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唐明皇在A或B中,選擇了或。

字數:6900   加入書籤

A+A-


    李今越點了點頭,目光從地上那灘爛泥般的李隆基身上移開,落在了強撐著身體的李世民身上。
    “不錯,在李隆基將兒媳楊玉環納入後宮之後,楊氏一門,可謂是雞犬升天。”
    “楊玉環的父輩被追贈高官,就連她的三個姐姐都全部獲封國夫人,而同樣跟著沾光的,還有楊玉環的堂兄,楊釗。”
    “而這個楊釗,是楊玉環的遠房堂兄,早年間不學無術、嗜賭成性,在家鄉就是個混混,因此被宗族親黨們瞧不起。但架不住人家會投胎,有個好妹妹。在楊玉環得寵後,楊釗立刻帶著友人所托的珍寶來到長安,靠著這些禮物,重新‘收獲’了與楊玉環的兄妹親情。而楊玉環呢,也很給力,很快就在李隆基麵前為楊釗謀得了一個麵聖的機會。”
    說到這裏,李今越忍不住笑出了聲。
    “楊釗這人也確實是個人才,那時候的李隆基正沉迷於享樂,楊釗別的不會,就靠著一手出神入化的博戲之術,竟然就獲得了咱們唐明皇的喜愛,當即受封金吾兵曹參軍。沒過多久,他又通過‘優秀’的理財手段,被李隆基提拔為監察禦史,搖身一變成了政治新秀。”
    [好家夥,關係戶上位,還是個街溜子出身!]
    [玄宗我就喜歡這種會玩又會搞錢的“人才”,錢怎麽來的你別問。(狗頭)]
    [賭徒當監察禦史,這大唐的官場,已經爛成什麽樣了……]
    這時李今越也看向了李世民,分析道“二鳳陛下,雖然在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李隆基提拔楊釗是為了製衡李林甫,但我認為啊,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如今的李隆基雖然耽於享樂,也比較信任李林甫,但麵對一家獨大的李林甫集團,單靠高力士這些宦官,肯定是沒辦法製衡的。”
    “所以,李隆基或許是不放心,又或許,是他認為外戚總比權相更值得信任,所以才想引入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來平衡朝局。否則,單憑楊玉環受寵,楊釗應該不至於晉升得如此之快,在短短幾年內,就從一個不受李林甫關注的小人物,變成了身兼十五個使職的政壇新貴。”
    “當然了,”李今越補充道,“楊釗也確實有一項李隆基十分喜歡的能力,那就是,他也很能搞錢。至於這錢從哪裏來嘛……那李隆基就不在乎了。”
    聽到這裏,李世民如何還能不明白李今越話中的嘲諷。錢能從哪裏來?還能從哪裏來!
    這個孽障!這個畜生!
    他為了自己的奢靡享樂,用李林甫,用楊國忠,瘋狂的從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身上瘋狂吸血啊!
    如此不管百姓死活,他這是要把大唐的根,全都給刨了嗎!
    李世民隻覺得一股血氣直衝腦門,他死死攥住刀柄,這才勉強沒有再次衝過去將李隆基給活剮了。
    “公元750年,羽翼漸豐的楊釗,主動請求李隆基為他賜名。理由是他覺得自己的名字裏帶有‘金’、‘刀’,對皇帝不好,李隆基聽完龍顏大悅,覺得楊釗真是懂事,於是賜名‘國忠’。”
    “到這個時候,楊國忠的羽翼已經徹底豐滿。他覺得,是時候跟李林甫,掰掰手腕了。”
    “而此刻的李林甫,估計整個人都麻了。”
    “他估計做夢都沒想到,當初那個在自己麾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短短幾年內就能成長到威脅自己的地步。可如今,他想阻止也來不及了。他隻能扶持自己僅剩的親信王鋐來製衡楊國忠。可惜啊,到了公元752年,王鋐被他弟弟牽連,讓楊國忠抓住了把柄,被李隆基直接賜死。”
    “至此,李林甫再也無法阻止楊國忠執掌中書門下。而因為李林甫此前樹敵太多,朝中百官一看風向變了,紛紛拋棄李林甫,轉頭投奔了楊國忠。而李林甫,也就在這眾叛親離之中,迎來了自己的最後一搏。”
    “公元752年十月,南詔屢犯邊疆。”李今越緩緩說道,“楊國忠當時還兼任著劍南節度使。李林甫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迅速批複了蜀中請求節度使到任,主持大局的奏疏。”
    “楊國忠當然清楚,如今是爭權的關鍵時期,自己絕對不能離開長安。根據《舊唐書》記載,‘會南蠻寇邊,林甫請遣國忠赴鎮,將陷之。國忠懼,見上泣訴,貴妃亦為之請。’”
    “而此刻的李隆基,早就沒了開元初年的半點英明。根據《資治通鑒》記載,他對哭哭啼啼的楊國忠說‘卿暫到蜀區處軍事,朕屈指待卿,還當入相。’”
    [“朕屈指待卿,還當入相。”——嘖嘖嘖,李林甫聽了都得連夜寫遺書。]
    [李林甫我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讓家雀兒給啄了眼。]
    “此言一出,基本就是宣告了李林甫政治生涯的死刑。然而更讓李林甫沒想到的是,楊國忠前腳剛磨磨蹭蹭地走到蜀地,後腳李隆基就又下旨,把他給叫了回來。”
    說到這,李今越歎了口氣“而此刻,李林甫自己的身體,也早就在這內外交困的巨大壓力下病入膏肓了。眼看計劃流產,大勢已去,李林甫也認清了自己徹底失敗的現實,最終在公元753年,抑鬱而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說完,李今越也有些感慨地說道“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幾乎是無縫銜接,出任右相,兼文部尚書。而短短三個月後,楊國忠就聯合範陽節度使安祿山,一同告發李林甫與人密謀造反。
    “這是誣陷嗎?當然是。李隆基知道嗎?或許知道吧,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他現在需要借楊國忠這把刀,來徹底清洗李林甫經營多年的黨羽,維護皇權。”
    李今越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李世民那張寫滿了痛苦與疲憊的臉。
    “至此,由李林甫、李隆基,在開元後期親手埋下的一顆顆雷,即將在未來的兩年中,被楊國忠慢慢放大,然後……引爆。”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腦子“嗡”的一聲。
    那些畫麵,那些詞語,瞬間在他的腦海中串聯成了一條清晰無比的死亡鎖鏈。
    胡將、邊軍、流民、重稅……
    內輕外重,內地武備鬆弛,邊鎮擁兵自重……
    朝堂之上,奸相弄權,黨同伐異,言路堵塞,官員毫無作為……
    李世民隻覺得一陣天旋地轉,頭痛欲裂。光是這幾點,任何一點都足以動搖國本,而現在,它們竟然全都集中在了一起!
    哪怕是讓他來處理這個爛攤子,想要撥亂反正,也絕非一日之功。
    而這個爛攤子,即將交到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賭徒手裏。
    李世民緩緩閉上眼,他已經預見到了那場滔天的大禍。
    李今越看著李世民那副搖搖欲墜的樣子,也是不由得歎了口氣,說道“二鳳陛下,您之前問我,為何朝廷沒有牽製那些節度使的手段。關於這點,相信您也好奇很久了吧?”
    李世民聞言,強撐著精神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他心中最大的疑團。
    李今越隨即說道“其實這點,還跟李林甫有脫不開的關係。我們此前說過,李林甫為了打壓以張九齡為首的文官,開始大力扶持番將。但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考量。”
    “那就是,為了徹底杜絕漢人將領‘出將入相’,威脅到他的相位,他一改唐初番將多任副職的傳統,但堅持丞相隻能用漢人的原則,大力扶持番將長期擔任一方節度使。而安祿山,就是吃到了這個製度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李世民聽完,緊鎖的眉頭卻沒有鬆開,他憑借著一個開國君主的本能,立刻指出了其中的漏洞“可即便如此,也不應該啊!大唐重兵屯於邊關,他們的糧草調度、軍械補給,總該由朝廷掌控!邊鎮之內,亦有刺史、長史、司馬等地方官員,他安祿山如何能一手遮天,說反就反?他哪來的底氣?又是如何迅速掌控地方的?”
    李今越聽到這番話,沒有立刻回答,隻是將目光投向了地上那灘爛泥般的李隆基,眼神裏充滿了難以言喻的複雜神情。
    那個眼神,什麽都沒說,卻又什麽都說了。
    李世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他頓時感到一陣無法言喻的心累,他疲憊的轉過身,自己走回了座位上,頹然坐下。
    得,自己怎麽忘了。
    今越早就說過,那個安祿山,也是自己這個好曾孫一手寵出來的。
    他想不通,他真的想不通,這個孽障究竟在想什麽!今越說的沒錯,安史之亂,他李隆基,必須負最主要的責任。哪怕自己想為他開脫,都找不到半點理由。
    因為從始至終,造就李林甫,放任其專權,廢弛武備,寵信奸佞,幹出樁樁件件荒唐事,明知禍根已埋卻依舊沉迷享樂的李隆基,才是將盛世大唐推入深淵的罪魁禍首。
    李世民心如死灰,無力地擺了擺手“今越,你接著講吧。”
    李今越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嗯。那二鳳陛下,在說安祿山之前,我先給您介紹一下,節度使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地方主官的。”
    “咱們之前說過,節度使在您那個時代,基本就是個臨時的軍事職位,戰事結束,使職便隨之撤銷。”
    李世民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李今越接著道“而在唐睿宗時期,為應對日益嚴峻的邊防壓力,朝廷正式設立了河西節度使。自此,節度使一職便成了常設官職,長期統轄數州軍事。”
    聽到這裏,李世民的眉頭又皺了起來。他能理解邊事緊急,需要常設主將便宜行事。但如此一來,時間長了,將帥久任,必然會與地方勢力盤根錯節,與麾下將士恩威並施,極易滋生割據之心。
    但李世民還是壓下了疑慮,問題不大。
    隻要朝廷能將財政大權與人事任免權牢牢抓在手裏,節度使就翻不了天。
    總不能……總不能李隆基這個傻子,未來還會把財政權也一並給了出去吧?
    哈哈……不會吧?不會吧?
    這個念頭剛一閃過,李世民的腦海中,便立刻浮現出剛才李今越看向李隆基時,那意味深長的眼神。
    瞬間,一股冷汗從他的背脊冒了出來。
    不會吧……
    隻聽李今越繼續介紹道“到了李隆基登基之初,為了應對四方邊患,他又先後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大節度使,分別為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範陽、平盧、安西、北庭、劍南、嶺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說到這裏,李今越的語氣忽然一轉,帶上了一絲同情“唉,二鳳陛下,接下來我要說的事,您千萬要撐住。我就先給您單說一件,李隆基在東北方向,辦過的比較離譜的事情。”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疲憊地揮了揮手“你說吧,朕倒要看看,這孽障究竟還能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好事來。”
    “公元730年,隨著李隆基逐漸好大喜功,大唐的邊境策略逐步轉向主動開拓,導致與契丹的矛盾日益激化。此時,契丹可突幹殺主自立,脅迫契丹與奚人叛唐,歸附後突厥。李隆基迅速發兵征討,從此,大唐東北再起烽煙。”
    “可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由於李隆基的騷操作,導致唐朝和渤海國的關係,也開始急劇交惡。”
    “公元719年,渤海國國主大祚榮去世,其子大武藝繼位。隨著國力日漸強盛,大武藝也動了對外擴張的心思。而他的舉動,很快就引來了鄰居黑水靺鞨的恐慌。黑水靺鞨立刻派人到長安,請求大唐庇護。李隆基當即下令,在黑水設置黑水州都督府,將其納入大唐的羈縻體係。”
    “這一下,就把大武藝給整不會了。他認為這是大唐要和黑水靺鞨南北夾擊自己,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派自己的弟弟大門藝去征討黑水。”
    “可大門藝,早年曾在長安當過質子,深知大唐的恐怖。他認為,黑水靺鞨如今已經是大唐的附屬,攻擊黑水,就等於向大唐宣戰。以渤海國這點實力,去跟鼎盛的唐朝開戰,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因此他力勸兄長三思。可大武藝一意孤行,非但不聽,反而認為弟弟是怯懦畏戰,甚至要下令處死他。”
    “大門藝見狀,走投無路之下,隻好連夜出逃,一路跑到了長安,上書給李隆基,詳細訴說了兄長大武藝的‘罪行’,希望李隆基能出兵,幫他斬殺兄長,主持公道。”
    說到此處,李今越再次用一種極為無語的眼神,瞥了一眼地上的李隆基。
    然後,她一字一頓地說道
    “於是,麵對‘支持大門藝,懲治挑釁者’和‘斥退大門藝,安撫渤海國’這兩個選項,咱們的唐明皇,果斷在a和b中,選擇了……或。”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