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二章 變化(2)

字數:2504   加入書籤

A+A-


    另一方麵,鹽鐵私販們的財路,就像被一把無情的利刃斬斷一般,徹底斷絕了。張潛所建立的官營體係和玄甲衛的鐵腕緝私行動,讓這些私販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可謂是慘痛至極。
    與鹽鐵私販們的慘狀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鳳翔軍興債”的認購點前那熱鬧非凡的景象。這裏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富戶們或站或坐,在樹蔭下悠然自得地搖著扇子,一邊仔細盤算著利息,一邊憧憬著未來鹽鐵專賣的“優先權”。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投資,更是他們向王府靠攏、尋求新庇護和新財路的“納名狀”。
    市集上,官鹽鋪子前支起了遮陽棚,為前來購買官鹽的人們遮擋酷暑的烈日。雖說因為限購能購買的數量不多,但官鹽的價格平實,質量也有保證,成為了這個炎熱夏天裏難得的“清涼”實惠。
    百姓們手提鹽袋,臉上露出些許寬慰的笑容。“大王和張度支真是辦了件大實事啊!”這樣的議論聲,在茶攤、井邊等地方不時地傳來。
    與此同時,田畝核查的胥吏們正頂著炎炎烈日,在田間地頭穿梭忙碌著。他們認真地丈量著每一塊土地,仔細記錄著相關數據。而王府派員監督的身影,也清晰可見。這讓那些等待授田的百姓們心中稍安,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更讓他們心頭火熱的是那些試種的占城稻!王府農官站在田間地頭,聲音洪亮地向眾人宣講著占城稻的種植方法和優勢,並且親自示範插秧、灌溉等操作。
    試種田裏,新稻苗在夏日驕陽的照耀下顯得鬱鬱蔥蔥,分蘖旺盛,與旁邊蔫頭耷腦的粟、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稻苗顯然比粟、麥更耐旱,這讓農人們欣喜不已。
    農人們紛紛圍在田埂邊,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那修長翠綠的葉片,仿佛這些葉片就是他們未來的希望。
    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希冀,嘴裏念叨著:“老天爺啊,這稻子要是真能一年收兩次,還這麽耐旱……那俺家大小子去當府兵,家裏剩下幾口人的口糧可就有著落了!”
    占城稻所帶來的高產前景,無疑給這些底層百姓帶來了巨大的鼓舞。它不僅緩解了他們對授田後家庭勞力減少的擔憂,更為他們點燃了對未來溫飽甚至富足的渴望。
    酷暑加重了勞作的艱辛,鼓勵行商也帶來了些許活錢,但底層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不堪。
    在這酷暑難耐的時節,王府法曹加強了對徭役征發的監督力度,嚴格下令要“避午時烈日”,同時確保勞工們有足夠的飲水供應。這一舉措,無疑給在炎炎夏日中辛苦勞作的人們帶來了一絲難得的“清涼”。
    與此同時,百姓們對新政的認同感也在逐漸增強。官鹽價格的實惠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政策的好處,而占城稻的引進更是給他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這些積極的變化,一點一滴地積累著,使得人們對新政的信心越來越足。
    而在王府的校場上,塵土飛揚,喊殺聲震耳欲聾,甚至蓋過了夏日裏聒噪的蟬鳴。在王府老教頭嚴厲的督訓下,四鎮的將士們頂著毒辣的日頭,一絲不苟地操練著陣型,練習著新式的號令。
    他們的汗水像溪流一樣,從黝黑的皮膚上源源不斷地流淌下來,浸透了身上的戰袍。
    鳳翔的精騎們正在努力適應與步兵的協同作戰,而隴州的悍卒們則在嚴格的紀律約束下,逐漸收斂了他們的野性。
    盡管心中有些怨言,但足額發放的餉錢、優先供應的解暑綠豆湯以及嶄新的透氣夏裝,都讓士兵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除此之外,軍校的建立,各項完善的軍功晉升製度,各種榮譽稱號,以及實際的物質獎勵,還有戰死沙場後全家的生存保障。
    這些往日裏都不曾有過的東西,讓這些藩鎮驕兵第一次知道原來不僅僅隻有靠搶掠才能發家致富,這也讓最開始隻是因為畏懼而聽從命令的他們慢慢的從心底開始信服李倚。
    有了這些動力在這裏,他們的訓練也更加賣力。因為他們知道,大王就在不遠處的高台上注視著他們,百日成軍,絕對不容有絲毫的懈怠!
    更遠處,玄甲衛的營地中傳來陣陣金鐵交鳴之聲,那聲音如同無形的鞭子,鞭策著每一個人不斷前進。
    曹大猛的選拔在炎炎烈日下進行,其殘酷程度令人咋舌。負重奔襲、在烈日曝曬下進行弓弩靜射……這些項目不僅考驗著參與者的體力和耐力,更是對他們意誌的一種磨礪。
    盡管入選者們個個都像是從水裏撈出來一般,但他們眼神中的驕傲與忠誠卻比烈日更加灼人。
    李倚親自為這些勇士們賜下了輕薄堅韌的黑色鱗甲和特製的清涼內襯,這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和獎賞。
    同時,他還厚賞了這些入選者的家眷,米糧布帛應有盡有。這支黑衣黑甲的隊伍,宛如烈日下沉默的陰影,散發出一種令人敬畏的氣息,成為了各軍所向往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