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正式北上,突襲匈奴,不得有誤!
字數:6655 加入書籤
賬內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讚同,衛青的分析入木三分,匈奴大軍從一開始就集結在一起,而不是分散駐紮,這本身就表明了呴犁湖的戰略意圖和過人自信。
在呴犁湖的認知中,不需要任何試探和周旋,他堅信憑借自己的力量優勢,可以在正麵衝突中徹底擊垮漢軍,一戰定乾坤!
"哼,狂妄自大!"衛青、李廣等老將不約而同地露出不屑的冷笑,眼中閃爍著戰火的光芒,當年伊稚斜單於尚且不敢如此輕視漢軍,如今他的兒子何來如此底氣,竟敢挑戰二十萬漢家精銳?
就連不精通軍事的劉徹也能看出匈奴單於的狂妄自大,不知是該說他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該說他無知者無畏,總之,這種輕敵的態度正好給了漢軍可乘之機。
"既然他渴望決戰,那朕便成全他,正好朕也不耐長久拖延,速戰速決,方為上策。"劉徹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隨即示意衛青繼續闡述他的作戰計劃。
衛青微微躬身,隨後指向軍事地圖上的一條清晰水道"匈奴大軍駐紮在居延澤畔,無論是他們南下還是我軍北上,都隻有沿著這條河流行進,這是唯一能夠容納數十萬大軍展開的通道,而且水源充足,是理想的行軍路線。"
"臣以為,麵對南下的匈奴,我軍不宜被動防守,而應當抓住匈奴尚未完全了解我軍部署的時機,主動出擊,先發製人!"
"正因匈奴單於驕傲自大,仗著兵力優勢不可一世,我軍可以利用二十萬精銳騎兵的高機動性,北上突襲,在敵軍行軍途中發起猛攻,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大有可為的上策!"
"末將讚同衛將軍的戰略!"李廣緊隨其後,踏前一步,正色道,"雖然匈奴聚集了四十萬大軍,表麵上聲勢浩大,但其實內部鬆散,隻要我軍能夠擊潰匈奴王庭的主力部隊,其餘小部族必然會不戰自潰,各自逃命,這是我們與匈奴交戰多年總結出的經驗。"
匈奴本質上隻是一個鬆散的部族聯盟,各部族之間的凝聚力主要依靠王庭的軍事威懾,一旦王庭軍隊遭遇重創,附屬部族必然會立即倒戈或逃離,這是大漢與匈奴數十年交鋒中形成的共識。
李廣的發言仿佛引燃了帳中將領的熱情,眾人紛紛獻計獻策,氣氛空前活躍,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正在逐漸成型。
向北挺進居延澤的路線,霍去病再熟悉不過,當年他率軍就走過這條路,這次可以讓他擔任先鋒,為大軍開路掃障,一馬當先。
在實際交戰時,隻需派遣一支偏師牽製住敵方的小部族軍隊,主力則全力攻擊匈奴王庭精銳,隻要王庭軍隊潰敗,整個匈奴聯盟就會土崩瓦解,不攻自破!
短短時間內,一個粗略而大膽的作戰計劃已經基本成型,從其大膽程度不難看出漢軍將領對自身實力的絕對自信。
他們堅信一支偏師就能牽製住十數萬小部族軍隊,也堅信主力部隊能夠在正麵交鋒中擊潰匈奴王庭精銳,如此自信源於對自身兵力素質的充分了解。
這支漢軍的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了雙層甲胄,內棉外鐵,防護力驚人;他們的騎槍、馬刀也都是重新鍛造的精良武器,鋒利程度遠超以往,幾乎可以說是削鐵如泥。
更令人興奮的是那些新式武器——諸葛連弩,雖然將領們不解太子為何起這樣一個怪異的名字,但這種可連續發射的強弩確實威力驚人,能一次連射十五支利箭,在五十步外輕鬆穿透普通甲胄。
當然,這是指普通的甲胄,而非漢軍現在裝備的新型鎧甲,那種特製鎧甲即使麵對連弩的強勁穿透力,也能足夠的防護。
擁有如此優秀的攻防裝備,將領們自信心爆棚,甚至認為憑借這二十萬精銳,即使麵對百萬大軍也有一戰之力,何況區區四十萬烏合之眾?
正因如此,他們在製定作戰計劃時顯得格外輕鬆,沒有過多糾結於細節,因為在他們看來,憑借絕對的裝備優勢和精銳素質,足以碾壓對手。
況且,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再詳盡的計劃也難以應對所有可能性,關鍵時刻還需主帥當機立斷,臨場指揮,而這便將目光引向了帳中央那位至尊之人。
眾將不約而同地看向主位上的劉徹,心中卻有幾分憂慮戰場之上刀光劍影,混亂不堪,稍有不慎便是性命之憂,沒人能保證自己在亂軍中全身而退。
若是陛下親臨戰場,那黃色龍旗必然成為匈奴弓箭手的首要目標,為了建立不世之功,敵人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圍攻天子,如此危險,實在令人憂心忡忡。
眾將交換了一下眼神,最終由衛青代表大家出列,躬身進言"陛下,此次北征您貴為統帥,能夠親臨張掖已是莫大鼓舞,至於前線廝殺之事,還請交由我等"
"住口!"劉徹猛然抬手打斷衛青的勸諫,目光如電,語氣堅決而不容置疑,"既然朕決定禦駕親征,就絕不會讓兒郎們衝鋒陷陣而自己躲在後方,那有辱天子之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此次突襲匈奴,朕必將親自率隊前進,與諸位將士同生共死,共赴國難,決不食言!"
自幼時起,劉徹便在宮廷武師的精心調教下潛心習練騎術與箭法,馬背上的姿態堪稱帝王風範,箭矢離弦時也頗具氣勢。
這些技藝雖然大多停留在禮儀展示的層麵,不過是應付宮廷狩獵、射殺飛鳥的點綴功夫,與真正的戰場廝殺相去甚遠。
然而對於長途奔襲、持久行軍這等基本軍事行動,劉徹倒也能輕鬆應對,畢竟帝王之尊也曾在獵場馳騁數日不休。
劉徹既然已下決心親征,便斷不會甘居後方,做個紙上談兵的帷幄帝王,這與他雄心勃勃的性格背道而馳。
若真要安坐長安城中指點江山,他又何必勞師動眾,大張旗鼓地宣告禦駕親征,引得舉國震動?
唯有親臨戰場,才能真正體現天子與士卒同生共死的決心,鼓舞三軍將士的士氣,激發漢軍最強悍的戰鬥力。
反之,若天子遠在千裏之外紙上談兵,前線將士恐怕心生怨念,士氣低落,反倒適得其反。
見眾將仍有勸阻之意,劉徹眉頭一擰,手掌猛拍案幾,擲地有聲道"此事無需再議,朕心已決!諸位盡可放心,待兩軍交戰之際,朕絕不胡亂幹預軍令,一切攻守調度均聽大將軍號令!"
軍中號令若出多門,如同駕車多人執韁,豈不亂成一團?此乃兵家大忌,自古以來無數敗仗皆因此而生。
劉徹深知自己雖貴為天子,但並非什麽都通曉精通,當皇帝真正的智慧在於知人善任,而非事事親力親為。
戰場指揮這等專業之事,自當交由衛青這位久經沙場的名將掌控,這點自知之明劉徹還是有的。
平日裏與衛青相處,看他沉穩老練、心思縝密,劉徹心中對這位功勳卓著的大將軍信任有加,絲毫不疑其用兵之道。
聽聞陛下如此明斷,諸將領雖仍有顧慮,卻也隻得無奈作罷,不再多言,畢竟天威不可觸犯。
眾人暗自盤算,大不了上陣之時將陛下嚴密保護在中軍腹地,以層層精銳圍護,確保萬無一失。
隻要匈奴人沒有察覺天子親臨陣前,應該不會引發太大變數,至少能保證陛下的安全。
不料,就在眾將以為已安撫住陛下銳氣之時,劉徹臉上突然浮現出一抹前所未有的霸氣,眸中寒光乍現,冷冽的聲音如刀鋒般劃破帳內寧靜"此次對敵,朕要將龍旗高高掛起,以朕之身為誘餌,引那匈奴單於自投羅網,你等不必牽掛朕的安危,隻管全力布局,設下絕殺之局!"
"這一戰,必須徹底擊潰匈奴,讓他們再無翻身之日,絕不能給這群草原野狼任何喘息之機!"
帳內眾將聞言,一個個麵如土色,猶如五雷轟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要以自身為誘餌?這等驚世駭俗的戰術,簡直聞所未聞!
將領們一方麵被陛下的非凡氣魄所震撼,心生敬佩,一方麵又為這等險棋提心吊膽,如坐針氈。
皇帝禦駕親征時才能高掛九旒龍旗,這麵旗幟象征著漢朝至高無上的皇權,在戰場上具有極強的辨識度。
匈奴若見此旗,必會爭先恐後地朝龍旗方向猛攻,恨不得將漢家天子生吞活剝,以解心頭之恨。
那狂妄自大的呴犁湖單於見此情形,必定會為了天子首級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不計代價地發起瘋狂進攻。
屆時,匈奴主力必然會露出致命破綻,被漢軍抓住戰機,一擊致命,這將是扭轉戰局的關鍵時刻。
而一場大戰的成敗,往往就取決於這稍縱即逝的戰機,誰能牢牢把握,誰就能笑傲疆場。
然而!陛下乃是九五至尊,一國之君,天下共主,誰敢拿他的安危做賭注,用他當誘餌?
即便這個瘋狂的計劃是陛下本人提出,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又豈敢附和同意?
一旦陛下在戰場上有個閃失,不僅匈奴未滅,大漢恐怕先要陷入內亂,而他們這些將領,必是罪責難逃!
更何況,長安城中那位新任太子劉旦手握重兵,若知陛下有失,必會讓他們全家為陛下陪葬!
眾將心驚膽戰,連忙出言勸阻"絕對不行,陛下萬金之軀,豈可冒險!"
"陛下三思啊,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風雲變幻莫測,若是一不小心"
"不必再言!"不等諸將勸言說完,劉徹猛然起身,神色決絕,威嚴赫赫,聲如洪鍾"眾將聽令!"
賬內將領麵麵相覷,隻遲疑了一瞬,便下意識地挺胸抱拳,聲若雷霆"末將在!"
"限你等三日內完成兵馬整頓,屆時正式北上,突襲匈奴,不得有誤!"
"臣等領命!"將領們齊聲應道,氣勢如虹,震撼帳篷。
待到糊裏糊塗接下軍令,走出大帳後,眾人才如夢初醒,猛然意識到剛才自己犯下了多麽愚蠢的錯誤。
竟然稀裏糊塗地應下了這等以陛下為餌的危險戰術,簡直是自尋死路!
該死!眾將領互相對視,眼中盡是憂慮與惶恐,卻又無可奈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無言歎息後,各自匆匆回到軍帳,立刻召集部下將校,嚴令所有軍士務必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拿出十二分的拚命勁頭。
此戰若敗,陛下必將陷入危險境地,而他們這些隨軍出征的將領,恐怕無一能保全性命!
不知不覺間,陛下將親臨戰場的消息已在軍中如風般傳播開來,引起軒然大波。
普通軍卒們興奮與緊張並存,既為天子同在戰場而振奮,又為肩負保護陛下的重任而惶恐不安。
這種複雜情緒如烈酒般發酵,激發出每一個漢軍士兵內心最深處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一股無形的熱浪席卷整個軍營,將二十萬大軍的士氣推向空前的高度,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氣勢洪流!
每一名士兵胸中都燃燒著一把複仇之火,渴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向陛下證明漢家兒郎個個血性十足,絕非貪生怕死之輩!
軍中這種微妙情緒的變化,最先被那些經驗豐富的將領們敏銳地察覺到。
三日後,當大軍在曠野上列陣集結時,站在高處眺望的衛青不禁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成千上萬的士兵列隊整齊,表麵看似沉靜如水,實則內心湧動著驚濤駭浪,隨時準備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力量。
這些將士們目光如炬,臉上寫滿了殺敵立功的強烈渴望,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戰場,證明自己的價值!
好啊!衛青暗自驚歎,如此高昂的士氣,實乃難得一見!
衛青眼中迸發出熊熊戰意,仿佛有星火在瞳孔中燃燒,心中暗道陛下此一招引火燒身之策,竟意外地為我軍增添了三分勝算,不可謂不妙!
中軍陣前,劉徹身披金甲,頭戴兜鍪,高踞戰馬之上,環視四周已經整裝待發的二十萬大軍,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壯誌。
他深吸一口氣,積蓄力量,隨後猛然揮動右臂,口中發出一聲震天的喝令"開拔!"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