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汪洋恣肆

字數:6917   加入書籤

A+A-


    “受這個著名學者影響,之後大部分學者和教師都把蘇軾當成了張衡或者沈括來解讀。
    認為蘇軾在中秋之夜,端著酒杯,在追問明月起源,探尋宇宙初生,思考著朦朧的宇宙生命意識。”
    “我們知道,蘇軾這時候的職務可不是打醬油的黃州團練副使。
    也不是閑得開墾荒地發明紅燒肉的‘東坡居士’。
    而是大權在握的密州知州。
    讓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喝得暈乎乎地端著酒杯探尋宇宙秘密,同學們覺得這種情況合情合理嗎?”
    學生在思考了片刻之後,都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
    “要想正確理解這一句詩詞,我們就要弄清楚‘有’字的含義。
    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關於“有”的解釋是:‘有者,備也,從月又聲’。
    從字形上看,‘有’字由‘月’和‘又’兩部分組成。
    其中‘月’代表肉,象征著物質的存在;而‘又’則代表手,暗示了掌握或擁有的動作。
    這種字形結構傳達了“有”字所表達的核心概念,即物質的存在與對物質的掌握或擁有。這是‘有’字最初的含義。”
    “我查閱過《辭源》《辭海》等工具書,‘有’字的含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八條:
    1、表示存在。例如:有關、教子有方,有案可查、有備、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2、表示所屬。例如:他有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例如:有病、情況有變化、今晚有月食。
    4、表示估量或比較。例如:水有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例如:有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麵表示客氣。例如:有勞、有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例如:有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麵。例如:有夏、有宋一代。
    很明顯,這個著名學者把‘有’的含義理解成了第一條,當作‘存在’來解釋。
    ‘明月幾時有’,也就成了‘月亮什麽時候就存在了?
    ’蘇軾大概正在考慮,月亮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存在的呢?
    是在古生代還是在中生代?是在寒武紀還是在奧陶紀?是在侏羅紀還是在白堊紀?”
    秦逸飛模仿著蘇軾,一手端杯,一手撚著胡須,一副苦苦思索的樣子。
    鄭維山一貫嚴肅、不苟言笑,學生聽他的課,難免會感到枯燥無味,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一種壓抑的感覺。
    乍換了秦逸飛風趣幽默的講課風格,學生不僅倍感輕鬆,注意力完全被秦逸飛吸引,而且思維自覺不自覺地就跟著秦逸飛跑,不知不覺就把自己代入到詩詞的意境之中。
    他們仿佛看到,一個頭戴烏紗,身穿蟒袍的大官兒,獨自一人端著酒杯,撚著胡須,正在苦苦思索著科學或者哲學的問題。
    而他周圍,幾個年輕漂亮的歌伎正在輕歌曼舞,
    為她們配樂的樂師們正在賣力地操弄著管弦絲竹。
    七八個喝得麵紅耳赤的男人,正在亂哄哄地猜枚投壺……
    想到如此滑稽違和的畫麵,學生們也禁不住莞爾一笑。
    “其實,我認為‘明月幾時有’當中的‘有’,在這裏是一個動詞。
    可以用上述第三條來解釋,可以理解為發生、出現,還可以引申為‘升起’。
    整句話用現代語言說,就是月亮是什麽時候升起來的呢?”
    “通過作者為詩詞寫的小序,我們知道,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按照中國古代天幹地支紀年法,正是丙辰年。”
    “當時詩人不僅遭受變法派的排擠和打壓,同時又不討保守派的喜歡。
    詩人生活在兩派夾縫當中,內心感到非常苦悶和孤獨。”
    “於是,蘇軾就上書朝廷,要求把自己外放到距離弟弟蘇轍比較近的地方為官。”
    “那時,蘇轍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做判官,朝廷卻把蘇軾派到密州今山東諸城)做知州。
    兄弟倆之間的距離不僅沒有變近,反而比在開封做京官時,變得更遠了。”
    “這一年,自弟弟到南京任職,詩人和弟弟已經有六七年沒有見麵了。
    中秋佳節晚上,思親之情再也不可抑製,於是詩人就借酒消愁。”
    “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詩人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不長時間他就露出了濃濃的醉意,人也變得有些醉眼迷離。”
    “他一抬頭,卻發現一輪明月,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高懸在碧藍的天空。
    詩人就端著酒杯搖搖晃晃站立起身來,衝著天空高聲喊道:月亮啊,你是什麽時候偷偷升起來的?青天啊,你可能告訴我?”
    同學們用心聆聽著秦逸飛的講解,不知不覺就被帶入了詩詞的意境。
    仿佛他們眼前真的出現一個有些頹廢的文人雅士。
    甚至連他袍裾被壓得褶皺他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似乎他們還能夠聞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濃濃酒氣。
    隻見他搖搖晃晃把端著的酒杯伸向半空:青天啊,請你告訴我,月亮是什麽時候偷偷升起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僅學生被帶進了詩詞的意境,就是聽課的十幾個老師,也覺得秦逸飛的這一番解釋,比參考書上說的那些要合情合理。
    不過,老師畢竟不同於學生,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維的方式都不一樣。
    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如果在考試中出現了這一內容的試題怎麽辦?
    是按參考書上的內容來回答,還是按照秦逸飛講的這一套回答?
    按秦逸飛的這一套回答,閱卷老師能給判正確嗎?如果因此而失分,這秦逸飛豈不是誤人子弟?
    有一個老師正準備發問,卻沒有想到有一個學生高高舉起了手。
    “老師,如果考試時遇到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按照教科書上的回答,還是應該按照你講的回答?”
    問話的,正是那個問“另一個逸飛是誰”的漂亮小姑娘蔣虹。
    還真是想吃冰天上就下雹子,想什麽來什麽,這個蔣虹竟替他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蔣虹同學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我們知道,語文和數學有很大不同。
    2的相反數就是負2,不能是負1也不能是負3。
    1加1的和就是2,不可能是3也不可能是4。
    它們的答案有且隻有一個,這就是標準答案。
    語文卻不是這樣。
    譬如‘白’的反義詞,既可以是‘黑’也可以是‘紅’。
    ‘凶狠’的反義詞,既可以是‘善良’,也可以是‘和藹’和‘仁慈’等等。
    至於語文中的閱讀理解題,更是千差萬別。
    tets in a te"s eyes,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就是說不同讀者對同一文學作品會有著不同的解讀和理解。
    也就是說在閱讀理解上,確確實實存在著主觀體驗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性。
    這也就意味著閱讀理解一類的問題,不應該也不會有標準答案。
    你們現在能不能理解我說這些話的意思?”
    學生們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還有的先點頭後搖頭,臉上都帶著一絲迷茫的神情,他們都渴望等待著秦逸飛能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秦逸飛笑了笑,接著說道:
    “既然沒有標準答案,那麽老師說的自然也不會是標準答案。
    據我估計,今後考試時一般不會出現這一類的問題。
    如果萬一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請記住,”
    秦逸飛說到這裏突然停頓了下來,他用黑板擦敲了敲黑板,才接著說道:
    “請記住,一定要按教科書上說的回答。
    因為他們是試卷答案的製定者,對錯都是由他們說了算。”
    當然,秦逸飛並不是單單對“明月幾時有”的解釋進行質疑。
    他對“我欲乘風歸去”的去處和到底是誰在“起舞弄清影”?都提出了不同於教科書的見解和主張。
    尤其是討論究竟是誰在“起舞弄清影”時,秦逸飛說話還有點兒尖酸刻薄。
    他說,究竟是誰“起舞弄清影”?
    按照那位著名學者的說法,是蘇軾顧月而舞,幾乎不知自己到底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可是,查遍現有的文獻資料,也沒有查到一條關於宋朝官員自己舞蹈助興的記載。反而查到不少宋朝限製官員飲酒的規定。
    尤其是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也就是蘇軾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時候,朝廷規定,凡在法定節假日之外,朝廷官員讓歌舞伎陪酒佐酒,是要受到刑法處罰的。
    秦逸飛說,像發運官、轉運官、提刑官這類官職,參加有歌舞伎陪酒佐酒的宴會,是要丟官罷職,被判二年有期徒刑。
    至於像蘇軾這樣的知府,參加有官妓私妓作陪的宴會,是要被打八十大板,而且還在十年之內不準轉崗不準提拔。
    那時候,大宋官員除去節假日之外,一般宴會是不會出現陪酒佐酒的歌舞伎的。
    他說,在宋朝理學盛行的年代,官員幾乎都是端著一副臭架子不肯放下。
    不知那位著名學者是怎麽腦洞大開,竟讓蘇軾放下知府大人的架子,在月下翩躚起舞,而且還跳得十分投入,渾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簡直是狗屁不通,不免讓人笑掉大牙。
    即使西學東漸一百年之後的今天,除去專業舞蹈演員,除去歌舞廳等專門場所,你見過哪個男人跳單人舞?
    至於市長級別的高幹,我們都沒有直接接觸的機會。
    有人諷刺他們“上午圍著輪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那是諷刺他們在跳男女雙人交誼舞。
    你何曾在影視劇或文學作品中,見過哪個高級幹部如癡如醉地跳過單人舞?
    秦逸飛接著說,我們可以把上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以及下句“何似在人間”聯係起來理解。
    詩人是在訴說他在朝堂之上,既被變法派排擠又不討保守派歡喜,自己被孤立地夾在兩派之間,身單影隻孑然一身的鬱悶心情,就像月宮中的嫦娥一樣,陪伴她的隻有一隻玉兔和自己的影子。
    所以,詩人就發出這樣的感慨,與其像嫦娥那樣在廟堂上起舞弄清影,哪裏及得上在地方上為百姓做些實事好事?
    要知道,蘇軾在多地做地方官時,都留下了不少政績佳話。
    像人人都知曉的,他在擔任杭州知州的時候,就疏浚了西湖構築了蘇堤。
    在擔任徐州知州的時候,他親臨抗洪一線,與百姓共同築堤抗洪,保住了徐州城等等。
    這堂課,秦逸飛講得酣暢淋漓、汪洋恣肆。
    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如癡如醉。
    隻是旁聽的老師們,卻覺得秦逸飛膽大妄為、信口雌黃,竟敢隨意否決人教版教科書上的內容。
    喜歡秦逸飛官場之路請大家收藏:()秦逸飛官場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