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漢人永不為奴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相州·鄴城
鄴城的十一月,寒風刺骨。高歡披著一件狐裘大氅,站在丞相府的高台上眺望遠方。他剛從晉陽巡視歸來,眉宇間還帶著長途跋涉的疲憊,但那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大王,關中有急報。\"斛律金快步走來,雙手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高歡接過信函,指尖觸到那冰涼的蠟印時,心中莫名一動。他拆開信函,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文字,嘴角漸漸揚起一抹笑意。
\"好一個劉玄德,不愧是吾弟…”他忽然大笑出聲,聲音在空曠的庭院中回蕩,\"果然英雄所見略同!\"
信中所言,正是關中漢王劉璟即將推行新政,實行募兵製的消息。高歡早已對現行的部落兵製不滿,正苦於無法說服那些頑固的鮮卑舊將。如今劉璟率先破冰,無疑給了他一個絕佳的契機。
\"傳令下去,明日辰時,召集孫騰、司馬子如、封隆之、高嶽、高隆之等人到議事廳商議要事。\"高歡收起笑容,眼中精光閃爍,\"告訴他們,事關國本,不得缺席。\"
當夜,高歡輾轉難眠。他起身來到書房,借著燭光反複研讀劉璟的新政內容。募兵製,這個想法在他心中醞釀已久。大魏分裂後,他掌控北魏大權,但軍隊仍以六鎮鮮卑為主,漢人士兵地位低下。這樣的軍隊結構,既無法充分發揮漢人士族的力量,也難以應對南魏日漸壯大的宇文泰。
\"夫君,夜深了,該歇息了。\"夫人婁昭君披衣而來,溫柔地為他披上一件外袍。
高歡握住妻子的手,輕歎道:\"昭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我欲推行新政,卻恐舊將阻撓。\"
婁昭君微微一笑:\"夫君向來決斷果敢,何必憂心?若有阻力,徐徐圖之便是。\"
高歡點點頭,心中卻明白,明日之會,必是一場硬仗。
次日清晨,議事廳內氣氛凝重。高歡端坐上首,目光掃過在座眾人。左側是以孫騰、封隆之為首的漢人文官,右側則是以高嶽為代表的鮮卑將領。司馬子如坐在中間位置,臉上掛著慣常的和煦笑容,眼中卻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諸位,\"高歡開門見山,\"今日召集各位,是為商議軍製改革之事。關中劉璟已決定推行募兵製,我意效仿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話音剛落,鮮卑將領斛律羌舉便拍案而起:\"大王!此事萬萬不可!漢人孱弱不堪,若與我國族勇士混編,隻會拖累全軍戰力!\"
\"羌舉將軍此言差矣。\"封隆之麵色一沉,聲音卻保持著克製,\"漢人中亦有勇武之士,當年信都起兵時...\"
\"信都起兵?\"鮮卑將領厙狄幹冷笑打斷,\"若非我國族鐵騎衝鋒陷陣,單憑你們這些隻會舞文弄墨的漢人,能成什麽事?\"
封隆之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手指無意識地攥緊了衣袖。孫騰和高隆之也麵色難看,廳內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高歡眯起眼睛,觀察著眾人的反應。他注意到封隆之眼中閃過的一絲屈辱和憤怒,也看到高嶽等鮮卑將領臉上毫不掩飾的輕蔑。這種對立情緒,正是他最擔心的。
就在氣氛降至冰點時,司馬子如輕咳一聲,站起身來:\"諸位稍安勿躁。在下有一策,或可兩全其美。\"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這位以智謀著稱的謀士。司馬子如捋了捋胡須,從容道:\"與其照搬劉璟之策,不如另立新法。我國可采國人、漢人分兵招募之製。以鮮卑為騎兵主力,漢人為步兵主力。漢人組織性強,還可負責耕種後勤等事務。如此各展所長,豈不美哉?\"
高歡眼中精光一閃,心中暗讚司馬子如的圓滑。這方案既安撫了鮮卑舊將,又給了漢人士族參與軍務的機會,表麵上看起來公平合理。
\"妙計!\"高歡拍案稱讚,\"就依子如之策施行。\"
孫騰見狀,立即補充道:\"丞相府可設外兵曹主管漢人步兵,騎兵曹管鮮卑騎兵,各部兵權由丞相府直接管轄。如此權責分明,便於管理。\"
高歡點頭表示讚同,目光卻不自覺地飄向封隆之。這位從信都起兵時就追隨自己的漢人豪強,此刻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封隆之內心翻江倒海。司馬子如的提議看似折中,實則仍是讓漢人處於從屬地位。鮮卑人繼續做高高在上的騎兵老爺,漢人卻要充當步兵苦力,還要負擔後勤耕作。這與六鎮時期的\"蒼頭奴\"有何區別?
\"封公以為此策如何?\"高歡突然發問,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回避的威嚴。
廳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封隆之身上。這位年近五旬的謀士感到後背滲出一層冷汗。他太了解高歡了,若此刻直言反對,恐怕...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議事廳的大門突然被推開。一個身著錦袍的男孩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正是高歡九歲的長子高澄。
\"父親!母親就要生了,還請父親趕快前往!\"高澄稚嫩的聲音打破了廳內的凝重氣氛。不等高歡回應,他便跑上前拉住父親的手,急切地往外拽。
高歡被兒子突如其來的舉動弄得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順勢起身離席。他回頭對眾人道:\"今日暫且議到這裏,諸位回去再細思量,改日再議。\"
離開議事廳後,高歡停下腳步,皺眉看著兒子:\"澄兒,你母親還未到生產之期,為何誆我?\"
高澄仰起小臉,眼中閃爍著超越年齡的智慧光芒:\"父親,假如封公不同意您的提議,您是不是準備殺了他?\"
高歡瞳孔微縮,沒想到兒子竟能看透自己的心思。他沉默片刻,坦然道:\"自然。我不需要不聽話的臣子。\"
\"父親錯了。\"高澄毫不畏懼地直視父親的眼睛,\"封公在信都支援您起兵討伐爾朱氏,隨您橫掃河北。他身為漢人,今日之策明顯偏袒國族舊將,他不悅也是人之常情。若因此殺他,河北世家必然會以為父親背信棄義。到時候河北皆反,我們如何消滅南魏宇文泰?\"
高歡震驚地看著這個年僅九歲的兒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高澄的分析竟如此透徹,直指問題核心。他蹲下身,平視著兒子的眼睛:\"那依你之見,為父當如何?\"
\"安撫封公,私下向他解釋父親的難處。\"高澄毫不猶豫地回答,\"同時給予漢人士族一些實質性的權力平衡,比如讓封公主管外兵曹。如此既能維持鮮卑將領的支持,又不失漢人士族之心。\"
高歡凝視兒子良久,忽然放聲大笑。他伸手摸了摸高澄的頭,眼中滿是欣慰:\"好!就依我兒之言。澄兒聰慧過人,將來必成大器!\"
父子二人相視而笑,陽光透過廊簷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的畫麵。然而他們都沒有注意到,不遠處的廊柱後,一個四歲的小男孩正用陰鬱的目光注視著這一切。
那是高歡的次子高洋。他緊緊攥著小拳頭,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看著父親與兄長親密無間的樣子,一股酸澀的嫉妒在他幼小的心中瘋狂滋長。
\"為什麽...父親從不這樣對我笑...\"高洋無聲地呢喃,眼中閃過一絲與年齡不符的陰鷙。
與此同時,議事廳內的封隆之仍坐在原位,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心知肚明,方才若非高澄突然出現,自己恐怕已經...
\"封公。\"司馬子如不知何時走到他身旁,低聲道,\"大王雖暫時離席,但此事已成定局。識時務者為俊傑啊。\"
封隆之抬頭看著這位同僚,忽然覺得他那永遠掛在臉上的笑容如此虛偽。他緩緩起身,整了整衣冠:\"子如兄高見。不過...\"他壓低聲音,\"漢人永不為奴。\"
說完,他不等司馬子如回應,便大步走出了議事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