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弱民"之策,又怎會入得了陛下法眼?
字數:3844 加入書籤
眾臣暗自警醒,銘記於心:"燕王殿下既有菩薩心腸,又有霹靂手段,真是慈悲與狠辣並存,萬萬不可輕易招惹啊!"
然而,朝堂之上並非人人都被這血腥一幕所震懾,衛青將軍便是一臉淡定從容,仿佛早已預料到這般結局。
當他看到燕王轉身去取那銅鼎時,心中就已了然於胸,知道將有一場血雨腥風即將來臨。
畢竟當年李廣利的下場,不也是同樣的淒慘嗎?
"蠢貨,真是愚不可及的蠢貨!"衛青在心中暗歎。
明明可以看出陛下的沉默並非被說服,而是震怒已極,卻還要火上澆油,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竟敢提出"百姓過於溫飽,於國不利"這等大逆不道的謬論,豈不是等同於公然藐視陛下的治國方針?
若是麵對一個昏庸無道的守成之君,這等蠱惑之言或許會奏效,甚至會正中下懷!
但是!
當今天子是那種碌碌無為的守成之主嗎?
南征北戰不休,驅逐匈奴於漠北,收服南疆異族,使四方諸國紛紛來朝稱臣,國內更是推行推恩令、設立刺史、獨尊儒術、起複百家......
這等文治武功雙絕,炙手可熱的一代雄主,你竟然妄想用"弱民"之術來遊說?
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陛下的胸襟氣度之廣大,恨不能讓天下百姓個個衣食無憂,家家安居樂業!
他根本不懼怕任何反叛勢力,再強大的敵人他都能摧枯拉朽般擊潰!
陛下真正擔憂的,隻是無人能夠見證他的豐功偉業,無人能夠分享他的盛世榮光!
過去數十年間,大漢朝征戰不斷,民生凋敝,百姓飽受戰亂之苦。
如今終於迎來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黃金時期,國力正在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剛剛有所改善。
陛下內心欣慰之情才剛剛萌芽,這老匹夫居然大言不慚地提出"弱民"之策?
這不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嗎?
陛下身為九五之尊,自然要保持帝王威嚴,不便親自動手發飆,但燕王何等人物?
他會被朝堂禮儀所束縛,會循規蹈矩?
絕不可能!
燕王行事向來石破天驚,雷厲風行,豈會顧及什麽朝堂規矩?
沒有陛下罩著,又激怒了燕王,這蠢貨,就算有九條命也不夠死的!
衛青冷眼旁觀,懶得再多看一眼這種愚蠢之徒,索性閉目養神,置身事外,畢竟真正的大佬從不會被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
然而,既然這血腥事件已經發生,就必須妥善處理,不能任由其發酵蔓延。
劉旦向殿外微微擺手,示意宦官們進來將這片狼藉收拾幹淨,隨後轉身向龍椅上的劉徹深深一揖,笑容燦爛,語氣輕鬆:"父皇無需感謝,這都是兒臣應盡的本分,為父分憂解難,乃是兒子的天經地義之事!"
龍椅上的劉徹聽聞此言,嘴角不禁抽搐幾下,心中恨不得痛罵這個逆子一頓!
他是爽快了,解氣了,可每次這種爛攤子都要朕來擦屁股收尾,你考慮過為父的難處嗎?
逆子啊逆子,就不能想出一個溫和一點、體麵一點的解決方法嗎?
事已至此,多言無益,劉徹隻能長歎一聲,接受既定事實。
他目光掃視殿內百官,麵色恢複了一貫的波瀾不驚,聲音平靜如常:"此人妖言惑眾,惡意中傷,實乃大漢蠹蟲,禍國大賊,被燕王當場杖斃,可有何人持異議?"
劉徹目光如炬,銳利的眼神一一掃過殿內群臣,威嚴之氣無形中籠罩整個大殿。
在場文武百官無不心頭一凜,不約而同地躬身行禮,異口同聲道:"臣等無異議,燕王殿下處置得當,大快人心!"
被陛下的雄獅般威嚴目光所攝,誰還敢有半點不同意見?
燕王用的明明是銅鼎,但陛下說是杖斃,那自然就是杖斃了,誰敢多嘴多舌?
望著宦官們熟練地處理著地上的血跡和碎肉,大殿內的眾臣也漸漸從最初的震驚中恢複過來,心思各異。
文官之首桑弘羊斜眼瞟了一眼那具殘破不堪的屍體,內心冷笑連連:"自作聰明的蠢材,真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難道你以為我法家的"疲民五術"是你一個人獨有的秘密不成?"
"沒看到我這個掌管朝廷錢袋子的大司農都不敢出聲嗎?"
桑弘羊深知陛下乃是一位胸懷遠大、銳意進取的開明君主,最是厭惡那些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迂腐言論。
比如那些動輒搬出祖製的老古董們,他們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若是麵對一個骨子裏就守舊保守、貪圖安逸的皇帝,一聽要觸動祖製,不要說雙腿發抖,恐怕連三魂七魄都要嚇飛了!
在那種皇帝麵前,大臣們一番擠兌,君王不出半刻就會打退堂鼓,縮回龜殼。
但是當今陛下可不吃這一套!
什麽祖製,什麽祖宗成法,在他眼中不過是些可有可無的虛文,想改就改,隨心所欲!
陛下雖然並非開國皇帝,但他的雄才大略、氣度魄力,絲毫不遜色於開國之君!
連祖製這等根本都能輕易改動,那區區"弱民"之策,又怎會入得了陛下法眼?
況且,若陛下真有這方麵的隱憂,早在輔政小朝會上就會叫停此事,豈會拿到大朝會上公開討論?
顯然陛下早已決心已定,木已成舟,燕王的大運河與州道工程,已然是板上釘釘的國策了!
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有不知死活的小人跳出來橫加阻撓,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桑弘羊搖頭嗤笑:"真以為燕王好欺負嗎?他提出的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你不從正麵辯駁,反而玩弄這等卑劣伎倆?"
"愚蠢之極!死有餘辜!"
大殿內的宦官們動作麻利,不過片刻功夫,就將地麵上的血跡清理得一幹二淨,空氣中隻餘下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氣息,讓人不禁心生寒意。
群臣各自站回原位,心有不甘的儒家門徒也不得不默默回到隊伍中去,不敢有半點異議。
若是放在幾年前,他們絕不會這般隱忍退讓,即使在朝堂上一時失勢,下了朝堂後,自有他們施展拳腳的廣闊天地!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