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最怕然而
字數:8078 加入書籤
那些晶瑩剔透的雪花,尚未來得及飄落至地麵,便被數匹疾馳而過的戰馬所掀起的狂風猛然衝散,瞬間化為了虛無。
寬闊的官道之上,一隊身披精良鎧甲的騎兵,如同離弦之箭一般飛速掠過,身後揚起了漫天的塵土。
當他們即將抵達城門之際,馬背上的武士便開始高聲呼喊,其聲威足以震動四野
“快快閃開,所有人都統統閃開!有緊急軍情,邊關告急了!!”
傳令兵那焦急的呐喊聲隨風遠遠飄散開去,也喚醒了那些早已習慣了和平安寧生活的長安百姓。
所有的人都滿臉驚愕地抬起頭來,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邊關告急?這是多少年都不曾再聽聞過的警訊了?
難道那些如同夢魘一般可怕的烽火歲月,又要重新降臨到大漢的土地上來了嗎?
長安城的街頭巷尾,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者正憤怒不已地捶打著自己的胸膛,連連跺腳。
他破口大罵道
“那些該死的匈奴畜生,老夫就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安分太久!”
“我大漢的百姓們才剛剛過了十幾年安穩的好日子,這群狼心狗肺的蠻夷畜生就又來騷擾我們的邊關了!”
“老夫隻恨自己不能再年輕個十歲,否則定要提刀跨馬上陣,將那些狗娘養的碎屍萬段,方解心頭之恨!”
聽聞這位老者此言,旁邊一位年輕的路人不禁好奇地開口問道
“老丈,您為何如此斷定是匈奴人前來犯邊?莫非您曾經是駐守邊關的將士嗎?”
老者輕蔑地斜瞥了一眼這個年輕人,隨即冷哼一聲,頗為不屑地說道
“你們這些沒有見過多少世麵的後生小子,才享受了幾年太平安穩的日子,就把那些凶殘暴虐的匈奴人忘得一幹二淨了嗎?”
“老夫隻需瞧上一眼那些傳令兵的衣著打扮和他們來時的方向,便能斷定他們必定是從北地邊關而來。”
“而北地的邊關,除了那些該死的匈奴人之外,又有誰還敢如此大膽地前來挑釁我大漢的天威?”
這位飽經風霜的老者所猜測的,果然是分毫不差。
邊關告急的消息,確實是從北方遙遠的邊陲之地傳回來的,而且正與那令人聞風喪膽的匈奴有關。
與此同時,在那座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宣室殿之內。
被匆匆召集而來的輔政大臣們,個個神色凝重地魚貫步入殿中。
大殿之內的氣氛顯得異常肅殺而緊張。
劉徹早已高高地端坐於龍椅之上,臉色陰沉得如同暴雨將至的天空。
而本該坐於副位之上的燕王劉旦,此刻則神情恭敬地肅立於父皇的左側下方,臉上的神情同樣凝重如鐵。
眼見到這一幕極不尋常的場景,在場的群臣心中俱都是猛地一震。
一股不祥的預感,如同烏雲一般悄然籠罩在他們的心頭。
倘若不是發生了天大的危機,陛下又豈會一反平日的常態,重新端坐於象征至高皇權的龍椅之上,並以天子之威嚴召集眾臣議事?
大臣們不敢怠慢,急忙收斂紛亂的心神,整理好自身的衣冠。
而後齊刷刷地躬身下拜,朗聲說道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燕王殿下!”
“都免禮吧!”
劉徹擺了擺手,打斷了眾人的繁瑣禮節。
他的聲音顯得低沉而急促
“都過來看看這封從邊關八百裏加急送回來的緊急軍報!”
說話之間,劉徹雙眼之中的怒火幾乎要抑製不住地噴薄而出。
他咬牙切齒,恨不得將那些來犯之敵生吞活剝一般
“這些該死的匈奴人,就是見不得我大漢國泰民安,百姓樂業!”
殿內的重臣們在傳閱那份來自邊塞的緊急軍報之時,個個麵色無比凝重。
仿佛有一條無形的陰雲,正從遙遠的西北天際迅速蔓延而來,直抵這座宮殿的深處,沉沉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每一張素來威嚴肅穆的臉龐之上,此刻都深深地刻畫出了憂慮的溝壑。
他們眉宇之間的那股陰霾之氣也愈發顯得濃重,仿佛是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征兆。
這些該死的匈奴人,竟然挑選在大漢正疲於應對內部事務之際前來挑釁生事!
真是天意不順,時運不濟!
玉門關的守將以火燒眉毛般的緊急軍情奏報
在關外約五十裏之處,匈奴的鐵騎已然集結如烏雲壓城。
那黑壓壓的一大片,一直綿延至遠方的天際,宛若一場即刻便要傾覆天地的狂風暴雨。
與此同時,敦煌、張掖等西北地區的各個重鎮守將,也接連不斷地通過飛鴿傳書發回警報。
各地的情勢都已萬分危急。
整條漫長的河西走廊,此刻就仿佛是被一條巨大的蟒蛇死死纏繞住了一般。
匈奴軍隊的鐵蹄,正在那荒漠戈壁的邊緣地帶肆意地踐踏著。
所過之處,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滾滾塵埃與濃烈殺機。
短短數日之間,匈奴的兵鋒便已顯露無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儼然擺出了一副傾巢而出、準備大舉南下入侵的凶惡姿態。
其形勢之險峻危急,足以令任何人聞之而膽寒心驚。
邊關的將領們早已下令全麵戒嚴。
同時,他們也派出了軍中最最精銳的信使,不分晝夜地兼程奔赴長安。
懇請朝廷能夠盡快派遣援軍,以防備塞外的生靈慘遭塗炭,以及河西走廊的失守!
“眾位卿家,以為當如何應對眼下之危局?”
劉徹的聲音,便如同寒冬臘月裏凜冽的北風一般。
他口中所吐出的每一個字,都冷得仿佛能夠刺入骨髓,卻又蘊含著不容置疑的無盡威嚴。
“各位愛卿的心中,想必都已有了退敵的妙策吧?”
帝王那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緩緩掃過大殿之內的文武百官。
其目光之鋒利,便如出鞘的刀劍一般,令人不敢直視。
驃騎將軍霍去病素來便以智勇雙全而名聞朝野。
此刻麵對外敵的公然入侵騷擾,他自然是責無旁貸,應當挺身而出,獻計獻策。
他隻是略微沉思了片刻,便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從隊列之中走了出來。
隨即他雙手抱拳,躬身行禮道
“啟稟陛下,微臣揣測,匈奴此番大舉南下侵擾,必定與我大漢新近開辟的西域絲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絲綢之路之上,往來的商旅絡繹不絕,車馬喧囂如潮水。
無數的珠寶、金銀、絲綢等貴重貨物川流不息。
其繁榮興盛的景象,堪比長安城內逢年過節之時那通宵達旦的璀璨燈火。
奸猾如匈奴這等以遊牧為生的民族,又豈能對此等盛況空前的景象視而不見,任由那屬於漢家的無盡財富滾滾東流,而無動於衷?
從隴西郡一直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的這一條線路,就宛如是上天刻意雕琢而成的一條狹長無比的通道。
其兩側皆有巍峨的群山環抱,中間則是一條狹窄的平川地帶,恰似一個天然形成的瓶頸。
匈奴隻需暗中派遣幾名騎術精湛的探馬,隱伏於山林之間,便可將我大漢商隊的一舉一動都盡數收入眼底。
對其動向了如指掌,可謂是毫無秘密可言。
那些生性貪婪無比的匈奴人,在目睹了我大漢與西域各國之間的商貿往來日益興盛之後,內心的嫉妒之情便如潮水般洶湧。
恐怕他們早已蓄謀已久,時刻準備著要伸出那罪惡的魔爪了!
此番他們興兵來犯,其一便是可以趁機洗劫我絲路之上的商隊,從而攫取大量的珍寶與金銀。
其二,則更能借此機會遏製我大漢向西域擴張的勢頭,斬斷我大漢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緊密聯係,可謂是一舉兩得的毒計。
為了能夠有效地打壓大漢王朝的崛起之勢,匈奴人向來是無所不用其極。
此等卑劣陰險的手段,正合他們的胃口,使將出來也毫不令人感到稀奇!
匈奴的大軍一旦長期駐紮於邊塞之地,那麽絲路之上的繁華景象,必定會在頃刻之間煙消雲散,化為烏有。
之前所有的努力與投入,都將前功盡棄,付諸東流!
霍去病的這番推斷分析,便如同水銀瀉地一般流暢自然,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也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尖刀,深深地刺入了在場每一位大臣心中最為敏感的那根神經。
霎時間,整個大殿之內的氣氛都變得沉滯如鉛,壓抑得幾乎令人窒息。
就仿佛是那狂風暴雨即將來臨之前的死寂一般
對於桑弘羊等一眾朝廷重臣而言,此事無論是從公義還是從私情的角度來看,都是一件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
單從私心而論,絲綢之路之上往來穿梭的那些商旅隊伍,幾乎每一支的背後,都有著朝中重臣的投資與股份。
誰又不想從這日進鬥金的買賣之中分得一杯羹湯呢?
如今發財的路子被人硬生生地從中掐斷,換作是誰,都會感到怒火中燒,咬牙切齒,恨不能將肇事者千刀萬剮!
而若從朝廷的公義大局出發,他們身為大漢王朝的棟梁之臣,那條河西走廊乃是連通中原與西域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關乎整個國家的戰略全局。
又豈能容忍匈奴如此肆意妄為,隨心所欲地扼住我大漢王朝的命脈?
如此這般的奇恥大辱,實在令人感到滿腔的怒火難以抑製,已然是忍無可忍了!
眾位臣子的心中固然是如此思量,然而,那位統禦著萬裏河山的大漢天子劉徹,其內心的思慮卻更為深遠而宏闊。
其格局之大,便如同這廣闊的天地一般,包羅萬象,深不可測。
眼下商路受到阻礙,些許財貨遭受損失,在他看來,不過是些皮毛小事罷了,猶如滄海之一粟,不足掛齒。
西域那片廣袤肥沃的土地,早已是他時刻關注、枕戈以待的戰略目標。
那是大漢版圖之上,必須要用漢家的顏色來浸染的一塊瑰寶之地。
而控製整個西域地區的命脈,便莫過於那條關乎生死的河西走廊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如今,匈奴僅僅因為幾支小小的商隊,便敢於覬覦河西走廊的控製權。
那麽日後,倘若我大漢王朝要全麵地經略西域,這群貪婪成性的草原惡狼,又該會如何瘋狂地前來阻撓與破壞?
到那個時候,恐怕就不僅僅是邊境之上的騷擾與侵襲了。
而是會傾其全族之力,直接攻入河西的腹心之地,與我大漢王朝展開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殊死決戰,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劉徹的眼眸之中寒光四射,其銳利之勢,便如同出鞘的利刃一般,令人不敢逼視。
他的聲音冷冽如千年不化的玄冰,緩緩問道
“麵對此等危急的局勢,諸位愛卿可有良策能夠獻上?”
皇帝的心中雖然早已隱隱地有了決斷,卻仍需先行聆聽群臣的意見,仔細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方能更顯其聖明與睿智。
此刻,桑弘羊作為輔政重臣之中的首領人物,再也不能繼續保持沉默了。
他必須挺身而出,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立場與看法。
桑弘羊在心中反複揣摩,仔細斟酌著每一個字句,而後才恭敬地奏道
“陛下明鑒,匈奴狼子野心,厚顏無恥至極。此番他們公然挑釁我大漢邊境,正如驃騎將軍方才所分析的那般,其用心之險惡,昭然若揭!”
“依照微臣之淺見,理應即刻出兵,給予其嚴厲的懲戒,好讓那些匈奴人也嚐一嚐我大漢將士的厲害!”
“隻不過……”
桑弘羊說到此處,卻又突然變得欲言又止起來。
那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之後,卻隱藏著無數錯綜複雜的國計民生之憂。
凡事皆有其應然之理與現實之困。
理應即刻出兵,以雷霆萬鈞之手段震懾匈奴的囂張氣焰,這一點,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
當今的聖上素來行事果決,雷厲風行,從來不曾畏懼過任何強大的敵人。
更不會容忍邊境的禍患欺淩至家門口,而自己卻無動於衷,連一箭一矢都不曾發出。
依照以往那鐵血強硬的國策來看,此刻必然是應當即刻集結全國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北進發。
好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匈奴人清楚地認識到,大漢的天威是絕對不容許被輕易冒犯的!
然而!
世間之事,最怕的便是出現這個“然而”二字。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