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劉胥是否真的冤枉,劉旦心中其實已有判斷!
字數:7273 加入書籤
這個問題剛出口,霍去病便感到一陣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之前已經問過類似的話。
他的疑惑還未消散,李廣的回答更是讓他感到一陣荒謬的既視感,隻聽老將軍解釋道"在我出征之前,太子殿下特意囑咐,若大軍有機會打到北海,讓我一定要在此地立一塊碑,說此事十分重要,關乎國運!"
霍去病困惑地眨了眨眼睛,心中暗想小老弟這是又在搞什麽花樣?
他低頭望向李廣手中正在雕刻的石碑,隻見刀痕深深,一行雄渾剛勁的大字逐漸浮現在石塊表麵。
不多時,一行醒目的大字躍然石上"北海,大漢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
這一次,蘇武和霍去病同時愣在原地,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太子殿下要將這荒蕪的北海正式納入大漢版圖,還專門立碑為證?
這簡直是荒唐至極!這片寸草不生的冰冷荒原,常年風雪肆虐,一年中有大半時間都被冰雪覆蓋。
這種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就算贈送給大漢,恐怕也沒有幾個漢人願意前來定居!
見兩人用看傻子般的目光注視著自己,李廣也感到些許尷尬,老臉微微發燙。
實際上,他自己也不明白太子為何有此怪異要求,隻是軍令如山,不敢不從。
支吾半晌,李廣才有些不自在地解釋道"太子殿下既然這樣吩咐,老夫就得照辦,既然同為太子交代的任務,不妨都完成了。"
說完,他連忙轉移話題,以緩解尷尬"別說這些了,快給我來一條烤羊腿吧,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一提到吃,幾人果然立刻忘卻了方才的疑惑,專心致誌地享用起香氣四溢的烤羊肉。
天大地大,填飽肚子最大,尤其是在這寒冷荒涼的北疆。
然而,就在幾人吃得正歡時,又有幾個身影出現在北海邊緣,遠遠看到他們正在享用美食,似乎有些猶豫,準備悄悄退走。
恰巧目睹這一幕的霍去病心中突然警覺,一個大膽的猜想在腦海中閃現。
"這幾個人該不會又是奉了太子的命令來發神經的吧?"霍去病心中暗暗猜測。
這樣的猜想並非毫無根據,因為這幾名將領他都認識,全都是中級軍官,更巧的是,他們都出自太學裏的軍事學院,正是劉旦一手創辦的精英培養機構。
這群出身學院的軍官向來以太子門生自居,忠心耿耿,對劉旦言聽計從。
霍去病挑了挑眉毛,提高嗓門喊道"喂!你們幾個,過來!"
不遠處的四名偏將麵麵相覷,隨後快步走到三位大人麵前,恭敬行禮道"參見三位大人!"
霍去病擺擺手示意免禮,目光灼灼地盯著四人,直截了當地問"你們靠近湖邊,有何貴幹?"
聽到這個直白的問題,四名偏將頓時麵紅耳赤,神情尷尬至極,彼此眼神交流,卻無人敢先開口。
最終,還是其中一位看起來資曆較老的軍官鼓起勇氣,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實不相瞞,太子殿下臨行前特意囑咐我等,若大軍攻打到北方極限之地,務必要在那裏為殿下題寫一句話。"
這話一出,正在啃食羊腿的李廣和蘇武齊刷刷地抬起頭來,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
又是太子殿下的吩咐?這已經是第三撥人了!
李廣沉思片刻,目光落在自己剛立好的那塊石碑上,似乎明白了什麽。
"你們是想在我剛剛立好的這塊石碑上題字吧?"老將軍一語道破。
"呃正是。"四名偏將神情更加尷尬了。
"無妨,寫就是了。"李廣灑脫地揮揮手,既然都是太子殿下的吩咐,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務便是,何必糾結。
隨後,三人就見證了另一個更加"有毛病"的場景誕生。
隻見四名偏將輪流在石碑上題字,每人負責一小段,最終在石碑上刻下了這樣一行駭人聽聞的文字"大漢前燕王,現太子,未來的皇帝,劉旦到此一遊!"
蘇武、霍去病和李廣三人麵麵相覷,眼神中充滿了荒謬與不解,卻又不約而同地在心中得出同一個結論殿下一定是瘋了!
隨後,幾人不再糾結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繼續自顧自地享用著難得的烤羊美食。
隻是霍去病心中卻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小老弟給他們每個人都有特殊的吩咐,怎麽唯獨沒給我什麽特別交代?"
"難道是要我自己領悟什麽?"霍去病咬下一大口香噴噴的羊肉,眉頭緊鎖,陷入深思。
忽然間,他的眼神中閃過一道靈光,仿佛抓住了某個關鍵的線索!
霍去病似乎終於領悟到了什麽,嘴角不由自主地揚起一抹神秘的微笑。
"阿嚏!阿嚏!阿嚏!"千裏之外的長安城,太子宮內,劉旦接連打了三個響亮的噴嚏。
他不悅地揉了揉發癢的鼻子,心中暗暗咒罵哪個不長眼的家夥在背後議論老子?還沒完沒了了?
"殿下,傍晚風大,請多加小心,莫要著涼。"處理政務的上官桀一臉關切地提醒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作為留守長安的三位輔政大臣之一,趁著陛下不在的大好時機,上官桀這段日子可是殷勤地巴結劉旦,幾乎到了諂媚的地步。
"咳咳,無礙,你們繼續處理奏章要務吧。"劉旦隨口回應,不以為意。
台下的上官桀恭敬地點點頭,神情恭謹而嚴肅。
經過這些年的曆練與磨礪,上官桀確實變得穩重老練了許多,再不見當年那種毛躁冒失的習氣。
因此在言行舉止上對劉旦也愈發恭敬有加,不敢有絲毫怠慢。
當然,這些變化全是上官桀自己的一廂情願解釋,實際原因很簡單——劉旦已是太子,權勢滔天,位高權重,如今的上官桀根本惹不起!
當年那場轟動長安的裸奔鬧劇,在上官桀心中已不再是難以啟齒的恥辱,反而被他巧妙地轉化為一張社交名片。
瞧瞧,瞧瞧,諸位可曾見過他上官桀與太子之間的深厚友誼?早在殿下還是燕王時,他就能與殿下打賭為樂,如此親密無間!
這等交情,豈是尋常人等可比?何必在意輸掉賭約後的那點小小代價,諸位可有機會與太子殿下如此親密對賭嗎?
上官桀心中已經暗自籌劃,等到太子繼位登基之後,他一定要將這樁軼事精心加工包裝一番。
將其編纂成一則趣事廣為流傳,既能在朝廷顯示自己與新君的親密關係,又能向太子表明自己的態度——那次裸奔之事,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殿下您讓我脫的好啊!不,到那時應該說陛下,您讓我脫得實在是太好了!
嘿嘿嘿嘿上官桀正在心中肆意狂想,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好前景中。
正當他遐思翩翩之際,耳邊突然響起一道嚴肅的聲音,將他猛然拉回現實,連忙正襟危坐,收起心中齷齪。
"殿下,關於楚王圖謀不軌一案,證據已經確鑿無疑,接下來該如何處置,還請殿下明示。"霍光神情嚴肅地遞上一份厚厚的奏折,恭敬地說道。
劉旦接過奏折,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異常複雜,眉宇間透著幾分無奈與沉重。
他本想將此事暫時壓下不表,等待父皇回京後親自處理,畢竟事關宗室重臣,非同小可。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楚王謀反一事終究還是敗露,而且來得如此突然!
更令人意外的是,揭發楚王的並非朝廷官員,也不是劉旦暗中安插的暗影衛,而是廣陵王劉胥!
劉胥一封措辭激烈的奏章直接遞到朝廷,將楚王密謀造反的事實公之於眾,瞬間在朝野掀起軒然大波。
事情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劉旦就算想等,也已經等不及了!
說起自己這位四弟廣陵王,劉旦的心情更加複雜了。
在遞交揭發楚王的奏章時,廣陵王還私下給劉旦送了一封洋洋灑灑、長達萬字的親筆長信!
整封信歸納起來無非幾點第一,弟弟我從來沒想過造反,這完全是楚王的一麵之詞,與我毫無關係!
第二,臣弟絕不相信父皇會深陷漠北危境,以父皇的英明神武,豈會如此輕易受困?
第三,就算父皇真的身陷險境,臣弟也絕不會有造反之心!
當年七國之亂,梁王雖有覬覦皇位之心,卻依然知道站在景帝一方,而非與七國諸侯同流合汙。
梁王與景帝乃是親兄弟,與七國諸侯卻早已遠離血緣,梁王尚且明白該站在哪一邊,我劉胥又豈會不如梁王?
臣弟與兄長才是同氣連枝的親兄弟,那楚王與我們已經遠隔五服,臣弟怎會與外人同謀?
何況,相較於梁王,臣弟有一點更是強過千倍——臣弟從未覬覦過皇位!
最後,為表清白之心,臣弟特地揭發楚王的罪行,並隨信附上楚王教唆謀反的證據信件,弟弟我真的是冤枉的啊!
劉胥是否真的冤枉,劉旦心中其實已有判斷。
焰靈姬截獲的密信顯示,確實多是楚王主動挑唆劉胥,而劉胥的回信中並未明確表露謀反之意。
那些在長安城中散播謠言的探子,也確實都是楚王的人,劉胥並未參與。
再加上這封情真意切的辯白信,以及主動揭發楚王的舉動,種種跡象都指向一個結論——廣陵王確實很可能是被牽連的。
他極可能並未參與謀反,這一切都是那個與劉氏皇族血緣已遠的楚王獨自策劃的陰謀!
至於廣陵王心中是否真的從未有過覬覦皇位的念頭?
這就很難說清了。
翻閱帝王譜係,曆史長河中的廣陵王劉胥曾兩度妄圖篡奪皇位,一次針對漢昭帝,一次覬覦漢宣帝的龍椅。
當今大漢局勢已截然不同,劉旦的強勢崛起或許猶如一道無形的枷鎖,暫時壓製了廣陵王心中那顆蠢蠢欲動的野心種子。
然而,成為至尊皇權繼承人的親弟弟,這種特殊身份又可能成為滋養廣陵王不軌之心的肥沃土壤,使其野心愈發瘋長。
真相與謊言交織難辨,如同春日裏迷霧籠罩的清晨,朦朧而捉摸不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劉旦索性不再費心推敲廣陵王內心的真實想法,徒增煩憂又何益之有?
船行至橋頭自會直,水流至坎自成灣,命運的航程自有其必然軌跡。
無非是兵臨城下時嚴陣以待,洪水泛濫時築堤防守,宵小作亂時斷腕除患罷了。
盡管如此,劉旦也並非渴望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殘的悲劇在他的藍圖中絕非首選。
對於廣陵王未來的安排,劉旦心中早有一套細致入微的謀劃,隻待時機成熟便可實施。
暫且擱置這些懸而未決的謀算,回到眼下這場已經塵埃落定的叛亂案件。
廣陵王主動揭發楚王謀反,鐵證如山擺在麵前,事態發展已無回旋餘地。
劉旦目光如炬地望向霍光,聲音沉穩有力道"著徐州刺史即刻將楚王連同家眷一並押解入京,同時對整個楚國實施嚴密監管。"
"楚王屬下官員,包括楚王相在內,皆以輔佐不力之罪暫且收押入獄。"
"至於楚王的最終處置,權且等父皇班師回朝之後,再做定奪。"
這個狂妄自大的楚王雖已身陷絕境,命運如同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
但劉旦明白自己尚不具備徑直處死一國之君的權威,哪怕證據確鑿如山,也須得等待天子親自降旨。
這絕非普通一枚諸侯王棋子,楚國的血脈可追溯至劉邦之弟,是現存諸侯國中地位最為尊崇的皇室分支。
回想當年震驚天下的七國之亂,楚國便是叛亂主力之一,野心勃勃,膽大包天。
然而塵埃落定後,其他六國皆被朝廷徹底廢除,唯獨楚國保留了封國體係,彰顯其特殊地位。
當時的漢景帝僅是處死了謀反的楚王,隨即便立新楚王繼承爵位,維係楚國這一古老封邦的存續。
連劉旦的祖父都對楚國如此小心翼翼,身為太子的他自然更需謹慎行事,切莫輕舉妄動。
既然已經將那個蛇蠍心腸的楚王一網打盡,接下來的煩心事就交由龍椅上的那位親自處理吧。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