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甲申之變12

字數:5280   加入書籤

A+A-


    戰列艦並沒有靠岸,邵俊乘坐戰列艦上的氣皮艇登上天津衛的港口,
    看著湧上來的一眾天津衛守軍,雖然每個人看上去都比較瘦弱,但是精氣神還行。
    邵俊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領頭的軍官問道,
    “天津衛千戶何在?”
    “回稟大人,千戶在城中,小的已經差人前去請了。”
    邵俊不置可否,獨自一人走到一邊等候起來,
    一炷香後,邵俊再回來時,身後已經多了三千精銳士卒,此時天津衛千戶也已經趕來。
    在邵俊的安排下,由千戶牽頭招募當地百姓,開始從散裝貨輪上搬運糧草與銀兩,三千士卒負責在一旁監視。
    三日後,
    從陸路趕來的玄甲軍與之會合一處,
    同時帶來的還有山東總兵劉澤清的首級,這是邵俊臨行前給玄甲軍下達的命令。
    這劉澤清在崇禎八年奉命統率山東部隊保護漕運,
    崇禎九年,京師戒嚴,統兵保衛京師,後被加封左都督、太子太師。
    崇禎十三年,因山東饑荒,劉澤清奉命剿捕災民起義軍,後因周延儒舉薦,重新起用為山東總兵。
    崇禎十六年,赴河南援救被李自成起義軍圍困的開封,卻臨陣脫逃。
    崇禎十七年初,李自成兵圍北京,朱由檢號令天下兵馬趕赴京師勤王,
    劉澤清卻以騎馬摔斷了腿拒絕出兵救駕。
    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後,劉澤清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被封為東平伯,成為江北四鎮之一,駐廬州。
    但他在南明時期跋扈自雄,幹預朝政,排斥異己,將防區視為私人領土,瘋狂掠奪百姓。
    順治二年清軍南下,劉澤清暗中策劃投降清朝,被解除兵柄,恩養在京。
    這種貪生怕死,不忠不義之徒,邵俊便讓玄甲軍提前送其見閻王。
    所有輪船上的貨物裝車完畢後,運送隊伍開始向京師出發,
    在玄甲軍的護送下,隊伍浩浩蕩蕩回到京師,期間有眼紅者,因懾於玄甲軍軍威而不敢敢當出頭鳥,
    抵達京師後,入城的車馬一眼望不到頭,
    隊伍從正陽門而入,比上一次入太原的規模大了不止一倍,這也是邵俊有意為之,
    既可以安撫京師人心,還可以看一下能不能引出鋌而走險的大魚。
    沿途京師百姓紛紛駐足圍觀,看到馬車上露出的糧食,所有人都呼吸粗重,
    可看向兩側護衛的玄甲軍騎兵,皆不敢上前一步。
    隊伍如數進入皇宮,
    提前得知消息的朱由檢,早已經偷偷在東華門上方打量著這一切,看著那絡繹不絕的馬車,
    朱由檢喜極而泣,以至於隨同進入的皇宮的兩千玄甲軍都被朱由檢忽略掉了。
    得知消息的朝廷百官個個咬牙切齒,這些都是他們江南百姓的民脂民膏,
    本想著待邵俊回來直接將人截殺,這些東西自然落入他們口袋。
    可沒想到這狗太監不知道從哪裏招來如此精銳的大軍,隻能暫時偃旗息鼓。
    可私下裏昏君之聲在百官間瘋傳,且愈演愈烈,已經有著向全城彌漫的架勢。
    而朱由檢此時卻完全不知情,此時的朱由檢正在乾清宮如癡如醉的看著邵俊呈上的賬目。
    “這些該死士紳豪族,一個個都這麽有錢,這都是我大明的,是我大明的!”
    朱由檢狀若瘋癲,這是窮怕了,朝廷上一次這麽有錢的時候還是,不,什麽時候都沒有這麽有錢。
    朱由檢因為開心,連邵俊擅自殺藩王,殺文人子弟的事情都拋之腦後了。
    知道這些藩王在封地如此奢靡時,而自己每日在宮中節衣縮食,朱由檢恨不得親自砍了那些人。
    第二日早朝,朱由檢在邵俊的陪同下開始朝議,
    沒有出乎邵俊意料,朝堂百官便開始了彈劾,
    彈劾邵俊擅殺藩王勳貴,彈劾邵俊欺壓劫掠百姓,彈劾邵俊宦官幹政。
    、、、、、、
    一條條彈劾罪名都把邵俊給氣笑了,朱由檢此時也是麵色黢黑,官員那一副為民請命的哭訴聲,
    要不是擺在宮中的真金白銀,或者說是之前的朱由檢也許還就真信了。
    但知道這些官員勳貴私下裏有多有錢後,朱由檢再看這些人時,心中隻有無盡的怒火。
    朱由檢並沒有理會官員的彈劾,戶部讓朱由檢拿出銀兩補充戶部虧空的奏疏也被直接忽略,
    一場唇槍舌戰之後,
    由於朱由檢硬是沒有鬆口半分,百官並沒有討到絲毫便宜。
    早朝之後,大量官員跪在乾清宮前勸諫,名為勸諫,實為逼宮,
    這也是這些文人經常使用的手段。
    朱由檢在乾清宮中大發雷霆,衝著身旁的邵俊道:
    “大伴,吩咐人將這些人給我轟出去!”
    邵俊知道朱由檢這是氣話,雖然文官這一招很惹人厭,
    但如果直接將這些人轟了出去,那將對皇權威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而且短時間沒有這麽多新進官員補足空缺。
    於是小聲勸諫道:“皇爺,這些人眼中已經沒了朝廷,隻有利益,都是大明的蛀蟲,
    皇爺何必與之一般見識,有礙於皇爺名聲。”
    “那難道就放縱他們如此?”
    朱由檢一屁股坐在龍椅上,猛灌一盞茶,似要澆滅心中的怒火。
    “欲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大伴的意思是?”
    邵俊走近朱由檢,在其耳邊小聲言語幾句,朱由檢聞言一副不可置信之色,
    可迎上邵俊那篤定的眼神,下意識的點頭表示同意。
    “一切都依靠大伴了!大伴盡可放手施為,朕定全力支持!”
    朱由檢不知何時已經對邵俊有著無比的信任和依賴感,仿佛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信王殿下。
    “皇爺自登基以來事必躬親,節衣縮食,如今卻已漸生白發,老奴隻希望陛下日後多保重龍體!”
    麵對突如其來的關心之語,朱由檢隻感覺眼眶發紅,
    看到邵俊已經蒼白的頭發和佝僂的的身子,內心感觸良多。
    於是之後的幾日裏,麵對百官的跪諫,朱由檢一直置若罔聞,
    即使官員罷朝,朱由檢也不以為意,整日在後宮中陪伴皇後與兒女。
    外麵的官員聽說朱由檢這些時日一直在後宮中享受天倫之樂,一個個氣的胡子都歪了。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二十,紫禁城東華門大開,一車車糧食被運送出來,
    隊伍出京師直接運往遼東,同時宮中傳出了發軍北上覆滅建奴的聖旨,
    令人吃驚的是,領兵之人乃是邵俊,
    官拜薊遼總督,賜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提督遼東遼西京師以北所有大明邊關兵馬。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誓師北伐。
    聽聞消息的內閣成員無不嘩然,如此重大的事情卻沒有知會內閣半分,所有人都被蒙在鼓裏。
    “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怎可輕言戰事?”
    “重用宦官,還讓其指揮軍事,陛下是忘記昔年英宗土木堡之禍了嗎?”
    “昏君!昏君啊!”
    朝野上下無不充斥著叫罵聲,而暗中,錦衣衛將這些言論全部如數記錄。
    邵俊砸下兩百萬兩巨款交由李若璉負責錦衣衛的整治,
    如今雖還趕不上錦衣衛巔峰時期,但是掌控北直隸這一畝三分地還是綽綽有餘。
    至於前錦衣衛掌事駱養性,已經被邵俊打發到皇莊種紅薯去了,
    包括京師周圍的流民也都被招募了過去,不僅管飯還有工錢拿,
    所有活不下去的流民都擠破腦袋往裏擠,李若璉從中挑選青壯補充進錦衣衛。
    進入皇莊後短時間就無法出來,皇莊周圍都被戒嚴,
    以至於不是實在活不下去的流民都不敢前去一探究竟,
    所以皇莊中到底有什麽的猜測成為了京師百姓的飯後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