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輪攻上陣

字數:3075   加入書籤

A+A-


    天井關下。
    敵軍據險而守,看起來士氣也很高昂,但是大軍都到這了,就是再硬的骨頭,也得把它啃下來。
    於是,向元振下令,準備火盆,火把,又嚴令諸將,輪番進攻,這樣的舉動,無不是在告誡全軍,此戰,是日夜不歇,不破此關,決不停戰。
    丁全禮運氣不好,又輪到他第一個上陣,誰都知道,第一個上陣的,肯定是要硬扛著對麵最強的火力,以及最充足的兵員。
    第一個上陣就想破關,那顯然是件難事,當進攻的鼓聲響起,忠武軍卒,可謂是奮勇向前。
    前方是廝殺,後路依然在源源不斷的製造器械,此地並不寬闊,傳統的攻城塔,在此處毫無用處,能用上的,隻能是大型的雲梯。
    甚至因為地麵不平,工匠都在軍卒的掩護下,抵進關前,就近製造,當然了,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在督造前方,還用了布袋填滿沙土,堆積在前,並夾以木板,用來阻攔關城上箭矢的射擊。
    整整一個白天過去,忠武軍都沒上城,而是把時間花費在填埋壕溝,清理路障,以及豎起雲梯。
    當黑夜來臨,強攻一日的丁全禮,雙眼通紅的退下陣去,換上來的是揚武軍使伊釗。
    丁全禮看著伊釗嚴肅的臉龐,忍不住說道:“路都弄平了,梯子也搭好了,苦力活,咱老丁都幫你做好了,剩下的功勞,就留給你了。”
    伊釗聞言,忍不住翻了個大白眼,頓感無語,天都黑了,向元振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打起火把,準備打夜戰,這大晚上的,如何能攻的下來。
    伊釗哼了一聲,並不理會丁全禮,河東軍有今天,皆是拜這個丁全禮所賜,若不是丁全禮,那麽自己或許就不會在這個鬼地方,大半夜的要去爬關城。
    當夜晚來臨時,天井關上關下,卻是燈火通明,夜晚本是寧靜之時,而此刻,卻是箭矢如雨,鼓聲震天。
    關城守軍依托城防,滾石擂木齊下,慘叫聲此起彼伏,不時有悍卒攀登上城,卻接連數次被擊退,伊釗見此情景,怒不可遏,親自督戰,一個營頭退下,即換另一營上陣,整整一夜的衝擊,終未能破城。
    當拂曉來臨時,關城守軍李全武雙目通紅,一臉疲憊的倚靠垛口,又是一輪進攻結束。
    李全武隻來的及休息片刻,便強振精神,安排軍卒輪換,李全武伸出頭望著關下,隻見遠處又開始調兵,輪換。
    而就在此時,一支箭矢猛的射來,李全武福至心靈,當即趴伏於地,那支冷箭,嗖的一下,從李全武的頭頂上飛過。
    伊釗所部的揚武軍開始輪換,但大部後側,在關下的盾車,沙袋處,依然有大批的弓手,正蹲伏於此,隻待關上露出人影,便會給其致命一擊。
    如此一來,才能在下一波進攻開始前,最大程度的減少進攻方的傷亡。
    李全武背靠關牆,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經過一天一夜的廝殺,李全武現在是很清楚了,對麵的向元振,是不拿下天井關,誓不罷休了。
    原先,李全武認為,自己把守天井關,最大的障礙不是敵兵攻城,而是後方糧草不繼,所以,他才有心思在關後尋空地,準備開耕。
    但現在的情形,顯然是自己想多了,別說等明年收成了,這麽強攻下去,能守一個月,不,能守半月,都是極為艱難的事了。
    因此,李全武一麵安排人輪換,一麵急遣信使,一路奔至洛陽,一路急奔至黎陽。
    李全武知道,張帥這些年,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民生治理上,對於軍中事務,張帥臣服於汴州,極大的減少了軍隊上的開支。
    因為中原最大的勢力就是朱全忠,背靠汴州,張全義也不需要弄太多的軍隊,兵甲,器械等。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支軍隊的構成,所有的一切都要花錢,錢糧的賞賜,兵甲的製造,乃至冬衣,夏裝,被褥,帳篷,水壺,繩索等等等等。
    而這還隻是步軍,如果是騎兵,需要的東西就更多了,所以,李全武也知道,就是向張帥求援,最後還得是求到黎陽的朱全忠處。
    但這一來一回的,白白耗費時間,還不如先斬後奏,提前請朱全忠發兵馳援,況且,李全武也認為,自己是張帥最信任的部下,在局勢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作出臨機而決的事,並不會產生什麽大問題。
    下一個換上來的是捷勝軍使袁奉韜,遙想前年,袁奉韜還做著獨據昭義的美夢,隻可惜,一切都已成空。
    不過,在遙領節度使虛職,和手握兵權的選擇上,袁奉韜終究還是選擇了兵權,如今的日子,雖不能和一方節帥相比,但比起孟方立,馮霸,李罕之,夏彥博等人,那還是好太多了。
    袁奉韜接替上前,捷勝軍的裝備水平,不如河東軍,不過,戰技水準還是有的,而且現在還是白天,向元振親臨前線觀戰,這一戰,打的比夜晚的伊釗強多了。
    至少數次登上關城,而且在關城上和守軍鏖戰許久,直到危急關頭,李全武率親衛老卒,拚死搏殺,才勉力將捷勝軍趕下關城。
    雖未破城,但觀察敵情的向元振卻很是高興,按袁奉韜的話來說,守軍隻是靠著關城險要,大軍不能鋪開,所以才能堅守,隻要步軍一上城,這些屯田兵最少要付出兩倍的傷亡,才能將攻上去的軍卒趕下來。
    其實,袁奉韜是很想再接再厲的,不過,全軍十營,已經輪戰了五營,可謂是軍卒疲憊,急需休整。
    而向元振也認為,再打一次,很有希望攻下天井關,於是,大手一揮,銳武軍使王君振接替袁奉韜,進攻天井關。
    王君振於陣前,點了軍中最為精悍果敢的右營指揮使符存審所部出戰,這一次,無論是向元振,還是王君振,符存審,對攻下天井關,皆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