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封賞
字數:3346 加入書籤
謝櫻打了個哈欠, 看著有條不紊給自己穿衣裳的宮女,還有外麵昏暗的天色,不由得抱怨道:“回頭第一件事兒,就是得將這早朝的時間,延後一個時辰。”
隻要效率夠高,完全沒必要三更燈火五更雞,純粹給自己找罪受。
到底是第一次大朝會,上上下下都格外重視,三跪九叩之後,謝櫻便徐徐開口,說出自己的一連串打算:
“諸位,咱們自起事以來,李嫿、雲霄、楊妙珍等人身為女子,俱是勞苦功高,若是用從前誥命夫人,或者普通女官的名號來冊封,未免辱沒了她們。”
謝櫻端坐在龍椅上,徐徐開口。
有之前封李清雅為溫仁皇帝的例子在先,謝櫻如今做出什麽也不足為奇。
更何況,論功行賞之時,沒人會給自己找不痛快。
“朕今日要說的第一樣,便是給世間女子,仿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定下爵位,分別為祖娘姨子女,待遇等級皆相同,外朝的官衙內,若是有女子做官,一律將郎改為娘。”
“諸位愛卿可能聽著有些拗口,朕聽著也有些拗口,”謝櫻頓了頓,“但是一年兩年聽著拗口,十年八年,千年百年,聽著就習慣了。”
雖說武曌當政之時,世間女子的境遇已經大有改善,但她最致命的地方在於,並沒有留下相應的製度設計。
因此,即便有像上官婉兒這樣的女宰相,也不過是極個別,猶如曇花一現。
而她謝櫻要做的,不是曇花一現,而是讓她們像鬆柏一樣,四季常青,長長久久的矗立於世。
謝櫻的話語還在奉天殿內飄蕩。
“第二樣,便是改革科舉,從前的四書五經照樣要考,但題目的要改,要更傾向時務而非聖人之言,同時將進士、同進士的錄用人數,砍掉一半。”
“除從前的四書五經之外,加設工學、農學、算學等技術性考試內容,砍掉的那一半的進士名額,挪到這邊來,”謝櫻掃視一眼眾人,緩緩開口。
“還有,科舉從今往後,不限性別,”謝櫻有些畫蛇添足的補充,“男女混考,不得以性別為由,給考生設限。”
如今爵位和女官都有了,又怎麽可能會在科舉上加一層限製?
“如今朕方登基,特在今年再加恩科,此外,各地官員俸祿,照從前比例再加五成。”
前朝將官員俸祿設的格外低,許多放高利貸的,便盯上了進京考試的舉人們。
前期放貸給舉人們,等這些人考上外放做官後,便跟著他們一道上任,收取本金利息,沒有家底子的官員,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開始貪墨。
高薪不一定養廉,但低薪一定會導致貪腐。
“此次恩科不僅隻加春闈和秋闈,而是要從上到下都加考,最先考童子試,放榜五日之後便舉行鄉試,鄉試放榜一月後舉行會試,以此類推,”謝櫻徐徐開口。
“還有一樣,由官府出麵,在各地辦學,招收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不得以性別阻撓學子入學,學子們可免三年學費,其餘雜費自負,給他們教授些農業、算數、庶務之類的科目,”謝櫻看向不明就裏的眾人。
“念書是個花錢的活兒,多少百姓都是睜眼瞎,這種學堂、也不期待他們走科舉考功名,隻要能識字會算數,別被人騙了就是。”
“還有,若是有莊稼人想要讀書識字,可由官府出麵,開辦夜校,找個當地的秀才教書就行,”謝櫻想了想補充道。
“買不起紙筆,就用棍子在沙盤上寫字,用石灰在黑木板上寫字,不要求他們會做文章,隻消識得幾個字,別被人在契書上蒙騙。”
夜校,義務教育這些福利,都已經在謝櫻腦中百轉千回,縱使她做不到後世那般周全,但能做到一樣算一樣。
畢竟隻有教育好了,科技才能發展,生產力才會更發達。
隻要蛋糕做得夠大,那分蛋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不足為懼。
“陛下仁德,”有眼力見的臣子已經拱手行禮。
“第三樣,”謝櫻揮了揮手,便有一旁的太監高聲宣旨。
“朕自西北起事以來……錢飛封襄國公,授大都督府左都督,劉叔年封文定公,兼任內閣大學士,朱宸樾封承恩公兼任三大營統帥,張濟承封內閣大學士,景淵封內閣大學士,秦若林內閣大學士,葉宇封平山公,兼任兵部尚書,李代封寧安侯,兼任禮部左侍郎,嚴力封文定伯,張成封安寧伯……楊興任都察院左都禦史,秦若林任兵部左侍郎……”
“李嫿封靖遠祖,”太監宣旨的速度變緩,顯然他多少還有些不太適應,“兼任內閣大學士,藍隼封鎮國娘子,兼任兵部右侍娘,芸惠封定遠娘子,兼任任內閣大學士戶部左侍娘……”
還有對於鄒氏和盧氏的冊封,以及對李嶠等人的追封……
太監的聲音回蕩在奉天殿的上空,足足念了有一炷香的時辰。
現在念的,還是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封賞,至於下麵的低品官員,隻等著內閣擬出委任狀便可。
謝櫻的聖旨,由太監宣讀,再由新任的內閣牽頭,隨著飛騎傳送到大江南北各個角落。
……
“封官第一天,你不回府好生孝敬你母親,又跑宮裏來做什麽?”謝櫻揶揄李嫿。
“我就是心裏有點悶,想跟你說說,”李嫿看向謝櫻,“雖說如今朝廷裏三分之二都是咱們的人了,隻是看著張濟承景淵他們依舊穩坐高堂,心裏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兒。”
“咱們打了那麽多仗,死了那麽多人,”李嫿頓了頓,“罪魁禍首說是他張濟承也不為過,如今還得將他好生養著。”
“是啊,”謝櫻也長歎了一口氣,“可咱們就得將他留著,一股腦將黑鍋都甩到張遊身上。”
畢竟很多錯誤,很難幹脆利落的進行定論。
“總是說難,從上到下都難,”李嫿嘟囔道,“可最後他們依舊好端端的活著,甚至連那個狗皇帝,咱們也得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