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王徽之謀
字數:2958 加入書籤
而就在天井關攻勢甚急時,處在黎陽城下的朱溫,已經是沒了脾氣。
城外的寨子到現在還沒拔光,汴軍驅民強攻的舉動,根本沒有讓高文集有任何的束手束腳的樣子。
高文集根本就不關心朱溫驅民攻寨的舉動,反而是效命軍群情激奮,恨不得立刻出戰,與朱溫決一死戰。
當年陳從進攻魏博,大夥雖然輸了,但都是當麵鑼對麵鼓的正麵決戰,就是圍攻魏州大半年了,陳從進也沒幹出驅民填城的舉動。
曹泰也知道高文集的戰術沒有問題,三路進軍,中路軍就是要為主力拖延汴軍的步伐,可在軍心躁動的情況下,曹泰還是求見高文集,請求出戰,以撫慰軍心。
高文集安慰曹泰,說道:“將軍之誌,吾深察之,然大王即將攻入中原,此正將士立功之秋,汝且歸營,曉諭諸軍,堅壁以待,功成即在旦夕,勿為浮議所擾。”
曹泰回營後,再三撫慰諸軍,軍心稍緩躁動,隻是曹泰也在擔心,若是再拖下去,恐效命軍中會有變事。
而曹泰的擔憂,顯然是多慮了,此時濮州雖然戰事剛剛開始,但是朱溫已經不打算和高文集再在黎陽耗下去了。
因為陳從進支援的騎兵越來越多,大軍一攻寨,幽州騎兵就在側翼襲擾,葛從周所率騎兵,在敵軍騎兵的壓力下,已經是勉力支撐。
有句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原地帶,和騎兵數量占據優勢的幽州軍對抗,確實是十分艱難。
而且,朱溫也擔心,隨著戰馬不停的損耗,若是葛從周麾下騎兵損耗太大,那麽大軍要撤回河南,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在河南諸縣中,特別是鄭州,許州,汴州一帶,大批的匠人,正在打製車輛,而這,便是朱溫在察覺幽州騎兵眾多,而且中原之地,一馬平川,和騎兵對抗十分吃虧,因此,緊急下令打造的。
這種車輛,就是一邊是車廂擋板,可以擋住箭矢,給車上的士兵提供防禦,另一側無擋板,方便士兵上下行走。
這種廂車,就是中原步軍防禦北方騎兵的重要工具,行軍途中,宿營時,把車陣圍起來,也就成了一道寨牆,而且,規模如果大起來,那麽可以有兩道,三道的車陣,層層防禦。
車陣,從古至今,都是步軍對抗騎兵極為有效的工具,一直到後來的明清時期,都曾發揮重大作用。
比如,孫傳庭大造廂車,車上放置火炮,硬抗數十萬闖軍的進攻,還有後來的左宗棠用車陣對抗撚軍的騎兵等等。
雖然到了明清時期,車陣上多置火器,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朱溫大造廂車,車上守軍可以用弓箭迎擊,不至於讓敵騎直接衝陣。
而且,更為重要的事,廂車可以給後勤運糧部隊,提供掩護。
北方戰火密布,幾乎可以說打成一鍋粥了,而就在李克用鏖戰靈石,北關之際,在長安的大唐朝廷,此時也是不甘寂寞,在已經搖搖欲墜的情況下,還要弄一些幺蛾子出來。
天子李煥登基已經四年了,這四年來,沒人知道他過的有多憋屈,剛登基時,受田令孜控製,李克用從鳳翔出兵,擊破田令孜後,李煥又被李克用所控製。
田令孜和李克用對於天子的控製,是完全不同,或者說,對天子控製的側重麵不同。
田令孜是直接控製皇帝本人,也就是在宮廷中,直接把李煥給拿捏了,而李克用這個人,辦事粗糙,在殺了一堆宦官後,根本就懶得搭理宮廷內部的事。
在李克用看來,整個關中的兵力都在自己手中,哪有什麽人敢冒頭,就是當初跑到河中,還上書質問自己的宰相王徽,後麵不也是灰溜溜的回到長安。
因此,李克用大發關中之眾,出兵決戰中原,對於後路,他是很放心的,不過,出於正常的手段,李克用留下自己的長子李落落駐守長安,替自己看護後路。
此時的李落落年紀才十五,便已經是京兆府尹,兼神策護軍使,左右龍武軍使等重職。
而當今大唐天子也才剛剛十四歲,可一個是傀儡,一個是大權在握,二人雖是君臣,但是實際權力,卻是天差地別。
當李克用率軍出潼關後,王徽當即入宮,密會天子,聲言:“聖人聰慧果敢,正春秋鼎盛之時,奈何李克用擁兵跋扈,無人臣之禮,然其遠離京畿,正是天賜良機之時。”
說到這,王徽以額觸階,聲淚俱下而言道:“請陛下頒密詔,臣願自請聯絡忠義之士,擒拿李落落,封鎖潼關,斷其歸路,如此則權柄複歸宸極,朝綱可振,陛下,時不我待,稍縱即逝啊!”
天子聞言,神色驟變,手足微顫,李煥雖然聰慧,但此時卻還是個十四歲的少年,他知道,如果輕易決定,恐怕會發生不忍言之事。
因此,李煥沉吟良久後,才緩緩說道:“王卿所言,朕亦思之,然國家初定,若再起變故,若未能擒拿李落落,而克用又回師關中,朕與卿恐無葬身之地……”
王徽抬首,目光堅毅的說道:“陛下勿憂!昔日神策諸將,多有怨克用專橫者,李落落年少,驕縱無謀,疏於防備,擒之不難,且潼關守將中有臣故交,封鎖之事易如反掌。今克用傾巢而出,後路空虛,此乃中興大唐唯一之機,陛下勿疑!”
…………
(注:史料太少了,李落落,在後梁史記中有記載,俘之移交魏博,由羅氏殺之。晉人一方也有記載,因李落落被俘,所以李克用請和,以贖回其子,由此,可印證此人的存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李落落這個名字,很可能是小名,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