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學習分享

字數:3383   加入書籤

A+A-


    社學就在陳老夫子的家旁邊,這條路林澤階走無數次,出去三個月回來又走這條路,心中泛起人生路,要怎麽走的思考。
    平時林澤階都不會讓自己思緒泛濫,他一向認為想多沒有用,想多會恐懼會虛無,不如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是不是自己因為考上秀才,所以飄了,這是林澤階第一個想法,第二個想法年齡越大,對讀書越有幹擾,會有倚念,俗話說有想女人。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12歲太早被引誘和宮女行男女之事,然後不能生育教訓在腦海冒出來,可以有欲望但是得到年齡才可以,平時盡量轉移注意力。
    早晨時,到河心島練武,蘇小小跑過來,兩人對練,她那少女身上的幽香,哀怨可憐的眼神,予取予求的態度。
    林澤階有一瞬間很猶豫,想探索男女這奧秘,思想在人與野獸間切換,心裏猜測她肯定會答應,但終是不好意思,開不了口,唉!這小妖精不能再見了。
    真做了苟且的事,這輩子別想能甩脫她,別想著占人便宜女子會不計較,她們是人一樣會嫉妒,誰願意和別人分享愛人?
    林澤階越長大越覺得,情欲太讓人分心,對一個人意誌來說就是一個大關口。
    還是劉盈語好,不會頻繁勾引自己,但她身邊的小丫頭竹葉,一沒注意就撲上來,講也講不聽,實在是麻煩。
    《西遊記》唐僧最難過是情關,人長大來看是真的,身體的吸引力,腦袋中的男女貼合爽感太難控製。
    從史書來看,自古皇帝難活得長,身邊這麽多女人,命不長是正常的。
    能活長命的皇帝,秋冬不碰女人,但有幾個能做到呢?要很強的自控力,一般都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走進社學,學子們列隊歡迎,林澤階不喜歡這一套,千年後一樣不會改變,和光同塵吧!
    人性沒有進步,就像交易不會變,變化是技術和場景,從集市搬到店鋪,店鋪搬到網絡對話框裏,對話框裏搬到直播間,需求還是一樣,交易和需求本身不變。
    收起亂七八糟的念頭,林澤階拱手鞠躬向眾學子們行禮,有錢陳家灣的社學辦的紅紅火火,附近四五十裏能讀書孩子們,都往這裏送。
    最好的童師們願意來,出名童師來陳家灣有補貼一份,配偶去工坊做工可選輕鬆崗位。
    過幾年陳家灣社學人才會湧現出來,虹吸效應越來越明顯。
    有60多名的學生坐在一個教室裏,一前麵還有5 ,6個童師等著林澤階開講,學子們很多人年齡比林澤階大,應該不是啟蒙的學生,而是高級班的學生。
    林澤階心中早有演練過,還是有點緊張。
    他的開口直指核心,沒有客套的自我介紹背履曆:“怎麽12歲能夠考上秀才?”
    林澤階的話一下提起所有人的注意,用利他說法來開頭。
    大家都凝思時,林澤階接下去說:“就算早上我奶奶死去,我今天依然要寫滿工整的小楷一萬字,5篇文章,因為我們的職業是讀書。”
    馬上有人舉手站起來反駁:“澤階學長,你這樣太不盡人情,太沒有孝心了。”
    “你覺得這時應該大哭,表現哀傷的樣子,孝順的跪著,你的奶奶真希望你跪著,還是希望你去讀書?”林澤階反問:“你家供你來讀書容易嗎?你是表演給別人看,還是化悲痛為力量?”
    “但守孝兩三天有什麽關係?會落下學問嗎?”大堂哥林澤誠氣憤站起來反駁。
    “我隻說明,學習是堅定不移的事,我沒有死奶奶,”林澤階做下解釋,“想在科考上有建樹職業讀書人,就要有九死無悔努力的心,這是我講的第一點。”
    林澤階在黑板上寫:職業。
    回過身,林澤階咳嗽一下:“我講第二點,自立自主,很多學子們會受同伴的影響,比如誰穿細布做寬袖衣衫,誰穿千層繡花鞋,你要想清楚你是真想要,還是被影響想要,這種影響是密集的,每天都在的,不是自己真想要,有勇氣說不嗎?”
    這話說到很多學子的心坎,在一起很多人會受群體意識的影響。
    “如果不這樣會受排擠怎麽辦?”在個人舉手來問。
    “那麽就受排擠,讀書是內求,考試時是一個人的戰鬥;當然做生意管理事情不一樣,那是外求,這就是要團結大多數人獲取資源,這合我們這裏習慣。”
    林澤階還沒有說,底下整齊的一片:“沒錢跟著有錢走,有錢跟著有辦法的人走,有辦法的人跟著當官走。”
    “對!讀書和做生意是兩種不同的考試,讀書隻允許一個人給答案,做生意當官社會上求生存發展,是一群人給答案,規則不一樣,讀書需要自立自主的心,舉最簡單的例子,你爹沒有給你娘倒洗臉水,你娘說你爹不愛她,這是強上價值觀,倒沒倒洗臉水和愛不愛沒關係,不要兩個不同的東西,硬扯一起。”
    這話說得有點拗口,有點繞,眾學子還在思考。
    林澤階寫完自立自主後,再開口:“第三個最好的學習方法,藏在最樸素的道理裏,你們可能會想找到讀書最好的方法,最容易的方法,我也找過,結果你們猜怎麽樣?”
    這是大家最想要聽的話題。
    林澤階隻是為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戰術停頓,拉下去說道:“本質上沒有很好的方法,所有的方法到最後都是積累,行動,考核,分析,積累多就能夠從量變到質變,這個過程是一直重複,世人都想走捷徑,學習沒有捷徑。”
    肯定有人不服,“沒有捷徑,你怎麽能十二歲以案首的成績考上秀才?”
    “你今年幾歲,每天寫多少文章?”林澤階問
    “我兩天寫一篇文章,今年16歲,這有什麽關係嗎?”那名學生回答著。
    “關係很大,你從開始讀書到寫文章,不如我一年寫的多,我8歲開始每天寫滿一萬字,每天寫滿5篇文章,隻多不少,十歲常常寫到一萬五千字,一年最少四百萬字,還有之前伍歲到捌歲,柒年寫滿三千萬字,大部分人終寫不了這麽多,大部份題我做過。”
    “不可能寫這麽多?你的手速有這麽快嗎?”有個童師都站起來,發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