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從未有過漢家世子到異族為質的先例!
字數:7456 加入書籤
"燕王殿下還想效仿當日議運河之舉,將臣當場砸死於大朝會上不成?臣乃景帝嫡孫,中山靖王血脈,陛下親侄子啊!今日所言,句句出於公心,全為社稷百姓著想,殿下難道還想置臣於死地?!"
說這番話時,劉屈氂雖強做鎮定,卻掩不住內心的惶恐,深知這位表弟行事狠辣果斷,若真動怒,他恐難逃一死。
因此故意高聲宣揚自己的身份和立場,既是給自己壯膽,也是震懾燕王,同時引起皇帝的注意,為自己尋求庇護。
劉屈氂過去與劉旦素無交集,連麵都鮮少見過,何來深仇大恨?
實則根源全在禦史大夫這個位置上,三公之一,在宰相、太尉皆不設的情況下,理應是百官之首,朝中第一重臣。
可恨劉旦進獻的輔政政策,將禦史大夫的實權徹底肢解瓜分,如今朝廷大政悉數在輔政小朝會中決斷。
他這個名義上的三公之首,參與的大朝會反成了虛設,徒有虛名,毫無實權!
更令人憤恨的是輔政大臣之列竟然沒有他劉屈氂的一席之地,反倒是燕王府中一個黃口小兒,區區國相,竟能身居輔政副手!
而他堂堂三公之首,卻被生生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如此奇恥大辱,豈能不讓劉屈氂滿腔憤懣?
匈奴使者求娶燕王愛女一事,劉屈氂自然一眼看穿是在羞辱燕王,否則漢宮中適齡公主眾多,為何偏要選中七歲稚齡的安平公主?
正因看透匈奴意圖羞辱燕王,劉屈氂才順水推舟,甚至暗中派人保護匈奴使團,全力促成和親一事,為的就是報複燕王的權勢淩人。
至於年僅七歲的無辜公主、被辱的國家尊嚴、忍辱負重的百姓黎民,這些在劉屈氂眼中皆如螻蟻,不值一提!
這些不過是他實現野心的踏腳石罷了,為達目的,死傷再多也在所不惜!
論及燕王殿下,雖然朝中不少人對這位曾坐過龍椅的王爺心生敬畏,但劉屈氂卻視若等閑。
作為皇室宗親,他比那些外姓臣子看得更為透徹——皇位更替,從無定數,一切皆可生變。
今日的太子,明日就可能被廢黜,正如景帝時期的太子劉榮,原本風光無限,誰料一朝被廢,取而代之的是當今陛下劉徹。
再如文帝在位時,嫡出的四子竟在三個月內相繼暴病身亡,最終坐上皇位的是竇太後之子,也就是景帝劉啟。
皇家繼承之道,如同無底深淵,危機四伏,什麽太子、嫡出、坐過龍椅,都不足為恃。
唯有最後時刻,老皇帝駕崩,將皇位傳給何人,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其餘皆為過眼雲煙!
更何況,以劉屈氂觀之,當今陛下——他的皇叔劉徹——依然龍精虎猛,再活十餘載不在話下。
如此漫長歲月,變數無窮,誰能預料未來?
燕王不過是一介藩王,連太子都算不上,劉屈氂心中更是不放在眼裏,這便是宗室子弟的驕傲與自信!
相由心生,內心深藏的傲慢與野心映照在劉屈氂的舉止言談中,腰杆挺得愈發筆直。
見劉旦久久無言,劉屈氂嘴角泛起一絲勝利的弧度"看來燕王殿下終究是明事理的,您既無言以對,想必已經同意和親之議了。"
"燕王果然仁德無雙啊,為了天下蒼生,一個女兒算得了什麽?舍小家,顧大家,臣佩服、佩服至極!"
麵對如此赤裸裸的嘲諷,劉旦依然麵不改色,內心早已冰冷如鐵。
劉旦之所以一直緘默不語,是在靜觀局勢,看看朝堂之上究竟還有多少人與這位表兄誌同道合。
他媽的,什麽狗屁表兄,眼前這人也配姓劉,也配為宗室子弟?
等待良久,殿中再無人敢附和劉屈氂,看來甘願為匈奴人俯首稱臣的,隻有這一個不知廉恥的叛徒。
簡直是奇恥大辱,就這一個敗類,竟還是劉旦的表兄,真是有辱劉氏門楣!
劉旦內心尚且如此憤懣,高居龍塌之上的劉徹更是怒發衝冠,須發欲張。
這畜生!朕念在你是宗室骨血,同宗一脈,特意提拔至如此高位。
想不到朕半生以來慧眼識人,到頭來竟在自己的親族身上栽了跟頭!
他竟敢當眾說出這等冠冕堂皇的賣國求榮之言,朕當初真是瞎了眼!
憤怒夾雜著羞恥,令劉徹握住天子劍的手青筋暴起,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體內殺意如決堤洪水般幾乎無法遏製!
殿內漢臣個個義憤填膺,滿腔怒火卻無處發泄,而那兩名匈奴使者卻早已樂不可支。
沮渠蒙得意地撚著稀疏的八字胡,笑眯眯地打量著這位敢於頂撞燕王的漢人大官,暗自點頭,此人確有幾分膽識與心計。
更妙的是他還是漢人的宗室子弟,日後匈奴大軍破城時,完全可以扶他做個傀儡皇帝,豈不兩全其美?
此人如今已經如此識時務,若封其為兒皇帝,令其認單於為父,便可以漢治漢,年年進貢財物美女,豈不美哉?
妙計,實乃妙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殊不知已被他暗中按上帝位的劉屈氂仍在洋洋得意,傲慢自負地掃視朝堂。
見燕王始終不發一言,劉屈氂更加確信大事已定,立即轉向龍椅上的劉徹,躬身拱手道"陛下,燕王殿下已默許此事,和親一事已無阻礙,臣以為應當早做準備,不可遲疑。"
"若有閃失,邊關生變,我等皆成大漢罪人啊!"
說罷,他深深叩首"臣請陛下即刻下旨,出嫁安平公主,以全天下百姓福祉,臣劉屈氂不才,願親自護送安平公主北上,促成漢匈盟好!"
若能辦成此事,劉屈氂手中必有新的權柄在握,雖非大權,也比如今強上百倍!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至於安平公主的悲慘命運,關他何事?先把自己的權勢抓到手中再說。
劉旦冷冷地看著身邊彎腰拜倒的表兄,手掌輕輕摩挲,眼中幽光閃爍如寒星。
孫子,誰說非得用鼎砸死你?老子用手也能捏碎你的喉嚨!
這個卑鄙小人,滿口仁義道德,字字句句不離為天下蒼生,句句不離燕王仁德,以為這樣就能架住老子的手腳?
嫁安平?你娘的,老子寧可屠盡匈奴,也絕不讓安平受半點委屈!
就在劉旦蓄勢待發之際,兩道厲喝聲如霹靂般同時在殿內炸響"且慢!"、"放肆!"
前一句出自沮渠蒙之口,後一句則是劉徹怒極而發的天子之威。
聽到漢人皇帝竟與自己同時開口,沮渠蒙也是微微一愣,表情古怪。
不過他隨即回過神來——和親之事絕非匈奴所願,單於的真正目的是要與大漢開戰,攻城略地!
唯恐漢帝真的同意和親建議,沮渠蒙急忙搶先開口"本使突然想起,單於在臨行前曾有囑托,若漢朝同意和親,還需附加一個條件——燕王之子必須作為嫁妝,隨公主一同北上匈奴為質!"
轟!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沸騰如滾油,群情激憤,殺機四溢!
李廣、趙破奴等武將再也無法壓抑心中怒火,齊聲喝斥"大膽!"、"放肆!"、"匈奴欺我大漢無人乎?!"
群臣憤怒咆哮,幾欲拔劍而起!
沮渠蒙心中竊喜,正要眼中所求之果,漢人準備開戰了!
不料,那個心向匈奴的漢人大官劉屈氂竟又挺身而出,高聲喝道"肅靜!"
"朝堂之上,諸位大人如何能這般無禮"
"啊呀呀呀呀!給朕閉嘴!!"
上座的劉徹終於忍無可忍,猛然抽出雪亮的天子劍,寒光閃爍,殺氣騰騰!
"嗆!"
寒光一閃,天子劍如一道銀蛇般飛下禦階,直指鬼門。
"老三,給朕砍了這個畜生!"
刹那間,劉旦雙眼迸發寒芒,手臂如閃電般向空中探去,穩穩握住劍柄。
在劉屈氂驚駭欲絕的目光中,劉旦手腕一轉,天子劍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直劈而下!
"噗!"
一顆戴著烏紗的頭顱應聲飛起,衝天而起,在殿內百官的注視下旋轉翻飛!
頭顱咕嚕嚕地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上打轉,鮮血染紅了華貴的地毯,最終滾到了沮渠蒙的腳邊,睜著驚恐的雙眼,仿佛在控訴什麽。
目睹如此驚天一幕,殿內百官沒有像上次燕王"鼎斃"儒學博士時那般震驚失色,反而隻有一片痛快之意在胸中激蕩。
此等賣國求榮、無恥至極的敗類,眾人早已羞於與其同朝為臣,恨不得親手誅之!
先前礙於劉屈氂的官銜、宗室血脈,百官不敢妄動,如今陛下龍顏大怒,命燕王一劍梟首,當真是大快人心,人人稱快!
殺得好,殺得妙,這等叛徒,死有餘辜!
大殿內局勢轉變如風雲突變,沮渠蒙呆呆望著腳邊的人頭,眼皮急劇跳動,心中警鈴大作。
這漢人皇帝竟連自己的親侄子都敢當眾斬首,實在是駭人聽聞,難以置信!
究竟是漢帝殘暴不仁,還是恨我匈奴入骨至此?
然而,眼下形勢已容不得他多作思索,因為那位手持血劍的燕王已然邁步而來,步履從容,眼神冰冷如刀。
沮渠蒙強撐膽氣,色厲內荏地高聲質問"燕王殿下,你欲何為?!"
劉旦不發一言,一如先前麵對匈奴人的狂言妄語時,保持著令人膽寒的冰冷沉默。
與這些匈奴蠻夷,無需多言,正所謂能動手就別嗶嗶,拳頭才是最有力的語言!
眼見燕王步步緊逼,沮渠蒙不由自主地連連後退,強大的威壓令他胸口發悶,呼吸困難。
說到底,沮渠蒙不過是個善於耍嘴皮子的外交官,麵對真正敢於拔刀相向的硬漢,他終究不敢硬碰!
沮渠蒙慌亂地回頭尋求援手,這種生死危急關頭,隻有身後的烏洛萬戶才能挺身而出。
烏洛麵露凶光,立刻上前一步,準備攔住這個瘦弱的漢人王爺,在他眼中,劉旦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然而,烏洛前腳剛剛邁出,一隻鐵鉗般的大手便重重落在他肩頭,如山嶽般將他牢牢釘在原地,寸步難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陛下麵前,不得放肆無禮!"霍去病的冷冽聲音如秋霜般從身後飄來,不高亢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燕王的打算他早已洞悉,驃騎將軍也早就看這兩個狂妄的匈奴使者不順眼了!
居然敢提出求娶年僅七歲的安平公主,還膽大包天地要求以燕王世子為質?
古往今來,聞所未聞!
自中原華夏立國以來,從未有過漢家世子到異族為質的先例!
士可殺不可辱,匈奴人如此行徑,無異於玩火自焚!
另一邊,沮渠蒙眼見烏洛被製,而燕王的血劍已經舉起,殺氣騰騰。
他神色大變,驚恐萬狀,連忙擺手求饒"燕王殿下息怒!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我乃匈奴正使,你不能殺我,不能啊!"
沮渠蒙之所以屢次挑釁漢廷尊嚴,靠的就是使臣身份的護身符,否則就憑他那點三腳貓功夫,哪敢如此狂妄?
劉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譏諷,唇角微揚"兩軍交戰?"
"是的,是的!我代表匈奴單於而來,我匈奴大軍已在關外列陣百萬,如若"
不等他威脅的話語說完,劉旦手臂如蓄勢已久的弓弦驟然迸發,天子劍劃出一道華麗的弧線!
"噗呲!"
鋒利的寶劍自沮渠蒙頸部斜斬而入,透胸而出,鮮血噴湧如泉!
一劍畢,吧嗒,吧嗒,叛臣的身軀應聲而分,斷為兩截,頭顱依舊保持著驚駭的表情跌落在地!
與此同時,龍椅上的劉徹猛然起身,身披龍袍如熾烈烈陽般閃耀奪目,雙手握拳,麵容肅穆,朝著滿朝文武發出震耳欲聾的鏗鏘宣言。
"匈奴使臣竟敢公然羞辱我大漢宗室,單於又陳兵百萬於關外,意圖染指我華夏錦繡河山,此等奇恥大辱,豈容苟且偷生之輩視而不見!"
"匈奴狂徒欺我大漢太甚,背信棄義,猖狂至極,已徹底耗盡天子的仁德之心!"
"朕今日在此鄭重宣告自此刻起,大漢與匈奴正式宣戰,不死不休,不滅匈奴誓不罷兵,直至胡虜膝下乞降,永世臣服!"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