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一廂情願的求和
字數:4939 加入書籤
在西路軍一路狂飆突進的時候,東路軍也是進展神速,在圍攻月餘後,十月初五,斡魯補攻陷真定府,宋軍兵馬都鈐轄劉翊沙場戰死,大量城中軍民身死殉國。這是金軍的一個重大勝利,真定是宋軍的重要物資基地,拿下了真定,就等於讓宋軍的整個東部防線失去了糧草供給。
其後斡魯補兵臨慶源府,猛攻城池東門,這裏的都統王淵派出了他的得力大將韓世忠,韓世忠帶著一隊人馬從西北門摸了出去,突然出現在正在攻城的金軍背後,一下子就殺死了好幾百人。這是金軍這次南下以來,宋軍第一次主動出城的野戰,也是韓世忠嶄露頭角的一次戰鬥。
斡魯補並不多做糾纏,繞過慶源府直撲大名府,從這裏的李固渡口渡過了黃河。渡河的時候,宋軍根本沒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金軍甚至還好整以暇地找來了一船官伎,在月下的河上演奏激勵士兵。
那麽這個時候,咱們的皇帝趙桓在幹嘛呢?
他沒有逃跑,而是老老實實地待在開封的皇宮裏,一天到晚和一幫求和派待在一起,專心致誌地研究怎麽求和。他十月間分別派出了好幾撥求和的使者,李若水、馬識遠、王雲等人來回穿梭於宋金之間,反複磋商著談和的條件。
而金國那邊呢,好像也很想和談,態度一直很和善,立場也很曖昧,似乎隻是在和談的條件上有些糾纏不清,這就讓宋朝的高層們報上了極大的期待。
那麽問題來了,金國到底是不是真的願意講和呢?現在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知道了,真相是很殘忍的——根本不願意。
從史料上看,金國一開始籌備的就是滅國之戰。上一次南侵從宋朝搜刮的巨量財富大大刺激了他們的野心,他們憧憬著滅掉宋朝以後,永遠地占領著中原的花花世界,享受那裏遍地的金銀財寶、美女豪宅。
對於打敗孱弱的宋軍,他們是充滿信心的,但滅國這個事情,最難的不是攻滅首都,而是斬草除根。在金國滅遼的過程中,他們一不小心讓天祚帝溜出了京城,導致金軍花費了好大力氣才把人逮住,後來又跑出去了個皇族耶律大石,現在這時候正在西域搞複國,搞得金國人很是頭疼。
那怎麽讓宋朝皇帝和皇族們老老實實地待在開封不走,好讓自己一網打盡呢?在與遼國、宋朝這樣中原文化國家的長期交道中,金國人早已學會了外交上的爾虞我詐,在這一次的南下之戰中,他們熱情接待著宋朝的求和,也不斷地反饋著可以講和的信號——然而和談終不過是個陷阱而已。
金人臉上是假笑如花,卻把血淋淋的屠刀偷偷藏在了身後。
可以說,金國人的麻痹是相當有效的,這一次不光趙桓沒想過跑路,其他的皇族們也絲毫沒有覺察到危險,迄今都安安心心地待在開封城裏。
十一月十四日,趙桓接到了金國兩路大軍渡過黃河的消息,在焦灼得語無倫次中,他決定再次派人出使金國上京會寧府,而且因為怕對方說宋朝缺少誠意,這次派出的是親王級別的人物——他的弟弟康王趙構,隨行人員裏麵還有一個兵部尚書王雲,這個王雲是李邦彥一手提拔的,也是主和派的一個核心人物。
十一月十六日,在康王離開京城的時候,百姓阻塞了道路,請求康王留下,大家一起表示希望同心協力守城,但皇命難違,康王一行人還是出發了。
康王帶著使命一路疾行,十一月十七日,抵達滑州,十八日,抵達浚州,十九日,抵達相州,二十日,抵達磁州。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身後,有一支追兵正悄悄尾隨而來。
原來是宗翰在得知有皇族離開首都後,立即派出了四百鐵騎,從懷州是一路奔襲而來,要抓住這個從開封溜出來的趙構。這支騎兵在相州附近四處打聽康王的下落,當地人就告訴他們,康王已經過去好幾天,走得很遠了,他們問了很多人都是得到這個回答,這才悻悻而歸。
在磁州,趙構遇到了一位氣宇軒昂的老將,此人叫作宗澤。在沒有朝廷糧草調撥、兵力支援的情況下,宗澤老將軍卻一點都沒有放棄戰備,他在磁州四處購置糧食、召集人手。
宗澤很好地接待了趙構,還苦口婆心地勸趙構不要再繼續北上,因為上一個肅王就是這麽被帶走的,然後就沒有再能回得來,他不希望再有親王步此後塵。
那個主和派王雲的態度則完全相反,他主張趙構一定要去上京求和,還用性命擔保金國絕不會扣留趙構。
這個時候的趙構依然對求和抱有幻想,猶豫不決後還是偏向了王雲,決定了繼續上路。而在他們剛剛走上街頭的時候,就被聞訊而來的百姓團團圍住了,大家一起求懇康王,希望他不要再去金國。
王雲站了出來,大聲斥責百姓,命令他們讓開,這就與百姓產生了衝突。突然有人就認出了王雲,開始紛紛傳言:就是他裹挾康王北上求和的,一定是金國的奸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情很快就失控了,有的百姓把王雲直接拉下了馬,混亂當中王雲身中數刀,等宗澤帶人驅散人群的時候,王雲早就氣絕身亡了。由於民意太過於洶湧,趙構不敢過於追究,也隻好不了了之。
眼看百姓們封堵了城門,趙構隻好又重新回到了住處,而百姓的苦苦阻攔讓趙構更加猶豫了。
就在這時候,相州方麵傳來了消息,說是有一支金兵部隊在他背後一直在追擊,試圖抓獲他。
事到此時,趙構才恍然大悟,明白過來金國窮凶極惡的意圖,再去求和已然毫無意義。
當天半夜,趙構帶著隨從悄悄出了磁州城,換了一個方向,殺了一個回馬槍回了相州,隨後又趕緊派人趕往開封,向皇帝解釋了不再繼續出使的原因。
在相州,趙構開始了招兵買馬、聚攏前線的潰兵,沒幾個月他手下就有了好幾萬人。隱隱然,趙構在河北已經成了抗金的一麵大旗。
《周易》有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趙構在相州城頭樹起抗金大旗,他完成的不僅是軍事布局,更是文明基因的突變。在這場浩劫中,最珍貴的不是保住的半壁江山,而是文明在絕境中迸發的野性生命力——就像被女真鐵蹄踏碎的汝窯瓷片,在泥土中悄悄孕育著新的窯變。當臨安城的雛形在血火中顯現,曆史終於向我們揭示:真正的天命不在紫微星宮,而在萬千草芥般的生民心中。
而就在趙構躲進相州避難的時候,金國還在繼續忽悠著宋朝,十一月二十一日,揚天吉、王汭、撒盧母三位金使抵達大宋皇宮,要求以黃河為界重新劃分兩國疆土。趙桓嚇壞了,又是派出了一撥撥使者,向金軍反複求懇著和平。
而金國的大軍絲毫沒有停下腳步,十一月二十日,斡魯補帶著的東路軍抵達了陳橋,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在這裏他們進行了圍城前最後的休整。
在靖康元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斡魯補又一次來到了開封,駐紮在城下的東北角。
在幾天後的閏十一月初二,宗翰帶著他的西路軍也來到了開封,駐紮在了城的南麵。
金軍真的又來了。
這次金軍帶來的是更大的危機,他們在兵力上就超過了二十萬,是上次的三倍還多,東西兩路大軍一南一北,徹底形成了合圍之勢。
他們吸取了攻取太原的經驗,剛一來就圍繞著開封修建起了很多連在一起的小寨子,這樣就如同鎖鏈一樣把開封給徹底孤立了。
既然有了一次前車之鑒,那麽這個時候開封城裏的布防情況搞得怎麽樣呢?
答案是絲毫沒有。由於前期一心一意地想著求和,按照趙桓的意思,那就要表現得足夠真誠,如果勤王軍隊來了,隻會惹得金人生氣。於是,朝廷從始至終壓根就沒有集結過部隊,也沒有加固過城防,上次被打壞的城牆到如今還破損如故。
西軍本來都在來的路上了,又被皇帝的一紙詔書勸回了遙遠的陝西。山西製置使錢蓋的軍隊都已經走了一大半的路程,又被主和派給攆了回去。
哪知道這邊的趙桓都已經趴著給人跪舔了,人家金軍該來還是來了,結果就是,現在這會子開封是連一個勤王的兵都沒有,怎麽辦呢?趙桓急得是根本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好在這些個勤王的軍隊裏有個聰明人,這人是時任南道總管的張叔夜,他以前在西北也是屢立大功,又在山東平定過宋江起義,要不是因為得罪了蔡京遭到報複,現在早就該提拔當大官了。這張叔夜來到半路時,也收到了勸返的詔書,但他多長了個心眼,並沒有走遠,帶著四萬江南兵就駐紮在了距離開封不足百裏的小村莊裏。
等到了金兵快要圍城、皇帝急得抓耳撓腮的時候,張叔夜立馬帶著人趕在十一月二十二日之前入駐了開封,把個皇帝激動得親自到了城門口去接見。
除了這支部隊,剩下的就是開封原來的禁軍隊伍了,這些人也不多,和張叔夜的部隊加在一起攏共也就七萬人。趙桓立即任命張叔夜為簽書樞密院事,全麵負責都城的防守。
麵對城外多於自己數倍的強敵,軍民們都是緊張萬分,這時候就需要皇帝站出來,拿出點姿態來激勵士氣了。於是,在開封被圍的頭幾天裏,趙桓分別去了開封東南西北四個城牆上慰問守城的軍民。
慰問中的皇帝顯得很是真誠,他不讓衛士跟著,親切地走入了軍營,握著士兵們的手噓寒問暖,中午的時候,他沒有吃什麽禦膳,而是和士兵們吃著一樣的夥食。
心中淒苦的趙桓此刻無比懷念的人,是一年前守衛開封的李綱,那個一直渾身充滿激情、懷著必勝信念的李綱,趙桓立刻下了旨意,請李綱趕緊回來。
然而此刻李綱在哪裏呢?他正在千裏之外的重慶大山之中,他還能來得及趕回來嗎?
喜歡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請大家收藏:()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