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劉璟的拖字訣
字數:3141 加入書籤
半晌之後,議事廳內,高歡闊步走入時,厚重的戰靴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一頭蓄勢待發的猛虎。身後跟著的高澄幾乎是小跑著才能跟上父親的步伐,年幼的麵龐上既有緊張又帶著幾分躍躍欲試。
\"父親,關於剛才封公之事…?\"高澄壓低聲音問道,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腰間佩劍的劍柄。
高歡沒有回答,他的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廳內眾人,卻在看到封隆之常坐的位置空著時驟然凝固。廳內原本低聲交談的官員們立刻噤若寒蟬,連呼吸聲都變得小心翼翼。
\"封隆之何在?\"高歡的聲音並不高,卻讓整個議事廳的溫度仿佛驟降。他寬大的手掌按在案幾上,青筋在手背上若隱若現。
司馬子如連忙起身,額頭上已經滲出細密的汗珠。\"丞相息怒,封公家中突發急事,不得不先行告退。臨行前他特意囑咐下官轉告,他完全讚同丞相的方略。\"
高歡嘴角微微抽動,眼中閃過一絲陰鷙。他太了解這些河北士族的心思了——表麵上恭順,骨子裏卻對他們這些六鎮出身的將領充滿輕蔑。封隆之這個老狐狸,分明是對他重用鮮卑將領不滿,竟敢在議事中途不告而別!
\"父親,\"高澄敏銳地察覺到父親壓抑的怒氣,猶豫片刻還是上前一步,\"兒臣以為外兵曹人選——\"
\"澄兒。\"高歡抬手打斷,目光如刀般掃過兒子年輕的麵龐,\"你尚需曆練。\"這句話像一盆冰水澆在高澄頭上,他抿緊嘴唇退後一步,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卻不敢再發一言。
高歡環視眾人,聲音如鐵:\"即日起,由彭樂主掌外兵曹,段韶主掌騎兵曹。\"他特意在\"段韶\"二字上加重語氣,目光掃過幾位漢人士族出身的官員,仿佛在宣告:你們在河北,都得聽我高歡的!
廳內鴉雀無聲,隻有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爆裂聲。高歡滿意地看著眾人俯首的姿態,卻忽略了兒子眼中一閃而過的屈辱與不甘。
議事畢,群臣散去。高歡獨留孫騰,這位跟隨他多年的謀士立刻會意,湊近低聲道:\"主公可是為河東之事憂心?\"
高歡負手而立,望著廳外漸暗的天色:\"龍雀啊,宇文黑獺盤踞洛陽,如鯁在喉。若要南下,必先安定河東。\"他轉身時眼中精光閃爍,\"你代我修書給長安的劉玄德,讓他把河東讓出來。就說...我高歡五年內絕不進犯關中,隻要他識相。\"
孫騰撚著胡須笑道:\"主公威震華夏,那劉璟不過一介邊鄙藩王,豈敢不從?\"
高歡大笑,拍了拍孫騰的肩膀:\"速去辦來!待我平定河南,再與吾弟玄德把酒言歡!\"他心中已開始描繪兩路大軍夾擊宇文泰的壯闊畫卷,仿佛勝利唾手可得。
長安太極殿內,劉璟展開絹帛,眉頭漸漸擰緊。他將書信遞給身旁的長孫儉:\"慶明且看,高歡想要逼我讓出河東啊。\"
長孫儉接過細讀,忽然冷笑一聲:\"高歡何其狂妄!竟以五年之約為餌,真當我關中是任人宰割的魚肉不成?\"他瘦削的麵龐在燭光下顯得格外鋒利。
劉璟踱步至窗前,望著院中落葉紛飛。\"高歡勢大,不可力敵。\"他輕聲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
長孫儉眼中精光一閃:\"主公不妨以拖待變。高歡若要南下對付宇文泰,必不會在河東久耗。我們隻需...\"
\"爭取時間。\"劉璟突然轉身,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王思政在玉壁築城已有一月,還需多久?\"
\"至少還需兩月。\"長孫儉壓低聲音,\"若能讓高歡等到來年開春...\"
劉璟嘴角微揚,提筆蘸墨:\"那便讓他等。\"他筆下言辭極盡謙恭:「...隆冬將至,大軍移防恐生變故。乞兄長寬限數月,待來年春暖,弟必親奉河東之地,與兄共討宇文逆賊...」
寫畢,劉璟喚來侍從:\"即刻傳令,擢升泰州刺史高翼為度支尚書,玉壁守將王思政暫代泰州刺史,封鎖往來行人商旅,一隻蚊子也不許放出泰州。”待侍從退下,他忽然一拳砸在案上,茶盞震得叮當作響:\"賀六渾欺人太甚!\"
長孫儉輕撫長須:\"主公息怒。待玉壁城成,高歡縱有十萬鐵騎,也難越雷池一步。\"
劉璟望向東方,目光仿佛穿透重重宮牆,直抵千裏之外的玉壁:\"傳信王思政,日夜趕工,不得有誤。\"他聲音冰冷,\"我要讓我的好大哥“高歡”的鮮血,染紅玉壁城牆。\"
鄴城丞相府內,高歡舉著劉璟的回信,滿麵紅光:\"龍雀快看!劉玄德果然識時務!\"
孫騰接過細讀,諂笑道:\"高王英明!那劉璟信中言辭謙卑,分明是畏懼主公天威。\"
高歡捋須大笑,踱步至懸掛的地圖前:\"待來年開春,我自晉陽南下,高嶽出黎陽策應,兩路夾擊...\"他手指重重按在洛陽位置上,\"宇文黑獺,這次定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孫騰湊趣道:\"屆時主公一統中原,指日可待!\"
高歡誌得意滿,全然沒注意到信紙邊緣被劉璟指甲掐出的細微褶皺,更不會想到,此時的玉壁城外,數萬民夫正在寒風中日夜趕工,一座堅城正在迅速崛起。
\"來人!備酒!\"高歡豪氣幹雲地揮手,\"今日當與龍雀共謀大計!\"
窗外寒風蕭瑟,卷起滿地落葉,仿佛在無聲地嘲笑這位梟雄的盲目自信。而在千裏之外的長安,劉璟站在城樓上遠眺東方,嘴角掛著冰冷的笑意。
東魏孫騰481年~548年),字龍雀,鹹陽郡石安縣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人。他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官員,北涼中書舍人孫通之孫,贈冀州刺史孫機之子。
人物評價:孫騰早年依附高歡,恭謹勤勉,深得敬重。但他得誌後,驕狂傲氣,求財納賄,不知節製,生官死贈,不行賄賂就辦不成功,還盜官府銀器為家有,深受朝野譏諷嘲笑。他與高嶽、高隆之、司馬子如被稱為東魏朝廷“四貴”,專恣非法,無所不為,在這幾人中最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