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諸侯王就算有機會謀反,也終究姓劉!

字數:7929   加入書籤

A+A-


    這些女子雖然失去了丈夫,但卻從小熟悉遊牧生活,精通放牧之術。
    將她們賜予諸侯王,讓她們嫁給漢人士兵為妻,既能開墾草原,又能逐漸消融匈奴民族的血脈!
    在遷徙諸國之際,劉旦會允許每位諸侯王帶上五千名王國衛隊。
    這些漢人士兵的真正用途並非作戰廝殺,而是組建家庭,娶妻生子!
    唉!劉旦不禁為自己的慷慨大方而感動不已,不僅分封廣闊土地,還操心諸王的婚姻大事。
    這樣貼心周到的君主,放眼曆史長河都是絕無僅有的!
    "陛下,您真是一位古今罕見的寬厚仁君啊,如此恩德令人感激涕零!"
    瞧瞧,德高望重的城陽王都如此盛讚,老淚縱橫,顯然是被深深感動了!
    劉旦連連擺手,謙虛地推辭道"哎哎,朕所做的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掛齒,不敢當如此盛讚。"
    君臣又是一番互相吹捧奉承,其樂融融,和諧一片。
    這時,有一人突然開口問道"陛下,去漠北有人口補貼,那麽前往西域的諸王可有什麽特別優待?"
    劉旦轉頭望去,發現是自己事先安排好的托兒——趙王劉據正在適時發問。
    "這當然是有的,豈能厚此薄彼!"劉旦豪邁地一揮手,聲音洪亮。
    "上歌舞!為諸位王爺助興!"
    隨著一聲令下,大殿外款款走來一隊身姿曼妙的舞女,步態輕盈如燕。
    她們個個輕紗覆體,婀娜多姿,隨著音樂節拍輕舞飄擺,宛如天仙降凡。
    為首的那位女子雖然麵紗遮麵,半掩容顏,卻更顯神秘誘人,一雙水汪汪的杏眼顧盼生輝,攝人心魄。
    殿內的諸侯王們目光全被這驚豔絕倫的舞姿所吸引,如癡如醉,神魂顛倒。
    劉旦意味深長地指著那位領舞的女子,意有所指地說道"這位乃是西域精絕國的女王,其容貌風姿之絕世,想必不用朕多加贅述了吧?"
    "如此絕色佳人,在西域可謂比比皆是,隨處可見。"
    "這樣的好處,諸位以為如何?可還滿意?"
    滿意!當然滿意!絕對滿意至極!
    一群沒見過世麵的諸侯王們忍不住咽下口水,眼中冒出貪婪的光芒,西域地界實在是太妙了!
    那些先前急不可耐答應前往漠北的諸侯王們懊惱不已,追悔莫及。
    真是太過魯莽冒失了,怎能因小失大,為了三萬人口而放棄這等絕世美人?
    悔之晚矣!悔不當初啊!
    至此,那些原本心存抵觸情緒的諸侯王們也紛紛改變態度,心甘情願地服從安排。
    劉旦以利益誘之,劉徹以威嚴懾之,軟硬兼施,恩威並重。
    無論采用何種手段,這些劉氏宗室諸侯們已然徹底愛上了那遙遠的塞外疆土。
    現在就是不允許他們前往邊疆,他們恐怕都要跪地請求了!
    身處邊疆,能夠自主任命官員,能夠自由招募軍隊,能夠堂堂正正地當一個真正的諸侯王!
    反觀留在大漢腹地呢?隻能被困在彈丸之地,如同關在籠中的困獸,毫無尊嚴可言!
    大事已定,皆大歡喜,宴會自然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
    有美味佳肴款待口腹,又有美人起舞怡情,可謂人間樂事,不負今宵!
    這場別開生麵的宴會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才漸漸散場,賓主盡歡。
    大殿門口,劉旦笑容可掬地送走最後一位醉意熏熏的諸侯王,隨即揉了揉自己僵硬酸痛的麵頰。
    娘的,強顏歡笑一整晚,臉部肌肉都快抽筋了!
    不知何時,劉徹板著臉走了過來,一臉不悅地抱怨道"哼!今晚你小子盡情地當好人,朕卻被他們在心裏罵得狗血淋頭!"
    "嘿嘿,咱爺倆誰跟誰啊,榮辱與共嘛。"劉旦滿不在乎地耍起無賴,嬉皮笑臉地應對著。
    劉徹無奈地翻了個白眼,顯然並非真的動怒。
    今晚這場戲碼,一個扮演慈眉善目的紅臉,一個出演威嚴肅穆的白臉,本就是他們父子二人提前商量好的策略。
    從眼下的成果來看,效果不可謂不完美。
    劉旦雙手負於身後,遠眺那些陸續消失在夜色中的諸侯王背影,不禁感慨萬千"從此以後,大漢再無諸侯之患,邊疆也將更加穩固安寧!"
    劉徹微微頷首,似乎認同了兒子的這番論斷,對這一戰略調整表示滿意。
    然而,殿門前寂靜片刻後,劉徹又幽幽地開口道"其實也未必盡如人意。"
    作為掌權幾十載的老皇帝,劉徹看問題從不局限於眼前一時之利。
    他神情嚴肅,緩緩分析道"西域尚且無憂,那裏雖然地域遼闊,但大多是不毛之地,寸草難生的荒漠。"
    "隻要朝廷多加防範,那些被封到西域的諸侯王,永世也休想有所作為,掀起風浪!"
    說到這裏,劉徹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但漠北草原卻截然不同,那裏水草豐美,牧場無垠,牛羊馬匹皆可飼養繁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若加以經營,足可供養數百萬人口,不在話下!"
    "如今草原上空無一人,百年之內確實不必擔憂草原上有任何威脅。"
    "可是百年之後呢?彼時諸侯王家族或許因為推恩令的作用已經四分五裂,但同時他們也已經在草原紮根多年,成為真正的地頭蛇!"
    "隻要朝廷出現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露出頹勢。"
    "憑借草原遊牧民族天生的騎兵優勢,再打著劉氏宗室的旗號。"
    "足以振臂一呼,招募四方豪傑,席卷中原!"
    "顛覆朝廷,改朝換代!"
    劉徹說得煞有介事,仿佛已經親眼目睹了百年後北方諸侯叛亂的慘烈場景一般。
    不過劉旦並未被這番危言聳聽所嚇倒,依然保持鎮定自若。
    徹底消除"國中之國"的弊病,推行全麵集權,本就是勢在必行的大勢所趨。
    若放任幾十個諸侯國獨占數百萬大漢子民,按照老皇帝的理論推斷。
    那麽百年之後,他們豈不是擁有更大的機會發動叛亂?
    畢竟同為漢人,文化相通,諸王更容易在中原招募兵士,號令天下!
    諸侯王能否成功謀反,關鍵並不在於他們擁有多少機會,而在於當朝劉氏天子是否昏庸無能!
    若是皇帝英明睿智,勵精圖治,任何反叛之心都將如同春雪般消融殆盡。
    若是皇帝昏聵軟弱,荒淫無度,那麽即便沒有諸侯王的威脅,大漢江山也注定會轟然倒塌。
    最具代表性的曆史教訓莫過於王莽篡位事件。
    大漢初期的幾代帝王,個個英姿勃發,文帝、景帝功績彪炳,劉徹更是威名遠播,舉世矚目。
    劉徹之後的兩代君王,漢昭帝、漢宣帝治國也頗有建樹,繼承了先祖的優良傳統。
    然而!再往後的元、成、哀、平諸帝,以及那個繈褓中的孺子嬰,卻是一代不如一代,昏庸至極!
    最終才導致了王莽成功篡位,漢室江山中斷!
    細細思量,在這整個衰落過程中,諸侯王始終未曾掀起任何大的風浪。
    由此可見,若是皇帝自身腐朽墮落,不必等諸侯王出手,朝廷內部的權臣野心家就會率先發難。
    這股力量任何人都無法阻擋!
    誠然,劉徹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
    在推恩令的長期作用下,諸侯王勢力雖然日漸分散弱小,但借助劉氏皇族後裔的身份,確實可以在關鍵時刻號召四方,成就大業!
    曆史上最鮮明的例證莫過於被稱為"大魔導師"的劉秀!
    劉秀乃是漢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的玄孫,世代沉淪。
    在王莽篡權時期,因為推恩令的層層削弱,劉秀的父親已經隻是一名微不足道的縣令,而他自己更是家中排行第三的子嗣。
    幾乎沒有任何實權可言,平平無奇。
    然而正是憑借著劉氏皇族的尊貴血統,劉秀依然能夠在亂世中崛起,招攬英才,集結軍隊。
    最終靠著過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手段,重新奪回了屬於劉氏的天下基業。
    在大漢朝廷的體係中,隻要流著劉氏的血脈,就擁有成就大業的潛在可能,關鍵隻看時機與個人能力了。
    準確地說,最重要的還是要遇上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
    否則又何來"時勢造英雄"的契機?
    就如同東漢末年,那位中山靖王後裔不也在蜀地建立了一個割據政權嗎?
    不過,這些深遠的憂慮對於劉旦而言實在不值一提,毫無意義。
    他雖不敢自詡為明君聖主,胸懷天下,但與"昏庸"二字絕對毫無瓜葛,風馬牛不相及。
    隻要他在位一日,劉氏諸侯王便休想有絲毫翻身的機會!
    至於數百年後的大漢命運?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能夠妥善處理好當下之事,已是仁至義盡,無愧於心,何必為幾百年後的事情瞎操心?
    當然,這番心裏話是決不能直接告訴老劉的,必須換一種更加委婉的表達方式
    "父皇明鑒,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能夠確保大漢百年安寧,已經是極大的成就了。"
    劉徹聞言挑了挑灰白的眉毛,神情中流露出幾分不以為然的意味。
    區區百年安寧怎能滿足一代雄主的宏願?他渴望的是千秋萬代,永世不移!
    然而不等劉徹開口表達不滿,劉旦又繼續說道"父皇何必杞人憂天,過度憂慮?有推恩令這一利器在手,諸侯王隻會日益衰微,愈發式弱。"
    "父皇英明神武,已經成功鏟除了外戚專權與宰相獨大的隱患,皇權已經達到空前的集中程度!"
    "就這般穩固的基礎,若後世還有諸侯王能夠成功叛亂,那隻能說明當朝皇帝過於無能!"
    "這漢家天下,本就該換個明主來繼承了!"
    見劉徹麵露不悅之色,劉旦連忙補充道"父皇息怒,兒臣並非妄言。大漢諸侯王也同樣是劉氏子孫,無論誰坐在龍椅上,都姓劉,不都一樣嗎?"
    "這偌大的漢家江山,始終牢牢掌握在我劉氏一族手中,不曾旁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漠北草原恰好是鍛煉人才的絕佳之地,將他們遷往邊疆,總比圈養在各地像豬一樣無所事事要好得多。"
    "若是日後長安的皇帝軟弱昏聵,而草原上卻崛起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劉氏英傑,取而代之又有何不可?"
    "這正是淘汰劣質,選拔精英的最佳方式,也是確保大漢千秋萬代的不二法門!"
    其實這樣的曆史模式在後世也屢見不鮮,絕非空穴來風。
    北齊的高歡、隋朝的楊堅、明朝的朱棣都是很好的例證。
    尤其是朱棣與朱允炆的對比更為鮮明朱棣性格剛毅,既通武略又精文事,剛柔並濟,胸懷大誌。
    而朱允炆呢?從小被儒家思想過度熏陶,空有一身書生意氣,卻缺乏實幹精神,多少有些迂腐不堪。
    從靖難之役中他所犯的種種昏招來看,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人選!
    由朱棣取而代之,反而為大明王朝增添了幾十年的輝煌歲月!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於大漢王朝的曆史進程!
    看看大漢後期那些昏庸無能的皇帝,一個個隻知寵信宦官,沉溺美色。
    任由權臣把持朝政,胡作非為!
    有這樣的廢物皇帝在位,還不如讓一個有能力有手段的劉氏宗親取而代之,至少能延續劉家天下!
    哼!免得禍國殃民,斷送祖宗基業!
    劉徹雖然不知道朱棣是何許人也,但他卻能領會老三言語中的深意。
    歸根結底就是肉爛在自家鍋裏,也勝過拱手送人!
    諸侯王就算有機會謀反,也終究姓劉!
    老三說了這麽多,其他的劉徹或許未必記在心上,但有一句話卻深深觸動了他的心弦
    "這大漢江山,永遠是我劉家的!"
    劉徹不由長歎一聲,若有所悟道"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過度憂心?"
    推恩令、撤宰相、除外戚、設刺史,這些強化皇權的重要措施他都親手創立推行了。
    如果做了這許多防範,還是抵擋不住諸侯王謀反,那麽大漢確實該換個有能力的明主了!
    去漠北就去漠北吧,若他們日後真有本事卷土重來,也算是自己的本事!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