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登基大典
字數:3738 加入書籤
“可這樣的人,往往對自己太過苛求,”朱宸樾轉頭看向謝櫻,“你對自己要求太高,太喜歡為難自己了,再加上你又是多思多慮的性子,這就容易鑽進死胡同。”
“我可沒鑽進過死胡同,”謝櫻狡辯。
“你是在大事上不鑽,但在針對自己的時候,就有這毛病,我發現好幾回了,”朱宸樾繼續寬慰著謝櫻,“大多數人遇見危險,或者大事在即,整個人要麽緊張要麽蟄伏,誰會想你一樣興奮的要跳起來?”
“還有,你當初才打到長安,就急著出台一係列政策,我當時就猜到,你可能又是鑽了什麽牛角尖,”朱宸樾看向謝櫻。
“那時候形勢一片大好,大家想的都是攻城略地,你卻急哄哄的將一大堆後方政策弄出來,也就多虧劉叔年他們厲害,執行的幹脆利索,但凡換一批人,這些都忙不過來,”朱宸樾低聲道,“你知不知道,他們通宵幹活都是家常便飯?”
“這老小子跟你抱怨了?”謝櫻有些生氣。
“沒有,我當初隨口一問,”朱宸樾低聲道,“你知道劉叔年,當時跟我說什麽了嗎?”
“什麽?”
“他說,有你這樣居安思危的主子,是天下百姓的福氣,更是他們底下人的福氣,自當竭盡所能的輔佐你。”
“這還差不多,算這老小子有良心。”
“我想說的是,”朱宸樾頓了頓,“我不知道你心裏想的是什麽,對自己究竟有多高的要求,但在我們看來,你已經做的非常好了,甚至是堪比聖人的好。”
“可還不夠,我隻做了一半,”謝櫻心情好了些,但還是難受的厲害。
“瞧瞧,都是勸別人勸不了自己,”朱宸樾抓著謝櫻的手,“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量變積累才會引起質變,這可是你自己寫出來的話,怎麽就不記得了?”
謝櫻有些臉紅。
盡管有些東西她倒背如流,但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朱宸樾繼續說道:
“你今年才二十三歲,這個歲數登上皇位的皇帝,古往今來有幾個?大多都是宮變之後趕鴨子上架,然後受製於宦官和權臣嗎?你這皇位是自己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有誰能跟你比?“
“你為大家做了那麽多,你知不知道,西北的百姓給你立了生祠?”朱宸樾低聲笑道,“你現在活著就在受香火了,以後那些臣子,也不必擔憂你會求仙問道。”
“別胡扯了!”謝櫻被他這沒正行的樣子給逗笑了,但心緒著實舒展了不少。
或許真是她心裏有問題,或許是她太過順遂,所以急於求成。
……
盡管謝櫻強調了許多遍一切從簡,但該有的還是要準備。
謝櫻坐上由三十六人抬起的轎輦往奉天殿而去。
轎夫都是萬裏挑一的專業人,即使路途顛簸,也能保證轎輦穩穩當當,坐在上麵當真是舒服極了。
隨後便有禮官高唱走流程,又是什麽敬天地,敬堯舜禹和古來賢君之類的。
其實本身應該是敬天地祖宗。
但謝櫻祖宗的排位嘛……早就被她付之一炬了,這才換成了古來賢君。
謝櫻稱帝,追封李清雅為溫仁皇帝。
對於這樣的做法,一開始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溫仁皇後可以,皇帝不行。
但在謝櫻的堅持之下,眾臣紛紛作罷。
謝櫻對此原話是:“大夥兒若是各個拿著祖宗之法來阻撓,莫不是想趁機說,我這女人做皇帝是違背祖製?”
這樣的大帽子扣下來,原先反對的人瞬間鴉雀無聲。
其實封不封李清雅,都是次要的,畢竟不過是個禮儀性問題,說來說去,也隻能說祖宗沒說過可以這麽做。
更關鍵在於,謝櫻這一舉措傳遞了一個很要緊的信息。
她以後,大概率會傳位給女兒。
此前雖有則天皇帝,可那畢竟隻有一位,最終還是還朝與李家血脈,不過是曇花一現
所以眾人原本以為,謝櫻會如同那位則天皇帝一般轉瞬即逝,煙花一般絢爛的綻放後歸於冷寂。
念及此,許多人心中對於女人稱帝的反對,便壓了下去。
可沒想到,謝櫻竟是想將這女帝,長長久久的傳下去。
若真是女帝主政,那勢必要用女官,聰明的臣子腦中轉了千百個回合,知道家中子侄和後代的培養,必須得換個策略了。
先不說兒子如何,至少那些琴棋書畫、針織女紅,決不能再讓女兒們學下去了。
謝櫻的禮服思量再三,用了黑色作為主色,薑華帶著眾人發揮巧思,修改再三,在莊嚴上又添了一絲女性的柔美,發冠是將從前的鳳冠換成了金龍,盤在發髻上。
對於這一點,謝櫻很是滿意。
其實這年頭,不管男裝女裝,隻要是禮服都不方便穿著。
既然都不方便了,她更願意保留自己身為女性的特質。
一大堆繁瑣的流程走完,李嫿和劉叔年在下麵帶著文武百官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櫻站在高處向下看,怪不得古往今來,人人都想做皇帝。
百官叩首,黎民跪拜,這樣的感受,神仙也無法拒絕。
這一場典禮一直持續到了日落時分,謝櫻走完所有的流程,才發覺自己脖頸僵硬。
“方才在外頭興奮著,倒不覺得有多累,現在歇一歇,才發現是真受不了,”謝櫻活動著筋骨感歎。
“明兒一早還有早朝呢,咱們還是收拾收拾,趕緊休息,”芸惠在一旁催促道,“怪不得史書裏的昏君都不愛上早朝呢,穿著那麽厚重的衣裳,又要起那麽早,擱誰身上都受不了。”
“所以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謝櫻咬了一口桌上的白饅頭。
她不喜歡吃放了各種亂七八糟餡兒料的點心,尤其在晚上。
還是饅頭吃起來更香更舒服。
……
對於底下人來說,今日的早朝,可比昨日的大典更令人精神振奮。
畢竟論功行賞,可就在今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