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高有高論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A+A-


    請趙大帥不要虛空造牌,不要假托什麽二弟來避實就虛。我高迎祥乃有斷言:你二弟柴子進若真這般隻會照本宣科,若真這般假大空,他這個教師爺無法立足課堂的說得真好,真太好了。一語中的,瀟灑就是這樣的庸師)
    更請趙軍門自重!大丈夫當敢於直麵不堪之人生,真英雄應勇於自揭傷疤。打了個敗仗而已,誰沒打過敗仗。我高迎祥若如你這般脆弱,早特麽死上十回八回了。
    啊呀,祥兄弟啊,老哥我心裏苦哦。老趙乃吟唱起來,有道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仇與恨都還在心裏。真的要斷了過去,讓明天好好繼續,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過去的消息。
    高迎祥新人一枚,不知彼施州衛地方性的‘有道是’,卻知道此有道是:心病還須心藥醫。
    懷來撿漏尚不足以治你心病,待日後殺進沈陽將野豬皮挫骨揚灰,方解你頑固心疾。故所以請你將病情如實道來,我高心理醫生才好對症下藥。
    當年在薩爾滸,趙壽吉隻是個幫忙搬運後勤的小卒子,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身為故事中的一員,卻非講故事的人。視角限製,說不好。
    隻在他反思來講,比較認同於祥的觀點:敗仗源於西路杜鬆部為搶功提前一天出發,否則定能與馬林部會合,這樣就能拖住老奴等到李如柏到達,則老奴必敗無疑,而此時劉鋌也會摧毀赫圖阿拉。
    高迎祥略一思量,說道:“老大你的意思,是敗在了分兵?”
    “也不盡然,說不好。”
    老大啊老大,從我高迎祥投了你,聽到你不下百遍嚷嚷著要報當年薩爾滸之仇。既念念不忘,小十年了吧,也該總結出三十六大則七十二細目來。你倒好,就三個字‘說不好’!
    “如於文昌,他認為出兵時機不對,天寒地凍不便行軍,大雪飄飄不利火器發射...”
    “不然!”高迎祥大聲道:“三月正是日子最難過的時節,曆一冬,家家戶戶米缸空空如也,可憐我農人...不是,我是說韃子肚裏也當饑腸轆轆。”“該當分兵。建奴乘馬,善機動。如若合兵,找不到敵主力決戰的話,在關外轉悠個十天半月糧草便接濟不上。我知官軍應對韃虜向來是分兵尋找其主力。分兵之關鍵在恰時合圍,西路杜鬆和北路馬林剛好錯過了一天時間。一天十二時辰,老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螃蟹美味,柿子甘甜,放一起吃能叫你上吐下瀉。冬日出擊正確,分兵合圍沒錯,兩個放一起便要了桅杆屯老兄弟們的命。都楊鎬這蠢貨定下的主意,五弟林雲就曾大罵楊鎬是腦殘黨。
    不盡然也!趙壽吉認為楊鎬無高能卻不腦殘,表現中規中矩。
    楊鎬成功指揮過抗倭援朝,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統帥,絕不像五弟認為的那樣庸碌不堪,他的戰略部署自有他的道理。分進合擊不等於分散兵力。明軍從四個不同的軍區出發,當然要分進,分進其實是一個兵力集結的過程。
    分進可使老奴不敢傾巢出動。我從四麵而來,老奴無法判斷哪個方向是主力,顧頭不顧尾,輕易出擊便中了調虎離山計,將他老窩給端掉。四路兵馬距離赫圖阿拉都很近,可以很快開到指定位置,因此分進的風險不大。如集中兵力以一路人馬開進,則老奴可以放棄後方,傾巢而出,以機動優勢對我實施運動戰,我軍在林海雪原中與占據地利的敵人展開野戰,也無取勝把握。
    而朝廷由於國庫空虛拖不起,隻求速戰速決。另有首輔方從哲的兒子犯了事正打官司,所以方老先生急需楊鎬立功,指使兵部尚書黃嘉善傳發紅旗,天天催楊鎬進兵。火急火燎地,也給楊鎬四方協調帶來問題。
    薩爾滸戰敗之後的追責比戰爭更精彩。
    四路人馬中唯一全身而退的李如柏頂不住輿論壓力自殺了。萬曆帝則不予答複禦史對楊鎬的彈劾。不多久,開原、鐵嶺相繼失守,李家三公子時遼鎮總兵李如楨不肯發兵救援鐵嶺。經略熊廷弼論李如楨十不堪,李遂被罷任。言官則紛紛上書彈劾楊鎬,萬曆帝這回沒能頂住壓力,將楊鎬與李如楨下進詔獄。
    天啟元年,刑部將楊鎬、李如楨判處死刑。天啟帝稱楊鎬“輕率寡謀、貽禍至今”予以批準,與李如楨一起秋後處斬。時有左僉都禦史王德完上疏請求赦免二人死罪,天啟帝欣然準奏。
    於是,果然,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工科給事中魏大中彈劾王德完,要求處死楊鎬。其彈劾疏裏隻說處死楊鎬,對李如楨隻字不提。
    魏大中,高攀龍的學生,所謂的東林‘前六君子’。
    你東林黨明著跳出來拉偏架了,案情開始明朗起來。
    綜觀薩爾滸之戰,主要問題還是準備不充分,力量不夠,原本就是鍋夾生飯。四路分進還是出兵一路,各有其利弊。而老奴之所以敢不按常理出牌,傾巢出動進行迎擊,定是他掌握了我軍的詳細行動計劃。戰略本身各有長短,成敗關鍵在於執行過程。而我軍在執行前就已經泄密,老奴對我之情況了如指掌,因此才敢於棄守出戰,傾巢而出,在五天內千裏大躍進,來回奔波速戰速決,使得楊鎬的打算都落了空。因為泄密了,無論四路、一路,圍城、野戰,都難逃敗亡之命運。泄密才是薩爾滸之戰真正的敗因。
    這個泄密者究竟是誰呢?表麵上李家二公子嫌疑最大,而老趙卻堅信:那個吃裏扒外的應是李家三公子,那個東林黨的邊將白手套正是李如楨。
    事後諸葛亮,後世包青天。穿越眾的金手指大方光芒也。
    正如戰報可以作假,戰線卻騙不了人。案情可以撲朔迷離,當事人的結局卻能清晰揭示真相。
    首輔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有沒有責任?有。他們不該因軍費不濟而催促楊鎬出兵。他們是不是內奸?頂級騎牆高手方從哲被東林黨罵得信仰崩潰晚節不保,投奔梁山司了事。黃嘉善在清軍入關時散盡家資組織抵抗,全家死戰殉國。他們不是內奸。
    李如柏是不是內奸?如果他做下漢奸之實,擔漢奸之名有何不可?他自殺,為自證清白,絕非畏罪自殺。
    真正的漢奸就是東林黨及其布置在邊鎮的白手套李如楨。泰森從各種資料中抽絲剝繭,乃證實了趙壽吉的猜測。李如楨如何獲取的詳細行動計劃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就是他向老奴泄露了軍情。
    在坐了7年天牢後,年近八旬的楊鎬刑滿釋放。而李如楨卻要把牢底坐穿,他哪天肯寫下坦白書和揭發信,再行論罪判決。
    域內外的東林猶撒資本利益集團亡華夏之心不死。現在扶持滿清耗我大明,華夏陸沉三百年。後來見漢人覺醒,滿清已無可救藥,遂拋棄滿韃子轉而扶持小日子亡我中華。不把這個‘鳳’摁死在馬桶裏,龍族永無寧日。老趙身為股東,乃知義弟們計劃待於中南半島立穩腳跟,便要劍指東瀛、歐陸,做那驅魔人去了。
    “哇呀呀,可恨可惱!”高迎祥扼腕砸拳道:“我每每夜讀《紅樓夢》,知探春小姐曾說過‘可知這樣的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真真警世金句。啊呀,說起探春小姐啊,金陵十二釵中,高某最愛這賈府三小姐了。三小姐敢做敢...”
    行了行了,當下不叫你品味裙釵,當下隻叫你品讀戰爭。你馬販子對薩爾滸之戰話裏藏話循循善誘的,真當老子看不出來撒。來來來,馬販子你來講講你的高論。
    高有高論,在於他曾經是明軍的敵方,現又為明軍之己方,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看待問題。根據高迎祥對明軍的認知,他從明軍的動員、集結、展開過程中的問題推測如下:
    1、兵力
    1598年抗倭戰爭雖勝但國力損耗巨大,此時小冰河期的影響逐漸明顯,經過20年肆虐,大明財政已入不敷出。在此期間軍隊也沒有經曆大的戰事,軍械和訓練兩方麵都出了問題。
    後金主力逾六萬,且拳怕少壯,須調動大軍鎮壓。孫子兵法說了,五倍攻之。但明軍實際一線兵力隻8.8萬。托大了!從損失的將官可以看出,參戰部隊九邊各鎮和腹裏南方都有,客軍比例很高。客軍長途調動參戰的花費巨大,這正是方從哲等人催戰的主要原因。
    2、後勤
    這裏的後勤不是說撫順赫圖阿拉一路不能維持六萬明軍的行動。道路承載能力沒有問題,畢竟韃子主力在這條路上來回過幾次,所以明軍主力的短促突擊沒問題,實際上薩爾滸之戰也就持續了5天。真正的問題可能在於對遼東大規模集結的補給隻能走遼西走廊之陸路和山東威海衛之海路,效率應該不高。而且補給集結地域分於幾處,補給物資需要重新調配。
    3、習慣
    九邊是一條結構化的邊防線,應對中小規模的頻繁衝突已經形成一套習慣應對做法,背後並沒有大規模的全國性機動兵團。每次戰事發生都是堡寨駐軍頂住,沿邊各小型機動兵團多路出擊相互配合,在和蒙古人的日常衝突中,各堡寨守軍大多可以堅持到援軍的到達。但麵對實力和戰術都完全不同,甚至深諳明軍作戰特點的後金韃子,這招就不好用了。
    4、指揮
    還有一個較隨意的推測,由於明軍每次都集結各鎮次等大小的兵團聯合作戰,可能多數將領隻掌握兩三萬人的部隊,集結成十萬級別的大軍往往是戰役的某個時段。將領缺少大軍團指揮作戰的經驗。短暫蝟集一團可能造成統一指揮和管理上的困難。十萬大軍的統一指揮、控製管理,學問大了去了。這個技能包丟了,想要重新撿起來沒那麽簡單。指揮大兵團作戰,你以為是背幾頁說明書就能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