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菩薩的道理
字數:4613 加入書籤
十幾日後,襄陽城外,漢軍大營內。
劉璟正與韋孝寬對坐弈棋,棋盤上黑白子交錯,猶如戰場上的兩軍對壘。
\"孝寬,孤即將返回關中,江北防務重任,就托付紹宗與你了。\"劉璟落下一子,發出清脆的響聲,\"募兵之事,不必急於一時,但要確保個個都是好兒郎。\"
韋孝寬沉思,目光始終未離棋盤:\"大王放心,臣已派人往河東、荊北招募善射之士。三月之內,必為大王練出一支精兵。\"
這時,梁士彥大步走進帳內,鎧甲鏗鏘作響:\"大王,五千騎兵已整裝待發,請大王示下!\"
劉璟抬頭打量這位年輕將領,見他英氣勃發,眼中滿是建功立業的渴望,不由微微一笑:\"士彥,孤命你巡視江北半年,可知深意?\"
梁士彥抱拳道:\"臣明白!一要震懾南梁,使其不敢北顧;二要熟悉地形,為將來南下做準備;三要...\"他略一遲疑,\"三要與梁軍將領互通有無。”
\"好!\"劉璟讚許地點頭,\"不愧是我大漢的後起之秀。記住,遇事要多與劉亮軍師商議,不可貿然行動。\"
\"末將遵命!\"梁士彥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有力。
劉璟起身走到帳外,望著正在拔營的軍隊,對緊隨其後的韋孝寬低聲道:\"南梁雖暫退,但未必甘心。\"
韋孝寬會意:\"所以大王是要留下劉亮軍師,以防萬一?\"
\"正是。\"劉璟目光深遠,\"劉亮智計百出,有他在,可保江北無虞。\"
三日後,劉璟率三萬五千漢軍啟程返回關中。臨行前,他特意召見劉亮,二人並肩立於漢水之濱。
\"亮弟,江北就托付與你了。\"劉璟望著滔滔江水,神色凝重,\"蕭衍雖老邁昏聵,但南梁底蘊猶在。切記,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讓南梁摸不清我們的虛實。\"
劉亮躬身道:\"大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王守住這道防線。\"
建康城外,長江如練。
五艘官船緩緩靠岸,船頭飄揚的南梁旗幟在夕陽下顯得有氣無力。太子蕭綱站在船頭,望著熟悉的金陵城郭,心中卻無半分歸家的喜悅。
\"殿下,碼頭到了。\"太子洗馬徐陵輕聲提醒,\"是否即刻入宮麵聖?\"
蕭綱搖了搖頭,臉上寫滿疲憊:\"先回東宮休整片刻吧。這一路勞頓,總得換身朝服再去見父皇。\"
然而當車駕行至宮門前,守衛的羽林郎卻跪地稟報:\"啟稟太子,陛下三日前已移駕同泰寺閉關清修,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擾。\"
蕭綱的心猛地一沉。他掀開車簾,望著巍峨的宮牆,嘴角泛起一絲苦澀:\"又是同泰寺...江北將士還在敵國等待救援,父皇卻在寺廟裏尋求解脫。\"
徐陵在旁低聲道:\"殿下慎言。既然陛下在寺中,我等還是即刻前往拜見為好。\"
蕭綱長歎一聲,吩咐車夫轉向同泰寺。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沉悶的聲響,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
同泰寺內香煙繚繞,誦經聲不絕於耳。
蕭綱在禪房外已經等候三日。這三天裏,他聽著牆內木魚聲聲,看著僧侶來往穿梭,心中焦灼如火。
\"徐洗馬,你說父皇為何總是如此?\"蕭綱忍不住向身邊的徐陵抱怨,\"江北淪陷,將士們流亡他國,他卻在這裏聽禪論道...\"
徐陵躬身道:\"殿下,陛下這是以佛法化解世間苦難。或許...或許真有深意。\"
蕭綱冷笑一聲,正要反駁,禪房的門終於打開。一個小沙彌合十行禮:\"太子殿下,陛下請您進去。\"
禪房內,蕭衍身著樸素僧袍,盤坐在蒲團上。他麵色紅潤,眼神澄澈,仿佛真的通過苦修獲得了超脫。
\"綱兒回來了。\"蕭衍微微一笑,\"此次出使,辛苦你了。\"
蕭綱跪地行禮:\"兒臣幸不辱命,已與漢王達成和議。隻是...\"他抬頭看了看父親身上的僧袍,\"父皇為何又出家了?\"
蕭衍閉目拈珠:\"世間紛擾,唯有佛法可解。朕這些時日聽大師講述禪理,感覺靈魂又得升華。\"他睜開眼,目光深遠,\"巴蜀、荊北之失,皆是佛祖對朕的考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蕭綱心中一陣冰涼。數十萬將士浴血奮戰守護的國土,在父皇口中竟成了可\"舍\"之物。
——————
蕭綱強壓心中情緒,開始稟報和談結果:\"劉璟提出三個條件。其一,雙方承認現有邊界,互不侵犯。\"
蕭衍點頭:\"可。大梁損兵折將數十萬,確實需要休養生息。暫且放劉璟一馬,日後再說。\"他說得輕描淡寫,仿佛隻是暫時借出什麽東西,隨時可以收回。
\"第二條,\"蕭綱繼續道,\"漢王同意讓我朝以金銀和糧食贖回被俘將士。\"
聽到\"金銀\"二字,蕭衍的眉頭微微皺起:\"國庫空虛,恐怕難以贖回四萬將士啊。\"他掐指算了算,\"這樣吧,先將綸兒和一些大將贖回來。其餘人...再從長計議。\"
蕭綱心中暗歎,果然被徐陵說中了。他鼓起勇氣:\"父皇,若隻贖回大將,不贖將士,必失民心啊!兒臣算過,不願投降的將士約有兩萬人,贖回後稍加訓練,必是一支精銳之師。\"
蕭衍緩緩睜眼,目光中帶著幾分不悅:\"綱兒,你可知"舍得"二字真諦?舍小而得大,舍末而求本。那些士卒就如枝葉,舍了還可再長;而大將如樹幹,不可輕舍。\"
\"可是父皇...\"蕭綱還想爭辯。
\"不必多言。\"蕭衍打斷他,\"朕近日讀《般若經》,頗有心得。世間萬物皆是虛妄,得失何必掛懷?你且說第三個條件。\"
蕭綱心中冰涼,終於明白劉璟為何能將父皇的心思算得如此精準。他強壓失望,繼續稟報:\"劉璟要求兩國通商,同時不許我朝水師在漢水巡視,否則視同宣戰。\"
出乎意料的是,蕭衍立刻點頭:\"可。通商互利,有何不可?漢水巡防之事,既然劉璟在意,那就讓給他們吧。\"
蕭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漢水是長江屏障,放棄漢水巡防等於敞開建康大門!
但不等他反駁,蕭衍已經起身拍拍他的肩膀:\"做得不錯,朕果然沒有選錯太子。\"他從腕上取下一串佛珠,\"這是朕開過光的,你好好保存,可逢凶化吉。\"
——————
同泰寺外,太子洗馬徐陵早已等候多時。見蕭綱出來,急忙迎上:\"殿下,如何?\"
蕭綱苦笑一聲,將談判結果一一告知。說到蕭衍隻願贖回皇室成員和大將時,徐陵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當聽到蕭衍輕易答應通商和漢水通航條件時,徐陵終於忍不住長歎一聲。
\"徐洗馬為何歎息?\"蕭綱問,雖然他心裏明白答案。
徐陵搖頭:\"殿下,劉璟這一招狠毒啊!允許通商卻不許水師巡視,這意味著漢軍商船可以自由出入漢水,窺探我朝虛實。這哪裏是和約,分明是緩兵之計!\"
他壓低聲音:\"更可怕的是,若隻贖回皇室和大將,放任普通將士不管,將來誰還願為我朝賣命?陛下這是...這是自毀長城啊!\"
蕭綱默然。他何嚐不知這些道理?但麵對沉迷佛法的父皇,他又能如何?
\"還有,\"徐陵繼續道,\"陛下可知今日之後市井會流傳什麽謠言?會說"皇帝菩薩心,不管百姓苦;寧可修金身,不肯贖士卒"。長此以往,民心盡失啊!\"
蕭綱握緊手中的佛珠,檀木的棱角硌得他手心生疼。他望著同泰寺巍峨的殿宇,忽然覺得那不像佛寺,更像一座巨大的牢籠——將他的父皇,也將整個大梁王朝困在其中。
\"先回東宮吧。\"許久,蕭綱才開口,\"從長計議。\"
徐陵欲言又止,最終化作一聲歎息。
而在寺廟深處,蕭衍正跪在佛像前,虔誠祈禱:\"願佛祖保佑大梁國泰民安...\"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剛剛做出了怎樣災難性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