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對立
字數:4385 加入書籤
楊士奇離開文華閣,首先到禮部走走。
“楊大人,怎麽來了?”
張紞看到楊士奇的時候,還是客氣的打了個招呼。
主要也是因為,楊士奇是朱允熥的人。
能夠跟在朱允熥身邊的,即使官職沒有那麽高,但也代表著一種,很特殊的意義,很難不讓人不對他客氣一些。
楊士奇笑道:“我是幫殿下,來看看科舉進行得怎麽樣了。”
張紞說道:“還請楊大人回去告訴殿下,請殿下放心,我們一定會做好!”
他們主持科舉,又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
肯定信心滿滿,認為一定沒問題,等好消息就夠了。
楊士奇說道:“殿下還有些話,想說一說的。”
張紞說道:“楊大人請說。”
聽到朱允熥還有意見,要通過楊士奇轉述,張紞認真起來了。
楊士奇說道:“殿下說過,有意和諸位文官,修好關係,你懂的吧?”
張紞當然很懂。
朱允熥的背後是武將,和文官的關係不算好,特別是南方係文官,如今主動提出想修好關係,張紞因此還愣了一會。
很快又覺得,這是件好事。
他們文官擔心的,不正是朱允熥不想重用文官?
楊士奇看到張紞的欣喜,便明白要拿捏此人不難,又道:“這次評卷的,都有誰?”
張紞回過神來,道:“有我,還有副都禦史練子寧,翰林學士徐季常……”
他一瞬間,念了好幾個名字。
楊士奇聽完後,發現全部是南方係官員。
看來在朝廷裏麵,南方的官員還是占據主導。
楊士奇說道:“再加一個解大紳,是殿下的安排,另外殿下說,多給南方讀書人一些機會,多多錄取,你懂我意思吧?”
“我懂,我懂!”
對於加一個人,張紞沒有任何意見,畢竟解縉也是南方人。
再聽楊士奇的話,張紞就明白,這一次科舉會給足南方人便利,不過張紞也自信,他們南方人的學問,肯定要比北方人好太多了。
給南方人多點機會,還是很應該、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何況還是朱允熥,給他們南方係伸出的橄欖枝。
應該是想通過科舉的方式,拉攏他們南方官員,主動給台階下,別人怎麽想的,張紞不知道,反正張紞現在就是這樣想。
楊士奇笑道:“張大人明白,那就夠了,殿下看好南方。”
“我的提醒送到了,接下來就是你們的操作。”
言畢,他先離開了。
張紞笑著送走楊士奇,沉吟了片刻,覺得這個一定不是開玩笑,而是殿下,真的這麽想,馬上去把練子寧他們找來商量。
他們聽了此話,首先便是沉默,在判斷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但他們又認為,是真的可能性很大。
畢竟南方係的官員,在朝廷當中是中流砥柱,占據了絕大部分職位,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他們認為朱允熥未來可能寸步難行。
那麽如今拉攏他們,是很合情合理的。
練子寧問道:“兩位覺得呢?”
張紞說道:“我認為,可行。”
他本就有一些門生,以及老家的讀書人前來拜訪,求自己給點好處。
之前他還不知道,可以如何安排,如今有了朱允熥這個暗示,貌似一切都好安排了。
“可行。”
其他人也讚同了。
其實他們也有一些,自己老家當地,比較有才華和名氣的讀書人,來找到自己。
文章看過了,如果可以正常發揮,能榜上有名,名次還不低。
但如果通過這樣的操作,把名次抬高一些,他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門生,以後回老家也倍有麵子。
他們都覺得,朱允熥這個示好和拉攏,可以操作下去。
還很自信地在想,朱允熥除了拉攏他們,還能做什麽?總不能靠一群武夫治國,武夫打仗還行。
朱允熥的治國,還是全靠他們這些南方官員。
看到他們都如此讚同,練子寧豁出去道:“那就幹了!”
他們一致認同,如此是可行的。
反正也是為了他們南方官員的利益,皇太孫殿下還派人前來暗示了,這樣的好事,不幹白不幹,那就幹下去。
他們再找來其他幾個負責評卷的官員,一起商量研究應該怎麽辦。
——
金陵城,一家客棧內。
“景兄的文章,寫得真好!”
有人拿起一篇文章拜讀,越看越是讚歎不已。
坐在他身邊的,還有一個男人,正是那位景兄,全名景清,聞言微微笑了,道:“順手所寫,說不上多好,沒有太多辭藻、文筆和典故。”
另外一個讀書人說道:“辭藻文筆這些,不過是南方人才會追求,我們北方人沒有南方人那樣浮誇,我們追求的是務實,真真實實,腳踏實地。”
還有讀書人讚同道:“沒錯,我們務實,和別人不一樣。”
還有人說道:“景兄保持著這種策論水平,一定能高中,不是狀元,就是榜眼了。”
聽了此人的話,其他人一起笑了。
景清擺了擺手,謙虛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們別這樣說了。”
他還是挺謙虛的,但其他人似乎不給他謙虛。
那些北方讀書人,大肆讚揚景清。
但是他們的話,讓同樣在一家客棧的其他人,感到不滿意了。
“你們北方人,沒有才學就沒有才學,什麽務實?什麽我們南方隻會浮誇?”
“不就是,寫文章都寫不好,所以用務實來掩飾自己沒有才學的不足,不知所謂。”
“他們北人就是這樣,自娛自樂,管他呢!”
“說的沒錯,等到放榜的時候,誰好誰壞,一眼便知。”
旁邊的桌子上,都是南方讀書人。
他們把景清那一張桌子的對話,全部聽到了。
聽到他們北人如此自娛自樂,再貶低他們南方讀書人,心裏肯定很不爽,於是出言嘲諷,聲音也不掩飾,嘲諷的話,全部讓景清那一桌的人聽到了。
科舉臨近,不少參加會試的讀書人,都聚集在金陵,到外麵隨處走一走,讀書人到處都是,兩地的讀書人,在同一家客棧內遇上,是很尋常的事情。
景清他們那一桌子的,聽到了這話,當即有人很不滿地站起來,生氣地指責對方。
“你們這樣說,什麽意思?”
他們很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