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分流派,內鬥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A+A-


    李景隆知道是知道,但他什麽都不敢做。
    更不敢說!
    萬一有些事情,讓朱允熥不滿意,他們李家可能要玩完了,但如果什麽都不做,將來真的把一切推進,李景隆又擔心地在想,他們李家的利益,還有多少可以剩下的呢?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李景隆現在隻能,當作什麽都不知道。
    “你小子,愚鈍?精明著呢!”
    老人回頭看了一眼李景隆,心裏輕哼一聲,明顯不相信李景隆的借口。
    至於這個老人,能讓李景隆如此恭敬。
    除了朱元璋,整個大明,找不出第二個了。
    朱元璋在宮裏休養,待得有些無聊,打算今天早上到紅薯地看看,就是第一批種植紅薯的地方。
    因為那個地方,是李家的,他讓李景隆進宮,陪著自己出來。
    路上隨便找個地方,吃點早餐。
    沒想到會遇上這一幕。
    朱元璋當然知道,朱允熥做的那些事情。
    還有方孝孺的事情。
    他全部一清二楚。
    感到意外的是,沒想到這些事情,逐漸開始鬧大起來。
    方孝孺那些天下為公,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那麽接下來,肯定有人要反對。
    和之前把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消息,故意放出去那樣,鬧得很大。
    朱元璋其實不怎麽擔心,這件事鬧大了,擔心的是朱允熥能不能壓下來,是否有能力控場,若是做不到,後續肯定麻煩得很。
    李景隆聽著朱元璋的話,躬身道:“老爺教訓得是,但這件事,我是真的不知道怎麽樣。”
    他當然希望,朱元璋直接叫停。
    但現在看朱元璋的意思,沒有叫停的念頭。
    李景隆心裏悲哀,隻好裝作,什麽都不懂。
    朱元璋輕哼道:“你小子,算了今天不出去,回宮吧!”
    完了,他放下錢,轉身回去。
    李景隆趕緊跟上去,討好道:“來人,把老爺的馬車送來。”
    朱元璋說道:“不用了,咱又不是腿瘸了,走這幾步路,還是可以的。”
    隨後他一路走回去,李景隆隻好在身邊跟隨。
    回到皇宮外麵,李景隆被趕走了,朱元璋自己回去。
    李景隆看著報紙,現在的想法,也和剛才的梁秀才差不多。
    怕被朱允熥做絕了,朱元璋又不會反對。
    到最後,曹國公也要交稅。
    每年得拿多少糧食、錢財出來啊?
    可是,李景隆很懂事。
    真的不敢對這件事,發表任何想法,更不敢說出去,怕錦衣衛一查,查到自己是源頭,以後在朱允熥身邊,再也不用混了。
    李景隆唯有寄希望於,讓其他官員,好好鬧一場。
    或許還能,鬧一個結果出來。
    ——
    朱元璋回了皇宮,首先到文華閣。
    “皇爺爺,您怎麽來了?”
    朱允熥驚喜地說道。
    朱元璋揮一揮手,讓身邊的人全部下去。
    朱允熥一看便明白,通常這樣做是有一些,很特別的事情想和自己聊聊,他趕緊讓出位置,讓老朱坐下來。
    朱元璋說道:“咱剛才在外麵,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把梁秀才的事,簡單地說了說。
    原來是因為,方孝孺那個天下為公!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元璋關心是正常的,道:“方孝孺的作用,要發揮起來了,這些事情,孫兒是知道的。”
    朱元璋問道:“你確定,一定能做好嗎?”
    朱允熥微微搖頭道:“不一定,這種事情,無論誰也不敢保證,何況這也不過是,一種思想上的準備。”
    朱元璋又道:“那你接下來,準備如何?”
    朱允熥解釋道:“其實孫兒還有另外一個打算,皇爺爺想不想聽聽?”
    朱元璋輕輕點頭。
    朱允熥又道:“孫兒的想法,是破壞讀書人的團結。”
    “讀書人,團結嗎?”
    朱元璋想到前不久,還鬧著南北分榜的事情。
    顯然不團結,至少在老朱看來,是不存在團結的情況。
    朱允熥解釋道:“很團結,其實從宋朝開始,他們就特別團結,皇爺爺知道什麽原因嗎?”
    朱元璋隻是搖頭,還聽得不是很懂。
    朱允熥繼續說道:“孫兒之所以說他們特別團結,是因為現在隻有儒家,一直以來,都隻是儒家,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沒有牽製的力量,皇爺爺想一想宋朝,那些文官豈不是想做什麽,就能做什麽?”
    朱元璋想著,臉色微微一沉。
    朱允熥又道:“孫兒的計劃,除了為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強行給儒家,分一個流派。”
    朱元璋問道:“如何分流派?這樣又有何用?”
    朱允熥解釋道:“方孝孺就是分流派的關鍵,現在初有成效了,方孝孺已經擁有一批,讚同他的讀書人,所屬的流派,是天下為公,但現在的讀書人流派,會反對方孝孺他們新的流派。”
    經過這樣提醒,朱元璋逐漸想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你的意思,方孝孺這個流派,會成為讀書人的競爭對手。”
    “把儒家分裂了,讓原本傳統的,讀書人高高在上,享有特權,和方孝孺的天下為公,互相鬥爭起來。”
    “他們的思想不一,利益不同。”
    “一定誰也不會服從誰。”
    朱元璋說道。
    朱允熥微微點頭道:“孫兒想的,正是如此!皇爺爺試想一下,朝中文官的地位越來越高,那麽他們就會不斷想控製權力,那些奸相,不都是文官嗎?他們越來越統一,將來整個朝廷,隻有文官的聲音,會發生什麽情況?”
    就會如同,宋朝那樣。
    大宋能用的武將,其實還不少。
    具體國力,也不差。
    但大宋變成什麽樣了?
    朱元璋聽著這話,又微微點頭,認為朱允熥說的,都是對的。
    朱允熥又道:“孫兒分成兩個流派,讓他們無法統一,互相爭吵起來,如此更利於被我們直接管理,而不是他們將來,反過來管理我們。”
    隻要有鬥爭,他們就容易拿捏。
    如果沒有鬥爭,高度統一,就算南北分榜的矛盾,也隻是暫時的,等到他們團結起來,還是會不斷地為自己的群體獲取利益。
    到了某一個高度後,隻會不利於朝廷。
    朱元璋以前,從來沒考慮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