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沙苑大戰的序幕
字數:4850 加入書籤
河內城外,旌旗蔽日。高歡的二十萬大軍如黑色潮水般湧入這座破敗的城池,戰馬的鐵蹄踏在殘破的街道上,揚起陣陣塵土。士兵們的腳步聲、馬蹄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這座小城多年的沉寂。
\"這就是河內?\"高歡駐馬城頭,俯視著腳下的城池,眉頭緊皺。城牆低矮破敗,多處坍塌,城樓上的瓦片殘缺不全,顯然多年未曾修繕。\"李神軌死後,就沒人想過修修這破城?這要是遇到敵軍來攻,如何守得住?\"
司馬子如輕撫胡須,笑道:\"丞相何必在意?河內不過暫居之地,待渡過黃河,長安才是我們的目標。這破城修它作甚?\"
高歡冷哼一聲,目光投向遠方黃河的方向:\"探子派出去多少?可有什麽消息?\"
\"已派出三十餘隊,遍布黃河兩岸。\"司馬子如低聲道,\"漢周大戰正酣,此時正是我們渡河的最佳時機。\"
高歡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卻搖頭道:\"不急。讓劉璟和宇文泰再多耗些時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傳令下去,全軍在河內休整,沒有我的命令,不得輕動。\"
司馬子如會意一笑:\"丞相英明。\"
一連十餘日,高歡大軍按兵不動,隻派探馬四處打探。這個反常的舉動很快引起了漢國鎮北將軍王思政的懷疑。
安邑城內,王思政站在城樓上,遠眺河內方向,眉頭緊鎖,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對危險有著敏銳的直覺。
\"將軍,高歡此舉甚為可疑。\"副將黎磊低聲道,\"按約定,他早該搭設浮橋渡河攻周,或是向我方要求船隻。如今卻按兵不動,隻派探馬四處活動,其中必有蹊蹺。\"
王思政沉吟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城牆:\"黎磊,你帶一隊人馬,以犒軍為名,帶上些酒肉,去探探高歡的口風。記住,要客氣些,但也要問清楚他的意圖。\"
黎磊領命而去,當日下午便抵達河內。
此時高歡正站在城樓上,遠眺黃河對岸。二十萬大軍已在城內城外紮營,炊煙嫋嫋,戰馬嘶鳴,一派繁忙景象,卻無任何渡河準備的跡象。
\"丞相,王思政派人來了。\"司馬子如快步走上城樓,低聲道,\"是他的副將黎磊,說是來犒軍,實則是要詢問我軍何時渡河。\"
高歡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讓他上來。我倒要看看,王思政派來的是什麽人物。\"
黎磊是個三十多歲的壯碩將領,鎧甲擦得鋥亮,步伐虎虎生風。他登上城樓,對高歡抱拳行禮:\"末將黎磊,奉鎮北將軍之命,特來犒勞丞相大軍。另有一事請教,不知丞相何時按約定渡河攻擊周軍?\"
高歡並不轉身,依舊望著黃河:\"黎將軍,王思政為何不親自來?可是看不起我高歡?\"
黎磊一怔,隨即答道:\"王將軍鎮守泰州,軍務繁忙,實在抽不開身...\"
\"忙到連見本王一麵的時間都沒有?\"高歡突然轉身,目光如刀,\"還是覺得派你個副將來就足夠了?\"
黎磊被高歡的氣勢所懾,硬著頭皮道:\"丞相誤會了。王將軍隻是關心戰局,如今周軍主力正在金墉城與漢王交戰,正是渡河破敵的良機...\"
\"良機?\"高歡哈哈大笑,笑聲中充滿譏諷,\"什麽時候輪到王思政來教本王用兵了?他以為守住個泰州就了不起了?\"
黎磊臉色漲得通紅:\"丞相!這是兩國約定,您...\"
\"滾!\"高歡厲聲喝道,\"亂棍打出去!讓王思政自己來跟我說話!\"
幾名侍衛立即上前,不由分說地將黎磊架起,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黎磊的慘叫聲在城樓上回蕩,最終被拖下城去。
司馬子如微微皺眉:\"丞相,這樣是否太過?王思政手中畢竟有三萬守軍,若是激怒了他...\"
高歡冷哼一聲:\"我正是要試探他的反應。若是他忍了,說明兵力空虛,不敢與我翻臉;若是他翻臉,正好給我借口先取泰州。\"
他頓了頓,問道:\"高澄說的那人聯係得如何了?\"
司馬子如露出笑容:\"已經聯絡上了。他表示萬事俱備,隻等丞相大軍渡河。隻要丞相許他的承諾不變,他定會大開方便之門。\"
\"好!\"高歡眼中精光一閃,\"此人貪婪無度,反複無常,正是可趁之機。如今劉璟強攻金墉,必耗時日,正是我軍渡河良機。\"
他站起身,決斷道:\"傳令下去,留一萬人在安邑牽製王思政,其餘部隊明日開拔,直奔蒲阪渡河!\"
與此同時,黃河對岸的泰州城內,王思政正在焦急地等待黎磊的消息。
\"將軍!不好了!\"一名親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黎將軍被高歡亂棍打出,傷勢不輕!\"
王思政猛地站起,拳頭重重砸在案幾上:\"高歡欺人太甚!竟敢如此羞辱我漢將!\"
但他很快冷靜下來,深吸一口氣。泰州隻有三萬守軍,而高歡有二十萬之眾。若是此時翻臉,無異於以卵擊石。更重要的是,高歡此舉很可能是在故意激怒他,為進攻泰州製造借口。
\"傳令各部,加強戒備,但沒有我的命令,不得輕舉妄動。\"王思政沉聲道,\"立刻派人渡河,將情況稟報漢王!請漢王定奪。\"
他走到地圖前,眉頭緊鎖。高歡的異常舉動讓他深感不安——這位北魏權臣,恐怕另有所圖。若是被高歡拿下泰州,後果不堪設想。
而在陝州渡口,有一個人正對著空蕩蕩的碼頭發愁。黃河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岸邊隻有五十餘條小船隨波起伏。
\"隻有五十條小船...\"他喃喃自語,\"二十萬大軍,這要渡到什麽時候?\"
此人正是梁國降將夏侯夔。他原本是個體態豐盈的中年人,但自從來到陝州後,明顯清瘦了許多。陝州貧瘠,遠不如襄州富庶,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漢國的製度極其嚴格——刺史隻有治政之權,無統兵之權,這讓他這個習慣了軍政權一把抓的梁將渾身不自在。
\"刺史大人又在為船隻發愁?\"一個陰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夏侯夔不用回頭就知道是主簿趙涵。此人是他在陝州為數不多的親信之一,也是他知道夏侯夔與高澄暗中往來的少數幾人。
\"長安朝廷偏偏在這個時候調走所有大船,雖然常善這個統軍都督走了是好事…\"夏侯夔歎氣道,\"但若是高丞相因渡河緩慢而怪罪...\"
趙涵輕笑:\"大人多慮了。船隻少未必是壞事——正好可以慢慢渡河,觀察形勢。若是漢王迅速攻下金墉城回師,我們也好及時收手。\"
夏侯夔心中一動。這話說得在理,但他更擔心的是另一件事:\"高歡答應的事,不會反悔吧?\"
\"丞相一諾千金。\"趙涵低聲道,\"隻要大人助他渡河,封鎮北將軍,涿郡公,外加黃金萬兩,絲綢千匹。這可比在漢國做個有名無實的刺史強多了。\"
夏侯夔眼中閃過貪婪的光芒,但隨即又被憂慮取代:\"可是萬一事敗...劉璟的手段你是知道的...\"
\"大人已經走得太遠,回不了頭了。\"趙涵的聲音帶著一絲威脅,\"漢國待您如何,您心裏清楚。那些尚書台的申斥,那些同僚的白眼...您真甘心一輩子待在這窮鄉僻壤?\"
夏侯夔的臉色變得難看。是啊,自從獻出襄州後,漢國文武表麵上客氣,背地裏都瞧不起他這個降將。每次朝會,他都感覺自己像個外人,那些目光中的輕蔑與不屑,讓他如坐針氈。
\"你說得對。\"夏侯夔終於下定決心,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開弓沒有回頭箭。你即刻派人通知高丞相,就說一切準備就緒,隻等大軍到來。\"
趙涵滿意地笑了:\"大人英明。我這就去安排。\"
望著趙涵離去的背影,夏侯夔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半年前獻出襄州時的風光,漢王親自接見,許諾厚待。誰知轉眼就被打發到這個窮鄉僻壤,受盡冷眼。
\"劉璟,你不仁,休怪我不義…”夏侯夔握緊拳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就在這時,一名衙役匆匆跑來:\"刺史大人,碼頭來了幾艘商船,說是從洛陽來的,想要借港避風。\"
夏侯夔正想拒絕,忽然心念一動:\"帶我去看看。\"
來到碼頭,隻見三艘中等大小的商船正在靠岸。船身吃水頗深,顯然裝載了不少貨物。
夏侯夔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真是天助我也!這些船雖然不算太大,但比那些小船強多了。
\"告訴船主,風浪太大,船隻暫扣。\"夏侯夔對衙役吩咐道,\"等風平浪靜後再放行。\"
衙役領命而去。夏侯夔望著這些意外得來的船隻,臉上終於露出笑容。
或許,命運終究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