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看中哪片草場就圈哪裏?
字數:7783 加入書籤
劉徹緩緩搖頭,自嘲一笑。
他這麽多年的帝王生涯,到頭來胸襟竟還不如老三開闊豁達,實在是有愧啊。
熟料,劉徹剛剛暗自佩服完兒子的寬廣胸懷,就聽劉旦不好意思地低聲坦白"嘿嘿,父皇,其實兒臣也不是沒有防備之策。"
劉旦咧嘴一笑,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漠北草原地域遼闊,兒臣當然不會全部分封給諸侯王們,我打算將大部分草原賞賜給朝廷有功將士。"
"讓他們帶領家眷自由圈地開發!"
"同時,皇家也將占據最為肥沃富饒的優質草場,建立皇莊牧場。"
"諸侯王們隻能分到一些偏遠貧瘠的苦寒之地,毫無價值的荒漠。"
"就拿那個一直心懷不軌的楚國來說,父皇您礙於情麵不好處置,兒臣也不便下手。"
"既然動不得,那索性就將北海分封給楚王算了!"
"讓他去那個天寒地凍、鳥不拉屎的地方自生自滅去吧!"
"我看他還能不能生出什麽造反的心思來!"
聽聞此言,劉徹眼中頓時閃過一道精光,情不自禁地抬手重重拍了劉旦的肩膀一下!
"哈哈哈!不愧是老子劉徹的種!好小子!"
"朕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怎能平白便宜了那些養尊處優的諸侯王?幹得漂亮!"
"哈哈哈哈!就該讓那些心懷叵測的家夥去偏遠苦寒之地受罪!"
"暢快!暢快至極!"
這一陣放聲大笑,終於讓劉徹徹底釋懷,心中鬱結盡消。
他本就對自己辛苦打下的北方草原平白無故送給諸侯王感到極為不甘心!
如今老三一番話說出,劉徹終於心情舒暢,胸中積鬱頓消。
該死的楚國宗室!仗著是高祖皇帝胞弟的後裔,一直肆無忌憚,目中無人。
七國之亂有他們插手,如今依然不安分守己的還是他們!
偏偏因為血緣關係,劉徹一直顧忌情麵,不便下手懲治。
哼!老三這一招真是妙極了!
既然動不得他們,那就將楚國封到冰天雪地的北海去,讓他們在那天寒地凍之地慢慢折磨!
當然,劉旦並非采取一刀切的極端策略,而是深諳權衡之道,懂得區別對待。
那些如楚王般長期心懷叵測、屢生事端的諸侯王自然要被發配到最遙遠、最荒涼的邊陲之地,讓他們嚐盡苦寒之苦。
而對於那些始終恪守本分、從未越矩的諸侯王,劉旦卻也準備予以相應的優待,免得遭致不必要的怨恨與非議。
比如那位未來將出現"大魔導師"劉秀的長沙王一脈,雖然那位扭轉乾坤的奇人尚未降臨人世,劉旦仍特意為長沙王預留了一處風水寶地。
這算是提前給未來的中興之主劉秀一個麵子,雖然他現在連影子都還沒有。
反正草原疆域遼闊無邊,給誰不是給,不差這點地方!
劉旦將自己的這番細致安排和盤托出後,劉徹立刻心結盡解,滿意地微微頷首。
既然心中疑慮已消,劉徹也不再維持那虛假的威嚴姿態,當即不耐煩地揮手驅趕自己的兒子。
"行了行了,天都黑透了,趕緊給朕滾蛋!"老皇帝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
"這建章宮可是朕的地盤,不歡迎你這小子久留!"這話聽著刻薄,實則滿是長輩的親昵之意。
話音剛落,劉徹便迫不及待地轉身朝後宮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那背影說不出的瀟灑自得。
當初宣布退位之時,劉徹原以為自己龍體已經日漸衰弱,才提前搬進建章宮準備頤養天年。
誰知退位後竟發現自己身強體健,哪有半點病榻纏身的架勢。
飯量依舊驚人,三碗大米飯不在話下;寢宮侍奉,更是令宮人們叫苦連天。
一次臨幸三個美人……咳咳,這些細節不足為外人道也。
今晚應該再去後宮走上一遭,多臨幸幾位美人,消解這一天的疲憊與煩悶。
望著老劉那意氣風發的背影,劉旦忍不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心中暗自腹誹不已。
這建章宮原本可是他親手規劃建造的,自己這個真正的主人反而一日都未曾住過,就被老頭子強行霸占了去!
呸,老不羞!七老八十的人了還這般貪戀美色,真是不知老之將至!
關於老劉那驚人的體力與精力,劉旦早已耳聞多時,並不感到絲毫驚訝。
此人天生就是那種長壽之人,在漫長的大漢曆史上,恐怕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超越他的壽命。
如今年事已高仍精力充沛,確實也算正常現象,不足為奇。
說到長壽的皇帝,倒讓劉旦想起了另一位同樣以長壽著稱的親族。
那就是中國曆史上在位執政時間最長的諸侯王——劉胥!
不錯,此人正是劉旦的親生胞弟,廣陵王劉胥。
曆史記載他在位長達六十四年之久,比劉徹還要活得長,甚至活到了漢宣帝時期仍然活躍於朝野之間。
嗬,劉旦輕笑一聲,有這樣一位長壽異常的兄弟鎮守西域邊疆,至少未來百年之內,西域穩如泰山,無需過多擔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劉旦並不會因胞弟的長壽而心生忌憚,因為……他自己的壽命將會更長!
如今,西域與漠北的諸侯王遷徙大計已經確定無疑,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給這些諸侯王們"摻沙子",徹底斷絕他們聚集力量的可能性。
遷徙諸侯一事在外朝早已不是什麽秘密,許多聰明的大臣們早已猜測到了皇帝的意圖。
如今建章宮的盛大宴會之後,各路諸侯王紛紛返回自己的封地,開始召集衛隊準備遷徙,這一消息自然更加無法保密。
無論是早就猜到了這一策略,還是剛剛得知這一決定,所有朝臣得知此事後,無不由衷讚歎。
"陛下手段實在高明絕倫啊!"眾臣發出由衷的感歎。
兵不血刃便輕鬆解決了困擾大漢幾代帝王的諸侯王問題,沒有引起任何社會動蕩與混亂,這種政治手腕豈不是高明至極?
其實這也符合大勢所趨,水到渠成的結果。
當今陛下正值威望最隆之時,緊握朝廷大權,要拿捏那些早已被曆代皇帝"閹割"得七七八八的諸侯王,簡直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
從此以後,七國之亂那樣的大規模諸侯叛亂將永遠成為曆史,再也不會重演。
陛下如此幹脆利落地解決了這一曆史難題,朝廷大臣們自然樂見其成,至少他們不必再充當皇帝與諸侯之間的馬前卒,更不必替雙方背黑鍋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啊!
就這樣,劉旦登基後的第一項重大政策——遷徙諸侯計劃,開始順利無比地推行開來。
諸侯王們各自返回封地,收拾行裝,準備遷往邊疆開啟新的生活。
朝廷的各級官員則忙著劃分土地疆界、分配人員資源,全力協助諸侯王們順利遷徙。
整個大漢朝廷上下一片忙碌景象,猶如一個巨大而有序的蜂巢。
朝廷如此忙碌,民間百姓的生活同樣受到了牽動,各種消息鋪天蓋地而來。
近期皇家日報刊登的消息更是密集如雨,將陛下"摻沙子"的策略以各種委婉方式灌輸給民眾。
當然,這些深層次的政治算計絕不能直白地告訴百姓。
普通民眾看到的永遠隻是陛下無與倫比的仁愛之心和寬厚之德,而絕非那些深藏於冰山之下的權謀算計。
幽州薊縣的聚賢茶館內人頭攢動,一片喧囂熱鬧之景。
這間名為"聚賢"的小茶館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取個吉利的招牌,一枚銅錢一碗粗茶的地方,哪有什麽真正的賢士名流會光顧?
茶館老板也從未奢望能吸引什麽有錢有勢的客人光臨。
瞧那大堂之上,坐的全都是些衣著樸素的貧苦百姓,哪有半點富貴之相?
這些人花一文錢買一碗茶,就能在此坐上大半天,順便聽聽朝廷最新政策,實在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咳咳,今日的皇家日報又講述了分配土地的新政策,而且內容比以往更加詳盡明確,咳咳。"讀報的店夥計故作玄虛地清了清嗓子,卻遲遲不肯繼續往下讀,惹得堂下一陣嘈雜催促。
"四哥兒,別賣關子了,快點讀下去吧,我們的茶都點好了!"一位客人忍不住嚷嚷起來。
"就是就是,快點讀!"更多的聲音隨即響起。
"別磨蹭了,快讀!"堂內催促聲此起彼伏。
這種故意吊人胃口的伎倆,正是聚賢茶館老板精心設計的生意經。
雖然陛下推行的皇家日報確實內容豐富,但茶館的大多數客人都是不識字的普通百姓,鄉間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每日為他們朗讀報紙內容。
茶館老板靈光一閃,想出了這個免費朗讀報紙同時鼓勵顧客多買茶水的絕妙主意。
效果果然出奇地好,生意興隆,顧客盈門。
負責朗讀的店夥計悄悄瞥了一眼老板,看到老板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心領神會地明白今日的茶水銷量已經達標。
現在可以開始正式朗讀了,不必再吊大家的胃口。
"咳咳。"店夥計最後清了清嗓子,正色拿起報紙,開始朗讀。
"陛下於月初下達聖旨,宣布凡是大漢子民,皆有資格北上漠州、原州等四州之地定居發展。"
"這四州草場遼闊無垠,肥沃豐美,大漢子民人人都可購買據為己有。"
"此次草場出售與以往不同,並非按照土地麵積計價。"
"而是創新性地采用時間計價法,頗為新奇。"
"一千錢可購買一炷香的時間,買主可在這一炷香時間內縱馬馳騁,自行圈地,圈下多少便擁有多少,概不限製!"
"嘩!"茶館內頓時爆發出一陣驚歎聲,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北邊新建的四州他們並不陌生,此前的報紙已經反複報道過。
太上皇英明神武,親征北方,徹底平定了匈奴,將漠北廣袤草原收入大漢版圖,設立了漠州、原州、雲州、定州四個行政區域。
他們也聽說過朝廷要出售北方的土地,吸引百姓前往開發。
但用時間來計價,還允許跑馬自由圈地的方式卻是前所未聞,聞所未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若是花個一萬二萬錢,買上一兩個時辰,豈不是能圈下幾千甚至幾萬畝的肥沃草場?這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茶館內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眾人急不可待地追問更多細節。
"這圈地可有什麽限製嗎?比如最多能買多少時間?"一位精明的客人立刻發問。
店夥計仔細看了看報紙,慢條斯理地回答道"報上說了,每人最多可購買一百萬錢的額度,再多就不允許了。"
聽到這個天文數字,眾人紛紛點頭,這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不設上限。
換句話說,對於在座的平民百姓而言,隻要囊中有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反正他們也不可能接近那個最高限額。
又有人激動地問道"那麽圈地的位置也是隨便選擇嗎?看中哪片草場就圈哪裏?"
這個問題一出,立刻引起了眾人的關注,所有人都豎起耳朵等待答案。
作為幽州的居民,他們與新設的漠州近在咫尺,自然知道北方草原水草之豐美,土地之肥沃。
那裏的黑土地肥力驚人,隻需隨意撒下種子,便能獲得豐碩的收成!
雖然北方氣候較為寒冷,但對於生活在幽州的百姓來說,這點寒冷早已習以為常,不足為慮。
與獲得廣袤肥美的土地相比,些許寒冷根本不算什麽障礙!
店夥計早已看透了這些百姓的心思,不禁翻了個白眼,毫不客氣地潑起冷水。
"你們想得倒美!做什麽美夢呢!"
店夥計輕彈了一下手中的報紙,一臉不屑地解釋道"北方的優質草場自然有先後順序,要先保證朝廷的軍馬場和皇家牧場的用地需求。"
"之後是各位諸侯王的封地,這些都是優先選擇的。"
"再之後是那些有軍功的將士們的獎賞土地,他們立下赫赫戰功,自然也有優先權。"
"最後剩下的土地才會麵向普通百姓出售。"
"就你們這點微薄家財,一千錢買一炷香跑馬圈地,還想圈到最肥沃的土地?你們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德行,想什麽美事呢!"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