下,緩過來了嗎?”
李世民搖了搖頭,他怎麽可能緩得過來。但他還是長長地歎了口氣說道“你繼續吧。”
李今越隨即笑了笑,問道“二鳳陛下想先聽哪個部分?安祿山?還是……”
李世民擺了擺手說道“今越自行安排即可。”
李今越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那咱們就按照順序來吧。在李林甫擠走了張相後,幾乎是同一時刻,李隆基便任命李林甫為兼職中書令,又將朔方節度使牛仙客任命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說到這裏,李今越又再度冷哼一聲,無語道“但正如張相所言,牛仙客常年身處邊陲,目不知書,如今在李林甫的舉薦下被拜為宰相,又能有什麽作用呢?不過是李林甫在借機討好唐玄宗,並且借機完成了專製相權的目標罷了。”
“而這一切,李隆基知道嗎?他知道。至於為什麽?那當然是咱們唐明皇累了,要享受享受了。根據《舊唐書》記載,當時的情況是‘百官奔走其門,天下事皆決於林甫。’”
李世民聽到此處,隻覺得眼前陣陣發黑。
這個孽障!是不是有病!大唐為何要設立群相製?不就是為了防止一人獨大,堵塞帝王耳目嗎?不就是為了讓多名宰相互相製衡嗎!他竟然敢讓李林甫一人執掌大權!
李今越見狀,連忙安撫道“二鳳陛下不必太過著急,時間還沒到呢。”
她將李世民扶到位置上坐下,才繼續說道“正如我們此前所說,李林甫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他不是那種隻會阿諛奉承的傳統奸佞,他確實有本事。”
李世民坐了下來,他當然相信李今越的話。可他此刻也十分清醒,再有本事的奸佞,終究也隻是個小人。他們會為了權柄去努力,他們知道權力的來源是皇帝,會死忠於皇帝,但他們絕不會在乎天下百姓的死活。他們一切行動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
但,李世民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聽了下去。
李今越緩緩地介紹道“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終於掌握話語權的李林甫開始放開手腳,針對唐朝此前存在的種種弊病展開了三項改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首先,他修訂並頒布了新一輪的均田令。”
“均田製自高宗時起便已逐漸崩壞,但時代的發展並非像翻書那般篇章分明。在李隆基上位初期,整個社會還未誕生出能完全取代均田製的新製度,所以,他依舊寄希望於維護舊製。”
“與均田令同時推行的,是李林甫的財政改革。他提升了戶稅、地稅在朝廷總收入中的比重,以此來穩定稅源,緩解朝廷日益沉重的財政壓力。”
李今越頓了頓,繼續道“其二,是從開元二十二年到開元二十五年,由李林甫主持(張說,張九齡等編撰。),對唐朝的律、令、格、式等律法文件,進行了全新的修訂。最終修訂成法律條文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開元新格十卷,這便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唐六典》。”
“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撰寫了方便官員們參考的《理道要訣》四十卷,由尚書都省抄寫五十份,發往各地,作為行政指南。”
聽到這裏,李世民緊繃的麵容,竟是微微鬆動了一瞬。
《唐六典》?行政指南?這些舉措,無疑是鞏固國家法製,提升行政效率的大好事。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單論這第二項改革,這個李林甫,確實有宰相之才,是個能吏。
可李世民心中的疑雲,卻並未因此散去,他敏銳地捕捉到了第一項改革中的致命問題。
李世民的眉頭再度緊鎖,他沉聲問道“今越,這新一輪的均田令,可有徹查天下隱田?”
“若是沒有將此前被豪強、勳貴們吞並的土地重新清查、吐出,那再頒布一輪均田令,又有何用?”
“還有,你此前曾言,開元後期,百姓的負擔已然極重,此刻再加戶稅、地稅,那百姓們,該如何生活?流民,豈不是會更多?!”
聽到李世民如此一針見血的問題,李今越不由感歎,不愧是二鳳陛下,這政治敏感度可真高啊。
於是李今越說道“二鳳陛下,您先別急,我們先說說他的第三項舉措。”
“那便是,繼張說將中央禁軍從府兵製改為募兵製後,林甫則更進一步,正式將屯駐邊疆的所有部隊,全麵替換為以募兵而來的長征健兒。”
“至此,募兵製徹底取代府兵製。而為了配合這項國策,內地各州縣,則是‘包起甲胄,兵刃,以示不用’。”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腦子“嗡”地一聲,眼前瞬間發黑。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他猛的站起身,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地上那個還在瑟縮的身影,厲聲問道“你!你究竟在幹什麽?!你怎麽會如此短視!”
“府兵製崩壞,改行募兵,朕能理解!為守邊疆,在邊境陳列重兵,朕也可以理解!隻要多加限製,尚有可為!可你……你怎麽敢讓內地軍備廢弛到如此地步!你究竟是怎麽想的!你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
李隆基被這聲怒罵嚇得魂飛魄散,趴在地上不敢言語,隻敢在心中默默的辯解。
他隻是想製衡那些文官,他隻是想打壓那些世代壟斷十二衛大將軍之位的關隴貴族,他隻是……
李今越看著他那副樣子,冷笑一聲,替他將心裏話說出了口。
“二鳳陛下,他當然有他的‘考量’。”
“李林甫為了徹底打壓以張九齡為首的,那些有風骨、敢直諫的文官集團,便向李隆基提出了一個‘高明’的主張。那就是,大力扶持番將。”
“由此,形成一個‘胡將—權相—皇權’的三角政治格局。三方互相製衡,又互為同盟。”
“而在咱們的唐明皇看來,邊疆的胡人將領,與朝中的宰相,可以互相牽製,而他這個皇帝,便可以高枕無憂地居中裁判,於是他默許了這樣的布局,畢竟,三角形最為穩固嘛。”
“所以,二鳳陛下,”李今越看向李世民“李林甫這個人,雖然人品低劣,但他的行政能力確實不俗。他這三項改革,也確實為所謂‘天寶盛世’的表麵安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但……”
李今越話鋒一轉,聲音變得冰冷。
“但這隻是這些勳貴們的安定!而對於天下的百姓而言,對於天下的百姓而言,這些無異於滅頂之災!”
“咱們前麵說了,李林甫出身宗室,是勳貴中的一員,他所做的一切,自然是為了維護勳貴們的利益。”
“李林甫頒布新均田令,卻根本沒有清查隱匿的田畝,這等於是變相承認了土地兼並的合法性!不僅如此,他還允許部分永業田可以自由交易。結果是什麽?結果是無數農民因賦稅沉重,被迫賣掉賴以為生的土地,淪為佃戶,或是背井離鄉的流民!”
“《通典·食貨》中記載,天寶年間,天下逃戶,竟占總戶數的三分之一!”
“他提高戶稅地稅,可根據《舊唐書·楊炎傳》的記載,那些富戶勾結官吏,輕易便將負擔轉嫁出去,最後,還是壓在了本就貧苦百姓的身上,逼得他們‘賣兒貼婦’,家破人亡!”
李今越一步步逼近地上那個身影。
“於是,勳貴大族們依舊活在歌舞升平的盛世餘暉之下,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奢華。”
“而天下的百姓呢?他們‘賣兒貼婦’,易子而食!幾乎要被吸幹最後一滴血!”
“這就是你所謂的盛世嗎?”
那句“唐明皇”,像一根針,狠狠刺中了李隆基。他猛地抬頭,剛想反駁,卻迎上了李世民那幾乎要殺人的眼神,瞬間又嚇得把頭埋了下去。
李今越隨即不再看他,而轉頭對李世民笑道“不過,要說李隆基在李林甫主政的這段時間裏什麽事都沒幹,那也不對。”
“畢竟,咱們這位唐明皇,那時候還是挺忙的。畢竟他在享樂的同時還得抽出時間,順手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順便……再結個婚,不是嗎?”
話音落下,整個空間死一般的寂靜。
李世民臉上的怒火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致的錯愕與不可置信。
[……什麽?]
[我聽到了什麽?!這皇帝忙裏偷閑還順便找了個時間殺了自己三個兒子?!順便結了個婚?!]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