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急流勇退染汙名,華亭翻案奪農田
字數:4576 加入書籤
畢竟以沈家之前的功勞,隻要不參與謀反的事,就牽連不到全族。
若是等到太子登基,再對沈家動手,沒有了這份舊情,可就不一定了。
“陛下是一個念舊情的人啊。”
沈二老爺當天,便把在京城的兒孫叫來,也要效仿兄長的做法。
分家!
並且把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什麽二房不滿三房不服四房偷挪倉庫裏的古董,不到三天時間,惹了許多笑話出來,成為了京城茶餘飯後的笑柄。
光是茶館說書的,都把沈家爭家產的故事,寫了一摞話本子,來回換著各房鬧出來的花樣,說到嘴皮子磨破了都不停。
……
朱雄英每天都要讓湯醴,在讀完兒童啟蒙書以外,再給他講講沈家分家產的八卦奇聞。
“小殿下,今天就不講了,小心汙了耳朵。”
聽湯醴這麽一說,朱雄英睜圓了眼睛。
【汙了耳朵?是少兒不宜的八卦嗎?好想聽!】
“湯侍讀,講講。”
湯醴看了一眼扒拉自己袖子的小殿下,無奈地拿起《千字文》,腳底抹油就跑遠了。
張東洋不解地撓了撓頭。
“湯兄怎麽臉上燒乎乎的?”
朱雄英眼睛一亮又一暗。
【果然是香豔的故事,可惜了,我在湯侍讀眼裏是小朋友,根本聽不到。】
於是。
等到吃晚飯的時候。
朱雄英又纏著在外麵奔走的朱標,給他講講,沈家分家產的事。
哪怕他穩定好心情,不讓自己的心聲泄露出去,但表情還是出賣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朱標一本正經的解釋道:“英兒,那些故事有不少都是沈家編出來的,目的就是想惹更多的人笑話,聽不聽都一樣。”
“是嗎?”
朱雄英往嘴裏塞了塊軟糯的紅燒肉,心裏想著。
【往自己身上抹大糞,沈家二老爺還挺重口味的。】
本來朱標在外麵跑了大半天都餓了,聽到他的這番評價,突然感覺有些飽。
他看了一眼不受影響的榮姐,慶幸榮姐聽不到英兒的心聲,不然又該害喜了。
“爹,吃肉。”
而聽不到朱標心聲的朱雄英,還用勺子給朱標挖了塊肉吃。
為了不辜負英兒的美意,朱標隻能硬著頭皮吃了一口。
別說。
今天的東坡肉,做得還挺香的。
朱標胃口回來了,比平時還多吃了半碗香米。
飯後。
朱標就把沈家想靠著自汙,來降低民間影響力的手段說給朱雄英聽。
“沈家分家的意思,應該是打算急流勇退,畢竟沈家除了絲綢,還有瓷器與茶葉的生意,這兩種並不比絲綢賣得差,而這兩項,則是沈家元朝祖上就傳承下來的。”
朱雄英明白了。
【那沈家這麽做就好理解了。】
與朝廷交惡,胳膊擰不過大腿,一時贏了,挾民、工讓朝廷暫時不敢對沈家大刀闊斧的整改,可等解了海禁,出海權被朝廷把持著,沈家對外貿易就會被卡脖子。
【看來沈家還挺有眼光的,知道朝廷要做的事,近幾年都會成功。】
朱標淡淡一笑。
沈家看的可不是近幾年。
而是看的下一代。
商人逐利,既然沈茂卿選擇跟著大明朝廷,剩下的沈家分支,當斷則斷。
反正父皇讓他去辦這件事,沈家想求情,他也不會高抬貴手,放過那些吸食百姓鮮血的奸商!
……
華亭縣。
一身布衣青衫的方孝孺,正與一群佝僂著背的老者,拿著鋤頭清理溝渠底下的淤泥,打聽著老者家裏今年的收成如何,年輕一代在外做手工,每天掙得到多少銅板。
起初這些佃戶們,因為主家的吩咐,不讓與這位新來的知縣老爺多說話,所以一直離著方孝孺遠遠的。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知縣老爺不畏強權,辦了幾樁案子,這些老人家便打開了話匣子,說起了華亭縣這些年來的冤假錯案。
還有他們的祖田,是怎樣在朝代更迭還有災年發生的時候,被當地的大戶用低價或坑騙的手段吞掉的。
“方大人,你前段時間不是說,要給我們翻案嗎,我們把當年簽契書的人找到了。”
“那個壞小子,讓他老娘告訴村裏,說他去外麵做生意,死在外頭了,實際上在隔壁的縣城,置了房產,不光娶了媳婦,還納了一房小妾,專門給當地的大富商沈十石當掌櫃的呢。”
“這個沈十石,就是我們更改田契後的新主人!”
自京城而來的一隊錦衣衛,找到方孝孺時。
就看到一群老農,圍著方孝孺義憤填膺地叫嚷著什麽,要不是周圍還有其他錦衣衛兄弟在,他們八成會以為,方孝孺被這些人圍毆了。
“各位老丈別著急,我已經遞了奏疏給陛下,說了華亭縣的問題,你們被搶占去的田地,我一定會替你們要回來的!”
放在方孝孺剛來的時候,大言不慚地說這種話。
在場的老農,沒有一個信他的。
然而這段時日以來,方孝孺有案審案,沒有案子審沒有公文批,便帶著衙役挖溝渠、疏河道、栽樹苗、防病害,自己一日兩餐吃得簡單,還拿出俸祿來給失孤的老嫗拿藥看病。
華亭縣的百姓,沒有哪個不信服這個少年狀元郎的。
就算他們總覺得,這位狀元郎說話太過理想,有時候說話還太愛咬文嚼字地噎人,但也盼著有朝一日,狀元郎能像那話本裏的包公一樣,懲奸除惡,把那些壞人全部用鍘刀給鍘了!
就在這時,護在方孝孺身邊的錦衣衛總旗,一眼認出便衣前來的同僚,附在方孝孺耳邊,低聲提醒。
“大人,朝廷派人來了!”
終於來了!
方孝孺握緊了手裏的鋤頭,炯炯有神的雙眼裏,似要噴出火來。
陛下一定是派人來給這些百姓翻案的!
不出所料。
前來的錦衣衛將方孝孺請到僻靜的地方,把陛下的密信送上。
當方孝孺看完密信後,用力地拍著自己的大腿,興奮得無以複加。
“太好了!有了陛下的支持,我終於可以讓人把涉案的主犯、從犯,全部抓來華亭縣衙受審了!”
“方知縣要抓誰,可以吩咐我們去做,我們能夠裝扮成臨時借調的衙役。”
錦衣衛可是陛下直接統率的人,平時抓的都官吏。
既然要裝扮成衙役,抓的便是沒有官身的商紳或是百姓。
殺雞焉用牛刀?
華亭縣光是每月拿朝廷俸祿的捕役,就有八十名,還有各種差役加起來二百餘人,往後翻了案,落實到田間去,還得由這些人負責,總不能勞動人生地不熟的皇家錦衣衛。
方孝孺略一思考,便問道:“陛下讓你們來華亭縣,說過讓你們對外保密身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