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早教
字數:6074 加入書籤
暑假的尾巴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溜走。空氣裏依舊殘留著夏日的燥熱,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一絲初秋的涼意。樹梢的蟬鳴聲漸稀,取而代之的是開學季隱隱傳來的喧囂。
愛琪的研究生生涯正式邁入了最後一年——研三。這意味著她的生活重心將不可避免地再次向學業傾斜。畢業論文的壓力、實驗室項目的攻堅、以及未來職業道路的選擇,都將接踵而至,可以預見她將會忙得腳不沾地。
樂希的公司業務發展平穩,但作為管理者,他同樣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兩人一旦都進入高速運轉模式,陪伴珩珩的時間勢必會大幅減少。
眼下,家裏白天通常隻有張姨和珩珩兩人。張姨雖然盡心盡力,把珩珩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她畢竟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更多的是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和安全。珩珩快兩歲了,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正是需要大量互動、引導和社交刺激的時候。整天困在家裏,對著熟悉的阿姨和玩具,他漸漸開始表現出一些無聊和煩躁的情緒,有時會鬧著小脾氣要“出去玩玩”,或者反複問“爸爸媽媽呢?”
這天晚上,哄睡了珩珩後,愛琪和樂希坐在客廳沙發上,都有些心事重重。
“下學期我肯定要常駐實驗室了,估計早出晚歸是常態。”愛琪靠在樂希肩上,語氣帶著歉疚和不舍,“到時候陪珩珩的時間就更少了。”
樂希攬住她的肩,輕輕拍了拍“學業要緊,最後一年了,咬咬牙就過去了。珩珩這邊,你別太擔心,有我呢。”話雖如此,但他自己也知道,他也不可能天天準時下班陪孩子。
“我就是擔心他。”愛琪抬起頭,眉頭微蹙,“你看他最近,好像有點沒精神,也不像以前那麽愛笑了。張姨帶他固然放心,但畢竟沒有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的環境。我擔心他老是悶在家裏,不利於性格發展和語言交流。”
樂希沉默了一下,他也有同感。他想了想,試探性地開口“那……要不,我們送珩珩去上早教課?就上那種半日製的親子班或者遊戲班?一周去兩三次,讓他有機會跟別的小朋友接觸接觸,也有專業的老師帶著玩,總比老悶在家裏強。”
早教這個概念,他們之前也了解過一些,但一直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但現在看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給孩子社交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一下看護人。
愛琪眼睛一亮“這個主意不錯!我聽說有些早教中心挺好的,不是那種死板的教學,就是通過各種遊戲鍛煉孩子的大運動、精細動作、社交能力什麽的。我們可以先去考察幾家看看?”
“行,我明天就讓lda幫忙搜集一下本市口碑好的早教中心資料,周末我們帶珩珩一起去體驗一下。”樂希雷厲風行,當即拍板。
周末,樂希和愛琪興致勃勃地帶著珩珩去考察了兩家口碑不錯的早教中心。一家是國際品牌,環境高大上,課程體係源自國外,主打雙語沉浸;另一家則是本土知名機構,更注重傳統文化和感官體驗。
珩珩到了新環境,一開始有些拘謹,但很快就被色彩鮮豔的教具、有趣的遊戲和熱情的老師吸引,在親子體驗課上玩得還挺開心,咯咯笑個不停。
看著兒子開心的樣子,樂希和愛琪都覺得這個決定做對了。他們比較傾向於那家本土機構,覺得課程設置更貼近中國孩子的成長規律,氛圍也更溫暖。
晚上,一家人照例去樂希父母家吃飯。飯桌上,樂希和愛琪就把打算送珩珩去上早教的想法說了出來,本以為會得到支持,沒想到卻首先遭到了樂希媽媽的強烈反對。
“什麽?早教課?珩珩才多大?兩歲都不到!”樂希媽媽一聽就放下了筷子,眉頭緊鎖,“那麽小的孩子,懂什麽呀?就去上課?那不是瞎折騰孩子嗎?”
她語氣激動起來“那些早教中心,我聽小區裏其他老太太說過,就是看著光鮮,收費死貴,實際上就是騙你們這些年輕家長錢的!讓孩子去那裏玩些家裏也能玩的玩具,聽些亂七八糟的英文歌,就能變聰明了?我不信!”
愛琪連忙解釋“媽,不是您想的那種上課。就是讓孩子有個地方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帶著做遊戲,鍛煉一下協調能力和膽子……”
“一起玩?小區裏沒孩子嗎?公園裏沒孩子嗎?非要花那個冤枉錢去一個屋子裏玩?”樂希媽媽打斷她,語氣更加不滿,“再說了,平時你們忙,不是還有我嗎?我過來帶珩珩!我帶他去公園,去兒童樂園,找別的小朋友玩,不比去那什麽早教中心強?何必非要把孩子那麽小就送去‘學習’?童年不就是該無憂無慮地玩嗎?”
她的觀點很明確一是認為早教是智商稅,沒用;二是認為剝奪了孩子的快樂童年;三是覺得有她這個奶奶在,根本沒必要花這個錢。
樂希爸爸在一旁聽著,沒直接表態,但看樣子也是傾向於老伴的觀點,覺得孫子還小,沒必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視頻對麵的愛琪爸爸和媽媽互相看了一眼,愛琪媽媽溫和地開口“親家母說的也有道理,孩子確實還小。不過現在時代不同了,早教可能也有它的科學道理在裏麵?主要是琪琪他們下學期確實太忙,怕珩珩老在家悶著……”
“忙不過來我就多過來!反正我退休在家沒事!”樂希媽媽態度堅決,“我看就是你們年輕人想偷懶,想把孩子推出去!”
這話就有點重了。愛琪的臉色微微變了變。樂希見狀,趕緊開口“媽!您這話說的!我們怎麽會是想偷懶?我們是綜合考慮了才覺得這可能對珩珩更好。您帶珩珩我們當然放心,但您年紀也大了,天天帶他出去跑也累不是?早教中心就在家門口,環境安全,課程也是玩為主,還能接觸點新東西,怎麽就是瞎折騰了?”
“我說不行就不行!”樂希媽媽拿出了大家長的威嚴,“那麽小的孩子,就去那種地方,我不放心!萬一被別的孩子欺負了怎麽辦?萬一老師不負責任怎麽辦?萬一學了什麽壞習慣回來怎麽辦?家裏又不是沒人帶!”
兩代人的育兒觀念再次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一方認為要科學育兒,從小優質環境和社交;另一方則堅信傳統的養育方式,認為親情陪伴和自由玩耍才是最好的教育。
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珩珩似乎感受到大人們情緒不對,放下手裏的玩具,怯生生地看著奶奶和爸爸媽媽。
這場關於早教的爭論,最終不歡而散。樂希和愛琪悶悶不樂地帶著珩珩回了家。
“媽也太固執了。”愛琪有些委屈,“我們也是為了孩子好,怎麽就成了想偷懶了?” 樂希歎了口氣,摟住她“媽也是心疼孫子,怕他受罪。她的觀念還停留在過去,覺得孩子吃飽穿暖不摔著就行,不理解現在這些早期開發的概念。慢慢來,別著急。”
道理都懂,但現實問題擺在眼前。樂希媽媽明確反對,他們如果強行送珩珩去,肯定會引發更大的家庭矛盾,老人也會傷心。但如果不送,下學期珩珩的看護和成長環境又確實讓人擔憂。
接下來的幾天,這個問題像一塊石頭壓在兩人心裏。他們試著又和樂希媽媽溝通了一次,但老太太態度堅決,甚至有點傷心,覺得兒子兒媳不相信她能帶好孩子。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轉機出現在周末。愛琪實驗室暫時告一段落,難得有個完整的休息日。樂希媽媽雖然生氣,但心裏惦記孫子,還是過來了。
正好小區裏幾個和樂希媽媽相熟的老姐妹帶著孫輩在中心花園玩,樂希媽媽就帶著珩珩過去了。
花園裏孩子很多,珩珩看到小朋友很興奮,跌跌撞撞地想加入。但他平時接觸外人少,有些膽怯,想玩別人的小汽車,又不敢上前,隻敢遠遠看著。一個稍大點的男孩護著自己的玩具,衝他喊“不給你玩!”
珩珩愣在原地,小嘴一癟,委屈地回頭找奶奶,眼看就要哭出來。
樂希媽媽趕緊上前哄他“乖孫,不哭不哭,奶奶給你買更好的!” 但珩珩還是情緒低落,不肯再過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隻是緊緊拉著奶奶的衣角。
這時,另一個經常上早教班的小女孩,大方地拿著一個皮球過來,主動邀請珩珩“弟弟,我們一起玩球吧?”她的媽媽在一旁微笑著鼓勵。
珩珩有點害羞,但在小女孩的熱情邀請下,慢慢伸出了手。兩個小家夥笨拙地你推我擋,玩起了球,雖然動作不協調,但珩珩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樂希媽媽在一旁看著,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她忽然意識到,孫子似乎真的需要同齡人的陪伴,而不僅僅是家人的愛護。她自己帶,能保證他的溫飽安全,卻很難給他穩定的、高質量的社交環境。
玩了一會兒,孩子們散了。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和樂希媽媽聊了起來。對方無意中說起“我們家妞妞上了早教班以後,膽子大多了,也願意跟小朋友分享了。其實早教也不學什麽知識,就是有個地方讓孩子一起玩,老師會引導他們怎麽相處,挺好的。”
這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樂希媽媽看著不遠處又恢複獨自一人玩樹葉的珩珩,若有所思。
晚上,樂希媽媽沒有直接回家,而是跟著兒子兒媳回了他們家。
坐下後,她看著正在地墊上專心玩積木的珩珩,忽然歎了口氣,語氣緩和了許多“今天在花園裏,我看珩珩是想跟小朋友玩的,就是有點不敢……那個上早教班的小女孩,倒是挺大方的。”
樂希和愛琪對視一眼,心裏微微一動。
樂希媽媽繼續說“我昨天……也偷偷去你們說的那家早教中心門口看了看。確實看到很多跟珩珩差不多大的孩子,被老師帶著做遊戲,笑得挺開心的……好像也不是我想的那種死板上課。”
她停頓了一下,似乎下了很大決心,看向樂希和愛琪“我老了,想法可能跟不上你們了。你們要是覺得……那個早教中心確實對珩珩好,那就……先去試試吧。一周去一兩次,看看孩子喜不喜歡。要是不喜歡,或者受了什麽委屈,咱就不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樂希和愛琪又驚又喜!
愛琪連忙坐到婆婆身邊,拉住她的手“媽,謝謝您能理解!我們不是嫌您帶得不好,就是覺得珩珩這個年紀,可能需要更多的刺激和同伴。我們肯定會選最靠譜的機構,而且也不是完全不管了,我們有空一定會親自接送陪他上課的!”
樂希也點頭“是啊媽,早教隻是補充,您平時想來帶珩珩,隨時歡迎,您帶他出去玩,我們更放心!”
樂希媽媽看著兒子兒媳真誠的臉,心裏的那點疙瘩也慢慢解開了。她拍了拍愛琪的手“行了,我知道你們是為孩子好。我就是……就是怕你們覺得我沒用了……”
“媽,您看您說的什麽話!這個家誰都能少,就是不能少了您!”樂希趕緊哄道。
一家人總算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第二天,樂希和愛琪就帶著珩珩去那家本土早教中心報了名,選擇了一周兩次的親子課程。
第一次正式上課,樂希媽媽不放心,也跟著去了。她站在教室外,隔著玻璃牆看著裏麵的情況。看到老師充滿耐心和熱情,帶著家長們和孩子們一起唱歌、做遊戲、玩器械;看到珩珩從最初的拘謹,到慢慢被吸引,跟著節奏搖擺小身體,甚至嚐試著去拉旁邊小朋友的手……老太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也許,時代真的不一樣了。老一輩的經驗很重要,但年輕人的新觀念和新方法,也未必全是錯的。關鍵還是在於溝通、理解和相互妥協,一切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回家的路上,珩珩累得在兒童座椅裏睡著了,但嘴角還帶著甜甜的笑意。樂希開著車,愛琪坐在副駕,樂希媽媽坐在後座看著孫子,車廂裏彌漫著一種經過磨合後更加融洽溫馨的氛圍。
喜歡人生軌跡之重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人生軌跡之重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