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父皇果真不愧為一代雄主

字數:7037   加入書籤

A+A-


    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在戰場上迅速傳播,如同風暴中的落葉般不可阻擋。
    "單於已死!單於已死!"這四個字如同一記雷霆,瞬間擊碎了匈奴大軍的戰意。
    肉眼可見地,原本還在負隅頑抗的匈奴大軍開始出現動搖與騷亂,隊形逐漸崩散,士氣土崩瓦解。
    漢軍將士看準時機,如饑餓的猛獸嗅到血腥般,加快了對匈奴大軍的分割絞殺步伐!
    勝負已分,大局已定,這場關乎大漢國運的決戰已經走向不可逆轉的終局。
    此時,劉徹才從方才慷慨赴死的決絕情緒中逐漸回神,那股視死如歸的激烈情感如潮水般緩緩退去。
    他深呼一口氣,讓混亂的思緒重新歸於平靜,獵鷹般的眼神環視戰場四周,評估著局勢。
    先鋒軍與羽林軍已經迅速集結,重新形成嚴密陣型,牢牢拱衛在天子左右。
    霍去病策馬疾馳至劉徹身旁,一個瀟灑的翻身下馬動作,隨即單膝跪地,拱手俯首道"臣救駕來遲,請陛下責罰!"
    劉徹麵色沉凝如鐵,並未立即言語,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
    皇帝心中並非怪罪霍去病救駕來遲,而是因為記得清楚,這位年輕的將軍肩負另一道軍令,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個戰場?
    此時,一道熟悉的身影從身後大步行來,正是統率全軍的大將軍衛青,他神色凝重地拱手道"陛下,是臣擅自調遣驃騎將軍前來救援。"
    劉徹的臉色頓時如覆寒霜,眉頭緊鎖,心中已然猜到了什麽不妙的消息。
    "你原本負責牽製的那十幾萬部族軍現在何處?"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如同冬日的北風。
    霍去病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與愧疚,終於緩緩啟唇道"陛下,臣已將其擊潰,但見匈奴王庭局勢危急,那些部族軍已經開始向北方潰散逃竄。"
    "呼——"劉徹閉上雙眼,深深吐出一口濁氣,強迫自己平複翻騰的怒火與失望。
    他親自為餌,冒著性命之危,不正是為了一網打盡這些匈奴部族,徹底根除草原禍患嗎?
    竟為了救他一人,就讓成千上萬的敵人逃脫,將來必定卷土重來,繼續威脅大漢邊疆!
    劉徹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對臣子忠心的感動,又有對戰機喪失的懊惱,一時竟不知是該勃然大怒還是苦笑釋然。
    罷了,罷了,臣子如此忠心耿耿,為救君王不惜放走敵人,這番心意他又怎能苛責?
    事已至此,空悲歎又有何用,當務之急是如何亡羊補牢,挽回局勢。
    劉徹猛然睜開雙眼,眸中寒光閃爍,當即果斷下令"驃騎將軍,立刻率軍追擊那些逃竄的匈奴部族軍,萬不可放虎歸山,再造後患!"
    "臣遵旨!"霍去病拱手領命,旋即翻身上馬,率軍疾馳而去。
    戰場之上,局勢已然明朗如鏡,勝負已分,生死已定。
    南北兩軍如同兩隻鐵鉗,死死咬住匈奴王庭主力,雖有部族軍僥幸逃脫,但王庭精銳卻插翅難飛!
    衛青在後方如同一位運籌帷幄的棋手,冷靜統籌全局,指揮若定。
    前線的實際指揮則是由身經百戰的車騎將軍李廣負責,老將軍經驗豐富,應對自如。
    如今大局已定,戰場塵埃漸趨落定,李廣也得以暫時脫身,回轉中軍複命。
    之前聞知天子陷危,老將軍幾乎心神震蕩,方寸大亂,多年不曾有過如此驚慌失措之感。
    幸得霍去病救駕及時,才避免了一場足以顛覆漢室國運的災難。
    回到中軍帳,親眼見到陛下安然無恙,李廣如釋重負,緊繃的神經方才稍稍鬆弛。
    "陛下,臣剛才查驗了呴犁湖的五萬親軍屍體,發現他們的戰馬都裝備了精良的馬蹄鐵,這才使他們能夠如此迅疾奔行,突破我軍防線。"
    "臣一時疏忽大意,僅攔截了其中一萬單於親軍,致使四萬敵軍直撲龍旗,險些釀成大禍,請陛下責罰!"李廣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愧疚。
    此事確實是李廣戰術部署上的失誤,更何況,若溯本求源,這馬蹄鐵技術正是在他領兵北伐伊稚斜時不慎泄露給匈奴的。
    於情於理,李廣確有請罪之義,心中忐忑不安,生怕陛下降罪。
    出乎意料的是,劉徹臉色平和,不見絲毫責怪之意,反而語氣溫和地安慰道"車騎將軍不必自責,當年你北擊伊稚斜時,我們就已預料到馬具技術會有泄露的風險,此非過錯。"
    "再者,當年朕曾說過,與其提防敵人變強,不如讓自己變得更強!現在結果如何?匈奴雖有了馬具和馬蹄鐵,我大漢不是依然大獲全勝嗎?"皇帝的語氣中帶著睿智與豁達。
    劉徹此言不虛,確有道理,李廣聽後如醍醐灌頂,心悅誠服。
    匈奴有了馬具又如何?大漢已擁有更勝一籌的諸葛連弩、堅不可摧的寶甲鎧甬、鋒利無匹的神兵利刃!
    兩相抗衡,勝負自明,強弱立判,誰主沉浮,一目了然!
    見李廣釋然起身,劉徹也不再多言,隻在心底默默思量"當年朕也曾說過,朕有老三在,何愁大漢不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那些威力無匹的連弩、刀槍不入的寶甲、鋒利無雙的神兵利器,哪一件不是老三劉旦嘔心瀝血的成果?
    為了此次禦駕親征,老三費盡心力,不惜掏空家底,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這些皇家機密,暫不便告知臣子,畢竟事關重大,應當謹慎行事。
    李廣起身後,腦中思緒萬千,又想起一事,於是斟酌言辭,再次拱手道"陛下,匈奴單於既已伏誅,王庭主力大多已經開始投降請降,不知陛下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
    按照曆來軍中慣例,對於大規模投降的敵軍,通常采取"抽十殺一"的策略——隨機挑選十分之一的俘虜處決,以震懾餘眾,而後將其餘俘虜押解回京,或充軍為隸,或發配邊疆。
    但此次陛下親征,不知是否會沿用這一慣例,畢竟此舉頗為殘酷,有悖仁政。
    然而,出乎李廣意料的是,劉徹眼神驟然變得冰冷徹骨,聲音中透出前所未有的決絕與狠厲,一字一頓道"此戰,不要俘虜!"
    "龍城、單於庭我大漢都曾攻下,可最終還是被匈奴人重新奪回,草原天生就是遊牧民族的主場,我們漢人注定不會久留。"
    "所以,為了徹底斬斷匈奴的複蘇可能,為了防止春風吹又生,殺!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皇帝的聲音如同寒冬臘月的北風,令人不寒而栗。
    千裏之外的長安城,太子宮中一片祥和肅穆,自從陛下禦駕親征後,劉旦便留守監國,國朝大小事務均在太子宮內處理。
    這一日,一名神情激動的小黃門腳步匆匆,手捧一副精致的竹簡卷軸,一路小跑向太子宮正殿奔去。
    到了殿門外,小黃門先是調勻紊亂的呼吸,隨後掛上諂媚討好的笑容,這才踏入殿內,高聲宣告"大捷!陛下親征大捷,於居延澤陣斬匈奴二十餘萬!太子殿下,大捷啊!"
    殿內正在議事的輔政大臣們聞言一愣,隨即臉上表情如同變戲法般急劇變換!
    有人驚訝,有人喜悅,有人歡欣鼓舞,也有人麵露質疑。
    一眾輔政大臣多數流露出難掩的驚喜之色,畢竟這關乎國運的消息足以令人振奮。
    桑弘羊隨軍出征,主持輔政的便是殿內官職最高者,霍光三步並作兩步,快步上前接過小黃門手中的竹簡。
    霍光展開一看,瞳孔驟然擴大,情不自禁地驚呼出聲"陛下果然大捷,我軍大勝啊!"
    其他幾位輔政大臣也連忙圍攏過來,爭相查看,片刻後一個個喜形於色,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哈哈哈哈,大勝!漢軍大勝!天佑我大漢!"
    "萬幸,真是萬幸啊!上蒼保佑,列祖列宗保佑!"
    有人激動得大聲歡呼,有人欣喜得揮拳跳躍,這等失態之舉在朝堂之上實屬罕見,可見此次勝利對大漢意味著何等重大。
    他們如此失態也並非無因,此次北征關乎國運,舉國矚目!
    陛下禦駕親征,兩萬羽林親軍加上十八萬精銳騎兵,這近二十萬大軍已是大漢所有精銳騎兵的全部,若有閃失,大漢將無力再組織大規模對匈奴的進攻。
    步兵再多,也無法有效進入草原腹地作戰,隻有騎兵才是對抗匈奴的利器。
    如今戰報傳來,不僅大勝,還是空前絕後的大勝!
    陛下親征一役,竟然陣斬二十餘萬匈奴,這等戰績甚至超越了衛青七下大漠、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
    "諸位愛卿莫要激動,且將捷報呈上來,讓孤親自過目。"上座的劉旦從容出言,聲音平靜而沉穩。
    剛才之所以說眾人情緒各異,驚喜的是大臣,而麵露疑惑的,正是太子劉旦。
    他並非懷疑漢軍能夠戰勝匈奴——畢竟有他耗費數年心血,幾乎掏空家底為大軍裝備的諸葛連弩、新型鎧甲與精銳兵刃,漢軍戰勝匈奴確實在情理之中。
    然而,陣斬二十餘萬匈奴?這個數字實在令太子難以置信。
    匈奴揮兵四十萬南下,一次戰役就被殲滅過半?這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史上聞所未聞!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任何一支軍隊隻要傷亡超過三分之一,通常就會士氣崩潰,潰不成軍。
    以匈奴人的狡猾與善戰,若是傷亡達到十萬人左右,理應早已四散逃竄,如何會死傷過半?
    逃跑可是匈奴人的拿手好戲,曆來如此,從未改變!
    可如今戰報上聲稱擊殺二十餘萬,這意味著匈奴四十萬大軍已經折損過半,再加上俘虜,恐怕整個匈奴主力都被一網打盡了?
    劉旦接過捷報,仔細查看,眉頭卻越皺越緊,確實寫著"陣斬二十五萬匈奴"這般駭人聽聞的數字。
    太子心中不禁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莫非父皇在虛報戰功?
    殿內的大臣見太子眉頭緊鎖,有人忍不住小心詢問"殿下,可是捷報有何不妥之處?"
    思索片刻,劉旦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吩咐道"傳令,讓回京報捷的軍士立即入殿問話。"
    太子此言不答反問,讓眾大臣一頭霧水,不知所以,隻得依言傳喚那名軍士入殿詢問詳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片刻之後,一名風塵仆仆、麵帶疲憊的校尉踏入殿內,單膝跪地,恭敬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快快請起,免禮。"劉旦虛扶一把,示意校尉不必多禮,隨即單刀直入問道"此戰詳細經過,你且一一道來,不可有誤。"
    "遵命!"校尉抱拳領命,隨即條理清晰地講述起來"我軍自長安出發,一個月後抵達張掖,修整三日後,陛下親自下令向北突襲"
    隨著校尉娓娓道來,一場驚心動魄、氣吞山河的大戰在眾人腦海中清晰展開,如同親曆其境般震撼人心。
    當聽聞陛下竟親自為餌,引誘匈奴單於冒險突襲時,群臣無不倒吸一口冷氣,麵露驚駭之色!
    就連見多識廣的劉旦也不禁連連讚歎,暗道父皇果真不愧為一代雄主,膽識過人,手段非凡!
    所幸天佑大漢,計策大獲成功,匈奴主力被漢軍巧妙分割包圍,陛下也有驚無險,轉危為安。
    戰後,匈奴王庭二十五萬主力被全殲於戰場,隻有一萬王廷親軍和十餘萬部族軍趁亂向北逃遁。
    大漢確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扭轉了與匈奴長達百年的戰略態勢!
    校尉講述完畢,一眾輔政大臣依然沉浸在震撼之中,久久難以回神,他們仍在驚歎陛下的決絕與智慧,回味著這場改變曆史的偉大勝利。
    唯有劉旦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異常之處,他再次審視手中的捷報,終於明白為何上麵隻有殺敵數字,卻沒有提及俘虜數量。
    原來如此太子心中已有了答案。
    "嗯?不對勁!"霍光作為輔政重臣,終於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看向那位校尉試探性地問道"此戰俘虜幾何?按理應有不少吧?"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