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李紹興的野望
字數:3185 加入書籤
李籍的話,讓劉鄩一時無言,這仗打的,可謂是一潰千裏,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張蟾下毒詭計的效果。
看著李籍離去的背影,劉鄩再次走回堂中,眼神中帶著幾分落寞,想當年,他受王敬武之恩惠,如今王家基業已失,這讓他心中很是難受,好在,王家子嗣,並沒有受到什麽傷害。
降,就降了吧,所有人都降了,他一個人硬頂著,又有什麽意義。
…………
當李籍匆匆回返,告知劉鄩願降的消息後,陳從進挺高興的,如今整個平盧,就剩登州李紹興此人還沒回複,其餘之地,皆已歸順。
本來,陳從進還打算給平盧鎮免稅一年,來體現一把自己寬仁厚道的形象,但是盤算一下家底厚,陳大王隻能感歎一句,家大業大的地主,也沒有餘糧啊。
各地倉城猶如吞金獸一樣,源源不斷的消耗著幽州的財政力量。
陳從進設立倉城,是先難後易,在麵對朱溫,陳從進想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出兵方向,肯定不止是一個,必然是多路進攻。
用兵的規模,定然是空前龐大,那麽如此一來,若是沒有沿途倉城的補充,後路糧道的壓力,恐怕就會直接爆炸。
即便是勉力維持下去,那麽也是大量的民夫被迫征召,用以押運糧草,對於農業生產而言,那將是一場重大的打擊。
至二月四日,登州李紹興終於有了回複,李紹興表示,願意歸降武清郡王,但是,李紹興又言:“僅以登州一隅,不足以養上萬水師,請郡王加授登萊二州刺史,並每年撥糧十萬石,錢二十萬貫,絹帛十萬匹,以供養大軍。”
而李紹興的胃口可不僅僅就這些,他同時還要求,登萊二州,錢糧稅賦,府吏任命,權責悉歸李紹興。
李紹興的話語中,還隱含著威脅的意思,什麽若所求不遂,舟楫之士或有離心,泛海而東,剽掠邊州,恐非郡王所願見也。
陳從進剛收到消息的時候都驚呆了,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陳從進哪能不知道,無非就是威脅,要是不同意,那麽他李紹興光腳不怕穿鞋,無非是幹起老本行,用海盜劫掠海疆。
陳從進氣的都冷笑起來:“李紹興,果是豪賭之輩!”
諸將聞言,紛紛應和,表示此人野心勃勃,絕不能受其鉗製,當速速出兵,攻奪登州。
王猛又拍著胸口,再次立下軍令狀,言自己隻需半月,便可平定登州之亂,其餘諸將也紛紛請令,自請領兵東征登州。
但諸將的請令,皆被陳從進所駁,李紹興步軍實力孱弱,隨便遣一支偏師便可蕩平,唯一所慮的,便是他手底下有一支水賊。
至於李紹興吹噓自己有上萬水軍健兒,陳從進是壓根不信,以登州一帶,能養兩千多步軍,還有各地的州兵,外加一萬水師,這不是胡扯嗎。
至於海貿,劫掠,利潤肯定是有,但是陳從進的情報顯示,登州的海貿規模不大,也就是和渤海人,還有南方各地做點小生意,那點利潤,能養這麽多水師,戰船?
但眼下,陳從進自己的水師,那還是小貓小狗兩三隻,唯一上點規模的,也就是渤海的水師了。
於是,陳從進遣快馬,急奔渤海,悉調渤海水師,南下助討李紹興。
…………
登州城外。
李紹興憑欄而立,望著窗外波浪濤濤,臉上露出滿是誌在必得的自信笑容。
這時,一旁的心腹吳勝,低聲說道:“使君書信,想來已經送至青州,這條件,武清郡王……怕是不會接受。”
李紹興聞言,哈哈一笑,隨即轉身對身後的吳勝說道:“有何可懼,陳從進雖坐擁天下強藩,麾下鐵騎如雲,卻偏偏是個旱鴨子,幽州一帶,何曾有過水師大營,渤海灣雖闊,他卻無半艘戰船可禦海疆。”
吳勝聽的,更是一臉憂色,使君實在是過於托大了,陳從進雖然沒什麽水師,但是在陸上,卻是橫掃四方,這要是硬頂上,九成九是會吃虧的。
於是,吳勝又低聲勸道:“使君,此言雖不假,然此舉恐徹底激怒武清郡王,他若惱羞成怒,傾巢來攻,登州孤城,如何抵擋?”
李紹興卻是毫不在意,他才不怕,陳從進要是答應,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登萊二州便成了李紹興的基業。
他若不應,李紹興也不會傻傻的困守登州,直接放棄陸地,劫掠幽州海疆,擾他後方安寧,陳從進縱有數十萬雄師,也隻能望洋興歎。
正所謂,殺人放火金腰帶,想當官,受招安,一直是句至理名言,就算退一萬步來說,登州待不下去了,那又如何,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
李紹興淡淡的回道:“怕什麽,實在不行,我便率水師南下,投奔徐州時溥,時溥正與孫儒相爭,急需外援,我帶一支水師過去,他必待我如上賓。”
“可聽說孫儒圍攻徐州甚急,大發各州之民,決死圍攻,時溥怕是撐不住啊?”
“你啊,就是想的太多,時溥不行,那便再往南走,投奔越州董昌!”
說到董昌,李紹興眼中閃過一絲熾熱,董昌已在越州稱帝,國號大越,想當初,董昌也就是個私鹽販子出身,論出身,也沒比李紹興這個海賊強到哪去。
現在董昌是闊氣起來了,當了皇帝,不過,李紹興認為,若是自己帶著水師投奔董昌,那以自己的實力,怎麽也得封自己一個國公的勳爵吧。
吳勝雖然覺得,這使君的想法不太靠譜,但見李紹興底氣十足的樣子,也熄了再勸的心,隻能是在心中祈禱,若是武清郡王割地封官,那最好不過,若實在不行,也隻能另尋高枝了。
李紹興轉頭繼續看著海邊,口中淡淡的說道:“這一次,某賭的不是性命,是前程,成了最好,敗了也沒什麽,天下之大,總有我李紹興容身之處,再說了,登州這地,待的也太久了,換個地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