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百萬之眾?嗬,吹得好大的牛皮!

字數:6373   加入書籤

A+A-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早已怒火中燒,如同一群被束縛已久的猛虎終於掙脫枷鎖,個個雙目圓睜,熱血沸騰,恨不得此刻便披甲上陣,殺入匈奴腹地。
    這宣戰的鐵血誓言,正是他們期盼已久的天籟之音,等待的歲月太過漫長,以至於此刻聽聞,竟有淚水盈眶之感!
    文武百官齊刷刷跪倒在地,如洪濤般高聲呼喊,聲音在金鑾殿內回蕩"陛下英明,大漢永存,萬世不朽!"
    "陛下聖斷,大漢昌盛,匈奴必滅,千秋功業,萬古流芳!"
    就在此時,劉旦緩緩低頭,目光如刀般刺向腳邊那具尚未涼透的屍體,看著沮渠蒙那雙死不瞑目的眼睛,嘴角微微上揚,語氣輕柔卻透著刺骨寒意"現在才是真正的兩軍交戰,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
    "去地府向單於稟報吧,下一個被我天子劍斬下頭顱的,就是你們那位口出狂言的呴犁湖!"
    大漢與匈奴的宣戰詔書如疾風驟雨般傳遍九州大地,這不僅僅是一場邊境衝突,而是傾全國之力的滅國之戰,震動寰宇!
    消息一經傳出,長安城內萬民歡騰,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街頭巷尾人聲鼎沸,百姓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著複仇的快意與民族的驕傲。
    長安大街小巷到處是喜笑顏開、互相傳遞消息的百姓,從集市到酒肆,從茶樓到廟宇,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人人都在稱頌天子的英明決斷。
    "陛下聖明無比啊,幸虧沒有被那個賣國奸臣蠱惑,否則我大漢顏麵何存?那些匈奴狗賊,仗著使臣身份在我長安城中耀武揚威,調戲良家婦女,肆無忌憚,如今總算得到應有的報應!"
    "那兩個雜碎使臣居然被燕王殿下親手斬殺在未央宮中,痛快淋漓,大快人心,我願提著燈籠去渭水河畔為燕王賀彩!"
    "不止如此,聽說那個喊著要和親的奸臣也被燕王一劍梟首,鮮血濺滿了整個朝堂,真是大快人心,若非陛下與燕王鐵腕,險些誤了國事啊!"
    "說得對,這些貪生怕死的孬種,這些圖謀私利的小人,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讓那些匈奴蠻子如此囂張跋扈,以為我大漢無人!"
    "哼!既然狂妄使臣都已人頭落地,那些還在城中招搖過市的匈奴雜種,一個也別想活著回草原,我長安父老必當手刃這些狂妄之徒,以慰先烈在天之靈!"
    長安城外的官道之上,肥頭大耳的烏洛不停回望著漸漸遠去的雄偉城牆,心髒如同擂鼓般劇烈跳動,冷汗浸透了他粗糙的獸皮衣衫。
    穿行在長安街頭時,烏洛恍如置身於冰窖,四周投來的目光如同無數把鋒利的匕首,刺得他遍體生寒,每一個路過的漢人眼中都燃燒著足以焚燒草原的熊熊烈火。
    這種令人窒息的敵意與殺氣,宛如實質般壓迫著烏洛一行人,讓他們感到自己仿佛已成為被圍獵的困獸,隨時可能被撕成碎片。
    這與他們進城時的情形天壤之別,當時雖有百姓怒視,卻無人敢輕舉妄動,更無這般赤裸裸的殺意彌漫街頭!
    烏洛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漢人的態度會在短短一日之間發生如此劇變,從敢怒不敢言的畏縮,轉變為如今這般不加掩飾的凶狠與仇恨。
    他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座華麗的城池已經變成了死亡陷阱,每多逗留一刻,他們活著離開的希望就減少一分。
    "駕!快走!"烏洛肥碩的手掌猛地一揮,肥肉顫動,麵如土色,聲音中難掩恐懼與慌亂。
    "駕!駕!給我加快速度!"隨行的護衛們瘋狂抽打著馬匹,如喪家之犬般倉皇北逃,身後揚起漫天黃塵。
    匈奴一行人此刻已經察覺到四麵八方暗藏的殺機,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危險氣息,仿佛整個長安城都變成了一張大網,等待將他們一網打盡。
    然而,與進城時不同,這次的歸程再無人暗中護衛,那些曾經保護他們安全的神秘力量已經悄然撤離,取而代之的是無數雙虎視眈眈的眼睛。
    先前他們一路南下,囂張至極,口出狂言,肆意羞辱漢家尊嚴,踏著漢人的脊梁走過,如今天道輪回,報應不爽。
    匈奴人的回程之路,將成為他們親身體驗漢家兒郎"待客之道"的絕佳機會,那些曾被他們羞辱過的城鎮百姓,早已磨刀霍霍,隻等這些狂徒落單。
    這次跟隨他們的暗影衛已改變任務性質,不再是保駕護航,而是負責收斂屍首,確保一個不少地帶回長安,向陛下交差。
    三日之後的清晨,渭水河畔的一處平坦灘塗上,四十九具匈奴人的屍體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河岸邊,如同一排排待宰的羔羊,死狀各異卻無一幸免。
    那位曾經意氣風發、滿臉橫肉的烏洛萬戶,如今已成為冰冷的屍體,再也無法向單於傳達大漢的戰意。
    不知是哪位曾在軍中服役的老兵痛下殺手,竟將烏洛那對招搖的大耳朵割了下來,插在一根竹竿上,高高豎立在屍體旁邊,仿佛在記錄戰場軍功,為屠滅匈奴提前熱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幾名奉命收屍的暗影衛麵麵相覷,無奈地搖頭歎息,他們本想全身而退地帶回這些匈奴人,卻低估了民間對胡人的刻骨仇恨,隻得仔細核對屍首數量,確保無誤後轉身返回長安,向上峰複命。
    宏偉壯麗的未央宮內,輔政大臣們齊聚宣室殿,各就各位,氣氛凝重如山嶽般壓抑,所有人心中都明白一個殘酷的事實對匈奴開戰絕非小事,而是需要舉國總動員的生死存亡之戰!
    匈奴聲稱擁兵百萬,這個數字如同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每位朝臣心頭,令人窒息,縱使他們不願相信,也不得不做最壞的準備。
    見殿內眾人神情肅穆,麵色凝重,劉徹冷冷一笑,聲音如寒冬臘月的北風般刺骨"諸位不必過於憂慮,匈奴的所謂百萬大軍不過是虛張聲勢,朕已派遣密探深入敵境,實際可戰之兵不過四十萬,頂多不超過五十萬!"
    "這群草原狼崽子,倒是深諳誇大其詞之道,百萬之眾?嗬,吹得好大的牛皮!"
    聽聞皇帝這一番言論,桑弘羊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整個人精神為之一振,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百萬與四十萬的差距,恍如天塹,這意味著戰爭的天平正在向有利於大漢的方向傾斜!
    他急不可耐地追問道"陛下,此事確實屬實嗎?這情報可靠嗎?若真如此,我等可就輕鬆多了!"
    "情報千真萬確,萬無一失。"一旁的劉旦緩緩頷首,神情從容,眼中透著對草原的了然"軍中精銳斥候已深入草原腹地,探得確切消息,匈奴雖然號稱百萬大軍南下,實則是多個部落臨時聯合,由匈奴王廷統一指揮,表麵人數雖多,實則雜亂無章,戰鬥力遠不如想象中強大。"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桑弘羊長舒一口氣,宛如卸下千鈞重擔,其他輔政大臣的麵色也隨之舒展開來,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
    就在此時,劉旦又補充了一則至關重要的情報"還有一事值得諸位大人留意,那些從長安逃回的匈奴使團成員已經全部伏誅,即使呴犁湖單於察覺情況有異,最快也要一個月後才能得到確切消息。"
    "若要得知大漢已經正式對匈奴宣戰,時間恐怕還要更長,這就意味著我朝至少擁有整整一個月的寶貴時間來從容調兵遣將,整裝待發!"
    這一番話如同及時雨,澆灌在眾人心田,讓原本焦慮不安的大臣們又多了幾分底氣和信心。
    輔政大臣們對那些匈奴使者的慘死毫無同情,在他們眼中,這些狂徒一路南來,羞辱燕王,踐踏漢家尊嚴,早已注定無法全身而退!
    死就死了,天經地義,血債血償,當下國難當頭,更應以山河社稷為重!
    "陛下,以一個月的時間計算,通過我大漢四通八達的運河水網,再加上已經部分貫通的州際官道,完全足夠調集全國精銳兵馬開赴邊關,迎擊來犯之敵!"桑弘羊在心中迅速盤算,眉頭緊鎖,邊思考邊向皇帝稟報。
    "隻是此次匈奴來勢洶洶,敵眾我寡,為確保萬無一失,我朝應當至少派出同等數量的大軍與之抗衡,如此一來,所需糧草輜重之巨,恐怕會讓長安府庫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為此,臣建議在調兵的同時,還須從各州郡緊急抽調糧草軍需;至於目前正在進行的州際官道修建工程,或可暫時擱置,讓那些民夫轉而投入到後勤保障中去"
    桑弘羊如同一個精明能幹的賬房先生,扳著手指一項項計算著出征所需的人力物力,滔滔不絕地羅列各種後勤保障措施。
    殿內其他輔政大臣也紛紛獻計獻策,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涉及民生物資調配的事宜,由霍光、蘇武等擅長內政的大臣出謀劃策,保證前線將士糧草不缺,百姓生活不受大礙。
    軍事策略方麵,則由霍去病這位年輕的戰爭天才專業意見,分析匈奴戰法的弱點,製定相應的克敵戰術。
    眾人齊心協力,各展所長,不過片刻工夫,一個全麵而詳盡的全國總動員方案便已初具雛形,條理分明,可操作性強。
    俯視著殿下這群才華橫溢、忠心耿耿的臣子們,高坐龍椅之上的劉徹不禁嘴角上揚,心中湧起一陣由衷的喜悅與自豪。
    他苦心經營十餘載的輔政製度,如今終於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顯現出無可替代的製度優勢,朝中上下一心,運轉如流水般暢通無阻!
    這些親自挑選的輔政肱骨之臣,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一個個都是棟梁之才,國之幹城!
    麵對強大的匈奴鐵騎,朝野上下竟能空前團結,齊心對外,沒有出現他娘的!
    想到此處,劉徹臉色驟然陰沉,一股熊熊怒火瞬間從心底升騰而起,像是燒紅的烙鐵般灼痛他的胸膛。
    劉屈氂那個不知廉恥的東西,那個玷汙劉氏宗族血脈的叛徒,朕遲早要將他的名字從劉氏族譜中徹底抹去,永世不得翻身!
    不願繼續被這種負麵情緒困擾,劉徹用力甩去思緒,輕咳兩聲,成功將殿內眾臣的目光重新吸引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眾位愛卿所議甚詳,思慮周全,朕都聽在耳中,記在心裏,不過此次傾國之戰,朕心中另有一番謀劃!"
    聽聞此言,群臣眉頭齊刷刷地皺了起來,臉上寫滿了擔憂與疑慮,小聲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桑弘羊沉思片刻,還是決定直言進諫"陛下,此次大戰關乎我大漢興衰存亡,甚至可能改變千秋萬代的曆史走向,是否應當以穩妥為上,循規蹈矩,不宜冒進?"
    "臣附議!"蘇武緊隨其後,神情懇切地補充道"陛下,此時正值國難當頭,兵臨城下,恐怕不是嚐試新政策、推行新製度的最佳時機啊!"
    "臣等也認為應從長計議,慎重行事!"殿內其他輔政大臣紛紛開口附和,態度出奇地一致。
    他們的言外之意再明顯不過——陛下,此時請您務必收起那些標新立異的奇思妙想,按照祖宗成法行事,穩字當頭!
    眾臣如此急切地勸諫並非無端擔憂,因為當今陛下最為人稱道的特點,就是勇於創新,不拘一格。
    每當劉徹說出"朕另有打算"這種話時,往往意味著又一項開天辟地的新政即將誕生,比如設立刺史監察製度、實行鹽鐵專賣、推行輔政小朝會等等。
    這些舉措在和平年代自然值得稱頌,但如今戰火即將燃燒,千軍萬馬即將廝殺,若再出什麽幺蛾子,一旦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桑弘羊正欲繼續發表意見,誰知上座的劉徹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打斷他即將出口的勸諫"朕此次所言的改變,並非朕一人所想,而是燕王殿下建議的策略!"
    群臣聞言,如同被人施了定身法,先是一愣,繼而不約而同地長舒一口氣,緊繃的肩膀瞬間放鬆下來。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