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一章 變化(1)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A+A-


    盛夏時節,太陽高懸天空,熾熱的陽光如瀑布般傾瀉在鳳翔城頭。青石板路被曬得發燙,熱氣蒸騰,仿佛能看到地麵上的空氣在微微顫動。
    自從那場奠定改革方略的堂議也過去一個多月了,在李倚的雷霆手段下,新政的齒輪在蟬鳴聲中飛速轉動。
    而王承恩帶來的那份來自遙遠南方的禮物——占城稻種,正悄然在岐隴大地上紮根生長,與新政一同攪動著各方的命運。
    王府幕府張貼的招賢告示,在炎炎暑熱中顯得越發醒目。各縣簡陋的學舍裏,寒士們不顧酷熱,埋頭苦讀。他們汗流浹背,卻顧不上搖扇驅蚊,一心撲在書案上,奮筆疾書。
    在歧州普潤縣,孫文更是不顧酷暑,每日步行至縣郊新辟的占城稻試種田。他仔細觀察稻苗的生長情況,認真記錄每一個細節,將自己的心得融入到關於水利疏浚的策論之中。
    鳳翔府的陳瑜,此刻正身處一間悶熱異常的鬥室之中。這間屋子不僅狹小,而且通風極差,使得屋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然而,陳瑜卻全然不顧這些惡劣的環境,他正全神貫注地對著桌上的紙張揮汗如雨,反複演算著張潛度支司新頒布的稅賦核算範例。
    在鬥室之外,投牒處的景象則與屋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烈日炎炎之下,士子們頂著酷熱的陽光,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他們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身上的粗布衣衫,但他們的眼中卻閃爍著比陽光更為耀眼的光芒。
    這些士子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為了求取功名,有的則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盡管天氣炎熱,但他們心中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與此同時,王府吏房內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這裏堆積如山的自薦文牒,成為了這個炎炎夏日裏最為清涼的希望之源。每一份文牒都代表著一個士子的夢想和抱負,而這些文牒也將成為他們進入仕途的敲門磚。
    在這些文牒中,有幾份特別引人注目。那是新錄用的幾位寒門推官和參軍事的自薦文牒。雖然他們年輕且位卑,但他們身上所穿著的王府特賜的薄綢青衫,卻在那些舊吏的眼中帶著灼人的分量。
    這些寒門子弟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終於得到了王府的認可,邁出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而在隴州,新任刺史鄭元正忙碌地陪同王府觀察使巡視境內的幾處占城稻試種點。盡管他的官袍後背已經被汗水濕透,但他的精神卻異常亢奮。
    因為他剛剛看到了那稻禾的長勢,實在是喜人至極。如果這占城稻真如睦王所言,能夠“一年兩熟,耐旱豐產”,那麽這無疑將成為他考課“農桑水利”項上最大的政績!
    他正心急如焚地督促著各縣官員,務必全力配合王府的田畝核查工作。同時,他還緊急調撥了官倉中的存糧,以確保那些參與試種的農家們能夠有足夠的口糧。
    然而,在汧陽縣,那位平庸無能的張縣令卻在這炎炎夏日中心如寒冰。王府觀察使帶來的考課新則,就如同一張無形的烙鐵,讓他感到無比的焦慮和恐懼。
    張縣令望著窗外那片蔫蔫的官田禾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絕望。相比之下,王府所推廣的占城稻卻長得鬱鬱蔥蔥,一片生機盎然。這鮮明的對比,讓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灰暗。
    與此同時,度支司新派駐的那些年輕“幹員”們,正身著王府統一配發的透氣葛衣,在悶熱的庫房和稅所裏忙碌地查核著賬冊。盡管天氣炎熱,他們的額頭卻不斷有汗珠滴落,浸濕了那嶄新的賬頁。
    而原有的胥吏們則穿著厚重的舊式皂服,被熱浪折磨得頭暈眼花。麵對這些新規新賬以及那些精力充沛、油鹽不進的“王府新人”,他們往日通過“潛規則”所獲得的那一點點清涼,此刻也早已蕩然無存。
    茶攤的樹蔭下,抱怨聲此起彼伏,隻是當他們想起被斬首的錢先生以及那些被流放的同僚,還有近日兩個因貪墨鹽稅而被張潛下令當街杖責、剝去皂衣的舊吏慘狀時,大多數人都隻能強忍著酷熱與憋悶,笨拙地學習著新規矩。
    盡管效率低下,但他們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地使絆子了。
    與此同時,鳳翔尹張全義主持的田畝精核工作正在頂著烈日進行。
    張氏家主坐在水榭中,雖然有婢女在一旁不停地為他打扇,但他的心中仍然煩躁不安。
    就在這時,莊頭匆匆趕來稟報:“郎主,不好了!王府派來的那個年輕吏員,帶著幾個算學精通的幕府士子,正在田頭用新式的丈量工具複核田畝呢!連田埂溝渠都算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放過啊!”
    張氏家主聽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心裏很清楚,這樣一來,自家隱匿田產的風險可就大大增加了。他看著自家那一大片因缺水而長勢不佳的粟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焦慮和無奈。
    更讓他心煩的是,他還聽說王府在官田和部分自願農戶中試種的占城稻,不僅耐旱,而且產量極高。相比之下,自家的粟田顯得如此不堪。想到這裏,張氏家主的心情愈發沉重,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一係列的變化。
    占城稻,這種來自南方的神奇稻種,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了眾多豪強們的目光。它那耐旱、早熟、高產的特點,就像一個充滿誘惑的謎團,讓人們對其充滿了期待和遐想。
    如果這種稻種能夠得到廣泛推廣,那麽田地的產出將會大幅增加,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一些有遠見卓識的豪強們,開始放下他們一貫的高傲姿態,紛紛派人前往王府,向那些負責農業的官員們打探有關占城稻的詳細情況。
    這些豪強們不僅表現出了對占城稻的濃厚興趣,甚至還主動表示願意用自己一部分相對邊緣的田地來進行試種,或者提供資金支持以推動占城稻的大規模推廣。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了這種稻種所帶來的巨大潛力和利益。
    隻是在這看似積極的表象背後,豪強們的內心卻充滿了憂慮和不安。
    他們擔心,如果占城稻真的能夠普及開來,那麽王府作為稻種的源頭和技術的掌握者,是否會因此而進一步加強對佃戶的控製呢?畢竟,高產的稻種意味著更多的糧食產出,而這可能會導致佃戶們對王府的依賴程度增加,從而削弱豪強們對佃戶的影響力。
    此外,高產所帶來的糧價變化也是一個讓豪強們憂心忡忡的問題。如果糧食產量大幅增加,市場上的供應過剩,糧價很可能會下跌。
    這對於依靠大多數地租收入為生的豪強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們不禁開始思考,這種稻種的推廣究竟會給他們的經濟利益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對占城稻的渴望與對王府掌控力的忌憚,在豪強們的心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他們在權衡利弊的過程中,陷入了深深的糾結和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