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用筆墨來為燕王塑造千古流芳的豐碑!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A+A-


    憑著握在手中的筆杆子,他們可以任意編造謠言,肆意抹黑燕王,將其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當庭砸死朝臣?多麽殘暴不仁的行徑啊!
    這分明是君前失儀、藐視禮法、禽獸不如的野蠻之舉!
    若是在儒家獨霸文壇的年代,任由他們肆意記錄、傳播,還真就是寫什麽就是什麽,白的都能給你說成黑的!
    秦始皇的悲慘遭遇就是最鮮明的例證,後世流傳的各類史書、野史、戲曲、雜文、詩詞,幾乎無一例外地對秦始皇進行著不遺餘力的抹黑:
    暴秦!暴君!始皇無道!
    可曆史的真相真如此簡單粗暴、非黑即白嗎?
    秦始皇修建長城,後世提起首先想到的不是抵禦外敵的戰略遠見,而是勞民傷財、血流成河!
    這種片麵印象又從何而來?
    自然是來自那些壟斷話語權的史書與民間傳說!
    史書不必多言,獨尊儒術之後,流傳後世的正史幾乎都出自儒家學者之手。
    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學者會在史書中為他歌功頌德?
    簡直天方夜譚,他們隻會不遺餘力地進行抹黑打擊!
    至於民間廣為流傳的曲藝雜談,比如那個家喻戶曉的《孟薑女哭長城》故事。
    聽過這個故事的人,無不同情孟薑女的悲慘遭遇,痛斥秦朝的殘暴無道。
    然而,鮮有人知,這個故事的原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與秦朝根本毫無瓜葛!
    故事原型見於《左傳》,不過是一位妻子祭奠亡夫的平常記載。
    後世的那些"大家"們興致大發,揮毫潑墨,添油加醋。
    先是更換朝代背景,再是轉換地理位置,最後給女主角換了個名字,一個全新的抹黑秦始皇的故事就這樣誕生了!
    看看那些流傳甚廣的詩詞:"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匈奴。築人築土一萬裏,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複孤。"
    這話是否耳熟能詳?不正是那位儒家學子剛剛控訴的"父喪其子、兒喪其父、妻喪其夫"的翻版嗎?
    手法如出一轍!
    古代詩詞本就講究誇張渲染,就像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哪裏是實際描摹,不過是為了烘托意境罷了。
    李白是為了讚頌廬山瀑布的壯觀,而那些詩人則是奔著孟薑女的悲慘遭遇去煽情的。
    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襯托秦朝的殘暴,他們就怎麽寫!
    杞梁貞婦,也就是所謂孟薑女的原型,實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杞梁的妻子!
    與秦朝有半毛錢關係?
    與孟薑女又有何幹係?
    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執筆寫字乃是儒家的拿手好戲!
    再看那些流傳甚廣的曲詞:"孟薑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
    短短十來字,便將杞梁妻與孟薑女強行劃上等號,生生變成了同一個人!
    如此這般,從春秋到唐末,經過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無數儒家學者的不懈努力,千錘百煉,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終於與秦朝緊密聯係在了一起。
    那頂"暴君"的帽子,也被牢牢扣在了秦始皇的頭上,再難摘除!
    在詩詞小調的潛移默化影響下,不論秦始皇是一代明君還是嗜殺暴君,在民間流傳的都隻有一種定論:
    暴君!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人言可畏,確實如此!
    若非有心人細心考證,又有誰會知道,這個深入人心的民間故事背後,竟有如此多的曲折隱情?
    若非劉旦力主起複百家,打破儒家獨尊的局麵,恐怕他將來也會步秦始皇的後塵,成為儒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如今的朝堂上,已不再是儒家一家獨大,一言堂,其他學派也有了發聲的機會!
    經學博士的行列中,儒家獨占一方,其他學派聯合一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平衡之勢。
    那位曾經的墨家巨子,如今的墨學博士,眼中滿是鄙夷與不屑:"燕王殿下心係蒼生,兼濟天下,卻遭小人中傷,今日當庭將其鼎斃,大快人心!"
    "罵得好,死得好!這幫儒家鼠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老夫一定會將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些偽君子的醜惡嘴臉,讓他們受盡萬民唾罵!"
    其他各學派的學者們多多少少也都有類似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已經投入"燕王黨"麾下的小說家們,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敢誣陷我燕王?你以為筆墨文章是你儒家的專利不成?"
    "爾等滿口仁義道德,手中卻握著千年來最鋒利的屠刀—文字!"
    "哼,論起杜撰臆造、添油加醋,我等小說家才是真正的行家裏手!"
    "看我等如何用筆墨來為燕王塑造千古流芳的豐碑!"
    百官心中各自盤算,思緒萬千,而劉旦卻神態從容不迫,宛若暖春和風拂麵。
    不過是碾死一隻張牙舞爪的蠅蟲罷了,何足掛齒?
    此等宵小之輩,不值一提!
    他從容不迫地環視大殿內戰戰兢兢的群臣,眸光如電,聲若洪鍾:"修建大運河、開鑿州道之事,可還有誰持反對意見?"
    話音落下,殿堂之內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文武百官們紛紛搖頭,眼觀鼻、鼻觀心,神色謙恭,唯恐與燕王那沾染腥血的手掌沾上半點關係。
    "好!"龍椅上的劉徹微微頷首,隨即緩緩站起身,龍袍飄蕩,威嚴四溢。
    "既然舉朝上下皆無異議,此事即刻施行,由燕王主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郡縣官吏皆需全力配合,不得有絲毫怠慢懈怠!"
    "若有陽奉陰違、消極應付者,殺無赦!"
    群臣聞言,齊刷刷俯身拜倒,山呼海嘯般應和:"臣等謹遵聖旨,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等國之大事既已定調,後續進展自然是迅捷如飛,勢如破竹。
    雖由燕王殿下總攬全局,但專業之事必須交由專業之人來執掌,各司其職,方能事半功倍。
    此刻,那些沉寂已久的墨家門徒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舞台,他們的價值將被淋漓盡致地展現。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