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四章 羌族

字數:2566   加入書籤

A+A-


    茂州城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空氣中混雜著血腥、煙塵和一絲清晨的潮濕。鳳翔軍將領符道昭並未在破城的勝利中沉醉多久,他鐵甲未卸,立刻在刺史衙署內下達了一連串命令,聲音沙啞卻不容置疑。
    城破的當日下午,鳳翔軍便如同高效的工蟻般運作起來。
    四門由符道昭最信任的都將分別率重兵把守,出入憑證即刻更換,舊符節一律作廢。一隊隊兵士押著投降的守軍和城內征召的民夫,開始清理戰場,修補破損的城牆和城門。軍中工匠指揮若定,將隨軍帶來的鐵蒺藜、拒馬槍布置在要害處,城牆之上的女牆後,新架設的床弩閃爍著冷硬的寒光。
    符道昭親自巡視城防。他踩著碎磚亂石,手指劃過牆磚的縫隙,對負責的校尉道:“此處,增派一隊弩手,十二時辰不間斷警戒。垛口後多備滾木礌石,火油不得短缺。”他又指向甕城,“清理幹淨,引水入壕,三日內,必要看到吊橋起落自如。”
    夜間,城內實行嚴格的宵禁。巡邏隊甲胄鏗鏘的腳步聲響徹街道,任何未經許可夜行之人,皆被當場扣押。數名企圖趁火打劫的地痞和潰兵被斬首,首級懸掛於四門,以儆效尤。茂州城的慌亂迅速被一種冷峻的秩序所取代。
    第三日,天剛蒙蒙亮,四騎信使便帶著符道昭的鈞令和一小隊護衛,分別馳往汶川、通化、石泉三縣。
    鈞令內容明確:鳳翔軍奉令討逆,已克茂州。今安民止殺,三縣官吏原職留任,即刻起聽從節度衙署調遣。開倉放糧,賑濟貧苦,減免本月賦稅三成,以安民心。所有驛傳係統由鳳翔軍接管,確保文報暢通。
    前往汶川的校尉在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煩。原來,當地的一些羌戶由於過去與官府存在著很深的積怨,對於新的占領者充滿了疑慮和不信任。當校尉抵達汶川時,這些羌戶甚至聚眾圍堵了縣衙,局勢一度緊張。
    然而,校尉牢記著符道昭“慎用兵,多安撫”的指令,並沒有選擇強行彈壓這些羌戶。相反,他決定采取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請出了當地有威望的老人,讓他們作為中間人,帶著糧食和鹽巴去與羌戶們溝通。
    校尉通過這些老人,反複向羌戶們宣示新的政策,承諾將會進行公平的交易,並且不再像過去那樣強征他們的財物。同時,他也暗中展開調查,查清了那些帶頭鬧事、意圖不軌的幾個人。
    在一個深夜,校尉派遣了一隊精銳士兵,精準地將這幾個人抓捕歸案。整個行動迅速而果斷,沒有引起過多的騷動。
    消息很快傳回了茂州,符道昭得知了校尉的處理方式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可。他知道,對待西山諸羌這樣的部落,不能僅僅依靠武力,更需要運用智慧和策略。
    符道昭對於西山諸羌尤為重視,因為他知道這些部落雖然勇悍難馴,但如果能夠妥善處理,他們將會成為一股極強的助力。為了更好地了解諸羌部落,他首先通過留用的州府老吏和軍中熟悉羌情的向導,詳細了解了諸羌部落的分布、勢力以及酋長們的脾性。
    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符道昭發現這些部落最不滿的是以往官府對鹽鐵貿易的嚴格控製和高額盤剝。這一發現為他製定後續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備禮。選上好的蜀錦、茶葉,再從府庫裏調一批鹽和鐵器。”符道昭吩咐道,“遣能言善辯、知羌人禮節者,為某先行致意幾位大酋長。”
    禮物和使者被派往了白狗羌、哥鄰羌等幾個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數日後,幾位酋長帶著滿心的疑慮和一群護衛,應邀來到了符道昭所在的刺史府。
    符道昭早已在府中設宴,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與漢官常見的繁文縟節不同,這次宴會顯得格外簡潔。案上擺滿了烤得金黃的羊肉和香氣撲鼻的烈酒,讓人垂涎欲滴。
    符道昭熱情地舉起碗,向酋長們敬酒,並開門見山地說道:“往日漢官貪暴,欺壓爾等,非朝廷本意。某至此,舊惡一概勾銷!鹽鐵之貿,依市價公平交易;爾等轄地,自治如舊,吾不幹涉。”他當場下令頒布減免諸羌貢賦的文書,並用繳獲的原刺史印信蓋印為憑。
    見酋長們麵色稍稍緩和,符道昭進而曉以利害:“今睦王李倚正於漢州平叛。叛軍若勝,爾等西山之地豈能安寧?商路豈能暢通?若諸位願出兵助我,共破叛軍,所得財貨,按功分配;戰後,某必上表睦王,為諸位請功討賞!”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權衡,實力最強的哥鄰羌老酋長終於擲碗於地,慨然道:“將軍快人快語,待我羌人以誠!某信你一次!”
    翌日,在城外西山腳下,殺白馬青牛,歃血為盟。諸羌部落共集結了五千餘精銳羌兵,他們自帶弓刀,驍勇剽悍。符道昭將其單獨編為一軍,仍由各部落頭人統領,隻派了一名心腹校尉擔任聯絡官,協調進退,傳達號令。
    半月之後,茂州城防穩固,四縣漸趨平穩,一支由鳳翔軍與羌兵組成的聯軍已然成型。符道昭留下副將鎮守後方,親自率領這支大軍,誓師出征,旌旗卻並沒有指向漢州方向,而是一頭紮入了彭州九隴縣西北六十裏處的白鹿山中。
    大軍開拔,馬蹄聲與羌兵特有的呼嘯聲交織,撼動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