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三章 態度
字數:3250 加入書籤
鳳州節度使滿存,一個身材微胖、麵容透著幾分精明與疲憊的中年人,此刻正有些坐立不安。他手中緊緊攥著那份剛剛由鳳翔信使快馬送來的檄文,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在初冬的寒意裏顯得格外突兀。
檄文是睦王李倚親筆所書,措辭客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更附有朝廷討伐西川逆賊陳敬瑄、田令孜的詔書副本。
核心要求清晰而沉重:鳳翔軍隊借道鳳州南下討逆,鳳州需無條件保障道路暢通,提供必要糧秣補給及向導,若有延誤,即是“阻撓王師,有傷朝廷體麵”,後果自負。
“李倚…宗室親王…西川行營都統招討處置副使…”滿存喃喃自語,每一個頭銜都像一塊巨石壓在他心頭。
他知道這位親王的厲害,剛擊敗李茂貞,兵鋒正盛。如今手握聖旨,名正言順地借道,自己這個小小的鳳州節度使,夾在強藩與朝廷之間,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畏懼”如同冰冷的蛇,纏繞著他的脊背。自己的方鎮本就弱小,若自己稍有怠慢,對方隻需一個“抗旨”的罪名,就能像碾死螞蟻一樣滅了自己。
然而,在恐懼之下,一絲“小心思”也開始活絡。他小心翼翼地將檄文放在案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借道”可以,但“糧秣補給”… 鳳州、興州地小民貧,哪裏經得起幾萬大軍消耗?睦王說“必要”補給,這“必要”是多少?給多了,自己心疼,也給不起;給少了,萬一睦王不滿…
“向導”好辦, 找幾個熟悉山路的老卒便是。
“保障道路暢通”… 這倒是個機會!鳳興道有些路段確實難行。自己可以“積極”征發民夫修路,一來顯得配合,二來…這修路的錢糧人力,是不是可以趁機向朝廷或者…向路過的睦王大軍“哭窮”,討要點補償?或者至少,讓睦王記個人情?
最關鍵的,不能得罪李倚,但也不能得罪死了王建! 王建的利州閬州也離自己不遠,且也是能征善戰,誰知道以後會怎樣?自己夾縫求生,必須左右逢源。
滿存思慮再三,終於提筆,臉上堆起一個商人般的算計笑容:“來人!傳令下去:”
“即刻征發民夫三千,由工曹參軍親自督率,全力整修鳳興道境內路段!務必要讓王師走得順暢!所需錢糧…先挪用州庫,不夠的,本帥再想辦法。”
“開常平倉不是河北的常平倉),調撥…嗯,調撥粟米五千石,草料一萬束,送至州界,交予王師後勤官。就說…就說鳳、興地瘠民貧,傾盡全力僅能籌措此數,聊表心意,望大王海涵!”
“選派熟悉鳳興道可靠向導二十人,即刻前往王師前軍報到,聽候調遣!”
“嚴密監視王師動向,有任何異常,即刻來報!但切記,不可與王師發生任何衝突!對王師人員,務必恭敬有加!”
寫完命令,滿存長舒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他覺得自己這步棋走得還算穩妥:既滿足了檄文的基本要求,沒給李倚動手的借口,又最大程度保全了自己的家底,還留了點討價還價和“訴苦”的空間。
至於利州那邊…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他隻求李倚的大軍快點過境,這尊瘟神趕緊離開他的地盤。
利州刺史府內,與滿存的惶恐算計不同,利州刺史楊茂實接到李倚那封措辭嚴厲、殺氣騰騰的檄文時,臉上非但沒有懼色,反而露出一絲譏諷的冷笑。
他將檄文隨手扔在案上,發出“啪”的一聲輕響。旁邊,一封來自王建的密信正攤開著,:“…茂實吾弟:朝廷昏聵,竟允李倚那廝染指西川!此獠狼子野心,遠勝陳敬瑄!彼軍若至利州,必借故生事,圖謀不軌!
弟當謹守城池,萬勿使其大軍輕易過境!借口道路、糧秣、流寇,百般拖延!務必遲滯其腳步三十日以上!待愚兄主力南下,控製西川局麵,彼時李倚進退失據,自不足為慮!功成之日,成都尹之位,虛席以待!”
“哼,李倚?宗室親王?好大的威風!”楊茂實嗤笑一聲,手指敲著王建的密信,“拿著雞毛當令箭!想從我利州過去?問過我了嗎?”
他原是陳敬瑄手下的閬州刺史,後麵被王建擊敗後便投降了他,之後便被王建安插在利州這個入蜀咽喉上的釘子。
他的前程富貴,都係於王建一身。朝廷的旨意?在楊茂實看來,長安那位皇帝不過是泥菩薩過江,旨意出了關中還能有幾分效力?遠不如王建實實在在的許諾和強大的軍力有保障。
李倚檄文裏那套“奉旨討逆”、“阻撓王師即同謀逆”的帽子,在他眼裏就是虛張聲勢。他打定主意,要堅決執行王建的命令,想盡一切辦法拖住李倚!
“來人!”楊茂實聲音陰冷。
“即刻傳令四門守將:緊閉城門!沒有本刺史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出!尤其是鳳翔來的軍隊和信使,一概擋在城外!”
“派人去‘查看’通往金牛道的幾座關鍵橋梁!就說…年久失修,恐難承受大軍輜重通行,需要‘詳細勘察’和‘加固維修’!沒有十天半月,怕是修不好!”
“州庫糧草?就說…就說上月剛調撥了一批去東川勞軍,如今庫中空虛,正在緊急籌措,請王師…耐心等待!”
“還有,讓防城將‘加強巡邏’,尤其是一些山道隘口。就說最近流寇猖獗,為了王師安全,請他們暫時不要冒進,待本刺史肅清匪患,確保道路安全無虞後,再行通知!”
“哼!”楊茂實布置完畢,走到窗邊,望著城外隱約可見的秦嶺山影,臉上帶著一絲狠厲和得意。
“李倚啊李倚,任你是宗室親王,手握聖旨,到了這利州地界,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想借道?先嚐嚐本刺史給你準備的‘閉門羹’和‘軟刀子’吧!
看你能耗到幾時!王大帥的大軍,想必已經在路上了…” 他已經能想象到李倚大軍被堵在城下,進退兩難,焦頭爛額的景象了。
兩份檄文,兩種心思。滿存的畏縮與算計,楊茂實的陰鷙與對抗,如同兩股暗流,在秦嶺蜀道間湧動,預示著李倚大軍的前路,絕不會一帆風順。
而高仁厚的前軍,正裹挾著風雷之勢,快速逼近利州城下,一場圍繞“通行權”的明爭暗鬥,即將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