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遼陽和李永芳,兩個都要

字數:4268   加入書籤

A+A-


    兵法有雲: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李永芳秉燭夜讀《孫子兵法》翻到這句話時,這位後金國的駙馬爺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把嶄新的兵書扔到了房梁之上。“狗屁!不說人話。”
    李永芳老婆,也就是阿巴泰的四女兒何升鎮取來把騎槍,踮起腳尖將躺在房梁上的兵書捅下來。吹著書上的灰責怪道:“愛根相公,你是漢人,怎不知惜字敬書。”
    去你媽的愛根!被你這肥婆愛上跟上,老子真真是祖墳冒黑煙了。
    望著這位肥頭大耳胖如豬玀的老婆,李永芳肚內苦水也不打一處匯攏來。“福晉夫人有所不知啊,為夫心中苦悶。守城最難,四麵八方都得應付著,一隅破全局崩,難就難在你不知敵主攻何處?”
    “守城若不難,你當初怎肯匍匐地上降了我祖爺。”
    他娘的何升鎮,在丈夫跟前說話能不能別太隨意了!妻強而夫弱,家庭必不睦也!李永芳暗自長歎。
    洪劉趕在閻應元動手之前玩了手冷笑話。
    梁山軍騎兵師政委洪劉以個人名義投書李永芳:
    後金發兵攻打北京,來而不往非禮也,我才率軍來打你。你隻是個守備,能打得贏我嗎?你很有土木工程的才幹,我師正需要你這樣的基建人才,像你這種人才我怎能不加以重用?你要是想打的話,我軍大炮可不認識你。你若出降,我便保城中滿蒙百姓安全。你不要以為我在嚇唬你,我若連你這區區遼陽都打不下,還出什麽兵?降不降,你好好考慮。
    書信措辭文筆粗陋,卻很有藝術魅力。相信老遼東人讀了都要會心一笑,都知道這個梗。此措辭乃有典故,仿效野豬皮當年寫給還是撫順遊擊將軍的李永芳的那封勸降信。當年李將軍讀了此信,於是出現了何升鎮所說的‘匍匐地上降了我祖爺’那一幕。
    洪劉投這封勸降信出於完全的惡搞,後金還沒有被打疼打殘血,他們凝聚力還在,李永芳不會投降,也不需要他獻城投降。投這封信最深層次目的乃是讓李知道梁山軍對其持有勸降的態度,防止他城破後自殺。要知道,政治上很需要李永芳父子活著到北京,好受那三千刀!
    遼陽和李永芳,兩個都要,一個都不能少。
    兩國宣戰,現代戰爭在打擊敵軍事目標的同時,摧毀軍民兩用以及民用基礎設施是十分必要的。打擊敵方水利、電力、通訊、物資倉庫等目標可最大限度摧毀敵抵抗意誌,正如猶子在gaza的所作所為。在這個意義上,念有同宗同族的、留有餘地的、不倫不類的所謂‘特別軍事行動’束手束腳可謂自廢武功,遭到慘痛反噬純屬自找的。既然是你死我活的戰爭,就別特麽裝聖母,去他娘的‘人道主義災難’,因為你所麵對的是敵人。
    閻應元和洪劉就是要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用最短的時間、最具性價比的手段達到作戰目的。
    圍城,對騎兵師來說很劃算,不需要長時間圍困就能讓城內崩潰,因為我有炮!遼陽城內沒有電力、通訊設施,韃子的發電完全靠抖、韃子通訊基本靠吼。但是遼陽城內有糧食倉庫還有水井,又但是,遼陽以後就是騎兵師的家了,不能像對付旅順堡那樣一把火燒成廢墟。
    閻應元要做的,是讓遼陽城裏的韃子吃了這頓沒下頓。因此指導思想,全師步兵炮、迫炮揚起炮口,對準城內火藥庫、糧庫等高價值目標進行反複炮擊。
    躲在藏兵洞裏辦公的李永芳焦頭爛額,一會兒來報糧庫燒了、一會兒來報水井被埋了、一會兒來報守備府被炸沒了。沒吃沒喝可不行,李永芳頭頂著危險下一線視察被破壞現場。他欣喜地發現城中軍民們忙著把被填的水井重新挖開,把死人四肢砍下來扔鍋裏燉肉。
    嗯,肉食比糧食更管飽,更能生力氣。李永芳笑對手下道:“坐著不動都是問題,跑出來一看都是方法嘛!”
    標定目標經反複確認均已摧毀,你韃子沒飯吃了還那麽精神抖擻?
    炮彈帶出的高溫、火焰、衝擊波裏總有餘孽幸存,歸攏歸攏收集收集,殘存的糧食足夠韃子守軍吃上個三五天。看到糧庫遭中,立馬同類相食。今日分食屍體,明日便能生吞活人。尼瑪,人肉很鮮很過癮是吧!
    圍城沒戲了!事實證明韃子的口味比較善變、適應能力特別強。沒吃的時候,平時不愛吃的也為美食,平時不能吃的也可入口。
    為了從畜生的牙縫裏把可能存在的趙錢孫李錦衣們拯救出來,閻應元決定立即發起攻城。
    遼陽城牆基本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閻應元選擇主攻北門輔攻西北角。時下流行西北風,讓韃子們多喝幾口冷風去。李永芳更是個老兵油子,也把北門作為城防重點布下重兵,他算準了嬌生慣養的梁山軍肯定不會頂著西北風打仗,是個人都會把頂風作案的機會讓給對頭。
    一個觀測手興衝衝報喜,“老大老大,遼陽豎起多麵白旗投降啦!白旗做工還挺考究,定是準備許久了。”
    “哦?韃子這麽溫柔順從啊!”老大舉起望遠鏡一看,順手給了那隻報喜鳥一個頂心肘,“那是白旗嗎!那是人家正白、鑲白兩旗的幌子。開火!”
    騎兵師全部火炮對準正麵城牆上後金為數不多的火炮陣地開火,一發發炮彈將象征意義大於實際作用的後金軍大小炮掀翻炸毀。
    炮兵退場,工兵亮相。
    “炮兵活漂亮!彭大治,下遼陽就靠你了!”
    工兵連長彭大治露出一口凹凸無序錯落無致的黃連素牙笑道:“師長放心,管叫韃子吃飽喝足!”
    彭大治給韃子準備了石灰和粉塵兩樣吃食,用西北風涼拌著讓韃子們吃個夠。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工兵除了將全軍上下連日來勤奮搗舂攢下的數千麻袋石灰粉塵均勻灑在北門一線,他們還需要工具幾十具巨型鼓風機。
    閻應元看過《射雕》,因為情節時間設定的關係看不到《鹿鼎記》。將石灰作為退敵的強力武器,閻應元和韋爵爺這二位英雄,可謂時代不同所見略同。憑著超強火力投射能力,工事再深牆皮再厚也不在話下,但實施強攻的話人員傷亡不可避免。瀘州城下的教訓白紙黑字寫在材料上,隔三差五地拿出來敲警鍾說事,於是閻應元想出來人造沙塵暴這一氣象武器。
    劃時代的創意啊!所以說人才就是人才,他閻應元沒在本原曆史下的鎮江一戰成名,卻在遼陽城下大放異彩!
    1628年10月29日上午11時,遼陽北門段即時天氣報告:重度揚沙浮塵天氣,能見度半米。
    60人爆破隊每人攜一包10公斤重黑索金炸藥包列隊集合,準備實施對城牆的爆破。彭大治戴上防風鏡收緊綁帶,向部下做行動前的最後一次現場指導:“工兵連的同誌們,防風鏡一定要收緊戴嚴實,石灰掉進眼睛裏會灼瞎眼珠子的。再有,都特麽一個不許死,都給老子活著回來。爆破組全體都有,跟我上!”
    爆破隊在重度沙塵暴和火力盲射掩護下分兩組出發,一組爆破北城牆一段,另一組負責爆破西北角一段。行動相當順利,躲在工事裏的和站在牆頭上的韃子們眼睛都睜不開,紮紮實實領教到了氣象武器的厲害。爆破隊並非沒遇到擋道的但也僅僅是擋道的,對這些攔路的瞎子爆破組連給他們一槍的興趣也沒有,完成爆破任務要緊!
    連長彭大治把連裏的精幹人員配屬給了負責西北角的爆破組,該組在預定時間內成功實施爆破。他自己帶的一組戰鬥力偏弱,有少數人員不辨方向,甚至出現臨陣畏縮行為,導致行動遲滯。等他這組靠牆壘實好藥包,西北角處的爆炸衝擊波引發的震動把壘起壓實的藥包震落下來。戰士們隻好摸索著把藥包撿起來重新壘起壓實。活不差多了,彭大治命令戰士們先撤,由他自己親自操作接線引爆。這是部隊的規矩:當官的衝鋒在前撤退在後。
    彭大治再踩了兩腳木頭撐杆,確定壓嚴實了,拉開導火索,親見火星燃起後撒腿回跑。沒跑上幾步小腿一陣劇痛,他站立不住跌倒在浮土中。順手往受傷的小腿處摸去,抓到了一柄槍杆,這一抓不曾用力,槍杆被抽出脫手。這時看清一杆長槍從迷霧中現身,朝自己胸口上紮來,不及躲閃,正中防刺服的插板上。槍頭紮不透勻質鋼板製成的板甲,彭大治慶幸著自己命大,正欲翻滾逃脫,卻被撲來的韃子壓在身下,用滿是硬繭的手狠狠掐住了他喉嚨。喉間劇烈的刺毛感迫使他張嘴吸氣,一張一吸之下吃了滿舌頭滿嘴的沙土。右手去摸腰間的手槍,手臂卻被韃子膝蓋死死壓住難以動彈。彭大治隻得揮左拳一記記猛擊韃子太陽穴,如此仍擺脫不掉這塊狗皮膏藥。沒時間了,他反手掐住韃子後脖頸,連帶著口中的沙土呼喊出他人世間最後的強音:“明犯強漢者雖”
    一聲巨響中,梁山軍騎兵師工兵連連長彭大治最後的遺言沒能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