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黃袍加身

字數:6299   加入書籤

A+A-


    小皇帝柴宗訓登基了,一切看上去都很好。趙匡胤又被加封了一大堆頭銜,檢校太尉、節度使等等,趙匡胤高興了一段時間,然後就鬱悶了,因為沒事做。
    柴榮臨死前,任命範質、王溥、魏仁浦三個小老頭為宰相,共同掌管樞密院。這三個人領頭的是範質,大家稱他為“傲相”。他本人也是名副其實的傲氣十足,如果朝堂上有人意見跟他不一樣,他就一定會當麵駁斥直到對方屈服,工作作風可以說是非常之強硬。
    另外的王溥和魏仁浦都是老老實實的讀書人,史書評價他們是性格寬厚、與人為善,沒什麽脾氣。
    總之,柴榮搭配的這個宰相班子很廉政、很和諧,工作效率也很高,因為這是一個倔老頭和兩個老好人的組合,基本上班子都聽“傲相”範質的。後來的事情證明,壞就壞在這個傲上。
    其實,柴榮安排的宰相班子還有第四個人,柴榮臨死前召範質等人入宮托孤,並且叮囑,“大學士王著是我的老鄉,我死之後,一定把他請來做宰相”。但是這個範質一出宮就和周圍人說:“王著這個酒蒙子怎麽能做宰相,皇上是病糊塗了,你們不要跟其他人說這個事,我也不會執行這個旨意。”因此,王著也就沒能進得了這個宰相班子。
    王著是當時最著名的書法家,頭腦機敏靈活,很能明辨是非,但性格比較倔強、愛發火,後來宋太宗評價他是一個敢於直言、嚴格認真、深謀遠慮的賢臣。今天看來,範質隱瞞遺詔是有私心的,畢竟這兩個壞脾氣將來肯定不好相處。柴榮看人很準,如果中央決策團隊能有一個機敏有謀略、也敢說話的宰相,後麵的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
    現在,這個宰相班底的施政綱領就是求穩。範質認為,柴榮乃一代聖主,製定的政策都很好,作為後麵的執政者,蕭規曹隨就可以了。但是在趙匡胤看來,時政還有很多弊端,地方勢力還很大,中央集權不足,農民生活還得不到保障。
    畢竟皇帝還小,那就軍事上也求穩,於是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再征南唐不要想,討伐北漢不可能。趙匡胤屢次上書請求變法,都被駁回;請求征伐南唐,也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複。
    大家各司其職,這個王朝按部就班地運轉著。趙匡胤卻很著急,他是個有追求的人,照這個樣子,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天下一統,什麽時候才能真正國泰民安呢?眼看著範質這小老頭精神頭很不錯,居然還經常鍛煉身體,看上去還能活很久,絲毫沒有要死的樣子。這日子天天如此,何時是個盡頭啊。
    於是,趙匡胤還想繼續向上爬,隻要地位能再高一點,就能幹很多事了。可他的職務已經位極人臣,再往上就隻能做皇帝了——那麽,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柴榮是一個可怕的對手,他在去世之前做的部署簡直是無懈可擊:京城防務的日常調兵,由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負責;除此之外的調兵,必須等樞密院下達調兵令後,武將才能調動軍隊出征,以文製武,宰相班子主持樞密院。
    那麽,他趙匡胤能做的,也隻是日常練練兵而已。
    那拉拉關係、走走後門行不行呢,範質這倔老頭跟誰都傲氣十足,見了趙匡胤那是根本不鳥。韓通人稱“韓瞪眼”,性格魯莽、腦子一根筋,跟趙匡胤平時也是不怎麽對付。從這兩個人身上,趙匡胤根本動不了心思。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著,趙匡胤實在覺著沒啥意思。正好宰相們也嫌他天天上書煩人,就給他又封了個歸德軍節度使,駐地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市),於是,趙匡胤就上奏申請去了駐地。宋州遠離朝堂,他就更方便做很多事情、做很多準備,一直到樞密院給他下達調兵令的那一天到來。
    時間到了顯德六年960年)的除夕。大雪紛紛揚揚,大地銀裝素裹,開封籠罩在過年的喜慶氣氛裏,符太後和小皇帝正在大殿上接受群臣朝賀。正在此時,殿外奔進來一個使者,打破了這喜慶祥和的氛圍,“八百裏急報,北漢聯合遼國十萬大軍進犯,鎮州、定州告急”。
    朝廷頓時亂作一團,他們知道,這次來犯的兵力這麽多,明顯就是趁著後周主少國疑、民心不穩,直接來打的滅國之戰,那後周必須也要起傾國之兵,交給能戰之將全力應戰。
    誰來領軍呢,張永德已經被削去兵權,李重進在千裏之外的揚州,韓通還要負責京城衛戍,而且韓通的打仗能力明顯不太夠。那麽人選就隻有一個,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
    趙匡胤立即奉旨入朝,準備出征。
    很詭異的是,就在出征之前,都城裏突然流言四起,“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意思就是趙匡胤要造反了,馬上就要當皇帝了。很多人都聽到了流言,甚至包括宰相們。
    中侍禦史鄭起等多人上奏:“趙匡胤手握重兵,如不加以防範,必定禍患無窮。”對這種言論,範質很是嗤之以鼻,他回複得也很敷衍:“趙點檢不足以謀亂,閑人無需多言。”在範質看來,有自己這樣的肱骨老臣坐鎮,就是借趙匡胤個膽子也不敢起兵謀反。於是,範質因為自己的傲氣,錯過了最後這個拯救王朝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出征前,趙匡胤做了周密部署:殿前司他最親信的兩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率領所部留守開封,以做內應。侍衛司張懷德、張令鐸兩位將領率所部隨大軍出發,不僅是因為這兩位和趙匡胤交情頗深,值得信任,更是可以調走大量侍衛司部隊,讓韓通無兵可用。這麽反常的軍事部署,居然沒有引起宰相們的重視,可見故步自封的自大是一件多麽愚蠢的事情。
    趙匡胤又安排全家立即躲到城外一個叫定力院的寺廟,同時命二弟趙光義率領親軍守衛,而名義上對外宣稱是向菩薩新年祈福。
    顯德七年正月初二,趙匡胤領兵出發,大軍出愛景門一路向北奔襲。
    傍晚到了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縣),趙匡胤下令就地紮營準備夜宿。而這個叫陳橋驛的地方,也將成為曆史進程的重要驛站,曆史的車輪將在這裏短暫停靠,然後通往了一個新的方向。
    灶煙升起,就在大家都默默地準備晚飯的時候,突然校尉苗訓指著天空,喊道,“快看,天上有兩個太陽”,這個苗訓號稱是師從陳摶老祖,善天文占候術,軍裏麵威望很高。一時間大家都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了過去,果不其然,在暮色的映襯下,晚霞上的夕陽朦朧重疊,好似有兩個。
    現在我們知道,那玩意就是個海市蜃樓,不足為奇,但是在古代,群眾可沒有這個認識。於是乎,“天現二日”天文奇觀的寓意——“必有新主登基”也傳遍全軍,那叫一個群情亢奮。
    與之截然不同的是趙匡胤趙點檢。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而一向治軍嚴謹的他在營房裏自斟自飲,很快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睡去。
    半夜三更,就在他睡得不省人事的時候,一大群將領和士兵圍住了歸德軍節度掌書記趙普的軍帳,紛紛說:“趙書記,我們都商議定了,要順應天意,請咱們點檢做天子。”
    趙普做驚訝狀:“這是謀逆啊,點檢是忠義之士,肯定不會答應你們,你們回去吧,我當此事從未發生。”
    正在雙方相互勸說不下時,一位將領站了出來,大義凜然地說道:“如果請不了趙點檢做天子,我們寧可去死,求趙書記成全。”其餘人也都紛紛讚同。
    趙普沉默良久幽幽說:“大家既然這麽堅定,那我也就順從大家吧,請大家隨我移步。”於是就在正月初四的淩晨,一群將領衝進了中軍大帳,呼呼啦啦圍著趙匡胤跪了一圈。趙匡胤醒了,睡眼惺忪地一臉驚詫狀:“諸位何事。”
    諸將齊聲說道:“我等願奉點檢做天子。”
    “胡說些什麽,你們給我出去”,趙匡胤一副很生氣的樣子。
    “今日我等已然做下謀反之事,如若點檢大人不肯當皇帝,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眾人齊聲說道。
    “懇請點檢”“請點檢體察”一時間眾將官的懇求聲響成一片。
    見趙匡胤不語,一個將領衝過來,直接把一件黃色的袍子披在了趙匡胤身上。諸人立即簇擁著趙匡胤出了大帳,外麵士兵黑壓壓齊聲跪倒,山呼萬歲。
    看著軍士們,趙匡胤怔了半天,然後悠悠一聲長歎。
    “我有一個問題,請大家告訴我,你們為什麽要擁護我做皇帝”,許久未說話的趙匡胤,終於發問了。
    “為了點檢”“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天下早日一統”,將軍們紛紛答道。
    “不,你們隻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趙匡胤絲毫不留顏麵直擊要害,四周頓時寂靜了下來。
    “諸位聽我一言,你們貪圖富貴,逼我不得不做下此事。你們如果一切聽我的,你們自然都有富貴,如若不然,你們不要再來見我了。”
    大家全部拜服,表示願意聽命。
    趙匡胤就此宣布約法三章:“太後和少帝都是我的主上,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們必須以禮相待;城中百姓也萬不可驚擾。聽命者重賞,違命者斬。”這一席話,有利益驅動,承諾未來的富貴;有威脅,以軍法約束。
    大軍山呼,“願誓死跟隨點檢,聽從點檢調遣”。趙匡胤讓手下將領潘美先行一步安排各項接應事宜,隨即大軍調頭南下,開赴開封。
    這時候有看官要問了,為什麽一定是黃袍加身的被動戲碼,不是直截了當地幹脆造反起兵呢?你直接跟大家說,“跟咱走,且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讓哥哥我做皇帝”,不也能行嘛,讓事情簡單點不好嗎,幹嘛一定要這麽複雜。
    曆史上所有的兵變政變,隋朝的楊堅代周、楊廣兵變,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到後來明朝的奪門之變,作為最終贏家的皇帝都要把利益分一分。參加兵變的將領會時不時地跟皇帝用人情勒索利益,“俺們是從龍功臣,有建立社稷之功”,還會拉幫結派做大做強,於是功臣就成了功臣利益集團,大部分皇帝都是忍著,時不時安撫情緒、大肆封賞。
    也有脾氣不好的皇帝就會大開殺戒,根基深的皇帝還好說,根基淺的就很容易被人給罵死、甚至被搞死,罵你玩什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戲碼,那可就直接喪失了群眾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匡胤是玩得轉邏輯的,在這一次“黃袍加身”中,禁軍們沒有任何的犯罪包袱,就是單純被忽悠來造反的,你趙匡胤要是直接發動政變,主動和手下將領們商議,“懇求諸位,隨我殺進開封,助我奪取皇位,我以後定然忘不了各位”,那你就欠了這幫人一個天大的人情。尾大不掉的局麵是避免不了的,妥妥的一個驕兵悍將養成記。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不管趙普、石守信這些“成功學大師”怎麽忽悠人,怎麽安插暗線、鼓動情緒,結果都是一樣的造反,但是在形式上,整個禁軍和將領們以後就沒有了要挾皇權的資本;而且在內容上,是你們這些人主動起意謀反,首逆大罪坐實了的,那就踏踏實實跟著我一條道走到黑吧。現在也罷,未來也好,既然綁死了我這艘賊船,就都得聽我趙匡胤的。
    當將士們山呼萬歲時,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已淪為權力遊戲上的提線人偶——而這正是趙宋王朝終結五代驕兵悍將亂政的終極密碼。
    趙匡胤帶著大軍打回開封的消息,很快傳回了開封,朝堂裏頓時亂作一團。範質終於不再高傲了,他嚇得一把抓住了另外一位宰相王溥的胳膊,“這可怎麽辦才好,事前太過於倉促調兵,這是我們宰相的過錯啊”,他緊張得手在發抖,手指甲都掐進了王溥的肉裏。
    韓通扭頭就往外走,他不一樣,武將還有能力做很多事情。但是他陡然發現他的兵都被趙匡胤帶走了,於是隻能帶上親衛,趕去抓趙匡胤的家眷做人質。
    韓通剛剛走到街上,就猛然被趙匡胤的親信王彥超帶人攔住了去路。這王彥超是有名的武藝非凡,使的是兩把長劍,外號“王劍兒”,他很早就盯上韓通了,一直在後麵緊緊尾隨著,雙方就在街口展開了激戰。
    韓通眼看不敵,趕緊策馬回府想再集結人馬,王彥超在後麵緊追不舍。韓通遠遠地看見韓府大門打開了,打馬往裏就衝,刹時間一支長矛從後麵飛了過來,穿胸而過把韓通死死地釘在了地上。
    韓府的大門再也關不上了,王彥超直跟入韓府,又把韓通一家人全部殺絕。
    就這樣,開封城裏唯一的變數韓通被解決掉了。
    ——終於,一個新的時代要來了。
    喜歡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請大家收藏:()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