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虹梁飛轉一)

字數:3357   加入書籤

A+A-


    晨霧還未散盡時,襄江邊的水車已經發出均勻的嗡鳴。
    這座五丈高的立輪式水車采用"一軸三層"設計:下層十二個樟木水鬥承接江流,中層暗藏傳動齒輪組,上層延伸出八根傳動臂。
    最精妙的是中軸結構——用三道鐵箍加固的百年楠木為芯,外嵌三十六片青銅扇葉,軸承處采用喻皓獨創的"燕尾槽"防脫設計。
    當江水推動下層水鬥時,通過中層斜齒輪組將垂直動力轉為水平旋轉,轉速高且穩定。
    我蹲在傳動軸旁,看著青銅軸承表麵泛起的虹彩——這是金屬疲勞的前兆,卻意外形成了天然潤滑油膜。
    張小乙突然從紡車底下鑽出來,舉著個竹筒叫道:"監正大人!紗線通過速度比預估快了三分!"
    第一台改良紡車在水力驅動下,紗錠飛轉如銀盤。
    將手搖曲柄改為帶凹槽的青銅飛輪作為傳動,原竹製錠子替換為空心鐵管,管壁鑽有十二個微孔幫助散熱,增加配重滑輪組,利用砝碼調節紗線鬆緊度,在底座安裝"魚尾閘",拉動麻繩即可瞬間鎖死飛輪。
    我摸出懷表計時:原本需要半個時辰的紡紗工序,現在僅需一盞茶時間。
    喻皓正用炭筆在桑皮紙上記錄數據,他改良的"三疊齒輪組"讓轉速提升了四倍有餘。
    當第一匹紗緞順著導輪滑入竹筐時,老匠人突然抓住我的手腕:"蘇大人聽這聲響——"原來紗線繃緊時會產生特定頻率的震顫,恰與水流節奏形成共鳴。
    從水車上層傳動臂引出七條牛皮索,通過架設在木塔頂端的導向滑輪組,呈放射狀連接各紡車。
    特別設計的分力裝置能確保每台紡車獲得均勻扭矩——這是張小乙受寺院銅鍾連杆啟發所創。
    當水車轉速變化時,配重箱會自動升降調節索具張力,如同現代汽車的cvt無級變速係統。
    "第七組滑輪就位!"工匠們的喊聲在江麵回蕩。
    傳動索每根都經過張小乙特製的馬尾測力儀校準。我注意到少年工匠在每台紡車底座都刻了星宿標記——這是將作院秘傳的平衡校準法。
    當水車首次帶動全部七台紡車運轉時,江岸響起一片驚呼。
    傳動塔頂的青銅鈴鐺突然自鳴,喻皓大笑:"天工開物!這是《考工記》說的"同聲相應"啊!"
    "二十八倍?!"我差點打翻硯台。張小乙的統計簿上清晰記載:傳統紡車日產量三匹,新係統單日竟達八十四匹。
    更驚人的是質量——對著陽光檢查時,水力紡出的紗線均勻度堪比現代工業品。
    眾人還在歡呼中,侍衛走過來交給我趙匡胤的密信:"蘇兄,申時三刻老地方見。"落款畫著個歪歪扭扭的酒壺。
    大相國寺的藏經閣裏,趙匡胤正用我的懷表測香燭燃燒速度。"二十八倍..."他忽然把表拍在案上,"那些世家大族的手工作坊該哭了。"
    我展開汴京地圖,在臨河地段畫了三個圈:"先開三家"惠民布莊",按市價六成出售。"
    皇帝一拍大腿:"好!周氏不是罷市嗎,這次要讓他們在汴京一匹布都賣不出去!"
    回到工坊時,喻皓正帶人給新做的十九架水車部件分類。
    我注意到每塊木料都烙著"將作監甲等"的火印——這分明是軍用物資的規格。"官家特許的。"
    張小乙湊過來低語,他腰間突然露出半截魚符。我假裝沒看見,卻在分配任務時刻意把最關鍵的軸承安裝交給這個"普通工匠"。
    當月光照亮江麵時,整座工坊如同蟄伏的巨獸,隻待明日朝陽喚醒它真正的力量。
    寅末的梆子聲還未散盡,汴河大街上已擠滿挎著竹籃的婦人。
    馬三郎特意命人拆了"惠民布莊"的門板,露出背後整麵牆的朱漆量布台——這是仿效《清明上河圖》裏"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的布局。
    當第一縷陽光照在"禦賜惠民"的金字匾額上時,人群突然騷動起來。
    "諸位父老看真切!"馬三郎舉起三尺長的黃銅尺,這是向市易司特別訂製的標準量具。
    他當眾丈量一匹天青色細布:"足足二十尺,隻收三百文!"圍觀的老織工倒吸涼氣——這價錢低了將近四成。
    突然有個穿短褐的漢子擠到前排,掏出枚會子:"給我十匹!"他虎口的老繭暴露了身份——這是將作監的匠人,我們安排的托兒。
    當第一匹布展開時,陽光穿透紗線顯出均勻的雲紋,人群爆發出驚歎。馬三郎趁機敲響銅鉦:"前二十名顧客,加贈蘇州彩線!"
    隻見他手腕一抖,五色絲線在晨光中劃出虹弧,這手"天女散花"的絕活是從瓦舍藝人處學來的營銷手段。
    斜對麵永豐布莊的二掌櫃臉色鐵青,他手裏攥著的算盤突然崩斷——七顆檀木算珠滾落在地,恰似北鬥七星的排列。
    這絕非偶然,而是我們提前買通他家賬房做的手腳。當第七顆算珠停止滾動時,惠民布莊的庫房前已排起蜿蜒三裏的隊伍。
    半個時辰後,永豐布莊後院的地窖裏,五姓七望的管事們正傳閱著"惠民布"樣本。
    太原王氏的老賬房用銀針挑開紗線,突然失手打翻茶盞:"這...這經緯密度竟比我們祖傳的"雙梭法"還均勻!"
    "這個價格比我們的成本都低,他們圖什麽?"
    "這還用說,肯定是拿這批布出來定個低價,想讓我們跟著降價,等著從我們這回購呢!"
    眾人傳看時,清河崔氏的掌櫃突然冷笑:"那我們就將計就計,讓他賣不成,或者把他手裏的貨都買下來。而且諸位沒發現嗎?這些布匹的織邊都帶著同樣的波浪紋——定是用了邪門器械。"
    聰明人立馬領會,"沒錯,大家都跟自家大人說一聲,該讓官府出麵了!"
    喜歡我和趙匡胤稱兄道弟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和趙匡胤稱兄道弟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