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甲申之變11
字數:4967 加入書籤
遼東,滿清,
得知晉商被明朝朝廷一鍋端後,負責此事的範文程瞬間意識到大事不好,
範文程乃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十七世孫,
1618年主動投靠後金努爾哈赤,為其出謀劃策,助其建立清朝,
還積極遊說洪承疇等明軍將領投降,推動清軍入關及清朝各項製度的建立等,被視為滿清文臣之首。
範文程心知沒了這一次晉商的物資,這個冬天又不知道將會多凍死餓死多少,遂立刻將此消息告知攝政王多爾袞。
此時的滿清因為皇太極的離世,大清陷入皇位爭奪之中,
最終經過多方妥協,推出了順治這個小娃娃做傀儡,由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攝政。
得知這一消息的滿清內部一時間再次陷入爭吵之中,最終決定再次南下劫掠。
眼下已經是十月份,多爾袞決定十二月起兵南下,
八旗子弟聽說要南下劫掠後無不興奮,深知又能燒殺淫掠大明百姓了。
劫掠來的物資可以讓自己的妻兒平穩度過這一個寒冬。
然滿清還未南下,此時的南直隸卻已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十裏秦淮河中漂泊著無數文人世子的屍體,
以往在秦淮河吟詩作賦,附庸風雅的君子,麵對闖軍的刀槍終將要彎下其高傲的頭顱,
不識時務者,秦淮河中漂著的便是下場。
邵俊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心中無限感慨,
北方百姓此時已經易子而食,為了一口吃的揭竿造反,
而這裏文人士子卻還在南京城中歌舞升平,驕奢淫逸。
邵俊本還想體驗一下秦淮女子的風情,但想到自己的身份,隻能無奈放棄。
心想下次有機會再穿越到明朝,一定要好好體驗一番。
邵俊走進大明皇宮,南京城中的六部官員均被闖軍請進皇宮,
大多數官員本都想好了改換門庭、阿諛奉承的說辭,
可沒想到走進來的正主卻是一個熟人。
這裏的官員很多都曾在京師朝堂為官,自然見過當今皇帝身邊的邵俊。
見主事之人是宦官,所有人下意識的直起了腰,看向邵俊的目光中充滿不屑。
邵俊對此自然不以為意,也不搭理一眾官員,悠哉悠哉的品起茶來。
孰不知此時南京的各個官員府邸內,已是一片狼藉,
錦衣衛根據各個管家與下人的供詞,凡是不幹淨的財物皆被直接征用。
皇宮中的官員也一個個被拖了下去,
經過兩個多時辰,大殿上所剩官員已經稀稀拉拉沒有幾個,
連魏國公和幾位尚書皆被強行拖走。
天色漸暗,一名錦衣衛走進來在邵俊耳邊匯報了下外麵的情況,
邵俊輕輕拍起手來,語氣輕鬆,
“恭喜各位經受住了考驗,各位可以回家了!”
剩下的官員屁股也並不是完全幹淨,但邵俊也不想一竿子全打死,
對於一些存在小問題的官員,邵俊也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剩下的大臣不明所以,但是已經站了如此長時間,早就有些承受不住了,於是試探性的離開大殿,
見殿外將士不再阻攔,於是放心的離開皇宮,回到府邸後,顧不得府內的狼藉,便開始書寫奏折。
邵俊這些時日趕路也是累壞了,於是便在南京休整數日。
闖軍在玄甲軍的監視下分散成多股,自南京城為中心,開始向四周府縣開始“打家劫舍”。
一個月後,
蔚藍的南海之上,邵俊站在戰列艦上巡視著剛剛收入麾下的水師船隊,
鄭芝龍站在一旁匯報著鄭家船隊的規模。
邵俊頻頻點頭,放下手中的望遠鏡,低聲吩咐道:
“組織所有船隻,將闖軍運往台灣島,”
鄭芝龍聽聞邵俊有發兵台灣的意思,內心十分的激動,
鄭芝龍自己與那些紅毛夷素有恩怨,奈何彼此間實力不分伯仲。
可如果出動腳下的鐵家夥,那些紅毛夷也根本不足為懼,於是滿口答應下來。
邵俊這些時間來已經將江南的士族豪強搜刮了一遍,
目前邵俊手中的財富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糧草更是堆積成山。
可是眼下大明全是窟窿,這些糧草分散開來也隻能勉強維持。
隻能將闖軍以及其裹挾的流民送往台灣,
李過與李岩也知道中原已經沒有闖軍的容身之地,遂沒有反對。
好在邵俊為其安排了充足的糧草物資,即使闖軍到達台灣後也能生存下來。
戰列艦隨同鄭誌龍前往台灣,將上麵的紅毛夷全部消滅,
並驅趕台灣數百裏內的所有駐留船隻,確保短時間內沒人敢打台灣島的主意。
一個月後,
看著最後一批運送流民的船隻離去,邵俊也是準備返京,這些時日朱由檢催促頻繁,
邵俊也猜想是朝堂之上那群偽君子按捺不住了,畢竟南直隸的事情邵俊沒有刻意對朝廷隱瞞。
不出邵俊所料,
此時的紫禁城中,朱由檢滿臉愁容,遼東邊關軍報頻繁,
字裏行間無不表明著建奴又要南下,而朝堂之上百官對此卻毫不關心,
紛紛揪著南直隸之事不放,一個個要求召回邵俊交由三法司定罪,整日在朝堂上爭吵不斷。
“有大伴的行蹤了嗎?”
朱由檢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先前已經派出多路信使去給邵俊傳旨,
可是邵俊行蹤撲朔迷離,經常幾日便換一個地方,朱由檢派出的使者經常撲空。
“啟稟皇爺,王公公似乎已經到了福建一帶,前些時日曾發兵前往台灣!”
方正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方正化此時心中也是興起了驚濤駭浪,沒想到一向沉穩安分的王公公一離開京師便如同換了個人一樣,
在大明朝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波濤。
“哪裏?”
朱由檢似乎有些不確信,再次詢問道。
“回稟皇爺,是台灣。”
朱由檢陷入了長久地沉默之中,良久之後吩咐道:
“讓大伴盡快回京,”
“遵旨”。
京城之中,一座氣派的府宅內,幾十名朝廷官員聚集一堂,言語間滿是對當今聖上不滿之語。
更是提及了廢立之事,儼然邵俊的所作所為已經被默認為是朱由檢的意思,不然一介宦官怎敢如此。
“既然皇帝小兒不仁,就莫怪我們不義!”一名朝臣語氣很辣,
“勳貴那邊怎麽樣?有沒有試探出口風?”
“成國公已經同意,其餘勳貴也沒有拒絕,
這次皇帝將所有士紳勳貴全部得罪了遍,沒有人願意站在皇帝小兒那一邊。”
“三日後待那閹人回京後,各位便按計劃行事,今日便散了吧!”
隨著坐在首位的一名老者出聲,所有人依次離開此地。
就在京師暗潮洶湧之時,邵俊也已經抵達天津衛,
四艘鋼鐵巨船直接闖入天津大沽口港口,麵對戰列艦上的鋼鐵巨炮,
所有守軍都不知如何是好,直到軍艦臨近,船上升起旗幟,
守軍看見戰列艦上大明的旗幟後,所有人這才猛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