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李林甫
字數:7114 加入書籤
李林甫。當這三個字從李今越口中吐出,李世民的心頭莫名一緊。
他不由得皺起眉頭,沉聲問道“李林甫?”
“不錯。”李今越點了點頭,“二鳳陛下,您還記得我之前說過,有一個人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十九年嗎?”
李世民的心猛地一沉,他當然記得,那個讓他心生警惕的“例外”。
“那個人,就是李林甫。”李今越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我先給您介紹一下他吧。說起來,李林甫也是李唐宗室出身,要論輩分,他還是您的族孫呢。”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不過,您別看他出身高貴,但他的文化水平,卻並不怎麽樣。”李今越搖了搖頭“《舊唐書·李林甫傳》中評價他林甫無學術,僅能秉筆。因此,他並未參加科舉,而是靠著門蔭入仕。後來,他娶了楚國公薑皎之女,又憑借其舅父薑恪的助力,這才擠進了權力的圈子。”
裙帶關係,門蔭入仕。李世民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他一生最看重的,便是唯才是舉,不問出身。魏征一介寒門,房玄齡、杜如晦也非頂級世家,可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才幹與品行,身居高位,輔佐他開創了貞觀之治。
可這個李林甫,一個幾乎沒什麽學問,全靠著宗室身份和姻親關係上位的人,是如何爬到宰相之位,並且一坐就是十九年的?
他實在想不通,李隆基的眼光,是如何從姚崇、宋璟、張九齡這樣的人物,跌落到如此地步的!
“要說起李林甫為什麽能如此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又為什麽能那麽精準地揣摩到李隆基的心思,那咱們,還得從公元733年,也就是開元二十一年說起。”
李今越頓了頓,目光若有若無地瞟向地上那個早已失魂落魄的身影。
“開元二十一年,正苦惱於如何在外朝獲得大臣支持,來幫助自己的第三子,壽王李瑁,奪取儲君之位的武惠妃,突然接到了一個小宦官傳來的消息。時任吏部侍郎的李林甫,托人帶話,說他‘願保護壽王’。”
此言一出,趴在地上的李隆基身子又是一僵。
武惠妃,李瑁……這些名字,像一把尖刀,再次刺入他悔恨交加的心髒。
李今越挑了挑眉,繼續說道“要說這李林甫,是如何精準地洞悉了武惠妃的心思,這就要提到他在官場坐了多年冷板凳後,悟出了開元年間官場沉浮的要領。”
“那就是,咱們這位唐明皇,是一個有著極強個人意誌的皇帝。無論你是什麽出身,隻要你的目標與他契合,就能扶搖直上。可一旦你觸碰到了他的紅線,不管你功勞多大,也照樣會被立刻拋棄。”
“所以,李林甫得出了一個結論。”
“及時迎逢人主之意,才是通往相位的終南捷徑。”
李世民閉上了眼睛,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
他明白了,自己這曾孫的性格,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若是李隆基能時刻保持清醒,善用這份“自主”,便能駕馭賢臣,開創盛世。可若是他開始懈怠,開始沉溺於奉承……李世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龜茲城將士們那蒼老的臉龐,與那座被戰火焚毀的長安城。
後果,他已經看到了。
“迎逢人主這一點,其實此前的張說也做到了。”李今越的聲音將李世民的思緒拉回“但他畢竟是個文人,有時候放不開。”
“可李林甫,沒有這種包袱了。”
“為了能精準地掌握李隆基的喜好,他將李隆基身邊的妃子、宦官,納入了自己拉攏的範圍。從此,玄宗但凡有什麽想法,通過宮內的宦官,李林甫總能第一時間知曉。”
“於是,等到朝堂上討論政務時,李林甫的每一句話,都像是說進了咱們明皇的心坎裏。你說對不對啊?李隆基?”
李今越頓了頓,笑意盈盈的看向地上的身影。
“不是的!”李隆基聞言猛的抬起頭,開始為自己辯駁“太宗!孫兒用李林甫,並非隻因他說話好聽!他……他……”
李今越立刻笑著接上“你是想說,李林甫也是有本事的,對吧?”
李隆基被她這麽一搶白,瞬間又沒了聲音。
李今越轉頭看向李世民,神情竟是難得地認真了幾分。
“我不否認。”
出乎意料的,李今越竟然點了點頭。
“二鳳陛下,確實,您別看李林甫讀書不行,但在權術、吏治和察言觀色這些方麵,他有著異乎尋常的天賦。不過,這些咱們後麵再說。”
“咱們先繼續說,他是如何上位的。”
李世民壓下翻湧的情緒,微微頷首,示意她繼續。
“咱們先前說到,武惠妃收到了李林甫的主動投靠,她對此極為滿意。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李林甫在宮內早已鋪墊好的關係網。很快,他的機會就來了。”
“同年,宰相裴光庭病逝,韓休接任。可短短數月之後,韓休便也向李隆基提出了辭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得益於李林甫的布置,加上武惠妃在暗中的助力,韓休竟然在辭職之前,向李隆基舉薦了李林甫。”
“而李隆基自己也覺得,李林甫這個人,不僅說話中聽,辦事能力也確實不錯。於是在公元734年,李林甫升任黃門侍郎。”
“同年五月,李林甫再轉禮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正式拜相(宰輔)。”
“在經曆了大半輩子的努力後,李林甫終於品嚐到了宰輔大權的滋味,但此刻他距離首席宰相他還有一道坎沒過,因為排在他麵前的還有侍中裴耀卿,以及中書令張九齡。”
聽到此處李世民已經知曉了,事到如今,為了更進一步,這李林甫一定會因為宰相之位拉開一場明爭暗鬥的權利之爭。
而此刻,李今越也是看向了李世民,說道“二鳳陛下,此前咱們已經說過了,當時張相因為屢屢諫言,已經惹得李隆基不喜。而在此過程中,辦事得當說話又好聽的李林甫,偏偏靠著迎逢人主之意的優勢,在李隆基的麵前賺足了好感。”
“尤其是在封賞牛仙客一事上,李林甫更是將他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他藏在暗處,他一麵,指責張九齡不識大體,不體諒陛下的愛才之心;另一麵,又大肆宣揚牛仙客的功勞,為他鳴不平。”
“而咱們這位唐明皇呢?”李今越輕笑一聲“因為有了李林甫的支持,也是大膽地賜牛仙客為隴西縣公,食實封三百戶。”
李世民聽得一陣頭疼,氣的心肝亂顫!他指著地上瑟瑟發抖的李隆基,怒聲罵道“好賴話!你特麽的好賴話是一句也聽不明白是不是!一個是為我大唐江山計,一個是為你一人私心謀!你這都分不清嗎?!你到底是怎麽墮落成這個樣子的!”
李隆基聽著太宗的怒罵,更是一句話也不敢反駁,隻是將頭埋得更深。
李今越見李世民氣得不輕,連忙上前安撫了幾句,隨即才繼續說道“唉,因為李林甫的攪局,張相和李林甫的梁子也算是徹底結下了。也因此,張相一直很看不上李林甫,並認為李林甫討論政務時說話像是醉漢囈語,不值一聽,而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隨即李今越歎了口氣,接著說道“因為種種梁子,加上張相的改革觸及了權貴們的利益,李林甫在牛仙客事件後,便開始持續地暗中打壓張九齡。”
說到這裏李今越也是不由的冷笑一聲“也是,張相下過基層,明白百姓的苦楚,可以說是百姓的父母官,更是提出了‘不曆州縣,不擬台省’的政策。”
“可李林甫就不一樣了!這種宗室出身的人,最明白咱們明皇的大唐需要什麽!”
說著,李今越忽然挺直了腰板,一步一步走向了李隆基,裝出了一副大義凜然的語氣,用一種誇張聲調說道“他也最明白咱們明皇想要的是什麽!這種理解!這種共情!你張九齡能想明白的嗎?!”
“大唐的疆域能收縮嗎?皇室權貴的開銷,你負責嗎?”
隨即,她走到李隆基的身邊,聲音更加激昂,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你們這幫忠良賢臣!根本不懂我們玄宗好大喜功的心!臭科舉的!跑到我們長安來要飯來啦?!”
說完,李今越還看向了李隆基,笑吟吟地問道“你看我說的對不對啊?李隆基?有沒有像李林甫一樣,把話都說到你的心坎裏?”
可李隆基哪裏受得了這樣的話語刺激,他猛的抬起頭,激動地反駁道“你懂什麽!你懂什麽!”
“均田製沒了!府兵製也已經持續不下去了!是!張九齡是厲害!他是賢相!他想抑製土地兼並!他想整頓吏治!可邊境呢!邊關怎麽辦!”
“國庫的花銷!哪一樣不需要錢!府兵製用不了,為了維持邊境的穩定,募兵就要花更多的錢!這些錢從哪裏來!”
“張九齡他能搞來錢嗎!他能嗎!他不能!可李林甫能!”
聽到這話,李今越不由的又笑了,她悠悠地問道“是嗎?那李林甫給你搞過來的錢,你都維持募兵,或者花在國家上了嗎?”
此言一出,李隆基的嘶吼戛然而止,瞬間一噎,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
“需要我提醒你在李林甫上位後你又幹了什麽嗎?”李今越一字一頓的說道“開元二十八年至天寶六載,你拿至少相當於全國數年賦稅的錢,擴建華清宮。你跟誰去的,不用我提醒你吧?”
“不!不!”李隆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般,驚叫了起來:“別說了!別說了!”
而此刻,李世民已經聽出意味來了,他這個好曾孫!在罷黜了賢相,任用了一個擅長逢迎的奸佞之後,竟然開始如此奢靡無度,挪用國帑,隻為一己之私!墮落成這個樣子!
李世民隻覺得眼前發黑,胸口傳來一陣劇痛,他捂著胸口,猛地站起身來,對著李隆基怒吼道“你住口!”
隨即,他看向李今越,強壓著怒氣說道“今越,你接著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今越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陛下,張相與李林甫的政治鬥爭,想必您剛剛也看出來了。李林甫有了咱們唐明皇的支持,又有滿朝被觸動了利益的勳貴作為盟友,張相自然是鬥不過他們的。所以,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被罷相,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也就此離開了大唐的政治中心的舞台。最終,這場權力鬥爭,以李林甫的完勝而告終。”
“自此,咱們的唐明皇在弄走了一個個會在他耳邊叭叭叭的忠良賢臣之後,終於可以放開手腳的幹自己的‘大事業’了。”
“首先,自然就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了,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犯爹癮,隻要你叫咱們唐明皇一聲爹,甭管你是誰,科技、文化、教育、生產力,通通給你。比如,吐蕃。”
說罷,李今越看向了李隆基,咬牙切齒地問道“不知道唐明皇現在後不後悔啊?安史之亂後,人家可是也殺進長安,燒殺搶掠呢。”
“孽障!”
李世民一聽到“吐蕃”這兩個字,額角青筋暴起,他“嗆啷”一聲,竟是直接抄起身邊的唐刀,一個箭步就衝了過去!
“等等!等等!二鳳陛下!”李今越見狀大驚,趕緊一把死死拉住李世民的胳膊,“您冷靜點!咱還沒說完呢!你現在這身子骨年輕力壯的,李隆基都七老八十了,你這樣給他一下他怕不是人直接就沒了!你先忍忍!先忍忍啊!”
李世民被李今越拽住,胸膛劇烈地起伏,可他死死地盯著李隆基,那眼神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
“好好好!”李世民喘著粗氣,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你個孽障!你行,你真行!人家叫你一聲爹,你就什麽都給人家!”
“你等著,朕倒要看看,你特麽的還能幹出什麽荒唐事來!”
隨即,他喘著粗氣,對李今越說道“今越,你接著說!”
李今越見他暫時冷靜下來,這才鬆了口氣,繼續說道“其實到這裏,李隆基一直在平衡各方勢力,同時他用完一批人後,便會開始扶持新的勢力。其中有一批人便是,番將。”
“開元二十四年,河北前線的一個將軍打了敗仗,回朝廷問罪。張九齡當即力主,要按律斬了他。“可李林甫和李隆基,卻覺得這是個收買人心的好機會。李林甫在旁勸說,說此人雖然有罪,但其勇武可用,不如赦免其罪,令其戴罪立功,必能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李隆基深以為然,隨即下旨,赦免了他的死罪。”
隨即,李今越便看向了李世民,一字一頓地說道
“而這個被赦免的胡人將軍,名叫安祿山。”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