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打一頓

字數:4162   加入書籤

A+A-


    柳六把荊條包裹好,再雙手舉起,送到朱允熥麵前。
    朱允熥問道:“真的要我打你?這一下打下去,可痛了。”
    曹震豁出去了,肯定道:“殿下盡管打,臣皮粗肉厚不怕痛,能讓殿下心裏好過一些,想怎麽打就怎麽打。”
    其實是讓他的心裏,感到好過些,不用一直惶恐不安,不打是不會安心的。
    朱允熥確實可以了解,曹震現在心裏的想法,無奈地拿起荊條,朝著曹震的後背,一鞭子抽下去。
    也算是對昨天,曹震所作所為的懲罰。
    嘶……
    荊條打在身上,確實賊痛,但曹震還是忍住了,咬著牙,額頭上還有冷汗,不斷地冒出來。
    那種感覺,別提有多難受。
    曹震深吸了口氣,又道:“還請殿下,繼續打!”
    朱允熥無奈道:“打過了,就行了。”
    曹震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誠意,搖頭道:“臣懇請殿下,至少抽三鞭,隻是一鞭怎麽能行呢?”
    “請殿下,繼續打!”
    他一臉慷慨就義的樣子,看起來完全不怕死,但打幾下,也不會讓他就這樣死掉了。
    朱允熥無奈拿起荊條,再給曹震抽了兩下。
    曹震咬著牙,直接承受下來。
    快要把牙齒,都給咬碎了。
    但挨打完了,他又感到渾身放鬆許多,就算痛也是值得的,以及特別痛快。
    “來人,快傳太醫。”
    朱允熥又道:“不對,安排人送景川侯到太醫署,快點!”
    曹震擺了擺手道:“殿下,不用了,皮外傷,都是皮外傷。”
    他還特別逞能,微微咬牙道:“不敢勞煩太醫,臣回去隨便敷點藥就好了,不過能不能來一個人,扶著臣起來,跪得太久了,腿有些麻。”
    朱允熥輕輕點頭,柳六趕緊招手,讓一個小太監上來,把曹震給扶起來。
    曹震一把老骨頭,跪到了現在,膝蓋快要跪碎了,好久才能緩過來。
    看到這家夥如此,再看後背挨打,鮮血淋漓的,朱允熥有些於心不忍,問道:“景川侯,真的不需要去太醫院?”
    曹震馬上站直了身體,逞強道:“想當年,臣在戰場上殺敵,身中十多刀,也還能砍下十多個敵人的腦袋,這點皮肉傷都是小問題。”
    盡管老了,但他就是不認老。
    朱允熥說道:“來人,送景川侯回家,一定要護送好景川侯。”
    馬上再有幾個小太監走出來,一起扶住曹震。
    曹震依舊的逞能道:“沒事,不用扶,臣還能走路。”
    然後他一拐一拐的,往文華閣外麵走去。
    朱允熥無奈地微微搖頭,這些老公侯,都是那麽死要麵子的嗎?
    他還是安排人,跟隨曹震回去。
    萬一曹震在回去的路上,發生了什麽意外,那就是他這個皇太孫做的不對了。
    回了文華閣,剛坐下來,工部尚書楊伯成就把宋禮送回來的奏章,遞了上來。
    楊伯成說道:“殿下,宋禮在鳳陽等地,治水卓有成效,前不久下了一場連續的大雨,但經過他疏通的河道,以及加固的河堤,一點事都沒有。”
    聞言,朱允熥還有些緊張,擔心道:“又下雨了?是不是發大水?”
    最近好像沒有相關的奏章回來,他開始懷疑,當地的官員是不是在掩蓋什麽。
    和當時的宿遷一樣。
    楊伯成說道:“回殿下,部分地區下大雨,並非所有,有宋禮在當地,一點事都沒有,可能當地官府因此才沒有奏章回來。”
    他也看得懂,朱允熥認為沒有關於下大雨的奏章,而擔心當地的事情了。
    楊伯成繼續說道:“加固河堤用的,都是科學學堂的鋼筋水泥,這些可都是神物,無論如何浸泡,河堤就是不倒,太神奇了。”
    聽了這樣的解釋,朱允熥這才稍稍放心。
    隻是局部地區,不是大範圍,就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問題。
    朱允熥問道:“如今的鋼筋水泥,大範圍應用到河堤上了?”
    楊伯成鄭重道:“用上了,但工廠那邊的產量還是太少了,有點供不應求,臣還想向殿下申請,用來修橋修路。”
    作為工部尚書,楊伯成肯定有了相關的知識。
    見識過鋼筋水泥的作用,他瞬間能想到,把這些東西應用到大明的方方麵麵。
    不僅是修橋修路,還有建造房屋,加固城牆等等。
    作用可大了。
    朱允熥看到楊伯成已經反應過來,這些東西的作用,笑道:“隻要工廠那邊,供應得上來,你們隨便用。”
    楊伯成躬身道:“臣明白了,等會就去,催促他們增加產能。”
    大明要進行工業化,很多工廠上的產能,是必須提起來。
    如果產能跟不上,工業的進展,也會跟不上。
    目前大部分的工廠,轉移到南洋等地,為的正是增加產能,利用外麵的原料,來給大明的工廠增產。
    朱允熥問道:“目前治水的資金,還夠吧?”
    治水這筆錢,全部是朱允熥的私房錢,沒有找戶部要錢。
    楊伯成躬身道:“宋禮說,暫時足夠。”
    足夠就行了,朱允熥對宋禮還是放心的,把治水的進一步進展了解清楚,便讓楊伯成先回去。
    楊伯成剛下去,鐵鉉也進來了。
    “殿下,臣想提出一些,關於武備的事情。”
    鐵鉉是提出,關於增加武備一事。
    剛北伐結束,打完了仗,但在打仗的時候,正好是武備消耗得最大的時候。
    盡管大明有了槍炮,但在如今的時代,刀槍等冷兵器還是主流,即使北邊的草原不再成為威脅,但武備絕對不能少。
    之前消耗得差不多,現在就應該要有補充,萬一又需要打仗,相應的武備才能第一時間供應上,送到軍隊當中。
    草原不需要打仗,大明西邊、西北邊,還有吐蕃、西域等土地,還沒能收複回來的。
    朱允熥聽完了鐵鉉的話,直接批準了,再給兵部批文,讓兵部拿著文書,前去找兵仗局下單生產。
    現在兵仗局的工廠,主要生產的武器,都是火槍火炮,但這些生產速度比較慢。
    可是生產刀槍等冷兵器,對於兵仗局的工廠而言,那是輕輕鬆鬆,有手就行了。
    武器的強度、硬度,還要比以前好很多,這便是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